第六八三章 当机立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六八三章 当机立断
刘一民说,敌人不服从我军调动,说明我军没有打在敌人的痛处。只要打在敌人的痛处,敌人必然会象疯狗一样扑上来,跟着我们的指挥棒转。
刘一民说,一旦达成调动敌人的目的,主力应当迅速摆脱与敌人主力的正面接触,跳至侧翼后敌后,捕捉战机,打得敌人顾头不顾腚,整个防线漏洞百出,任由我军出击。
这段时间,日军不但在鲁东频繁动作,策划了厉文礼投敌这样影响恶劣的事变,在津浦路、胶济路沿线都展开了攻势。
日军重兵集团在徐州城下扑空后,并没有按照刘一民的设想南下追击,而是在徐州地区休整补充,准备集中力量对山东各根据地实施扫荡作战。日军胶济路沿线部队,忙着巩固防线,修复铁路、公路,组建新的胶济路守备队,恢复胶济路沿线的日伪政权。日军津浦路沿线部队,从平津地区到徐州,拉起了长长的防线,忙着修复黄河泺口铁路大桥,恢复津浦路通车,恢复对津浦路沿线占领区的统治。这其中,日军攻势最明显的是胶济路沿线的三十二师团、三十六师团和德县日军、济南日军、泰安日军,他们判断八路军主力南下,开始扫荡作战,不断扩大占领区,蚕食我根据地,并积极拉壮丁,组建伪军、伪警察队伍,企图恢复日伪政权体系。其中驻德县的日军表现最突出,因为北线阻击战结束后,鲁西北地区已经没有我军主力部队,只留下各县大队、区小队组织民兵开展地道战、地雷战,小鬼子已经基本上控制了这一地区,他们急于建立模范占领区,表现自然突出了。
教导师各部队自泰西战役结束后,按照师部命令,撤离津浦线,向不同方向展开。
曾中生、蔡中指挥鲁西警备旅、新六旅撤回冀鲁边根据地。这两支部队在北线阻击战中损失较大,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实力。他们一边休整、补充,一边扩大地方武装,保卫冀鲁边根据地,准备在合适时机攻占沧县,夺取日军后勤补给物资。
济南警备旅指挥济南地区地方武装转入了敌后游击战,他们是新编组部队,没有山炮野炮,也没有坦克、装甲车、汽车,不得不避免与日军正面相抗,依托地道,东一枪、西一炮,零敲碎打,与日军周旋。但是,济南城成了空城,担任济南地区警备任务的日军第四十师团在城里呆着没意思,四处扫荡,开始在公路线上建据点,恢复对济南地区的统治。济南警备旅针锋相对,一边开展游击战争,一边动员各地组建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应付日军,减轻根据地的损失。这次日军也学乖了,空荡荡的济南城让他们感到了一味烧杀抢掠解决不了问题,赶紧在济南着手组建“华北治安军”第八集团军,由宋廷玉担任司令,辖第十五、第十六两个团,又把苏正格的剿共第三路军和日军直属伪军项世荣部也调到了济南。这下,济南周边地区日伪力量大大加强,伪军们天天举着个铁皮喇叭,跟着鬼子下乡扫荡,主要任务就是喊皇军不杀良民,让老百姓们回城。慢慢地,就有市民们陆续返城了。
泰西地区的形势更严峻,日军近卫师团和装甲旅团驻防泰安,等待补充。这帮小鬼子刚从日本调到中国,一身的骄狂。虽然从青岛到泰安,一路上没少吃亏,特别是刘一民泰安城外烧掉了小鬼子的辎重车队,制造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把近卫师团和装甲旅团炸得魂飞胆丧,但是八路军一撤,这伙小鬼子又张狂起来了,他们认为自己只所以打败仗,是中了八路军的阴谋诡计。真要摆开阵势打的话,八路军不是他们钢铁洪流的对手。要不然,刘一民也不会率领主力仓皇难逃了。因此,这帮鬼子最猖狂,在等待补充的日子里,还不停地开着坦克、装甲车、汽车、摩托车四处扫荡。特别可恶的是,这帮鬼子知道自己不是警备部队,不可能在这里待时间长,没有着手修建据点,只是分兵进占肥城、宁阳、兖州、济宁,白天出门扫荡,晚上归营,烧房烧庄,见啥抢啥,犯下了累累罪恶。与之对阵的是八路军鲁西警备旅、泰安支队,经过几次战斗洗礼,泰安支队和鲁西警备旅都磨练出来了,成老部队了。面对小鬼子的扫荡,两支部队一东一西,围绕着津浦路和济南到肥城、宁阳、兖州的公路,不停地出动小部队伏击鬼子,一打就撤,沾点便宜就走。这样一来,近卫师团的小鬼子更抓狂了,报复的次数更多了。
相对稳定的是胶东地区,驻防青岛的日军忙于恢复青岛周围地区,暂时顾不上胶东。而威海特别市八路军又一直没有攻占过,还处于日军海军陆战队控制之下。八路军胶东主力部队教八旅还在诸城、莒县之间待机,胶东警备旅在青岛周围待机,准备配合主力伺机重占青岛。胶东地区绝大部分控制在我党地方政权手中,唯一一点,就是胶东地区残存的部分***势力也开始慢慢复苏,忙着建立根据地,招兵买马。
鲁南地区由于日军重兵集团云集徐州周围,洪超远指挥教五旅、新五旅、新四旅、鲁东南支队,肃清泗水、费县、临沂、郯城地区之残余日伪势力后,鲁东南支队退守鲁东南根据地,鲁南我军从徐州一线回缩,依托鲁南山区布防,大力巩固新开辟的根据地。
赵捷率领的由教八旅的新八团、补充团和冀鲁边独立一团编成的新八旅,本身就是老部队,战斗力也比较强,从兖州一线撤退后,转入尼山地区,休整补充,巩固根据地。
除了稳固的鲁西根据地、泰沂中心根据地和鲁东南根据地外,另一个形势比较好的地区是鲁西南地区。由于日军驻守鲁西南的第38师团奉命撤向陇海路,固守陇海路防线,鲁西南地区基本上处于真空地带,八路军鲁西军区司令员、教二旅旅长刘建立指挥教二旅、教六旅、鲁西南警备旅、新二旅横扫鲁西南地区,很快就控制了局势,开始大力建设政权,发展地方武装。
我军南下部队突破陇海路后,连日征战,急需休整,刘一民率领骑兵旅和特战司令部、警卫一营去了豫皖边区,与彭雪枫会师,高原指挥的教一旅、新一旅、新三旅、新七旅、重机枪旅重机枪团、工兵旅舟桥团、防空旅防空二团、辎重旅一团,进入皖东北隐蔽待机。
皖东北地处安徽省东北部,与江苏省交界,所辖范围包括泗县、五河、固镇、盱眙、嘉山、凤阳、宿县、灵璧、定远九个县,拥有67000平方公里的国土,200多万的人口。其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运方便,地理条件十分有利于抗日军民开展游击战争,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由于上次八路军实施牵牛战术,日军重兵集团南下追击,皖东北地区也经历了日军大扫荡。教导师主力撤回山东后,日军强化了对占领区的统治,皖东北地区自然是日军强化治安的重点地区之一,各县城全部沦陷,日伪军在交通要道建立了许多据点,把个昔日美丽的皖东北变成了日伪的大后方。特别是武汉会战结束后,第五战区部队在大别山区坚持斗争,皖东北地区已经没有一支正规军了,只有一些我党组建的地方游击队和***的几个县长组建的地方武装在坚持敌后斗争。
武汉会战结束后,安徽省政府派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盛子瑾返回皖东北,组织敌后抗战。盛子瑾为了在皖东北站住脚跟,请求安徽省抗敌动员委员会选派一批人员随他前往。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长张劲夫抓住机会,选派江上青、赵敏、周邨、谢景鸿、吕振球、李艺(兰生)、王毓贞(王韶)等7名党员组成秘密的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简称“特支”),由江上青任特支***,赵敏任组织委员,周邨任宣传委员,随盛子瑾前往皖东北。“特支”赴皖东北的任务主要是:团结盛子瑾,开展***工作;发展党员,统一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培训抗日骨干;组建抗日武装,开创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由于刘一民的到来,历史发生了变化,象历史上坚持淮南抗战的罗炳辉,由于红九军团改编成了陕西抗日特区保安师,驻守陕西,就不可能再担任新四军副军长、五支队司令员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中央一催再催,刘一民也多次给新四军军部去电,在西安时还和项英认真谈了谈,但新四军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成立江北指挥部。只有高敬亭的四支队活动在皖东地区。
现在八路军教导师南下部队主力进入了皖东北,虽然是隐蔽待机,但南下部队四个旅加上重机枪、防空、工兵、辎重四个配属指挥的特种团,总兵力达五万人,在皖东北展开后,除了没有攻打日伪军固守的县城和重要据点外,广大的皖东北农村,实际上已经落入了八路军的手中。
现在,刘一民完成对彭雪枫部的补充后,率领特战司令部、骑兵旅、警卫一营和师野战医院前线医院,夜过津浦路,到了皖东北的宿县地区,已和高原汇合。
厉文礼的投敌,给刘一民敲响了警钟。
还有一个情况也让刘一民担心,那就是冀察战区司令、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在胶济路战役后,趁着日军收缩兵力之际,进入了南宫,正和陈再道、宋任穷他们打擂台呢!
要知道,历史上冀南这个时候还没有经历过日军重兵集团的大扫荡,各种名目的杂色武装多,鹿钟麟是1938年的9月份到的南宫,八路军坐镇南宫的是徐向前,和鹿钟麟斗智斗勇,最后挤走了他。现在徐向前远在晋中,冀南地区各杂色武装也被自己整编的差不多了,又经过了日军重兵集团的扫荡,我军损失惨重,不知道陈再道和宋任穷他们有没有挤走鹿钟麟的本事。要知道,鹿钟麟可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身后有河北民军张荫梧部、有石友三部、孙殿英部,还有一个光杆司令孙良诚。搞不好,冀南很快就会成为国共交手的反顽战场。
冀察战区司令鹿钟麟到了南宫,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也到了鲁西,而且在鲁东行辕事变发生后还给了厉文礼一个鲁东挺进纵队的番号。看来,于学忠很快就要东进进入鲁中南山地,依托鲁中南山地坚持持久抗战。
说来也怪,历史上于学忠部是从大别山的鄂豫皖地区出发,越过陇海路、津浦路进入鲁南费县地区的,现在可能是遇到了八路军教导师与日军激战,于学忠改变了行军路线,改由相对安全的鲁西地区入鲁。
到底要不要拒绝于学忠部进入山东呢?说实话,刘一民心里很矛盾。
历史上八路军115师进入山东部队兵力较少,其中685团开辟湖西根据地,686团进入鲁南开辟沂蒙根据地。于学忠部进入山东后,与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矛盾重重,与八路军也是有合作有摩擦。看历史的时候,刘一民就心生感慨,于学忠部和沈鸿烈部坚持山东抗战,应该说是立了功的。但是他们除了和八路军制造摩擦,内部也争斗不休,最后导致沈鸿烈挂冠而去,于学忠部也退出了山东,而且损失惨重。算算他们在山东的战史,竟然是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搞内斗,没有与日军打过一场可以记入史册的胜仗。他们发展的地方武装,绝大多数后来都投敌当了伪军。
这样的部队,在刘一民眼里,那纯粹是需要改造的旧军队。
八路军115师进山东,两个主力团加上我党组织的地方武装,后来发展成了30万大军,纵横于白山黑水和华东大地。***留在山东那么多部队,最后落了个山东省政府到安徽阜阳办公。这里面的道理值得多少人深思啊!
罗荣桓还通报说,原在鲁西南的吴化文的手枪旅和在豫北的海军陆战队、山东省政府留守人员在我军突破陇海路南下后,竟然越过津浦路进入了鲁南,在费县与沈鸿烈、张里元汇合,被扩编为新四师,主要承担山东省政府的警卫任务。
手里有了部队,沈鸿烈的底气壮了。洪超远派人面见沈鸿烈传达刘一民电报精神时,沈鸿烈不但不撤销鲁南行署和收回对一些地方武装的任命,竟然摆出山东省政府主席的架子,提出山东要实行军政一体,各地税收应上缴山东省政府,待于学忠司令抵达鲁南后,统一划分防地,重新任命地方行政官员。
刘一民看完电报气得直笑,这日军的铁路***线简直就是泥做的,自己有特战队,想过铁路易如反掌。想不到吴化文这样的部队也能越过日军的铁路线,看来小鬼子一门心思盯着自己,后方警备部队还没有完全到位。
想想历史上八路军115师进入山东后,与山东纵队的关系也经过了几次调整,光是山东的领导人都先后换了几任,最后才确定115师兼山东军区,罗荣桓主政山东。这说明虽然是战争年代,虽然有铁的纪律,虽然有一心报国的忠诚,但人和人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不同体系的部队之间,都是有矛盾的。求同存异即可。
想开了,刘一民也就不再想是不是堵住于学忠入鲁通道问题了,反而突发奇想,历史上于学忠部的111师就加入了八路军,这支部队后来在万毅将军率领下随罗荣桓进入东北作战,成了响当当的主力。就是吴化文部,解放战争时也举行了战场起义,加入了解放军。要是能搞好***工作,说不定于学忠部就会成为将来进军东北的先锋。这事值得认真研究。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糜集于徐州的日军重兵集团不上钩,而且有集中力量扫荡山东的迹象。如果日军重兵集团全力杀向我军任何一个根据地,都可能使该根据地蒙受重大损失。特别是泰沂中心根据地,那里现在办军工、办学校,搞的热火朝天的,可不能让小鬼子去抄自己的老家。
好个刘一民,阵脚不乱,当机立断,下定决心,立即发动攻势作战,稳定山东根据地形势,进一步调动日军主力。
根据这一思路,刘一民决心向陇海线、津浦线发动攻势作战,把小鬼子依托交通线建立的防线打碎,迫使日军主力四处救火,不断分兵,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线守备队。
如果日军主力不上当,仍然按兵不动,依旧打扫荡山东根据地的算盘,刘一民的想法是调集山东主力全力南下,一直向南打,横扫江苏、安徽,一直打到长江边,把小鬼子开战以来在华中地区取得的成果彻底化为乌有。杉杉元如果还能沉得住气,那他就成日本的老大了,裕仁天皇估计也得给他端洗脚水了。
为完成攻势作战任务,刘一民给中央、总部去电并通报新四军军部和罗荣桓,报告决心发起对陇海路和津浦路攻势作战,并要求新四军首长迅速派有力干部和部队过江,成立江北指挥部,配合教导师经营苏北。
山东的局势演变***看的很清楚,知道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的话,等日军重兵集团发起大扫荡,厉文礼投敌现象就可能重演,鲁东地区、鲁西北地区局势会日益困难。因此,他很快回电同意了刘一民的作战构想,并在此致电叶挺、项英,敦促他们落实中央进军苏北的指示,迅速率主力过江北上,实现与教导师会师。
接到主席电报,刘一民当即通知罗荣桓,以教导师名义促请于学忠部迅速入鲁,派郭子化去见沈鸿烈,向沈鸿烈讲明山东抗战形势,讲明团结抗战的必要性,让沈鸿烈不得随意扩编部队、授予番号,以免更多的不坚定分子步厉文礼后尘,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命令教四旅以鲁中警备旅名义迅速进至安丘、高密地区,稳定鲁中形势,但没有命令不得发起团级规模战斗。命令李清指挥教三旅、七旅、教八旅隐蔽向青岛方向运动,与胶东警备旅联系,做好攻击青岛准备。命令曾中生、蔡中率领冀鲁边部队做好袭占沧县准备。命令洪超远留新五旅、新八旅监视鲁南之敌,率教五旅、新四旅和鲁东南支队秘密向赣榆集中,准备袭占连云港。命令陈士渠、曾春鉴率鲁西南警备旅、新二旅坚守鲁西南,刘建立、张洪涛指挥教二旅、教六旅向陇海线日军第三十八师团防线运动,准备突破陇海路,割裂日军豫东集团与徐州部队的联系,造成我军将于***配合围歼豫东日军的假象,迫敌救援;完成调动日军后,教二旅、教六旅迅速返回鲁西,向德县、沧县方向前进,准备配合冀鲁边部队攻占沧县。
考虑到宿县北距徐州不到200里,我军占领宿县就切断了皖中日军与徐州日军的联系,小鬼子必然会南北对进夹击我军,淮河流域又水网纵横,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行动,刘一民下令胡老虎、鲍文指挥骑兵旅在特战大队配合下攻占宿县,切断津浦路。待日军重兵集团南下,骑兵旅担任伪装主力南下诱敌任务,将敌主力引向皖西地区。
高原指挥的南下部队主力继续在皖东北隐蔽待机。
1939年2月11日,也就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刘一民果断下令发陇海路、津浦路攻势作战。
刘一民纵横江淮的大幕彻底拉开了!
各位书友大大:今日回老家把老人接来小住,耽误了时间,请朋友们原谅。明日双更***!谢谢大家!
第六八三章 当机立断
刘一民说,敌人不服从我军调动,说明我军没有打在敌人的痛处。只要打在敌人的痛处,敌人必然会象疯狗一样扑上来,跟着我们的指挥棒转。
刘一民说,一旦达成调动敌人的目的,主力应当迅速摆脱与敌人主力的正面接触,跳至侧翼后敌后,捕捉战机,打得敌人顾头不顾腚,整个防线漏洞百出,任由我军出击。
这段时间,日军不但在鲁东频繁动作,策划了厉文礼投敌这样影响恶劣的事变,在津浦路、胶济路沿线都展开了攻势。
日军重兵集团在徐州城下扑空后,并没有按照刘一民的设想南下追击,而是在徐州地区休整补充,准备集中力量对山东各根据地实施扫荡作战。日军胶济路沿线部队,忙着巩固防线,修复铁路、公路,组建新的胶济路守备队,恢复胶济路沿线的日伪政权。日军津浦路沿线部队,从平津地区到徐州,拉起了长长的防线,忙着修复黄河泺口铁路大桥,恢复津浦路通车,恢复对津浦路沿线占领区的统治。这其中,日军攻势最明显的是胶济路沿线的三十二师团、三十六师团和德县日军、济南日军、泰安日军,他们判断八路军主力南下,开始扫荡作战,不断扩大占领区,蚕食我根据地,并积极拉壮丁,组建伪军、伪警察队伍,企图恢复日伪政权体系。其中驻德县的日军表现最突出,因为北线阻击战结束后,鲁西北地区已经没有我军主力部队,只留下各县大队、区小队组织民兵开展地道战、地雷战,小鬼子已经基本上控制了这一地区,他们急于建立模范占领区,表现自然突出了。
教导师各部队自泰西战役结束后,按照师部命令,撤离津浦线,向不同方向展开。
曾中生、蔡中指挥鲁西警备旅、新六旅撤回冀鲁边根据地。这两支部队在北线阻击战中损失较大,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实力。他们一边休整、补充,一边扩大地方武装,保卫冀鲁边根据地,准备在合适时机攻占沧县,夺取日军后勤补给物资。
济南警备旅指挥济南地区地方武装转入了敌后游击战,他们是新编组部队,没有山炮野炮,也没有坦克、装甲车、汽车,不得不避免与日军正面相抗,依托地道,东一枪、西一炮,零敲碎打,与日军周旋。但是,济南城成了空城,担任济南地区警备任务的日军第四十师团在城里呆着没意思,四处扫荡,开始在公路线上建据点,恢复对济南地区的统治。济南警备旅针锋相对,一边开展游击战争,一边动员各地组建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应付日军,减轻根据地的损失。这次日军也学乖了,空荡荡的济南城让他们感到了一味烧杀抢掠解决不了问题,赶紧在济南着手组建“华北治安军”第八集团军,由宋廷玉担任司令,辖第十五、第十六两个团,又把苏正格的剿共第三路军和日军直属伪军项世荣部也调到了济南。这下,济南周边地区日伪力量大大加强,伪军们天天举着个铁皮喇叭,跟着鬼子下乡扫荡,主要任务就是喊皇军不杀良民,让老百姓们回城。慢慢地,就有市民们陆续返城了。
泰西地区的形势更严峻,日军近卫师团和装甲旅团驻防泰安,等待补充。这帮小鬼子刚从日本调到中国,一身的骄狂。虽然从青岛到泰安,一路上没少吃亏,特别是刘一民泰安城外烧掉了小鬼子的辎重车队,制造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把近卫师团和装甲旅团炸得魂飞胆丧,但是八路军一撤,这伙小鬼子又张狂起来了,他们认为自己只所以打败仗,是中了八路军的阴谋诡计。真要摆开阵势打的话,八路军不是他们钢铁洪流的对手。要不然,刘一民也不会率领主力仓皇难逃了。因此,这帮鬼子最猖狂,在等待补充的日子里,还不停地开着坦克、装甲车、汽车、摩托车四处扫荡。特别可恶的是,这帮鬼子知道自己不是警备部队,不可能在这里待时间长,没有着手修建据点,只是分兵进占肥城、宁阳、兖州、济宁,白天出门扫荡,晚上归营,烧房烧庄,见啥抢啥,犯下了累累罪恶。与之对阵的是八路军鲁西警备旅、泰安支队,经过几次战斗洗礼,泰安支队和鲁西警备旅都磨练出来了,成老部队了。面对小鬼子的扫荡,两支部队一东一西,围绕着津浦路和济南到肥城、宁阳、兖州的公路,不停地出动小部队伏击鬼子,一打就撤,沾点便宜就走。这样一来,近卫师团的小鬼子更抓狂了,报复的次数更多了。
相对稳定的是胶东地区,驻防青岛的日军忙于恢复青岛周围地区,暂时顾不上胶东。而威海特别市八路军又一直没有攻占过,还处于日军海军陆战队控制之下。八路军胶东主力部队教八旅还在诸城、莒县之间待机,胶东警备旅在青岛周围待机,准备配合主力伺机重占青岛。胶东地区绝大部分控制在我党地方政权手中,唯一一点,就是胶东地区残存的部分***势力也开始慢慢复苏,忙着建立根据地,招兵买马。
鲁南地区由于日军重兵集团云集徐州周围,洪超远指挥教五旅、新五旅、新四旅、鲁东南支队,肃清泗水、费县、临沂、郯城地区之残余日伪势力后,鲁东南支队退守鲁东南根据地,鲁南我军从徐州一线回缩,依托鲁南山区布防,大力巩固新开辟的根据地。
赵捷率领的由教八旅的新八团、补充团和冀鲁边独立一团编成的新八旅,本身就是老部队,战斗力也比较强,从兖州一线撤退后,转入尼山地区,休整补充,巩固根据地。
除了稳固的鲁西根据地、泰沂中心根据地和鲁东南根据地外,另一个形势比较好的地区是鲁西南地区。由于日军驻守鲁西南的第38师团奉命撤向陇海路,固守陇海路防线,鲁西南地区基本上处于真空地带,八路军鲁西军区司令员、教二旅旅长刘建立指挥教二旅、教六旅、鲁西南警备旅、新二旅横扫鲁西南地区,很快就控制了局势,开始大力建设政权,发展地方武装。
我军南下部队突破陇海路后,连日征战,急需休整,刘一民率领骑兵旅和特战司令部、警卫一营去了豫皖边区,与彭雪枫会师,高原指挥的教一旅、新一旅、新三旅、新七旅、重机枪旅重机枪团、工兵旅舟桥团、防空旅防空二团、辎重旅一团,进入皖东北隐蔽待机。
皖东北地处安徽省东北部,与江苏省交界,所辖范围包括泗县、五河、固镇、盱眙、嘉山、凤阳、宿县、灵璧、定远九个县,拥有67000平方公里的国土,200多万的人口。其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运方便,地理条件十分有利于抗日军民开展游击战争,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由于上次八路军实施牵牛战术,日军重兵集团南下追击,皖东北地区也经历了日军大扫荡。教导师主力撤回山东后,日军强化了对占领区的统治,皖东北地区自然是日军强化治安的重点地区之一,各县城全部沦陷,日伪军在交通要道建立了许多据点,把个昔日美丽的皖东北变成了日伪的大后方。特别是武汉会战结束后,第五战区部队在大别山区坚持斗争,皖东北地区已经没有一支正规军了,只有一些我党组建的地方游击队和***的几个县长组建的地方武装在坚持敌后斗争。
武汉会战结束后,安徽省政府派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盛子瑾返回皖东北,组织敌后抗战。盛子瑾为了在皖东北站住脚跟,请求安徽省抗敌动员委员会选派一批人员随他前往。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长张劲夫抓住机会,选派江上青、赵敏、周邨、谢景鸿、吕振球、李艺(兰生)、王毓贞(王韶)等7名党员组成秘密的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简称“特支”),由江上青任特支***,赵敏任组织委员,周邨任宣传委员,随盛子瑾前往皖东北。“特支”赴皖东北的任务主要是:团结盛子瑾,开展***工作;发展党员,统一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培训抗日骨干;组建抗日武装,开创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由于刘一民的到来,历史发生了变化,象历史上坚持淮南抗战的罗炳辉,由于红九军团改编成了陕西抗日特区保安师,驻守陕西,就不可能再担任新四军副军长、五支队司令员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中央一催再催,刘一民也多次给新四军军部去电,在西安时还和项英认真谈了谈,但新四军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成立江北指挥部。只有高敬亭的四支队活动在皖东地区。
现在八路军教导师南下部队主力进入了皖东北,虽然是隐蔽待机,但南下部队四个旅加上重机枪、防空、工兵、辎重四个配属指挥的特种团,总兵力达五万人,在皖东北展开后,除了没有攻打日伪军固守的县城和重要据点外,广大的皖东北农村,实际上已经落入了八路军的手中。
现在,刘一民完成对彭雪枫部的补充后,率领特战司令部、骑兵旅、警卫一营和师野战医院前线医院,夜过津浦路,到了皖东北的宿县地区,已和高原汇合。
厉文礼的投敌,给刘一民敲响了警钟。
还有一个情况也让刘一民担心,那就是冀察战区司令、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在胶济路战役后,趁着日军收缩兵力之际,进入了南宫,正和陈再道、宋任穷他们打擂台呢!
要知道,历史上冀南这个时候还没有经历过日军重兵集团的大扫荡,各种名目的杂色武装多,鹿钟麟是1938年的9月份到的南宫,八路军坐镇南宫的是徐向前,和鹿钟麟斗智斗勇,最后挤走了他。现在徐向前远在晋中,冀南地区各杂色武装也被自己整编的差不多了,又经过了日军重兵集团的扫荡,我军损失惨重,不知道陈再道和宋任穷他们有没有挤走鹿钟麟的本事。要知道,鹿钟麟可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身后有河北民军张荫梧部、有石友三部、孙殿英部,还有一个光杆司令孙良诚。搞不好,冀南很快就会成为国共交手的反顽战场。
冀察战区司令鹿钟麟到了南宫,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也到了鲁西,而且在鲁东行辕事变发生后还给了厉文礼一个鲁东挺进纵队的番号。看来,于学忠很快就要东进进入鲁中南山地,依托鲁中南山地坚持持久抗战。
说来也怪,历史上于学忠部是从大别山的鄂豫皖地区出发,越过陇海路、津浦路进入鲁南费县地区的,现在可能是遇到了八路军教导师与日军激战,于学忠改变了行军路线,改由相对安全的鲁西地区入鲁。
到底要不要拒绝于学忠部进入山东呢?说实话,刘一民心里很矛盾。
历史上八路军115师进入山东部队兵力较少,其中685团开辟湖西根据地,686团进入鲁南开辟沂蒙根据地。于学忠部进入山东后,与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矛盾重重,与八路军也是有合作有摩擦。看历史的时候,刘一民就心生感慨,于学忠部和沈鸿烈部坚持山东抗战,应该说是立了功的。但是他们除了和八路军制造摩擦,内部也争斗不休,最后导致沈鸿烈挂冠而去,于学忠部也退出了山东,而且损失惨重。算算他们在山东的战史,竟然是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搞内斗,没有与日军打过一场可以记入史册的胜仗。他们发展的地方武装,绝大多数后来都投敌当了伪军。
这样的部队,在刘一民眼里,那纯粹是需要改造的旧军队。
八路军115师进山东,两个主力团加上我党组织的地方武装,后来发展成了30万大军,纵横于白山黑水和华东大地。***留在山东那么多部队,最后落了个山东省政府到安徽阜阳办公。这里面的道理值得多少人深思啊!
罗荣桓还通报说,原在鲁西南的吴化文的手枪旅和在豫北的海军陆战队、山东省政府留守人员在我军突破陇海路南下后,竟然越过津浦路进入了鲁南,在费县与沈鸿烈、张里元汇合,被扩编为新四师,主要承担山东省政府的警卫任务。
手里有了部队,沈鸿烈的底气壮了。洪超远派人面见沈鸿烈传达刘一民电报精神时,沈鸿烈不但不撤销鲁南行署和收回对一些地方武装的任命,竟然摆出山东省政府主席的架子,提出山东要实行军政一体,各地税收应上缴山东省政府,待于学忠司令抵达鲁南后,统一划分防地,重新任命地方行政官员。
刘一民看完电报气得直笑,这日军的铁路***线简直就是泥做的,自己有特战队,想过铁路易如反掌。想不到吴化文这样的部队也能越过日军的铁路线,看来小鬼子一门心思盯着自己,后方警备部队还没有完全到位。
想想历史上八路军115师进入山东后,与山东纵队的关系也经过了几次调整,光是山东的领导人都先后换了几任,最后才确定115师兼山东军区,罗荣桓主政山东。这说明虽然是战争年代,虽然有铁的纪律,虽然有一心报国的忠诚,但人和人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不同体系的部队之间,都是有矛盾的。求同存异即可。
想开了,刘一民也就不再想是不是堵住于学忠入鲁通道问题了,反而突发奇想,历史上于学忠部的111师就加入了八路军,这支部队后来在万毅将军率领下随罗荣桓进入东北作战,成了响当当的主力。就是吴化文部,解放战争时也举行了战场起义,加入了解放军。要是能搞好***工作,说不定于学忠部就会成为将来进军东北的先锋。这事值得认真研究。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糜集于徐州的日军重兵集团不上钩,而且有集中力量扫荡山东的迹象。如果日军重兵集团全力杀向我军任何一个根据地,都可能使该根据地蒙受重大损失。特别是泰沂中心根据地,那里现在办军工、办学校,搞的热火朝天的,可不能让小鬼子去抄自己的老家。
好个刘一民,阵脚不乱,当机立断,下定决心,立即发动攻势作战,稳定山东根据地形势,进一步调动日军主力。
根据这一思路,刘一民决心向陇海线、津浦线发动攻势作战,把小鬼子依托交通线建立的防线打碎,迫使日军主力四处救火,不断分兵,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线守备队。
如果日军主力不上当,仍然按兵不动,依旧打扫荡山东根据地的算盘,刘一民的想法是调集山东主力全力南下,一直向南打,横扫江苏、安徽,一直打到长江边,把小鬼子开战以来在华中地区取得的成果彻底化为乌有。杉杉元如果还能沉得住气,那他就成日本的老大了,裕仁天皇估计也得给他端洗脚水了。
为完成攻势作战任务,刘一民给中央、总部去电并通报新四军军部和罗荣桓,报告决心发起对陇海路和津浦路攻势作战,并要求新四军首长迅速派有力干部和部队过江,成立江北指挥部,配合教导师经营苏北。
山东的局势演变***看的很清楚,知道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的话,等日军重兵集团发起大扫荡,厉文礼投敌现象就可能重演,鲁东地区、鲁西北地区局势会日益困难。因此,他很快回电同意了刘一民的作战构想,并在此致电叶挺、项英,敦促他们落实中央进军苏北的指示,迅速率主力过江北上,实现与教导师会师。
接到主席电报,刘一民当即通知罗荣桓,以教导师名义促请于学忠部迅速入鲁,派郭子化去见沈鸿烈,向沈鸿烈讲明山东抗战形势,讲明团结抗战的必要性,让沈鸿烈不得随意扩编部队、授予番号,以免更多的不坚定分子步厉文礼后尘,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命令教四旅以鲁中警备旅名义迅速进至安丘、高密地区,稳定鲁中形势,但没有命令不得发起团级规模战斗。命令李清指挥教三旅、七旅、教八旅隐蔽向青岛方向运动,与胶东警备旅联系,做好攻击青岛准备。命令曾中生、蔡中率领冀鲁边部队做好袭占沧县准备。命令洪超远留新五旅、新八旅监视鲁南之敌,率教五旅、新四旅和鲁东南支队秘密向赣榆集中,准备袭占连云港。命令陈士渠、曾春鉴率鲁西南警备旅、新二旅坚守鲁西南,刘建立、张洪涛指挥教二旅、教六旅向陇海线日军第三十八师团防线运动,准备突破陇海路,割裂日军豫东集团与徐州部队的联系,造成我军将于***配合围歼豫东日军的假象,迫敌救援;完成调动日军后,教二旅、教六旅迅速返回鲁西,向德县、沧县方向前进,准备配合冀鲁边部队攻占沧县。
考虑到宿县北距徐州不到200里,我军占领宿县就切断了皖中日军与徐州日军的联系,小鬼子必然会南北对进夹击我军,淮河流域又水网纵横,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行动,刘一民下令胡老虎、鲍文指挥骑兵旅在特战大队配合下攻占宿县,切断津浦路。待日军重兵集团南下,骑兵旅担任伪装主力南下诱敌任务,将敌主力引向皖西地区。
高原指挥的南下部队主力继续在皖东北隐蔽待机。
1939年2月11日,也就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刘一民果断下令发陇海路、津浦路攻势作战。
刘一民纵横江淮的大幕彻底拉开了!
各位书友大大:今日回老家把老人接来小住,耽误了时间,请朋友们原谅。明日双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