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战略失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与此同时,三月间在陕西潼关一带也发生了一场激战,这一仗是大中第二镇军一部和李自成大顺军之间发生的一场大战,“大顺皇帝”李自成怒于肖天健不承认他的身份和地位,一怒之下悍然发兵两万余人,在大顺大将刘宗敏和李双喜的率领下,试图抢占潼关,进而打通道路,从潼关一带兵发河南,趁着肖天健的大中军正在集结兵力北伐之际,对肖天健的大中国进行一场所谓的征讨,其实说白了,还是李自成想要趁着这个机会讨巧,从肖天健手中抢夺河南的地盘,扩大他的实力。
但是他们的行动却稍慢了一步,留守河南的第二镇部分兵马提前一步接防了潼关,并且在潼关严阵以待,刘宗敏和李双喜率部抵达潼关之后,便立即遭到了他们的迎头痛击,虽说刘宗敏和李双喜所部有兵力上的优势,可是战力上完全不能和正规的大中军相媲美。
刘宝手下的大将范胜领兵出潼关正面迎击大顺军,两军在潼关一带激战数日时间,刘宗敏和李双喜损兵折将大败而逃,两万大顺军在数千大中军的兵锋之下,死伤逾千,被俘数千人之多,刘宗敏和李双喜二人麾下的大顺军整体崩溃,各自夺路而逃,纷纷溃逃回了西安府。
还有大明陕西总兵高杰,在西安府被破透围而出之后,向北逃到了鄜州(现富县),高杰到了这个时候,麾下残余官军不足两千人,而且鄜州穷的叮当响,既无粮也无饷,军心大散,可谓是穷途末路了,时下陕西的大明官方可控制之地已经仅剩下了西面甘肃一带,可是那里却人口极度凋敝,根本无法让高杰立足,而且南面是李自成的大顺军控制区,东面和北面则已经是大中军控制区,高杰连逃到其它省去都没有路可走,困在鄜州一带整日间惶惶不可终日。
高杰的身份天下尽知,他本来是李自成的一个部下,可是这家伙贪色,居然和李自成的妾室邢氏勾搭成奸,后来事发之后,他干脆拐了邢氏叛离了李自成,投降了官军,被受官归入到了总兵贺人龙的麾下。
高杰归顺朝廷之后,招降了不少李自成麾下的兵将,然后领兵处处和李自成作对,几次打的李自成落荒而逃,险些被高杰给抓住弄死,而高杰也因功逐渐的被朝廷拔擢了起来,特别是贺人龙率部入湖广的时候,高杰未能和贺人龙同行,结果贺人龙兵败被俘,投降了刑天军,高杰便随即被提拔成了总兵官,继续在陕西跟着傅宗龙和汪乔年围剿李自成所部。
可以说高杰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和李自成为敌,再加上他给李自成戴绿帽子这件事,让李自成对他可以说是恨之入骨,恨不得生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以报高杰跟他之间的深仇大恨。
现如今李自成复振,高杰则兵败逃到鄜州,可以说沦入了穷途末路之中,正在这个时候,高杰在鄜州的军营之中来了一个人,要求见高杰,高杰一看顿时便哭笑不得了起来,原来来找他的人是他的故交,正是贺人龙的侄子贺方。
贺方也不跟高杰客气,直接便对高杰分析了他时下的处境,告诉高杰他已经是走到了绝路上了,而他叔父贺人龙念在高杰在他麾下效力多年的情分上,不愿看到高杰就这么最终落得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于是便派他来见高杰说可以给他一条活路。
高杰不用想也知道,贺方这是替大中军来游说他投降的,于是思量了一下之后,想到现在天下之大,已经无他容身之处了,如果他想活下去的话,投降李自成肯定是送死,继续顽抗,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大中军一方,都有实力一口吃掉他,所以他时下也唯有投靠大中军一途了,于是两个人没有太多废话,高杰便答应了贺方,投降大中朝,从今以后改为向肖天健效力。
高杰投降肖天健是没有什么顾虑的,他很清楚肖天健和李自成之间是不可能有什么回旋的余地的,今后有朝一日,肖天健和李自成肯定是要分出一个胜负生死的,而肖天健的大中朝实力,要远超过李自成何止数倍,而他和肖天健一样,都是李自成的仇人,只不过肖天健后来自成一体,继续干造反的事情,而他叛离了李自成投效了大明朝廷,两人之间没有什么宿怨可言,他高杰这么多年来,也没有一次和刑天军正面为敌,所以他根本也不用担心投降肖天健会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最最不济肖天健也不会杀他,他大不了今后不再为将,去买块地当他的富家翁好了。
于是高杰在三月间便投入到了大中朝的怀抱之中,他的所部就地在鄜州接受了整编,裁撤掉了军中的兵油子兵痞子和老弱之士,高杰被授予大中国防军营将之职,而贺方则留在了高杰军中,充任了副营将的军职,总之肖天健是摆明了态度,要和李自成为敌到底了,收高杰,重用高杰,都是做给李自成看,故意让李自成暴怒,虽说这么做有点不太地道,但是争夺天下没有什么卑鄙不卑鄙只说,只要能打击敌人,便可以无所不用。
事后李自成得知高杰投靠了肖天健并且被肖天健重用的消息之后,果真气的是七窍生烟、暴跳如雷,声称要兵发鄜州,再一次和刑天军分一个高下,几乎可以说是陷入到了半疯狂的状态,何奈李自成虽然热血上头有点失去了理智,但是手下人却还保持着一定的清明,他们刚刚在潼关新败,眼下士气低落,再和刑天军过招的话,搞不好便又会吃一场大败。
而且败回西安府的刘宗敏和李双喜等兵将们,一个个提起刑天军,就有点不寒而栗,他们这两年自认为他们大顺军已经是非常厉害了,而且火器也装备了不少,本以为现如今可以和刑天军正面相抗了,可是让刘宗敏和李双喜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实在是太高看他们的大顺军的实力了。
两军在潼关一战之中,刚刚一列阵,还不等他们发动进攻,便被大中军那边劈头盖脸的用各种大炮给揍了一顿,顿时便将他们的阵型打得大乱,他们本来不是没有大炮,但是他们带去的大炮要么是太轻太小,根本打不着对方,要么就是太重太笨,很难操作,而且他们没有集中使用火炮的思想,大炮也来不及展开反击,便被刑天军的大炮齐射打的血肉横飞,当即阵型便开始混乱。
而那些刑天军的兵将们则趁着大顺军开始混乱的机会,如墙一般的朝着他们平推了过来,而后便是在几十步之外放列,开始成排成排的朝着大顺军开火,打的刘宗敏和李双喜根本是无力招架,大顺军转瞬之间便开始溃乱,虽然李双喜率领骑兵进行了一次反击,可是却还是未能突破大中军的防线,大批骑兵便被打死打伤在了刑天军阵列之前。
眼看着大顺军这边如同被杀鸡宰羊一般的屠杀,大顺军许多兵将便承受不住,开始崩溃,刘宗敏好不容易收拢住兵马,可是大中军那边便又杀了上来,如此几天下来,大顺军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他们的火器根本就无法和大中军对抗,放列对射的结果,只能是他们的火铳手以极快的速度,便被大中军的火铳手射杀,以至于最终整个刘宗敏和李双喜麾下的大顺军都彻底失去了斗志,被范胜率领的大中军杀了个屁滚尿流,逃回了西安府。
所以这些逃回西安府的大顺军兵将,将大中军的厉害说的是神乎其神,一个个一提到和大中军交手,便吓得是有点魂不附体,这种恐惧迅速的在大顺军之中四处蔓延,以至于整个李自成的麾下兵将,都产生出了惧意,不愿意再跟大中军交手了。
当听李自成又要派兵去打鄜州的时候,这些文臣武将们于是立即纷纷劝解,说现如今他们立足未稳,粮秣皆缺,实不易现在和大中军大动干戈。
宋献策更是提出一个建议,时下大中军正在肖天健的率领下北伐大明京师,这个时候他们可以坐山观虎斗,一边加紧经略陕西西北各地,一方面观望一下大中军这一次北伐的战事情况,因为这一次大中军北伐,大明已经不是他们最主要的目标了,而他们最主要的目标却是要在京师一带,和建奴军进行一场大会战。
一旦大中军这一场决战之中落败的话,他们大顺军利用这段时间的扩张,便顺势可以趁着大中朝虚弱之际,挥师东进夺占他们所控制的地盘,眼下他们实力尚有不足,还是最好不要和大中军进行太大规模的作战!
李自成震怒之后,冷静下来考虑考虑,也是这个理,他还是小看了肖天健麾下的兵将的厉害,本来他以为派出刘宗敏和李双喜这两员大将,率领两万余大顺精兵,趁着这个机会,完全可以攻下潼关,顺势攻入河南境内,抢占一部分肖天健的地盘,充实一下他的实力,但是没成想肖天健手下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军将范胜,仅仅率领着四千不到的少量大中军,便将刘宗敏和李双喜打的大败亏输,损失了近半的兵马,逃回了西安府,可见的大中军虽然集兵北上,但是却还是留下了足够的实力,来守御他们的地盘的,以他目前的实力,想要从肖天健嘴里面掏出肉来,却是有点不太现实。
如此一来,他便不能再小看肖天健麾下的那些兵马了,现如今他刚刚攻下西安府,根基尚且不稳,地方势力还屡屡在进行着反扑,许多地方的地主豪绅们,还没有被他降服,各自结堡自卫,对他的大顺国进行抵抗,再加上他眼下粮秣已尽,也无力对肖天健的地盘发动大规模的战事,现如今倒不如先听宋献策的建议,先尽快占领陕西大部地盘,稳住自己的阵脚再说,观望一下这一次肖天健北伐的结果。
宋献策说的不错,如果是肖天健这次北伐,一旦和建奴大军决战失利的话,那么无疑对肖天健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他到时候也正好利用肖天健最虚弱的时候,趁机去再夺占肖天健的地盘,趁他病要他命,到时候他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称皇了!
于是李自成最终还是暂时压下了这口气,没有兵发鄜州,而是转而开始调动兵马,开始朝着陇州、庆阳府、平凉府一带攻进,并且调集兵力,对西安府、凤翔府一带的地主豪绅们的庄堡发动清剿,以此来获取部分粮秣。
其实肖天健这一次北伐之前,发诏惹怒李自成,在战略上并不是一件明智之举,因为他北伐在即,麾下的主力兵马基本上要投入到北方的战场上去,各地留守的兵马数量便会相对有限,大中国后方便会比较空虚,而他这个时候选择下诏激怒李自成,肯定会激怒李自成,使得李自成发兵和他作对。
这么一来,他们大中朝便要同时在几个方向上用兵,出了他调集的北伐大军之外,在西面他还要和李自成打,而李栓柱和罗汝才这个时候还在攻打四川,大中国新立不久,各种基础还不算很稳,同时应付这么多方向上的大战,显然是使得他们的物资供应和财政方面捉襟见肘。
故此当初他在南京城下诏不承认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的时候,朝中许多文臣便提出过反对的意见,建议肖天健暂时不要去激怒李自成为妙。
可是肖天健在这一段时间里,也自尊心有点严重膨胀了,而且变得有点刚愎了一些,以至于放弃了他早年那种韬光养晦的策略,还是悍然下旨不承认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以至于招致李自成的大怒,试图派兵攻打潼关,兵发河南之地。
这一点上,肖天健可以说是犯下了一个不小的战略上的失误,但是他这种失误,最终却并没有酿成大祸,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麾下有大批骁勇善战的兵马,再加上他的名气这个时候正是如日中天之时,潼关守将很乖巧的配合他大中朝,投降了他,使得范胜轻取了潼关这个战略要隘。
而范胜更是以少击多,在潼关大败了李自成派出的大顺军,取得了一场关键性的胜利,打的李自成和他手下的兵将们害怕了,没敢继续集结兵力,对大中国所控制的地盘发动进攻。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旦刘宗敏和李双喜率军先于范胜控制住了潼关的话,那么范胜想要再在潼关一带取得这样的大捷就非常困难了。
到那个时候,李自成的大顺军出潼关猛击河南的话,他大中国便会腹背受敌,最终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北伐大计,一个不小心,便可能会招致巨大的战略失利,导致他大中朝全盘尽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肖天健这一次的失误,可以说很侥幸的没有引起大祸,但是在后世,许多军事学家和史学家,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都发现了肖天健在这一次决断上的失误,为此后世有不少人撰文专门讨论这一次的事情,为此还引发了一次学术大讨论,闹的是不可开交。
但是失误归失误,历史就是历史,肖天健虽然有很大成分的失误,但是有一点谁也不能否认,肖天健这个时候,手中拥有的精锐兵马,无疑是他最大的本钱,他麾下的精兵强将,却最终弥补了他这一次战略上的失误,这可是实打实的实力表现,谁也无法不承认这一点。
事后就连肖天健仔细回想当初在南京城发布的这一连串的诏书的时候,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在他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之中,还专门分出章节,对这一次的决断进行过一次检讨。
(今天周一,先奉上一个大章,今天鸣谢一醉人朋友的打赏!)
与此同时,三月间在陕西潼关一带也发生了一场激战,这一仗是大中第二镇军一部和李自成大顺军之间发生的一场大战,“大顺皇帝”李自成怒于肖天健不承认他的身份和地位,一怒之下悍然发兵两万余人,在大顺大将刘宗敏和李双喜的率领下,试图抢占潼关,进而打通道路,从潼关一带兵发河南,趁着肖天健的大中军正在集结兵力北伐之际,对肖天健的大中国进行一场所谓的征讨,其实说白了,还是李自成想要趁着这个机会讨巧,从肖天健手中抢夺河南的地盘,扩大他的实力。
但是他们的行动却稍慢了一步,留守河南的第二镇部分兵马提前一步接防了潼关,并且在潼关严阵以待,刘宗敏和李双喜率部抵达潼关之后,便立即遭到了他们的迎头痛击,虽说刘宗敏和李双喜所部有兵力上的优势,可是战力上完全不能和正规的大中军相媲美。
刘宝手下的大将范胜领兵出潼关正面迎击大顺军,两军在潼关一带激战数日时间,刘宗敏和李双喜损兵折将大败而逃,两万大顺军在数千大中军的兵锋之下,死伤逾千,被俘数千人之多,刘宗敏和李双喜二人麾下的大顺军整体崩溃,各自夺路而逃,纷纷溃逃回了西安府。
还有大明陕西总兵高杰,在西安府被破透围而出之后,向北逃到了鄜州(现富县),高杰到了这个时候,麾下残余官军不足两千人,而且鄜州穷的叮当响,既无粮也无饷,军心大散,可谓是穷途末路了,时下陕西的大明官方可控制之地已经仅剩下了西面甘肃一带,可是那里却人口极度凋敝,根本无法让高杰立足,而且南面是李自成的大顺军控制区,东面和北面则已经是大中军控制区,高杰连逃到其它省去都没有路可走,困在鄜州一带整日间惶惶不可终日。
高杰的身份天下尽知,他本来是李自成的一个部下,可是这家伙贪色,居然和李自成的妾室邢氏勾搭成奸,后来事发之后,他干脆拐了邢氏叛离了李自成,投降了官军,被受官归入到了总兵贺人龙的麾下。
高杰归顺朝廷之后,招降了不少李自成麾下的兵将,然后领兵处处和李自成作对,几次打的李自成落荒而逃,险些被高杰给抓住弄死,而高杰也因功逐渐的被朝廷拔擢了起来,特别是贺人龙率部入湖广的时候,高杰未能和贺人龙同行,结果贺人龙兵败被俘,投降了刑天军,高杰便随即被提拔成了总兵官,继续在陕西跟着傅宗龙和汪乔年围剿李自成所部。
可以说高杰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和李自成为敌,再加上他给李自成戴绿帽子这件事,让李自成对他可以说是恨之入骨,恨不得生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以报高杰跟他之间的深仇大恨。
现如今李自成复振,高杰则兵败逃到鄜州,可以说沦入了穷途末路之中,正在这个时候,高杰在鄜州的军营之中来了一个人,要求见高杰,高杰一看顿时便哭笑不得了起来,原来来找他的人是他的故交,正是贺人龙的侄子贺方。
贺方也不跟高杰客气,直接便对高杰分析了他时下的处境,告诉高杰他已经是走到了绝路上了,而他叔父贺人龙念在高杰在他麾下效力多年的情分上,不愿看到高杰就这么最终落得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于是便派他来见高杰说可以给他一条活路。
高杰不用想也知道,贺方这是替大中军来游说他投降的,于是思量了一下之后,想到现在天下之大,已经无他容身之处了,如果他想活下去的话,投降李自成肯定是送死,继续顽抗,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大中军一方,都有实力一口吃掉他,所以他时下也唯有投靠大中军一途了,于是两个人没有太多废话,高杰便答应了贺方,投降大中朝,从今以后改为向肖天健效力。
高杰投降肖天健是没有什么顾虑的,他很清楚肖天健和李自成之间是不可能有什么回旋的余地的,今后有朝一日,肖天健和李自成肯定是要分出一个胜负生死的,而肖天健的大中朝实力,要远超过李自成何止数倍,而他和肖天健一样,都是李自成的仇人,只不过肖天健后来自成一体,继续干造反的事情,而他叛离了李自成投效了大明朝廷,两人之间没有什么宿怨可言,他高杰这么多年来,也没有一次和刑天军正面为敌,所以他根本也不用担心投降肖天健会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最最不济肖天健也不会杀他,他大不了今后不再为将,去买块地当他的富家翁好了。
于是高杰在三月间便投入到了大中朝的怀抱之中,他的所部就地在鄜州接受了整编,裁撤掉了军中的兵油子兵痞子和老弱之士,高杰被授予大中国防军营将之职,而贺方则留在了高杰军中,充任了副营将的军职,总之肖天健是摆明了态度,要和李自成为敌到底了,收高杰,重用高杰,都是做给李自成看,故意让李自成暴怒,虽说这么做有点不太地道,但是争夺天下没有什么卑鄙不卑鄙只说,只要能打击敌人,便可以无所不用。
事后李自成得知高杰投靠了肖天健并且被肖天健重用的消息之后,果真气的是七窍生烟、暴跳如雷,声称要兵发鄜州,再一次和刑天军分一个高下,几乎可以说是陷入到了半疯狂的状态,何奈李自成虽然热血上头有点失去了理智,但是手下人却还保持着一定的清明,他们刚刚在潼关新败,眼下士气低落,再和刑天军过招的话,搞不好便又会吃一场大败。
而且败回西安府的刘宗敏和李双喜等兵将们,一个个提起刑天军,就有点不寒而栗,他们这两年自认为他们大顺军已经是非常厉害了,而且火器也装备了不少,本以为现如今可以和刑天军正面相抗了,可是让刘宗敏和李双喜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实在是太高看他们的大顺军的实力了。
两军在潼关一战之中,刚刚一列阵,还不等他们发动进攻,便被大中军那边劈头盖脸的用各种大炮给揍了一顿,顿时便将他们的阵型打得大乱,他们本来不是没有大炮,但是他们带去的大炮要么是太轻太小,根本打不着对方,要么就是太重太笨,很难操作,而且他们没有集中使用火炮的思想,大炮也来不及展开反击,便被刑天军的大炮齐射打的血肉横飞,当即阵型便开始混乱。
而那些刑天军的兵将们则趁着大顺军开始混乱的机会,如墙一般的朝着他们平推了过来,而后便是在几十步之外放列,开始成排成排的朝着大顺军开火,打的刘宗敏和李双喜根本是无力招架,大顺军转瞬之间便开始溃乱,虽然李双喜率领骑兵进行了一次反击,可是却还是未能突破大中军的防线,大批骑兵便被打死打伤在了刑天军阵列之前。
眼看着大顺军这边如同被杀鸡宰羊一般的屠杀,大顺军许多兵将便承受不住,开始崩溃,刘宗敏好不容易收拢住兵马,可是大中军那边便又杀了上来,如此几天下来,大顺军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他们的火器根本就无法和大中军对抗,放列对射的结果,只能是他们的火铳手以极快的速度,便被大中军的火铳手射杀,以至于最终整个刘宗敏和李双喜麾下的大顺军都彻底失去了斗志,被范胜率领的大中军杀了个屁滚尿流,逃回了西安府。
所以这些逃回西安府的大顺军兵将,将大中军的厉害说的是神乎其神,一个个一提到和大中军交手,便吓得是有点魂不附体,这种恐惧迅速的在大顺军之中四处蔓延,以至于整个李自成的麾下兵将,都产生出了惧意,不愿意再跟大中军交手了。
当听李自成又要派兵去打鄜州的时候,这些文臣武将们于是立即纷纷劝解,说现如今他们立足未稳,粮秣皆缺,实不易现在和大中军大动干戈。
宋献策更是提出一个建议,时下大中军正在肖天健的率领下北伐大明京师,这个时候他们可以坐山观虎斗,一边加紧经略陕西西北各地,一方面观望一下大中军这一次北伐的战事情况,因为这一次大中军北伐,大明已经不是他们最主要的目标了,而他们最主要的目标却是要在京师一带,和建奴军进行一场大会战。
一旦大中军这一场决战之中落败的话,他们大顺军利用这段时间的扩张,便顺势可以趁着大中朝虚弱之际,挥师东进夺占他们所控制的地盘,眼下他们实力尚有不足,还是最好不要和大中军进行太大规模的作战!
李自成震怒之后,冷静下来考虑考虑,也是这个理,他还是小看了肖天健麾下的兵将的厉害,本来他以为派出刘宗敏和李双喜这两员大将,率领两万余大顺精兵,趁着这个机会,完全可以攻下潼关,顺势攻入河南境内,抢占一部分肖天健的地盘,充实一下他的实力,但是没成想肖天健手下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军将范胜,仅仅率领着四千不到的少量大中军,便将刘宗敏和李双喜打的大败亏输,损失了近半的兵马,逃回了西安府,可见的大中军虽然集兵北上,但是却还是留下了足够的实力,来守御他们的地盘的,以他目前的实力,想要从肖天健嘴里面掏出肉来,却是有点不太现实。
如此一来,他便不能再小看肖天健麾下的那些兵马了,现如今他刚刚攻下西安府,根基尚且不稳,地方势力还屡屡在进行着反扑,许多地方的地主豪绅们,还没有被他降服,各自结堡自卫,对他的大顺国进行抵抗,再加上他眼下粮秣已尽,也无力对肖天健的地盘发动大规模的战事,现如今倒不如先听宋献策的建议,先尽快占领陕西大部地盘,稳住自己的阵脚再说,观望一下这一次肖天健北伐的结果。
宋献策说的不错,如果是肖天健这次北伐,一旦和建奴大军决战失利的话,那么无疑对肖天健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他到时候也正好利用肖天健最虚弱的时候,趁机去再夺占肖天健的地盘,趁他病要他命,到时候他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称皇了!
于是李自成最终还是暂时压下了这口气,没有兵发鄜州,而是转而开始调动兵马,开始朝着陇州、庆阳府、平凉府一带攻进,并且调集兵力,对西安府、凤翔府一带的地主豪绅们的庄堡发动清剿,以此来获取部分粮秣。
其实肖天健这一次北伐之前,发诏惹怒李自成,在战略上并不是一件明智之举,因为他北伐在即,麾下的主力兵马基本上要投入到北方的战场上去,各地留守的兵马数量便会相对有限,大中国后方便会比较空虚,而他这个时候选择下诏激怒李自成,肯定会激怒李自成,使得李自成发兵和他作对。
这么一来,他们大中朝便要同时在几个方向上用兵,出了他调集的北伐大军之外,在西面他还要和李自成打,而李栓柱和罗汝才这个时候还在攻打四川,大中国新立不久,各种基础还不算很稳,同时应付这么多方向上的大战,显然是使得他们的物资供应和财政方面捉襟见肘。
故此当初他在南京城下诏不承认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的时候,朝中许多文臣便提出过反对的意见,建议肖天健暂时不要去激怒李自成为妙。
可是肖天健在这一段时间里,也自尊心有点严重膨胀了,而且变得有点刚愎了一些,以至于放弃了他早年那种韬光养晦的策略,还是悍然下旨不承认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以至于招致李自成的大怒,试图派兵攻打潼关,兵发河南之地。
这一点上,肖天健可以说是犯下了一个不小的战略上的失误,但是他这种失误,最终却并没有酿成大祸,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麾下有大批骁勇善战的兵马,再加上他的名气这个时候正是如日中天之时,潼关守将很乖巧的配合他大中朝,投降了他,使得范胜轻取了潼关这个战略要隘。
而范胜更是以少击多,在潼关大败了李自成派出的大顺军,取得了一场关键性的胜利,打的李自成和他手下的兵将们害怕了,没敢继续集结兵力,对大中国所控制的地盘发动进攻。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旦刘宗敏和李双喜率军先于范胜控制住了潼关的话,那么范胜想要再在潼关一带取得这样的大捷就非常困难了。
到那个时候,李自成的大顺军出潼关猛击河南的话,他大中国便会腹背受敌,最终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北伐大计,一个不小心,便可能会招致巨大的战略失利,导致他大中朝全盘尽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肖天健这一次的失误,可以说很侥幸的没有引起大祸,但是在后世,许多军事学家和史学家,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都发现了肖天健在这一次决断上的失误,为此后世有不少人撰文专门讨论这一次的事情,为此还引发了一次学术大讨论,闹的是不可开交。
但是失误归失误,历史就是历史,肖天健虽然有很大成分的失误,但是有一点谁也不能否认,肖天健这个时候,手中拥有的精锐兵马,无疑是他最大的本钱,他麾下的精兵强将,却最终弥补了他这一次战略上的失误,这可是实打实的实力表现,谁也无法不承认这一点。
事后就连肖天健仔细回想当初在南京城发布的这一连串的诏书的时候,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在他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之中,还专门分出章节,对这一次的决断进行过一次检讨。
(今天周一,先奉上一个大章,今天鸣谢一醉人朋友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