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离乡情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已是二月光景,武昌城外,火车站前,禁卫军官兵们排列得整整齐齐,个个精神抖擞,像极了在冰天雪地中依旧傲然挺立的青竹。
他们完全有理由如此骄傲!
在武昌之战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关于革命党起初气势汹汹,后来又兵败如山倒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条:第一条,孙传芳率部牢牢守住了楚望台军械库,使得叛军无法利用军械库中的枪械子弹武装自己,力竭而衰;第二条,陈宦率部牢牢坚守了钦差使团驻地,在武昌城九成以上要地为叛党所占据的前提下,禁卫军防区的巍然屹立成为了叛军的心腹之患,也成为吸引众多叛军的最佳诱饵——若无这种吸引,第二天天亮时分的里应外合就不能如此顺利。
而这两条原因都与陈宦有关,第一条是陈宦当机立断下的命令,第二条是他直接参与并指挥的。是役过后,陈宦威望如日中天,原本禁卫军上下对林广宇重用陈宦作为良弼副手的用意还看不真切,对非经留洋深造而能获此高位的陈宦有所非议,经此一役,不但陈宦的地位为人重视,皇帝用人至明的声誉也愈发隆响。
平定武昌叛乱之后,为帮助湖北方面维持治安、巩固秩序,协助黎元洪整顿、清理湖北新军4000来名禁~全权指挥,听候新任湖广锡良的差遣。在陈宦的全力帮助下。锡良很快稳住了阵脚。不但清剿了隐藏在武昌城内地革命党,而且还将在兴国、大冶等地活动地会党一网打尽。在这个过程中,禁卫军不但扮演了军队的角色。更多的时候还扮演着警察和教官地角色。
巡防营裁撤后,武昌城的治安便由禁卫军所接管,原本在巡防营监管之下流弊丛生的武汉三镇,仿佛一下子便清静了不少。往日许多欺行霸市的地痞流氓要么被禁卫军就地正法,要么慑于禁卫军的威力而不敢煽动。那些乌烟瘴气的赌馆、烟馆、妓院也在整顿之中收敛了不少。
说是教官,是因为黎元洪在重建第八镇地过程中。招募了一大批新兵入伍。禁卫军官兵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训练的任务来,不但用禁卫军训练法牢牢教导着这支新建的部队,还且还抽调了30来名连排升两级后出任新军的骨干军官。
禁卫军人虽少,地位和意义却是重大,今日返京,有这么多大员相送,足以说明他的地位和意义。
目睹着禁卫军军旗的徐徐落下、收好,在场的禁卫军们无不满含热泪。望着武昌——这片禁卫军自成立以来浴血奋战的土地,这片近名军中袍泽长眠与此地土地,挥洒着他们的热泪。
今日是驻鄂禁卫军返京的日子,湖广总督锡良领着一帮文武官员前来相送。今日清晨。等陈宦自总督衙门辞行开始,锡良就一路送将过来。走了一程又一程,已经从武昌城走到了火车站里,他还舍不得走。
身后的随从早就从总督大人如此反常地态度中看出了端倪,这种送法,不要说上级送下级不曾会有,即便下级送上级也同样不是如此,瞧两人的做派,倒像是相交至深地旧友呢。
“大帅,您请留步,不可再送了。”陈宦眼中闪烁着泪花,“宦受大帅恩深重,百死不能报答,此番驻鄂协防,固是职责所在,但在卑职心目中,亦是报大帅昔年知遇之恩的一部分苦心。如不是甲冑在身,学生必定承欢膝下,侍奉大帅终身。”
陈宦的言语是有前因后果的。二十多年前,湖北安陆县有兄弟两人,一耕一读,父亲早亡,留下无衣无食的老母,日日以泪洗面。兄弟二人中,老大不好读书,老二却一天到晚读书,老大认为是个不会生计的书呆子,很瞧不起他。有一次气他只知道念书,便用铁条重重打在老二头上,老二被打,昏了过去,可他并不因此而憎恨哥哥,仍然笑脸相向,埋头读书——这人就是陈宦。
陈宦后来实在是因为受不了老大的闲气才离开家乡,他在武昌进过自强学堂,在北京住过南学,中过拔贡,入过武备学堂,替河南学政代阅过试卷,闯荡多年,林林总总下来却仍是穷困潦倒,不受重用。
但人的际遇真的很难预料,就在他最为
时候,幸运忽地落在头上。五年前,四川总督锡良声而特意招揽,甚至为纾解陈宦的困境,特意先汇了八百两纹银请他入川。这位总督大人实在是位可敬可爱的人物,他不但能够识拔人才,而且礼贤下士。他没有像普通官僚一般等着别人上门求见,而是当夜就微服简从去陈宦下榻的小旅馆拜访,并且通了个假名,为的就是考究陈宦的真才实学。
陈宦丝毫不以不速之客来访而诧异,反而执礼有加,与其促膝畅谈,谈到得意处,两人开怀大笑。第二天入总督府拜访时方知昨夜之人居然是总督大人。由此,锡良对陈宦大为倾佩,认为其不但懂礼仪,有学问,而且知兵。实际上陈宦虽熟读兵书,入过武备学堂,但没有正儿八经地当过兵,毫无军中阅历,但锡良用人之明便在如此,第二天就发表陈宦为四川讲武堂提调的任命,锡良为了防止底下人议论陈宦资历不够,还暗中出钱给捐了一个四品京堂的顶戴。过了两年,锡良调任云贵总督后,又把陈宦调到云南任讲武堂堂长,前次禁卫军选拔,陈宦便是经锡良推荐而入了禁卫军。
官场那句“受恩深重、感激涕零”的口语通常只是敷衍,唯独陈宦对锡良来说是却是千真万确的。
“二庵,你能有今天,说明我当时没看错人。”锡良的情绪也十分激动,眼里闪烁着泪花,“只是,你这一去,我们何时才能再会面啊……”
锡良其实也是话中有话。陈宦留驻湖北后,锡良便向国防部打了报告,要求调陈宦为第八镇统制,由其全面辅佐。陈宦其时虽已步入高级将领的行列,又系禁卫军的要员,但仍然没有担任一镇统制来得吸引人。在锡良的心目中,黎元洪虽然也是一名不错的将领,知兵善用,谦虚谨慎,对自己也尤为恭敬。但不管怎么说,用生不如用熟,黎元洪再好,锡良也感觉没有陈宦用起来贴心。
—
这种情形不独是锡良有,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也有,几乎成了上位者的通病。昔年北洋水师,明明刘步蟾等一干留英新锐足以担当水师大局,李鸿章偏要安排丁汝昌为水师提督,甲午之败,原因固然很多,任命丁汝昌做这个水师提督的败笔也是原因之一。同理,原先湖北军界张彪和黎元洪相争,虽然张之洞知道张彪无论能力还是个人品行方面都不如黎元洪,但就因为张彪俯首帖耳,又有一层夫人方面的关系在,内心十分欣慰,还是将第八镇统制的位置送给了张彪。
由于陈宦是禁卫军体制,虽然锡良极力争取,陈宦本人也极为犹豫,但铁良等人还是不敢怠慢,只管请了圣谕而行。
听了锡良与陈宦之间的故事后,林广宇淡淡一笑:“将帅相知,上下齐心,固是一大幸运。可国家多事,哪里来那么多上下齐心呢?陈宦为人品行能力如何,朕清楚的很,不然也不会委以重任;锡良用人有方,朕也是明白,不然不会委以总督湖广重任。但此风决不可再长,张之洞之于张彪便是前车之鉴……”
皇帝虽然没有明说什么,那一句“防止兵为将有,将只为帅驱使”的概括就足够了,陈宦的任命后下来后,依旧在禁卫军担任副师长。
锡良心中即便有一万个舍不得,自然也不便多言,只管依照行事,现在送别时分,更勾起他这份伤感,如何能够不提?
见微知著,何况陈宦跟随锡良经年,早将对方的心理摸得一清二楚,但君命难违,他还是硬着头挤出笑脸:“但凡学生稍有空暇,必定会来看望大帅。现在铁路交通方便,说不定今年中秋便可前来探访大帅……”
“如此,也好,也好……”锡良紧紧握住陈宦的手,“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去年将你推荐去禁卫军任职,便是希望你能做出一番事业来。你我都是为皇上当差,你既然供职禁卫军,自然也不便强留。”
“大帅保重,卑职去了……”就在刚才那一番交谈的时候中,排列整齐的禁卫军已经都上了车,上千号人的目光只在陈宦与锡良处。“去吧……”锡良挥手致意,兀自克制着那份惆怅……第三次机遇 第三卷 第十六章 离乡情怯
已是二月光景,武昌城外,火车站前,禁卫军官兵们排列得整整齐齐,个个精神抖擞,像极了在冰天雪地中依旧傲然挺立的青竹。
他们完全有理由如此骄傲!
在武昌之战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关于革命党起初气势汹汹,后来又兵败如山倒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条:第一条,孙传芳率部牢牢守住了楚望台军械库,使得叛军无法利用军械库中的枪械子弹武装自己,力竭而衰;第二条,陈宦率部牢牢坚守了钦差使团驻地,在武昌城九成以上要地为叛党所占据的前提下,禁卫军防区的巍然屹立成为了叛军的心腹之患,也成为吸引众多叛军的最佳诱饵——若无这种吸引,第二天天亮时分的里应外合就不能如此顺利。
而这两条原因都与陈宦有关,第一条是陈宦当机立断下的命令,第二条是他直接参与并指挥的。是役过后,陈宦威望如日中天,原本禁卫军上下对林广宇重用陈宦作为良弼副手的用意还看不真切,对非经留洋深造而能获此高位的陈宦有所非议,经此一役,不但陈宦的地位为人重视,皇帝用人至明的声誉也愈发隆响。
平定武昌叛乱之后,为帮助湖北方面维持治安、巩固秩序,协助黎元洪整顿、清理湖北新军4000来名禁~全权指挥,听候新任湖广锡良的差遣。在陈宦的全力帮助下。锡良很快稳住了阵脚。不但清剿了隐藏在武昌城内地革命党,而且还将在兴国、大冶等地活动地会党一网打尽。在这个过程中,禁卫军不但扮演了军队的角色。更多的时候还扮演着警察和教官地角色。
巡防营裁撤后,武昌城的治安便由禁卫军所接管,原本在巡防营监管之下流弊丛生的武汉三镇,仿佛一下子便清静了不少。往日许多欺行霸市的地痞流氓要么被禁卫军就地正法,要么慑于禁卫军的威力而不敢煽动。那些乌烟瘴气的赌馆、烟馆、妓院也在整顿之中收敛了不少。
说是教官,是因为黎元洪在重建第八镇地过程中。招募了一大批新兵入伍。禁卫军官兵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训练的任务来,不但用禁卫军训练法牢牢教导着这支新建的部队,还且还抽调了30来名连排升两级后出任新军的骨干军官。
禁卫军人虽少,地位和意义却是重大,今日返京,有这么多大员相送,足以说明他的地位和意义。
目睹着禁卫军军旗的徐徐落下、收好,在场的禁卫军们无不满含热泪。望着武昌——这片禁卫军自成立以来浴血奋战的土地,这片近名军中袍泽长眠与此地土地,挥洒着他们的热泪。
今日是驻鄂禁卫军返京的日子,湖广总督锡良领着一帮文武官员前来相送。今日清晨。等陈宦自总督衙门辞行开始,锡良就一路送将过来。走了一程又一程,已经从武昌城走到了火车站里,他还舍不得走。
身后的随从早就从总督大人如此反常地态度中看出了端倪,这种送法,不要说上级送下级不曾会有,即便下级送上级也同样不是如此,瞧两人的做派,倒像是相交至深地旧友呢。
“大帅,您请留步,不可再送了。”陈宦眼中闪烁着泪花,“宦受大帅恩深重,百死不能报答,此番驻鄂协防,固是职责所在,但在卑职心目中,亦是报大帅昔年知遇之恩的一部分苦心。如不是甲冑在身,学生必定承欢膝下,侍奉大帅终身。”
陈宦的言语是有前因后果的。二十多年前,湖北安陆县有兄弟两人,一耕一读,父亲早亡,留下无衣无食的老母,日日以泪洗面。兄弟二人中,老大不好读书,老二却一天到晚读书,老大认为是个不会生计的书呆子,很瞧不起他。有一次气他只知道念书,便用铁条重重打在老二头上,老二被打,昏了过去,可他并不因此而憎恨哥哥,仍然笑脸相向,埋头读书——这人就是陈宦。
陈宦后来实在是因为受不了老大的闲气才离开家乡,他在武昌进过自强学堂,在北京住过南学,中过拔贡,入过武备学堂,替河南学政代阅过试卷,闯荡多年,林林总总下来却仍是穷困潦倒,不受重用。
但人的际遇真的很难预料,就在他最为
时候,幸运忽地落在头上。五年前,四川总督锡良声而特意招揽,甚至为纾解陈宦的困境,特意先汇了八百两纹银请他入川。这位总督大人实在是位可敬可爱的人物,他不但能够识拔人才,而且礼贤下士。他没有像普通官僚一般等着别人上门求见,而是当夜就微服简从去陈宦下榻的小旅馆拜访,并且通了个假名,为的就是考究陈宦的真才实学。
陈宦丝毫不以不速之客来访而诧异,反而执礼有加,与其促膝畅谈,谈到得意处,两人开怀大笑。第二天入总督府拜访时方知昨夜之人居然是总督大人。由此,锡良对陈宦大为倾佩,认为其不但懂礼仪,有学问,而且知兵。实际上陈宦虽熟读兵书,入过武备学堂,但没有正儿八经地当过兵,毫无军中阅历,但锡良用人之明便在如此,第二天就发表陈宦为四川讲武堂提调的任命,锡良为了防止底下人议论陈宦资历不够,还暗中出钱给捐了一个四品京堂的顶戴。过了两年,锡良调任云贵总督后,又把陈宦调到云南任讲武堂堂长,前次禁卫军选拔,陈宦便是经锡良推荐而入了禁卫军。
官场那句“受恩深重、感激涕零”的口语通常只是敷衍,唯独陈宦对锡良来说是却是千真万确的。
“二庵,你能有今天,说明我当时没看错人。”锡良的情绪也十分激动,眼里闪烁着泪花,“只是,你这一去,我们何时才能再会面啊……”
锡良其实也是话中有话。陈宦留驻湖北后,锡良便向国防部打了报告,要求调陈宦为第八镇统制,由其全面辅佐。陈宦其时虽已步入高级将领的行列,又系禁卫军的要员,但仍然没有担任一镇统制来得吸引人。在锡良的心目中,黎元洪虽然也是一名不错的将领,知兵善用,谦虚谨慎,对自己也尤为恭敬。但不管怎么说,用生不如用熟,黎元洪再好,锡良也感觉没有陈宦用起来贴心。
—
这种情形不独是锡良有,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也有,几乎成了上位者的通病。昔年北洋水师,明明刘步蟾等一干留英新锐足以担当水师大局,李鸿章偏要安排丁汝昌为水师提督,甲午之败,原因固然很多,任命丁汝昌做这个水师提督的败笔也是原因之一。同理,原先湖北军界张彪和黎元洪相争,虽然张之洞知道张彪无论能力还是个人品行方面都不如黎元洪,但就因为张彪俯首帖耳,又有一层夫人方面的关系在,内心十分欣慰,还是将第八镇统制的位置送给了张彪。
由于陈宦是禁卫军体制,虽然锡良极力争取,陈宦本人也极为犹豫,但铁良等人还是不敢怠慢,只管请了圣谕而行。
听了锡良与陈宦之间的故事后,林广宇淡淡一笑:“将帅相知,上下齐心,固是一大幸运。可国家多事,哪里来那么多上下齐心呢?陈宦为人品行能力如何,朕清楚的很,不然也不会委以重任;锡良用人有方,朕也是明白,不然不会委以总督湖广重任。但此风决不可再长,张之洞之于张彪便是前车之鉴……”
皇帝虽然没有明说什么,那一句“防止兵为将有,将只为帅驱使”的概括就足够了,陈宦的任命后下来后,依旧在禁卫军担任副师长。
锡良心中即便有一万个舍不得,自然也不便多言,只管依照行事,现在送别时分,更勾起他这份伤感,如何能够不提?
见微知著,何况陈宦跟随锡良经年,早将对方的心理摸得一清二楚,但君命难违,他还是硬着头挤出笑脸:“但凡学生稍有空暇,必定会来看望大帅。现在铁路交通方便,说不定今年中秋便可前来探访大帅……”
“如此,也好,也好……”锡良紧紧握住陈宦的手,“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去年将你推荐去禁卫军任职,便是希望你能做出一番事业来。你我都是为皇上当差,你既然供职禁卫军,自然也不便强留。”
“大帅保重,卑职去了……”就在刚才那一番交谈的时候中,排列整齐的禁卫军已经都上了车,上千号人的目光只在陈宦与锡良处。“去吧……”锡良挥手致意,兀自克制着那份惆怅……第三次机遇 第三卷 第十六章 离乡情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