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会客,师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寿很佩服那些回到古代就能通晓经史,博古通今,然后开创学派,永垂不朽的人。
就他那点在后世积累起来的学识,看懂古文还算勉强凑合,毕竟他也是古文阅读题都能拿高分的优等生,因为记性的缘故,他也能背出不少诗词文章,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记忆力甚至又得到了加强。然而,这远远不够他应付这年头那才子满地,大儒如林的学术环境。
最重要的是,在他这具身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时间,并没有一个相应的老师来教他这些!如果说,有人能轻轻松松就自学四书五经,然后还能和什么名士大儒谈论其中的道理,那绝对不包括他。
毕竟,他老师葛雍固然是货真价实的大儒不错,可他和葛雍的关系那真是一言难尽。真正说起来,葛老师的著作他还是回京之后才真正开始看的,而之前葛雍留在翠筠间那座竹屋中的算学典籍……因为保存不善早就化成灰灰了。
但多亏这个美丽的误会,他方才成了葛雍的学生,然后方才能够像现在这样招摇撞骗……可正因为葛老师也没来得及教他经史之类的东西,所以他在引经据典这方面,当然跟不上那些真正博览群书,而且说话还喜欢旁征博引的老学究。
所以,此时张寿呆在葛府正堂,面对葛雍引介给他的那几位据说德高望重,名声显赫的名士高人,他看似举止风雅,谦逊有礼,谈笑自若,但心里却着实是无聊极了,也无奈极了。
他也知道,这年头士人的认可乃是在官场立身的基础,否则,别看你昔日权势赫赫,可死后盖棺论定的时候,一群执掌春秋史笔的人,却能把一大堆脏水泼在你身上。于是,你明明颇有文采,著作等身,却可能被人说成不学无术,为人粗鄙,至于你的著作……
呵呵,如果没人印书,没人买书,那些著作失传之后,你难道还能从坟墓里跳出来和人打嘴仗吗?毕竟,被这么盖棺论定的家伙,一般都已经后继无人了,但凡有人继承衣钵,依旧握有权势,那这种士林的反弹,又或者说反击,就会不断被推后。
所以,他当然明白葛雍是好意,是真心想要把他这个关门弟子推介给其他人。而陆绾和刘志沅也同样是好意,因为他们是顺着他最初的理念,希望把公学做大做强,那么就势必把之前很多被排挤在朝堂核心权力圈子范围之外的士人拉进来。
然而,没有共同语言,甚至基本三观都相差很远的人,却硬是要坐在一起谈天论地,那实在不是什么好感受。在张寿看来,这些人和自己的老师葛雍还截然不同。
葛雍年纪大,却有一颗童心,这童心并不是指葛老太师童心未泯,为老不尊,而是说,葛雍从来都不觉得自己在学术上已经攀到了顶峰,于是排斥接受新鲜事物,就连从前一直都不愿意接受的阿拉伯数字,现如今也在他这个学生的影响下用得得心应手。
更不要说,葛雍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硬栽了《葛氏算学新编》那一座书山,最初为了推广,老人家不得不默认,后来却索性爽快地当众承认那是他这个学生写的。
而且,葛雍还有最大的一个特质,那就是从来不喜欢吹嘘从前,吹嘘旧功,从来都致力于看今后。喜欢忆往昔峥嵘岁月,那是老人家;而喜欢不断钻研新问题,接受新事物,那不管年纪多大,心里却是永不言老的年轻人。
所以,哪怕眼前这些人在谈论学问之余,也不动声色地对葛雍夸赞着他这个学生,夸耀着他的成就,带出来的那些学生……但更多的时候,大多数人却都在忿忿不平地谈及往日朝中谁谁的打压,家乡那些父母官以及地方官民百姓对自己的尊重,自己的门生弟子如何如何。
当然,今天统共八位来客,也并非人人都是这种满腹怨尤牢骚,至少,张寿就只见敬陪末座两位,一直都是听得多,说得少,那些经史之类的学术问题还偶尔会插插嘴,但只要是牢骚这些话题,两人就果断不掺和了。
一个是约摸四十上下的瘦削中年人,葛雍介绍说是来自广东的名士陈石斋,早年乡试中举,只可惜会试屡试不第,随即葛雍就一口一个石斋来称呼对方。张寿按照常理就能推断出,石斋二字肯定不是表字,多半就是自己起的号。
然而,别说如今的大明迥异于历史上的明朝,就说历史上的明朝,他或许还记得一些人的表字,那号却是一窍不通,再说这一年多来他也没碰到什么历史名人,因而没有过分深思。只是觉得相比那些倚老卖老的家伙,此人不卑不亢,着实看着顺眼,应该是个真儒。
而坐在其人下首,据说乃是其入室弟子的那个表字叔厚的梁姓少年,则是忍耐力明显差很多,出于同样的敷衍者角度,张寿看得清清楚楚,人一直在悄悄调整坐姿,大概是这少年人觉得既然坐在末位,别人都忙着和葛雍攀谈还来不及,当然也就不可能注意到他。
但张寿既然看见了,不禁觉得有些意思。于是,当有葛府小厮送上茶来时,他就借着礼敬师长的名义,亲自起身给葛雍送了一盏,随即又一一递给了其他的宾客。
对于张寿这样尊师敬老的举动,那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少不得称赞了几句,随即又顺势对葛雍推介起自家的学生和晚辈——毫无疑问,其中大抵是明年参加会试的。
而说话间,他们却都在不动声色地悄悄瞥看末位那师生二人。
葛雍下帖子相邀他们过府论文,说还请了别的人,地方有限,所以下次有机会再请他们带上门生子侄,可这两位明显是师生的却破了例。要说对方有名,他们却没怎么听说过广东陈石斋的名声,而且听口气,人会试几次落第,年岁又轻,距离创建一个学派想必还早得很。
而陈石斋带着的这个梁叔厚瞧着不过十五六,顶了天是一个少年得志的秀才,哪里有值得葛雍注意的地方?
张寿注意到了那师生二人的特别,也注意到了其他几个老头儿对人的隐隐敌视和孤立,不过他当然也不在乎他们的态度,继续笑容可掬地送上茶水,到最后两位时,那陈石斋抢先起身还礼道是不敢有劳,而那梁叔厚则跟着起身,竟是抢了他端过去的茶,送给了自家老师。
紧跟着,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年就嘿嘿笑道:“今日我能够有幸踏入葛府,也不知道走了什么运,论理应该是我来给大家端茶递水的,怎么敢劳动张学士您?”
他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这才又有些尴尬似的咳嗽了一声:“可我来之前紧张得有些口干,喝了一肚子茶水,这会儿已经有些坐不住了,张学士能不能好心给我指个路?”
见人居然能把出恭方便说得如此直接,张寿简直哭笑不得。再看到做老师的那位陈石斋也是一脸不忍直视的模样,他没听到自己背后主位上的葛雍反对,也就顺势笑道:“我正好茶水喝得不少,也打算去净房一趟,你跟我来吧。”
带着弟子……其实也是因缘巧合收下的学生一块上京城,陈石斋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不注意,这太年轻的小子就会有无数幺蛾子涌现出来。此时此刻,他不用想都知道,自己这个学生对年纪只大那么一丁点的张寿很感兴趣,所以才借出恭为借口打算和人说说话。
可问题是,张寿年纪是不大,资历也不深,架不住这样一个人却娶了赵国公的女儿,如今正当着东宫太子的老师,而且还很得皇帝的信赖,这样的人能够用等闲少年的心思来衡量吗?他固然愿意出仕,愿意竭尽所能为国为民做一点事,但他的愿望是和权贵拉开距离。
对于他们这种在京城在朝中毫无根基的人来说,贸贸然踏入政争的漩涡,那是不明智的!
然而,陈石斋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只见张寿已经笑着带人出去了。饶是他很不赞同自家学生这贸贸然的举动,可怎么也不可能自己追出去——难道他也说自己茶水喝多了于是要去净房吗?可他不得不留下的结果就是,已经有人不咸不淡地刺了一句。
“石斋的这个学生,还真是够随便的。”
随便这种词,不但在眼下这种场合,在任何一种场合都不是好话。饶是陈石斋素来与人为善,不喜和人争,但此时也不禁心头火起。
然而,还不等他反击,就听到上头的葛雍突然笑了一声:“咱们这些年纪大的应该宽容一点儿,要知道,叔厚小友他不过和九章年纪相仿。”
口中亲切地叫着叔厚小友,葛雍又若无其事地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九章小小年纪就能在很多我都没头绪的问题上提出新见解,别的少年英才当然也不见得输给他。就比如石斋你的这个学生,真是年少高才,雄姿英发,不但小小年纪便得了院试案首,而且……”
他顿了一顿,见其他几人那眼神赫然有异,他这才不紧不慢地说:“而且,这八月桂榜,他赫然题名其上,而且名列前茅,结果最终也不知道跌落了多少眼珠子,我没说错吧?”
此话一出,那才真的叫满堂哗然。刚刚那姓梁的少年这才几岁,他们之前还忿然于葛雍明言让他们不要带学生,却分明默许……甚至很可能是明许了这陈石斋带了一个学生来。结果,现在葛雍竟然说,这小毛孩子已经是举人了?
他们这几个一大把年纪的,有人是进士,有人是举人——毕竟,这年头周游京城的名士,最低门槛,就至少得是个举人,否则你一个落魄不第的秀才,哪来的脸来往权门?
毕竟,所谓的名士和高士,那是有很大区别的。
那些甘于清贫,开山教书育人的高士,根本就是屡征屡辞,根本不愿意做官,根本不愿意来京城,一心一意在乡间刻苦钻研,教授学问。而这么一批人,无心科场,连个功名都不愿意去考,却自有无数地方官乃至于朝中高官举荐,可人家就是不乐意到京城折腰为官。
至于名士,终南捷径的典故,那就已经把很多人的嘴脸刻画得很清楚了。
所以,此时此刻,陈石斋见在场其他人有人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尤其是那个率先开口质疑的老者,此时那脸色简直是阴沉得犹如雷暴雨前夕,他虽说知道葛雍那番说法是一片好心,可还是不禁心情有些糟糕。毕竟,年少成名在很多时候,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一旦成了众矢之的,今科又落榜,之后再蹉跎几科,光是流言蜚语,就很容易让一个本来志向远大的少年挫败到死……
外间的梁叔厚却并不知道自己的一时兴起,竟然在里头惹来了小小的风波。他跟着张寿出了葛雍的书房,就忍不住轻轻舒了一口气,眼见张寿没注意到他这放肆的举动,他就忍不住跟上前两步,缩短了和张寿之间的距离。
“张学士,你刚刚是不是觉得那种场合特别沉闷无趣?”
微微一愣之后,张寿就头也不回地笑道:“你不也是吗?我看你坐在那儿变换了不下五六种姿势,很显然是坐不住了,这才来了一招尿遁。”
尿遁这两个字乍一听自然极其粗鄙,然而,被葛雍称赞为雄姿英发的梁叔厚却只觉得贴切至极,竟是连连点头道:“没错没错,我就是觉得,既然葛老太师是请大家来谈论学问的,要么就辩理,要么就讲经,尽在那引经据典地拉关系,岂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引经据典地拉关系……这小子还真敢说!这形容词真是绝妙!
张寿差点没笑出声来,好在他一时忍住了,保持了他那风雅公子的形象。等绕到了后头净房,他本待想说要不要装个样子,谁知道这年纪轻轻的梁叔厚甚至连装样子都不愿意,东张西望了一会儿,这才挺起胸膛正视张寿。
“刚刚葛老太师对张学士你和其他人介绍我和老师的时候,有些语焉不详。我姓梁,单名一个储字,表字叔厚,家里排行第三。我的老师姓陈,讳献章,表字公甫,号石斋。但在我们广东,全都称呼他为白沙先生。张学士你从前不知道,以后你一定会记住我们师生的!”
白沙先生?白沙先生陈献章?明代四个陪祀孔庙的名儒之一?王阳明心学的发端?这种人竟没有被蝴蝶的翅膀扇没了?这一刻,张寿第一次觉得,绕了一个弯道的历史,好像竟是又回来了。
张寿很佩服那些回到古代就能通晓经史,博古通今,然后开创学派,永垂不朽的人。
就他那点在后世积累起来的学识,看懂古文还算勉强凑合,毕竟他也是古文阅读题都能拿高分的优等生,因为记性的缘故,他也能背出不少诗词文章,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记忆力甚至又得到了加强。然而,这远远不够他应付这年头那才子满地,大儒如林的学术环境。
最重要的是,在他这具身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时间,并没有一个相应的老师来教他这些!如果说,有人能轻轻松松就自学四书五经,然后还能和什么名士大儒谈论其中的道理,那绝对不包括他。
毕竟,他老师葛雍固然是货真价实的大儒不错,可他和葛雍的关系那真是一言难尽。真正说起来,葛老师的著作他还是回京之后才真正开始看的,而之前葛雍留在翠筠间那座竹屋中的算学典籍……因为保存不善早就化成灰灰了。
但多亏这个美丽的误会,他方才成了葛雍的学生,然后方才能够像现在这样招摇撞骗……可正因为葛老师也没来得及教他经史之类的东西,所以他在引经据典这方面,当然跟不上那些真正博览群书,而且说话还喜欢旁征博引的老学究。
所以,此时张寿呆在葛府正堂,面对葛雍引介给他的那几位据说德高望重,名声显赫的名士高人,他看似举止风雅,谦逊有礼,谈笑自若,但心里却着实是无聊极了,也无奈极了。
他也知道,这年头士人的认可乃是在官场立身的基础,否则,别看你昔日权势赫赫,可死后盖棺论定的时候,一群执掌春秋史笔的人,却能把一大堆脏水泼在你身上。于是,你明明颇有文采,著作等身,却可能被人说成不学无术,为人粗鄙,至于你的著作……
呵呵,如果没人印书,没人买书,那些著作失传之后,你难道还能从坟墓里跳出来和人打嘴仗吗?毕竟,被这么盖棺论定的家伙,一般都已经后继无人了,但凡有人继承衣钵,依旧握有权势,那这种士林的反弹,又或者说反击,就会不断被推后。
所以,他当然明白葛雍是好意,是真心想要把他这个关门弟子推介给其他人。而陆绾和刘志沅也同样是好意,因为他们是顺着他最初的理念,希望把公学做大做强,那么就势必把之前很多被排挤在朝堂核心权力圈子范围之外的士人拉进来。
然而,没有共同语言,甚至基本三观都相差很远的人,却硬是要坐在一起谈天论地,那实在不是什么好感受。在张寿看来,这些人和自己的老师葛雍还截然不同。
葛雍年纪大,却有一颗童心,这童心并不是指葛老太师童心未泯,为老不尊,而是说,葛雍从来都不觉得自己在学术上已经攀到了顶峰,于是排斥接受新鲜事物,就连从前一直都不愿意接受的阿拉伯数字,现如今也在他这个学生的影响下用得得心应手。
更不要说,葛雍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硬栽了《葛氏算学新编》那一座书山,最初为了推广,老人家不得不默认,后来却索性爽快地当众承认那是他这个学生写的。
而且,葛雍还有最大的一个特质,那就是从来不喜欢吹嘘从前,吹嘘旧功,从来都致力于看今后。喜欢忆往昔峥嵘岁月,那是老人家;而喜欢不断钻研新问题,接受新事物,那不管年纪多大,心里却是永不言老的年轻人。
所以,哪怕眼前这些人在谈论学问之余,也不动声色地对葛雍夸赞着他这个学生,夸耀着他的成就,带出来的那些学生……但更多的时候,大多数人却都在忿忿不平地谈及往日朝中谁谁的打压,家乡那些父母官以及地方官民百姓对自己的尊重,自己的门生弟子如何如何。
当然,今天统共八位来客,也并非人人都是这种满腹怨尤牢骚,至少,张寿就只见敬陪末座两位,一直都是听得多,说得少,那些经史之类的学术问题还偶尔会插插嘴,但只要是牢骚这些话题,两人就果断不掺和了。
一个是约摸四十上下的瘦削中年人,葛雍介绍说是来自广东的名士陈石斋,早年乡试中举,只可惜会试屡试不第,随即葛雍就一口一个石斋来称呼对方。张寿按照常理就能推断出,石斋二字肯定不是表字,多半就是自己起的号。
然而,别说如今的大明迥异于历史上的明朝,就说历史上的明朝,他或许还记得一些人的表字,那号却是一窍不通,再说这一年多来他也没碰到什么历史名人,因而没有过分深思。只是觉得相比那些倚老卖老的家伙,此人不卑不亢,着实看着顺眼,应该是个真儒。
而坐在其人下首,据说乃是其入室弟子的那个表字叔厚的梁姓少年,则是忍耐力明显差很多,出于同样的敷衍者角度,张寿看得清清楚楚,人一直在悄悄调整坐姿,大概是这少年人觉得既然坐在末位,别人都忙着和葛雍攀谈还来不及,当然也就不可能注意到他。
但张寿既然看见了,不禁觉得有些意思。于是,当有葛府小厮送上茶来时,他就借着礼敬师长的名义,亲自起身给葛雍送了一盏,随即又一一递给了其他的宾客。
对于张寿这样尊师敬老的举动,那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少不得称赞了几句,随即又顺势对葛雍推介起自家的学生和晚辈——毫无疑问,其中大抵是明年参加会试的。
而说话间,他们却都在不动声色地悄悄瞥看末位那师生二人。
葛雍下帖子相邀他们过府论文,说还请了别的人,地方有限,所以下次有机会再请他们带上门生子侄,可这两位明显是师生的却破了例。要说对方有名,他们却没怎么听说过广东陈石斋的名声,而且听口气,人会试几次落第,年岁又轻,距离创建一个学派想必还早得很。
而陈石斋带着的这个梁叔厚瞧着不过十五六,顶了天是一个少年得志的秀才,哪里有值得葛雍注意的地方?
张寿注意到了那师生二人的特别,也注意到了其他几个老头儿对人的隐隐敌视和孤立,不过他当然也不在乎他们的态度,继续笑容可掬地送上茶水,到最后两位时,那陈石斋抢先起身还礼道是不敢有劳,而那梁叔厚则跟着起身,竟是抢了他端过去的茶,送给了自家老师。
紧跟着,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年就嘿嘿笑道:“今日我能够有幸踏入葛府,也不知道走了什么运,论理应该是我来给大家端茶递水的,怎么敢劳动张学士您?”
他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这才又有些尴尬似的咳嗽了一声:“可我来之前紧张得有些口干,喝了一肚子茶水,这会儿已经有些坐不住了,张学士能不能好心给我指个路?”
见人居然能把出恭方便说得如此直接,张寿简直哭笑不得。再看到做老师的那位陈石斋也是一脸不忍直视的模样,他没听到自己背后主位上的葛雍反对,也就顺势笑道:“我正好茶水喝得不少,也打算去净房一趟,你跟我来吧。”
带着弟子……其实也是因缘巧合收下的学生一块上京城,陈石斋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不注意,这太年轻的小子就会有无数幺蛾子涌现出来。此时此刻,他不用想都知道,自己这个学生对年纪只大那么一丁点的张寿很感兴趣,所以才借出恭为借口打算和人说说话。
可问题是,张寿年纪是不大,资历也不深,架不住这样一个人却娶了赵国公的女儿,如今正当着东宫太子的老师,而且还很得皇帝的信赖,这样的人能够用等闲少年的心思来衡量吗?他固然愿意出仕,愿意竭尽所能为国为民做一点事,但他的愿望是和权贵拉开距离。
对于他们这种在京城在朝中毫无根基的人来说,贸贸然踏入政争的漩涡,那是不明智的!
然而,陈石斋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只见张寿已经笑着带人出去了。饶是他很不赞同自家学生这贸贸然的举动,可怎么也不可能自己追出去——难道他也说自己茶水喝多了于是要去净房吗?可他不得不留下的结果就是,已经有人不咸不淡地刺了一句。
“石斋的这个学生,还真是够随便的。”
随便这种词,不但在眼下这种场合,在任何一种场合都不是好话。饶是陈石斋素来与人为善,不喜和人争,但此时也不禁心头火起。
然而,还不等他反击,就听到上头的葛雍突然笑了一声:“咱们这些年纪大的应该宽容一点儿,要知道,叔厚小友他不过和九章年纪相仿。”
口中亲切地叫着叔厚小友,葛雍又若无其事地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九章小小年纪就能在很多我都没头绪的问题上提出新见解,别的少年英才当然也不见得输给他。就比如石斋你的这个学生,真是年少高才,雄姿英发,不但小小年纪便得了院试案首,而且……”
他顿了一顿,见其他几人那眼神赫然有异,他这才不紧不慢地说:“而且,这八月桂榜,他赫然题名其上,而且名列前茅,结果最终也不知道跌落了多少眼珠子,我没说错吧?”
此话一出,那才真的叫满堂哗然。刚刚那姓梁的少年这才几岁,他们之前还忿然于葛雍明言让他们不要带学生,却分明默许……甚至很可能是明许了这陈石斋带了一个学生来。结果,现在葛雍竟然说,这小毛孩子已经是举人了?
他们这几个一大把年纪的,有人是进士,有人是举人——毕竟,这年头周游京城的名士,最低门槛,就至少得是个举人,否则你一个落魄不第的秀才,哪来的脸来往权门?
毕竟,所谓的名士和高士,那是有很大区别的。
那些甘于清贫,开山教书育人的高士,根本就是屡征屡辞,根本不愿意做官,根本不愿意来京城,一心一意在乡间刻苦钻研,教授学问。而这么一批人,无心科场,连个功名都不愿意去考,却自有无数地方官乃至于朝中高官举荐,可人家就是不乐意到京城折腰为官。
至于名士,终南捷径的典故,那就已经把很多人的嘴脸刻画得很清楚了。
所以,此时此刻,陈石斋见在场其他人有人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尤其是那个率先开口质疑的老者,此时那脸色简直是阴沉得犹如雷暴雨前夕,他虽说知道葛雍那番说法是一片好心,可还是不禁心情有些糟糕。毕竟,年少成名在很多时候,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一旦成了众矢之的,今科又落榜,之后再蹉跎几科,光是流言蜚语,就很容易让一个本来志向远大的少年挫败到死……
外间的梁叔厚却并不知道自己的一时兴起,竟然在里头惹来了小小的风波。他跟着张寿出了葛雍的书房,就忍不住轻轻舒了一口气,眼见张寿没注意到他这放肆的举动,他就忍不住跟上前两步,缩短了和张寿之间的距离。
“张学士,你刚刚是不是觉得那种场合特别沉闷无趣?”
微微一愣之后,张寿就头也不回地笑道:“你不也是吗?我看你坐在那儿变换了不下五六种姿势,很显然是坐不住了,这才来了一招尿遁。”
尿遁这两个字乍一听自然极其粗鄙,然而,被葛雍称赞为雄姿英发的梁叔厚却只觉得贴切至极,竟是连连点头道:“没错没错,我就是觉得,既然葛老太师是请大家来谈论学问的,要么就辩理,要么就讲经,尽在那引经据典地拉关系,岂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引经据典地拉关系……这小子还真敢说!这形容词真是绝妙!
张寿差点没笑出声来,好在他一时忍住了,保持了他那风雅公子的形象。等绕到了后头净房,他本待想说要不要装个样子,谁知道这年纪轻轻的梁叔厚甚至连装样子都不愿意,东张西望了一会儿,这才挺起胸膛正视张寿。
“刚刚葛老太师对张学士你和其他人介绍我和老师的时候,有些语焉不详。我姓梁,单名一个储字,表字叔厚,家里排行第三。我的老师姓陈,讳献章,表字公甫,号石斋。但在我们广东,全都称呼他为白沙先生。张学士你从前不知道,以后你一定会记住我们师生的!”
白沙先生?白沙先生陈献章?明代四个陪祀孔庙的名儒之一?王阳明心学的发端?这种人竟没有被蝴蝶的翅膀扇没了?这一刻,张寿第一次觉得,绕了一个弯道的历史,好像竟是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