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荒谬推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梁储飞快地扭过头去,当看见身后站着的恰是笑眯眯的张寿,他想到自己刚刚听讲听得入了神,竟然没注意到人站在自己身后,这下登时大为不好意思。
而在讲台上讲课的那位林先生,却是因为视线的关系,最初就注意到了张寿的悄然来临,此时听到人夸自己讲学精到,虽说他还不至于露出喜形于色的表情,但实质上却是心花怒放。毕竟,张寿这是支持自己那不同其他史家的观点,和一般的恭维自然不一样。
张寿原本是不打算出声的,但刚刚梁储说话,他突然心有所感,最终就开口了。
此时,见梁储和那位林先生全都在看他,满堂学生也全都兴致勃勃地回过头来,仿佛都很好奇他会怎么继续说,他就真的煞有介事继续了。
“宋太祖是从后周孤儿寡妇的手中夺得了天下,宋太宗更是有烛影斧声的传说,所以太宗对宗室的防范,其实也和防贼差不多。结果,初唐盛唐时,宗室可以根据才能出任地方刺史乃至于各级官制这种好的宗室制度没学到,宋朝却把晚唐十六王宅养猪这一套学了。”
“宋时宗室王位传承,不是父子相继,而是兄弟相承,宗室又不能科举,又不能经商,当然不是当闲人,就是当‘贤人’。两汉之交,有光武中兴,两宋之间,宋高宗虽说是宋徽宗嫡亲儿子,可于国于民,别说明君贤主,甚至在元人的《宋史》都被大加挞伐。”
“可是,他在被人拥立为帝之前,年轻时难道不也是当成‘贤王’培养的?”
“今人之中,大多数都只知道风波亭,又有几个人知道宋高宗赵构的《瀚墨志》?虽说他及不上他的父亲道君皇帝宋徽宗书画双绝,可纵观南宋,在书法一道上超越他这位天子的,还真是挑不出来几个。此父子若只是宗室,那当时人绝不会说他们昏聩,而只会称之为贤。”
“宋徽宗绝顶聪明,书画乐器,花鸟鱼虫,蹴鞠博戏,从艺术到玩乐,他无一不精,当时宋哲宗怎会不觉得这样的弟弟是很让人放心的贤王?而宋高宗不但醉心书法,而且大敌当前时,曾经慷慨激昂主动请赴金营为人质,如果事情到此为止,怎么就不是贤王?”
“可坏就坏在他们最终却成了天子,那本该放在书画雅事的绝顶聪明却放在了权谋争斗上,那慷慨激昂被权位消磨殆尽,在位时间又长。于是当父亲的将北宋大好河山葬送了一半,当儿子的把本来有可能恢复的大好局面也完全葬送,由此留下了千古骂名。”
“既然一个葬送半壁江山,一个葬送自家大将,谁还在乎他们在其他方面贤不贤?”
“可天下败坏至此,也不完全是他们这父子两任天子的责任。宋时的军制是因为吸取残唐五代藩镇作乱,兵马动辄逐走主将拥立新主的教训而设定的,国家养兵虽多,能战的却少。到了宋徽宗的时候,就连西北兵马也已经远不如从前,所谓的将门也是烂了根子。”
“而自宋神宗之后,新旧党争就是朝中主旋律,神宗时如此,哲宗时如此,到了徽宗时,其实还是如此。哪怕向太后选择了哲宗皇帝一母同胞的另一个宗室,那也好不到哪去。哪怕宋哲宗在世,一旦看到金国崛起,图谋辽国,他又会如何?”
“绝对的利益面前,朝中纵有有识之士觉得唇亡齿寒,可哪一代皇帝真的能够放下宋辽几代世仇,燕云十六州的诱惑?没有海上之盟,也会有这里那里之盟。就算看穿了,不去发兵助金国,可金国破辽,真的缺了宋军之力就不行了吗?不打了吗?”
“只要不能在金国破辽期间厉兵秣马,随时备战,金国打下辽国之后,迟早会轮到宋。而一个沉疴已深的宋,就犹如步履蹒跚的老者,哪里是说励精图治就能励精图治的?上上下下多少盘根错节的关系?”
“所以,也许宋金大战能拖延一下,但胜负如何,却也很难说。毕竟,金国新生猛虎,锐意进取,而宋朝呢?别看金太祖阿骨打死了之后,吴乞买在位后期金国内斗……”
“就算再内斗,那些金国兵马也足够把北宋那些所谓的名门强将和精兵虐一遍又一遍。最重要的是岳武穆这种将军,宋朝的那些皇帝和文官容得下一时,容不下一世,哪怕换成宋高宗和秦桧之外的其他君臣也不行。这是体制,是上百年以来的传统,除非……”
张寿说到这里,却是笑呵呵地手指往一个个学生头上点了点:“除非你们觉得,就在宋徽宗末期,金国灭辽,而后率军南侵之际,你们自己突然附身在了宋徽宗,又或者后来的宋高宗身上,提早知道金国厉害的你们,能够竭尽全力把局面扳了回来。”
这最后一个话题,张寿干脆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恶趣味。而他这么一说,就只见这一大堆贵介子弟先是惊愕,随即人人都露出了兴趣盎然的表情。张大块头更是拍着桌子说道:“这倒有趣!如果换成我,那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重用岳武穆就完了!”
只有讲台上的林先生有些呆若木鸡。张寿前头这番话,他至少赞同七八分——世人多叹徽钦二帝如何如何,好像换了谁谁,北宋那局面就一定能扳过来似的,但他却完全不以为然。
可张寿最后这番话是什么鬼?
假设自己重回徽宗末年,化身为那位道君皇帝,然后在金兵南侵之际力挽狂澜?
这简直是痴心妄想吧,兵马远远不如,朝中还一大堆奸臣当道,更重要的是,据他这些年来研究考证,北宋和南宋之交,那些武将其实也真心不怎么样!
一个个都是缺点比优点多,能打的更是个个一大堆毛病!除却赫赫有名的岳武穆……可岳武穆仍然是有毛病的,而且人在某些方面固执得简直如同一块顽石,功高盖主的同时,更是犯了宋高宗的两个绝大忌讳。自古以来,身为皇帝的无不自私,怎么容得下?
不对不对,最重要的是,张寿怎么能够让学生这样假设,这实在是太荒谬了!这不是颠覆了君臣之道吗?还有这学生,那个大块头斋长还真敢说,你以为你重用岳武穆就能天下大吉吗?你当那时候的其他文臣武将都是木头不成,能由得皇帝单单重用岳武穆?
林先生正觉得惊怒,但隐隐之中甚至有一种冲动,那就是自己也回去推演推演的时候,却不防张寿竟是笑眯眯地说:“林先生刚刚这堂课非常精到,而你们既然挺感兴趣的,那不如这样,嗯,不说玩笑话了,这就当成是半山堂一道集体作业。”
“你们可以分成四组,一组研究宋徽宗,一组研究宋高宗,至于另外两组,那自然是从金国入手,就照着徽宗和高宗时期,当时宋金的军力人力。如此两两捉对厮杀,谁要是想尽办法赢倒了对方,那么就是胜者。”
“条件很宽松,自由组队,人数多寡不限。这要是谁赢了……嗯,回头把这推演辩论的过程写出来,我请陆三郎结集出书,请老师亲自去写个序!”
说到这里,张寿又笑眯眯地看向了不知所措的林先生:“林先生精研宋史,不妨来当一个评判,如何?”
“呃……”
林先生顿时大为纠结。这竟然是把荒谬的假设变成货真价实的推演辩论!按照他素来的性格,那是绝对不肯答应的。可科场也是考到举人就仿佛到顶,却特别酷爱宋史,所以最终答应下来到半山堂教史的他,却隐隐之中觉得,答应做这个评判仿佛会很有意思。
而他还没有做出决定,却只见张寿身旁那个来看热闹的白沙先生高足竟是突然开口说道:“张学士,我从前看史书,别的史家写到两宋之交,都是或扼腕叹息,或愤然指责,仿佛只要宋徽宗宋高宗振作,就能力挽狂澜。难道不是如此吗?”
“当然不是。要知道,后人重看前史的时候,嘴上放马后炮当然很容易。就如同如今很多人指点江山时,常常大骂朝中谁谁谁是奸佞,谁谁谁庸碌无能,仿佛换了他们在位,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可事实上,他们如果在骂无能贪婪的人那位子上坐着,只会更贪更无能。”
张寿说着就耸了耸肩:“其实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看史书时难免把自己代入,然后大骂某某是祸国殃民之辈。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但旁观者有时候也是自以为清。等到大了,我才知道,很多时候自己挺想当然的。”
你现在好像也没多大吧?就比我大那么一丁点。梁储心下嘀咕,连忙又问道:“回头要是他们推演辩论的时候,我能不能也来听听?两宋的那段历史,我也一向很感兴趣。”
“与其旁听,你何妨随便选一方加入,也来推演推演?”
张寿呵呵一笑,没等梁储答应或拒绝,他却看向了林先生:“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林先生来做评判的原因了。半山堂这些人没有读过足够的史料,做过足够的研究,对于那些人物的了解,不过是道听途说和戏文里的那点故事,回头最大的可能是推演出一个四不像的结果。”
“别说他们,就连编撰史书的某些人,感慨其人忠奸,却往往春秋笔法,又或者为尊者讳,甚至为自己喜欢的人物遮掩,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某些看似铁骨板荡的忠臣,很可能在武略上完全无能,某些陷害忠良的奸臣,年轻时却也曾铁骨铮铮。”
“所以,回头他们这推演和辩论中,关于那个时期的各种人物,那自然是林先生你来把握,德行优劣才能高低,这都得靠你。否则,就靠他们这些人对宋史那点贫乏的认识,怕不是除了皇帝之外,只知道就岳武穆和韩世忠两个能打的。”
“上次我给他们说史的时候,曾经和他们推演过前秦的胜机,结果这帮家伙,倒是知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但东晋和前秦这段,他们也就知道谢安谢玄,知道前秦苻坚,余下的人物完全一抹黑,还要靠我画图表列人物给他们解说,到最后却是推演不下去了。”
“他们倒好,还振振有词地说在半山堂这段日子只修习过两宋史,却不包括两晋史,如果是宋史,他们绝对能把握好。既如此,今天我就借林先生看看他们是不是说大话。”
此话一出,张大块头等人顿时全都讪笑,而林先生也是暗自凛然。就算是他确实研究过宋时各种名人,可要说不带任何感情色彩……那怎么可能!
于是,他想了想就开口试探道:“这评判我一个人来当,恐怕有些不公平。我也有几个好友,能否让他们也来听一听?”
“那敢情好。”张寿虽说只是旁听了一阵子后,发现梁储这小子对宋史挺感兴趣的,再加上有人在他面前告状,说是如今半山堂这帮小子们闲极无聊常常出幺蛾子,他就心中一动,抛出了一个课题,意图是让半山堂这些的学生们有事可做,不至于闲着。
但林先生打算拉其他人参与,他自然乐见其成。虽然这年头做战局推演,大概率做不出什么结果,就算有结果也不可能准确,就如同他从前写些自娱自乐的短篇段子,也就是自我满足一下而已。就当这是闲人说史也好,总比游手好闲强!
至于陆三郎出书的花费……那无利不起早的小胖子如果在得知这么一件事后,恐怕立刻会举双手双脚全力支持,然后派一大堆人去满大街地宣扬造势,趁机把自己的书坊给推介一波,然后再替公学吸引一波关注。
梁储已经完全忘了自己来公学参观,那是为了老师在葛府遇到当今天子说的那番话,见林先生的提议被张寿答应,他就毫不迟疑地也答应了下来。可他委实不客气地进了半山堂坐下,却是做出了一个别人都惊异的选择。
梁小举人竟然打算从金国的立场来推演!
张寿从慈庆宫出来时,已经从毫不掩饰消息灵通的楚宽那儿,得知了皇帝去葛雍那儿闹出来的那件事,所以回到公学门口得知梁储来找自己,他就猜到了人的来意。此时见人竟是完全忘却了正事,他当然没有去提醒人的意思,而是悄然转身去了九章堂。
进去随手板书了几块黑板,他拍拍手把新题目布置下去,就把陆三郎给叫了出来,继而将刚刚自己那临时起意的课题说了。见陆三郎那小眼睛眯瞪着,显然在迅速盘算,他就笑呵呵地说:“从古至今,宋朝以养士著称,所以常有人说我朝太祖以来就对士人太苛刻。皇上挑了那么一个话题,那我们不妨借势开一个话题。宋到底亡于什么?”
梁储飞快地扭过头去,当看见身后站着的恰是笑眯眯的张寿,他想到自己刚刚听讲听得入了神,竟然没注意到人站在自己身后,这下登时大为不好意思。
而在讲台上讲课的那位林先生,却是因为视线的关系,最初就注意到了张寿的悄然来临,此时听到人夸自己讲学精到,虽说他还不至于露出喜形于色的表情,但实质上却是心花怒放。毕竟,张寿这是支持自己那不同其他史家的观点,和一般的恭维自然不一样。
张寿原本是不打算出声的,但刚刚梁储说话,他突然心有所感,最终就开口了。
此时,见梁储和那位林先生全都在看他,满堂学生也全都兴致勃勃地回过头来,仿佛都很好奇他会怎么继续说,他就真的煞有介事继续了。
“宋太祖是从后周孤儿寡妇的手中夺得了天下,宋太宗更是有烛影斧声的传说,所以太宗对宗室的防范,其实也和防贼差不多。结果,初唐盛唐时,宗室可以根据才能出任地方刺史乃至于各级官制这种好的宗室制度没学到,宋朝却把晚唐十六王宅养猪这一套学了。”
“宋时宗室王位传承,不是父子相继,而是兄弟相承,宗室又不能科举,又不能经商,当然不是当闲人,就是当‘贤人’。两汉之交,有光武中兴,两宋之间,宋高宗虽说是宋徽宗嫡亲儿子,可于国于民,别说明君贤主,甚至在元人的《宋史》都被大加挞伐。”
“可是,他在被人拥立为帝之前,年轻时难道不也是当成‘贤王’培养的?”
“今人之中,大多数都只知道风波亭,又有几个人知道宋高宗赵构的《瀚墨志》?虽说他及不上他的父亲道君皇帝宋徽宗书画双绝,可纵观南宋,在书法一道上超越他这位天子的,还真是挑不出来几个。此父子若只是宗室,那当时人绝不会说他们昏聩,而只会称之为贤。”
“宋徽宗绝顶聪明,书画乐器,花鸟鱼虫,蹴鞠博戏,从艺术到玩乐,他无一不精,当时宋哲宗怎会不觉得这样的弟弟是很让人放心的贤王?而宋高宗不但醉心书法,而且大敌当前时,曾经慷慨激昂主动请赴金营为人质,如果事情到此为止,怎么就不是贤王?”
“可坏就坏在他们最终却成了天子,那本该放在书画雅事的绝顶聪明却放在了权谋争斗上,那慷慨激昂被权位消磨殆尽,在位时间又长。于是当父亲的将北宋大好河山葬送了一半,当儿子的把本来有可能恢复的大好局面也完全葬送,由此留下了千古骂名。”
“既然一个葬送半壁江山,一个葬送自家大将,谁还在乎他们在其他方面贤不贤?”
“可天下败坏至此,也不完全是他们这父子两任天子的责任。宋时的军制是因为吸取残唐五代藩镇作乱,兵马动辄逐走主将拥立新主的教训而设定的,国家养兵虽多,能战的却少。到了宋徽宗的时候,就连西北兵马也已经远不如从前,所谓的将门也是烂了根子。”
“而自宋神宗之后,新旧党争就是朝中主旋律,神宗时如此,哲宗时如此,到了徽宗时,其实还是如此。哪怕向太后选择了哲宗皇帝一母同胞的另一个宗室,那也好不到哪去。哪怕宋哲宗在世,一旦看到金国崛起,图谋辽国,他又会如何?”
“绝对的利益面前,朝中纵有有识之士觉得唇亡齿寒,可哪一代皇帝真的能够放下宋辽几代世仇,燕云十六州的诱惑?没有海上之盟,也会有这里那里之盟。就算看穿了,不去发兵助金国,可金国破辽,真的缺了宋军之力就不行了吗?不打了吗?”
“只要不能在金国破辽期间厉兵秣马,随时备战,金国打下辽国之后,迟早会轮到宋。而一个沉疴已深的宋,就犹如步履蹒跚的老者,哪里是说励精图治就能励精图治的?上上下下多少盘根错节的关系?”
“所以,也许宋金大战能拖延一下,但胜负如何,却也很难说。毕竟,金国新生猛虎,锐意进取,而宋朝呢?别看金太祖阿骨打死了之后,吴乞买在位后期金国内斗……”
“就算再内斗,那些金国兵马也足够把北宋那些所谓的名门强将和精兵虐一遍又一遍。最重要的是岳武穆这种将军,宋朝的那些皇帝和文官容得下一时,容不下一世,哪怕换成宋高宗和秦桧之外的其他君臣也不行。这是体制,是上百年以来的传统,除非……”
张寿说到这里,却是笑呵呵地手指往一个个学生头上点了点:“除非你们觉得,就在宋徽宗末期,金国灭辽,而后率军南侵之际,你们自己突然附身在了宋徽宗,又或者后来的宋高宗身上,提早知道金国厉害的你们,能够竭尽全力把局面扳了回来。”
这最后一个话题,张寿干脆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恶趣味。而他这么一说,就只见这一大堆贵介子弟先是惊愕,随即人人都露出了兴趣盎然的表情。张大块头更是拍着桌子说道:“这倒有趣!如果换成我,那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重用岳武穆就完了!”
只有讲台上的林先生有些呆若木鸡。张寿前头这番话,他至少赞同七八分——世人多叹徽钦二帝如何如何,好像换了谁谁,北宋那局面就一定能扳过来似的,但他却完全不以为然。
可张寿最后这番话是什么鬼?
假设自己重回徽宗末年,化身为那位道君皇帝,然后在金兵南侵之际力挽狂澜?
这简直是痴心妄想吧,兵马远远不如,朝中还一大堆奸臣当道,更重要的是,据他这些年来研究考证,北宋和南宋之交,那些武将其实也真心不怎么样!
一个个都是缺点比优点多,能打的更是个个一大堆毛病!除却赫赫有名的岳武穆……可岳武穆仍然是有毛病的,而且人在某些方面固执得简直如同一块顽石,功高盖主的同时,更是犯了宋高宗的两个绝大忌讳。自古以来,身为皇帝的无不自私,怎么容得下?
不对不对,最重要的是,张寿怎么能够让学生这样假设,这实在是太荒谬了!这不是颠覆了君臣之道吗?还有这学生,那个大块头斋长还真敢说,你以为你重用岳武穆就能天下大吉吗?你当那时候的其他文臣武将都是木头不成,能由得皇帝单单重用岳武穆?
林先生正觉得惊怒,但隐隐之中甚至有一种冲动,那就是自己也回去推演推演的时候,却不防张寿竟是笑眯眯地说:“林先生刚刚这堂课非常精到,而你们既然挺感兴趣的,那不如这样,嗯,不说玩笑话了,这就当成是半山堂一道集体作业。”
“你们可以分成四组,一组研究宋徽宗,一组研究宋高宗,至于另外两组,那自然是从金国入手,就照着徽宗和高宗时期,当时宋金的军力人力。如此两两捉对厮杀,谁要是想尽办法赢倒了对方,那么就是胜者。”
“条件很宽松,自由组队,人数多寡不限。这要是谁赢了……嗯,回头把这推演辩论的过程写出来,我请陆三郎结集出书,请老师亲自去写个序!”
说到这里,张寿又笑眯眯地看向了不知所措的林先生:“林先生精研宋史,不妨来当一个评判,如何?”
“呃……”
林先生顿时大为纠结。这竟然是把荒谬的假设变成货真价实的推演辩论!按照他素来的性格,那是绝对不肯答应的。可科场也是考到举人就仿佛到顶,却特别酷爱宋史,所以最终答应下来到半山堂教史的他,却隐隐之中觉得,答应做这个评判仿佛会很有意思。
而他还没有做出决定,却只见张寿身旁那个来看热闹的白沙先生高足竟是突然开口说道:“张学士,我从前看史书,别的史家写到两宋之交,都是或扼腕叹息,或愤然指责,仿佛只要宋徽宗宋高宗振作,就能力挽狂澜。难道不是如此吗?”
“当然不是。要知道,后人重看前史的时候,嘴上放马后炮当然很容易。就如同如今很多人指点江山时,常常大骂朝中谁谁谁是奸佞,谁谁谁庸碌无能,仿佛换了他们在位,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可事实上,他们如果在骂无能贪婪的人那位子上坐着,只会更贪更无能。”
张寿说着就耸了耸肩:“其实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看史书时难免把自己代入,然后大骂某某是祸国殃民之辈。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但旁观者有时候也是自以为清。等到大了,我才知道,很多时候自己挺想当然的。”
你现在好像也没多大吧?就比我大那么一丁点。梁储心下嘀咕,连忙又问道:“回头要是他们推演辩论的时候,我能不能也来听听?两宋的那段历史,我也一向很感兴趣。”
“与其旁听,你何妨随便选一方加入,也来推演推演?”
张寿呵呵一笑,没等梁储答应或拒绝,他却看向了林先生:“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林先生来做评判的原因了。半山堂这些人没有读过足够的史料,做过足够的研究,对于那些人物的了解,不过是道听途说和戏文里的那点故事,回头最大的可能是推演出一个四不像的结果。”
“别说他们,就连编撰史书的某些人,感慨其人忠奸,却往往春秋笔法,又或者为尊者讳,甚至为自己喜欢的人物遮掩,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某些看似铁骨板荡的忠臣,很可能在武略上完全无能,某些陷害忠良的奸臣,年轻时却也曾铁骨铮铮。”
“所以,回头他们这推演和辩论中,关于那个时期的各种人物,那自然是林先生你来把握,德行优劣才能高低,这都得靠你。否则,就靠他们这些人对宋史那点贫乏的认识,怕不是除了皇帝之外,只知道就岳武穆和韩世忠两个能打的。”
“上次我给他们说史的时候,曾经和他们推演过前秦的胜机,结果这帮家伙,倒是知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但东晋和前秦这段,他们也就知道谢安谢玄,知道前秦苻坚,余下的人物完全一抹黑,还要靠我画图表列人物给他们解说,到最后却是推演不下去了。”
“他们倒好,还振振有词地说在半山堂这段日子只修习过两宋史,却不包括两晋史,如果是宋史,他们绝对能把握好。既如此,今天我就借林先生看看他们是不是说大话。”
此话一出,张大块头等人顿时全都讪笑,而林先生也是暗自凛然。就算是他确实研究过宋时各种名人,可要说不带任何感情色彩……那怎么可能!
于是,他想了想就开口试探道:“这评判我一个人来当,恐怕有些不公平。我也有几个好友,能否让他们也来听一听?”
“那敢情好。”张寿虽说只是旁听了一阵子后,发现梁储这小子对宋史挺感兴趣的,再加上有人在他面前告状,说是如今半山堂这帮小子们闲极无聊常常出幺蛾子,他就心中一动,抛出了一个课题,意图是让半山堂这些的学生们有事可做,不至于闲着。
但林先生打算拉其他人参与,他自然乐见其成。虽然这年头做战局推演,大概率做不出什么结果,就算有结果也不可能准确,就如同他从前写些自娱自乐的短篇段子,也就是自我满足一下而已。就当这是闲人说史也好,总比游手好闲强!
至于陆三郎出书的花费……那无利不起早的小胖子如果在得知这么一件事后,恐怕立刻会举双手双脚全力支持,然后派一大堆人去满大街地宣扬造势,趁机把自己的书坊给推介一波,然后再替公学吸引一波关注。
梁储已经完全忘了自己来公学参观,那是为了老师在葛府遇到当今天子说的那番话,见林先生的提议被张寿答应,他就毫不迟疑地也答应了下来。可他委实不客气地进了半山堂坐下,却是做出了一个别人都惊异的选择。
梁小举人竟然打算从金国的立场来推演!
张寿从慈庆宫出来时,已经从毫不掩饰消息灵通的楚宽那儿,得知了皇帝去葛雍那儿闹出来的那件事,所以回到公学门口得知梁储来找自己,他就猜到了人的来意。此时见人竟是完全忘却了正事,他当然没有去提醒人的意思,而是悄然转身去了九章堂。
进去随手板书了几块黑板,他拍拍手把新题目布置下去,就把陆三郎给叫了出来,继而将刚刚自己那临时起意的课题说了。见陆三郎那小眼睛眯瞪着,显然在迅速盘算,他就笑呵呵地说:“从古至今,宋朝以养士著称,所以常有人说我朝太祖以来就对士人太苛刻。皇上挑了那么一个话题,那我们不妨借势开一个话题。宋到底亡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