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银行开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两日之后,由河东路经略使童州与振武军大都督折昭共同签署成立河东银行的公文,经过快马飞传,立即就传遍了河东路所有的州郡县城。
各地州府县衙接到文书后,立即按照上面的具体规定以及相关要求,周密布置起来。
与此同时,两封分署河东路经略府以及振武军大都督府的奏书,也由快马送去了洛阳,飞到政事堂秉笔宰相尚书令王安石的案头。
所为政事堂秉笔,乃是指首席宰相,一般均由最为德高望重者担任,具体负责政事堂相应事务,并直接对天子负责。
王安石今年五十出头,正值老来谋国的盛年。
他头戴长翅乌纱帽,身着剪裁得体的紫色官衣,灰白的长发长须当胸飘拂,古铜色的大脸棱角分明沟壑纵横,面颊上面两道深深法令纹使得他看起来不怒自威,气度非凡。
此际他正捧着折昭上呈的奏折认真细读,两道眉头紧紧皱起,犹如两团疙瘩一般。
折昭这封奏折是专程前来哭穷要钱的,奏书上列举出了一条又一条急需用钱的名目,直看得王安石太阳穴发胀,满脑子都是钱币在飞旋舞动。
振武军钱财窘迫他是知道的,甚至还因朝廷财政对振武军一直没什么拨款,而心存愧疚。
但是这能又何等办法?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目前江南的数百万水灾灾民急需安置,钱粮衣食都需要朝廷来出,为了防止明年的水灾,黄河长江更需修筑堤坝,这也是一项巨大的开支。
而在秦凤路一带,吐蕃人会同回鹘人虎视眈眈攻略甚急,熙州、秦州具以失陷,关中路经略使种世衡一天来了七封告急文书,声称朝廷再没有钱粮来援,长安府就会不保。
王安石深知朝廷窘境,在这个要钱无钱,要人无人的时候,只得含着热泪写了回书,让种世衡务必挺住,即便战死至最后一兵一卒,也不能让吐蕃铁骑攻陷长安府。
然而,就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摄政太后还要筹办六十大寿寿宴,并下令各地进献生辰纲,让本就拮据难支的钱财更是雪上加霜。
王安石无计可施,只得苦苦支撑着朝廷的运作,往往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实乃艰难备至,也让他大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痛苦。
思忖半响,王安石提起笔向折昭回书,大意自然是朝廷也很困难,让她务必坚持的话。
刚刚忙完他又拿起了童州所写的奏书细读,刚看得一眼,太阳穴又是忍不住痛了。
原是童州也是前来哭穷的。
王安石耐心而又仔细的将童州书写的奏书看完,不禁大感棘手难办。
河东道乃大齐抵御西夏、辽国的脊梁,断不能就这么塌掉,也不能因为缺少钱粮之事而陷入乱局。
王安石犹豫良久,觉得在这个节骨眼上,朝廷于情于理都应该拨付一些钱财方为上策。
毕竟童州向来官声极好,可不像种世衡那个喜欢耍账的老流氓,他说缺钱,那是肯定缺钱了。
不过好在童州在公文最后禀告了一个筹钱的办法,那就是向着民间大商借钱度日。
王安石虽不知道那些大商怎会借钱给朝廷,但总归是聊胜于无,于是乎也就大笔一圈,表示同意了。
处理完厚厚奏书,王安石大概心神疲惫,他站起身来负手走到窗棂前,却发现外面早就是黑沉沉一片了。
他仰望着渐渐升上树梢头的明月,回想起自己内有政敌掣肘,外有诸事烦扰,不禁怅然一声叹息,感概低语道:“独木难支也!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进入腊月,寒风凛冽,河东大地满目冰雪,河东银行也在这时候正式开业了。
说是正式开业,此话却有些牵强。
盖因各州各县也只是将银行的场地人员配齐而已,勉强能够维持运作。
而位于太原城的河东银行总行,只是买了一间钱庄用来办公,所有人员均是从河东路经略府以及太原府内的吏员中抽调而来的。
这么着急开业的原因并非是崔文卿等人急功近利,而是买粮之事实在迫在眉睫,所需银两也必须尽快凑齐才行。
崔文卿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他穿越之前本是自己开公司的小企业家,加之有自学自考经济管理硕士,对于后世银行的基本业务,以及部分流程还是知晓,特别是对于民间融资机构那些套路更是了熟于心。
在百忙之中,崔文卿利用七天的时间以讲课的方式,培养了一批抽调到银行工作的吏员,并派遣他们立即奔赴各州郡各县城,指导当地河东银行分支开业事宜,以及具体的业务程序。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一日,在一阵鞭炮声中,河东银行总行匾额上挂着的红绫翩然滑落,露出了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写的正是“河东银行。”
面对着前来围观的人们,崔文卿慷概激昂的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讲述了银行的大概用处,讲述了银行即将要开展的具体业务,并请诸位百姓能够多多支持,前来借钱给经略府以及振武军大都督府。
太原城的百姓还是首次听到如此新颖的事情。
要知道历朝历代,朝廷遇到财政困难的时候,向百姓横征暴敛的居多,很多时候都是冠以借钱的名号,实则为借钱不还,民众即便有心申冤,也是毫无办法。
在东汉末年以及唐朝末年的时候,朝廷为了镇压起义军,更是直接向城中大商们借钱,然而后来直到改朝换代,这些钱也是没有收回来的。
故此,众百姓们还是心有疑惑。
崔文卿自然想到了此点,站在银行二楼凭栏前的他却是一笑,亢声言道:“我知道这里有些人相不过河东路经略府以及振武军大都督府,认为朝廷借钱多半是有借不还,但是这种情况,却只是存在政治腐败,朝廷言而无信的时候,如今我大齐,政治清明,官家贤明,政事堂的诸位相公更是个个公正严明,处事公道,断不会出现借钱不还之事。”
此话一处,倒也有不少人纷纷点头。
两日之后,由河东路经略使童州与振武军大都督折昭共同签署成立河东银行的公文,经过快马飞传,立即就传遍了河东路所有的州郡县城。
各地州府县衙接到文书后,立即按照上面的具体规定以及相关要求,周密布置起来。
与此同时,两封分署河东路经略府以及振武军大都督府的奏书,也由快马送去了洛阳,飞到政事堂秉笔宰相尚书令王安石的案头。
所为政事堂秉笔,乃是指首席宰相,一般均由最为德高望重者担任,具体负责政事堂相应事务,并直接对天子负责。
王安石今年五十出头,正值老来谋国的盛年。
他头戴长翅乌纱帽,身着剪裁得体的紫色官衣,灰白的长发长须当胸飘拂,古铜色的大脸棱角分明沟壑纵横,面颊上面两道深深法令纹使得他看起来不怒自威,气度非凡。
此际他正捧着折昭上呈的奏折认真细读,两道眉头紧紧皱起,犹如两团疙瘩一般。
折昭这封奏折是专程前来哭穷要钱的,奏书上列举出了一条又一条急需用钱的名目,直看得王安石太阳穴发胀,满脑子都是钱币在飞旋舞动。
振武军钱财窘迫他是知道的,甚至还因朝廷财政对振武军一直没什么拨款,而心存愧疚。
但是这能又何等办法?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目前江南的数百万水灾灾民急需安置,钱粮衣食都需要朝廷来出,为了防止明年的水灾,黄河长江更需修筑堤坝,这也是一项巨大的开支。
而在秦凤路一带,吐蕃人会同回鹘人虎视眈眈攻略甚急,熙州、秦州具以失陷,关中路经略使种世衡一天来了七封告急文书,声称朝廷再没有钱粮来援,长安府就会不保。
王安石深知朝廷窘境,在这个要钱无钱,要人无人的时候,只得含着热泪写了回书,让种世衡务必挺住,即便战死至最后一兵一卒,也不能让吐蕃铁骑攻陷长安府。
然而,就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摄政太后还要筹办六十大寿寿宴,并下令各地进献生辰纲,让本就拮据难支的钱财更是雪上加霜。
王安石无计可施,只得苦苦支撑着朝廷的运作,往往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实乃艰难备至,也让他大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痛苦。
思忖半响,王安石提起笔向折昭回书,大意自然是朝廷也很困难,让她务必坚持的话。
刚刚忙完他又拿起了童州所写的奏书细读,刚看得一眼,太阳穴又是忍不住痛了。
原是童州也是前来哭穷的。
王安石耐心而又仔细的将童州书写的奏书看完,不禁大感棘手难办。
河东道乃大齐抵御西夏、辽国的脊梁,断不能就这么塌掉,也不能因为缺少钱粮之事而陷入乱局。
王安石犹豫良久,觉得在这个节骨眼上,朝廷于情于理都应该拨付一些钱财方为上策。
毕竟童州向来官声极好,可不像种世衡那个喜欢耍账的老流氓,他说缺钱,那是肯定缺钱了。
不过好在童州在公文最后禀告了一个筹钱的办法,那就是向着民间大商借钱度日。
王安石虽不知道那些大商怎会借钱给朝廷,但总归是聊胜于无,于是乎也就大笔一圈,表示同意了。
处理完厚厚奏书,王安石大概心神疲惫,他站起身来负手走到窗棂前,却发现外面早就是黑沉沉一片了。
他仰望着渐渐升上树梢头的明月,回想起自己内有政敌掣肘,外有诸事烦扰,不禁怅然一声叹息,感概低语道:“独木难支也!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进入腊月,寒风凛冽,河东大地满目冰雪,河东银行也在这时候正式开业了。
说是正式开业,此话却有些牵强。
盖因各州各县也只是将银行的场地人员配齐而已,勉强能够维持运作。
而位于太原城的河东银行总行,只是买了一间钱庄用来办公,所有人员均是从河东路经略府以及太原府内的吏员中抽调而来的。
这么着急开业的原因并非是崔文卿等人急功近利,而是买粮之事实在迫在眉睫,所需银两也必须尽快凑齐才行。
崔文卿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他穿越之前本是自己开公司的小企业家,加之有自学自考经济管理硕士,对于后世银行的基本业务,以及部分流程还是知晓,特别是对于民间融资机构那些套路更是了熟于心。
在百忙之中,崔文卿利用七天的时间以讲课的方式,培养了一批抽调到银行工作的吏员,并派遣他们立即奔赴各州郡各县城,指导当地河东银行分支开业事宜,以及具体的业务程序。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一日,在一阵鞭炮声中,河东银行总行匾额上挂着的红绫翩然滑落,露出了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写的正是“河东银行。”
面对着前来围观的人们,崔文卿慷概激昂的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讲述了银行的大概用处,讲述了银行即将要开展的具体业务,并请诸位百姓能够多多支持,前来借钱给经略府以及振武军大都督府。
太原城的百姓还是首次听到如此新颖的事情。
要知道历朝历代,朝廷遇到财政困难的时候,向百姓横征暴敛的居多,很多时候都是冠以借钱的名号,实则为借钱不还,民众即便有心申冤,也是毫无办法。
在东汉末年以及唐朝末年的时候,朝廷为了镇压起义军,更是直接向城中大商们借钱,然而后来直到改朝换代,这些钱也是没有收回来的。
故此,众百姓们还是心有疑惑。
崔文卿自然想到了此点,站在银行二楼凭栏前的他却是一笑,亢声言道:“我知道这里有些人相不过河东路经略府以及振武军大都督府,认为朝廷借钱多半是有借不还,但是这种情况,却只是存在政治腐败,朝廷言而无信的时候,如今我大齐,政治清明,官家贤明,政事堂的诸位相公更是个个公正严明,处事公道,断不会出现借钱不还之事。”
此话一处,倒也有不少人纷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