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 > 妻为大都督 > 第306章 好友相聚

第306章 好友相聚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过,安石相公尚想多多观察崔文卿为人品,万不能提前让崔文卿得知安石相公对他的赏识,故此这些秘密苏轼也只有烂在了心里,丝毫不能对崔文卿提及。

    见苏轼微笑不语,崔文卿自以为然的言道:“你不说我也知道,那陈学士乃司马唐的老师,不用问也是司马唐在陈学士面前说了我什么坏话,才让陈学士招我来洛阳,借此教训我一顿。”

    听罢崔文卿如此猜测,苏轼好气又是好笑,言道:“文卿有所不知,陈学士乃当朝集英殿大学士,有职司国子监国子丞,你以为她这么空闲收你为徒闹着玩么?至于司马唐,虽则乃陈学士爱徒,但他何德何能,岂能左右陈学士的决定?陈学士更非护短之人,你安心便是。”

    听苏轼这么说,崔文卿才明白原来这一切并非是司马唐在里面作怪,然到底是因为何种原因,让陈学士产生如此念头呢?

    见到崔文卿皱眉兀自沉思,苏轼哑然失笑道:“文卿兄啊,劝你也不要想多了,在陈学士门下安心钻习学问便是,待到来年备战科举,到时候你我便可以同殿为臣了。”

    崔文卿想想也对,不禁颔首言是。

    片刻之后,酒菜上桌,两人边喝边谈,畅所欲言。

    苏轼着重给崔文卿讲解了科举的诸多事宜,以及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毕竟以他去岁新科榜眼的经历,许多经验都是难能可贵的。

    而崔文卿则聊了苏轼较为感兴趣的府州异地安置之策,讲到了他在刺史们面前侃侃而论的那些观点。

    听到酣处,苏轼不由拊掌笑道:“文卿兄大概不知道,官家以及诸多重臣,现在都对异地安置之策甚为支持,特别是安石相公,更在一月之内连下十余道涉及异地安置的公文到各地,据说第一批灾民已经由官府大船从运河进入了大河,不日就将抵达府州,到时候可有得折昭忙的了。。”

    崔文卿笑道:“如此一来,自当最好,其实政策的实施,最关键的就是上位者的支持,只要朝廷能够政通人和,支持异地安置之策,娘子他们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才会减轻难度。”

    “是啊。”苏轼深有同感的点点头,笑道,“文卿,明日在下带你前去一个地方,认识一位高朋,不知你可有兴趣?”

    崔文卿心念呆在杨府中也是百般无聊,于是乎欣然颔首道:“苏兄高朋必定是人中之杰,那好,就有劳你引荐了。”

    苏轼颔首笑道:“对了,此行前去还有一段距离,只怕会夜宿那里,还请文卿兄作好安排。”

    崔文卿这才听明白苏轼的这位友人还非住在洛阳城,而是住在城外,但既然答应了下来,他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出尔反尔,笑道:“无妨,夜宿在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到时候我给三舅父说一声便是。”

    返回府中之后,崔文卿把将要与苏轼出城一游的事情对杨怀玉说了。

    后者自然是满口允诺,甚至还让崔文卿多与苏轼这样的文才名士接触,以便提升自己的文章水平以及交际圈子。

    第二天一早,崔文卿便带着荷叶来到乌头门前,等待苏轼前来。

    大概卯时,一辆双马驾拉的马车从街口驶来,车辕上除了驾车驭手之外,苏轼也坐在其上。

    “文卿兄。”人还未至,苏轼已是对着崔文卿遥遥挥手,爽朗大笑远远传来。

    少顷马车抵达门边稳稳停下,崔文卿与荷叶上得马车,苏轼已是对着崔文卿摇手道:“来,文卿兄,坐外面。”

    崔文卿正在奇怪当儿,忽地看见车厢帐帘微微一动,探出一只洁白如玉的素手,苏三柔美的嗓音已是从里面飘了出来:“荷叶,快到里面来。”

    “呀,苏三姐姐。”见到好友,荷叶自当十分惊喜,可怜兮兮的望着崔文卿,含意不言而喻。

    崔文卿哑然失笑,大手一挥言道:“这里不用你伺候,进去吧。”

    “谢公子!”荷叶喜滋滋的行得一个礼,连忙钻入了车厢之内,顷刻之间,里面就传来了少女们欢乐的娇笑声。

    崔文卿失笑摇头,这才坐在了苏轼的旁边,问道:“苏兄啊,直到此刻了,你还不告诉我前去何处?”

    苏轼爽朗大笑道:“我还以为你能耐得住好奇,一直不问哩,实不相瞒,咱们此行是前去城东二十里之外的白马寺。”

    “白马寺?”崔文卿着实一愣,讶然问道,“你那友人莫非是和尚,竟在寺庙当中?”

    “去了你就知道了。”苏轼对着他颇显神秘的眨了眨眼睛,吩咐车夫策动马车,从定鼎门出城,顺着官道向着城东而去。

    时至七八月相接的初秋时节,洛阳城外宽阔的原野上稻浪翻滚,道边村畴连绵炊烟袅袅,鸡鸣狗吠之声不绝于耳,显然是热气蒸腾的富庶气象。

    坐在车辕上的崔文卿自然将原野上的一幕幕丰收场景尽收眼底,忍不住叹息言道:“洛阳国都,真乃非同凡响,光这丰收气象,便远远强过府州了。”

    闻言,苏轼却忍不住失笑了,言道:“文卿兄莫非以为,这些都是农人们所种植的稻谷?”

    “当然,难道不是么?”崔文卿惊讶了。

    苏轼轻叹言道:“洛阳城外良田虽是无数,然这些土地都被城内的豪门大族所兼并购入,而里面的农人全都是豪门大族们所请雇农,幸幸苦苦一年,却是得不到多少粮食。”

    崔文卿一听,脸上顿时凝重了起来:“苏兄的意思是,洛阳城外的土地非寻常农人所有,而全是豪门大族之田地。”

    “对,自太祖开国以来,允许农田自由买卖,便有豪门大族依仗权势购买农人田地,当然,其中大多数乃买卖自愿,然也有小部分,乃是非法强买所得,就洛阳城外这些良田而言,几乎都已经没了农人之地,而这些农人为求糊口,要不入城寻得一门技术手艺,要么就沦为了这些豪门大族的雇农,丰收的粮食再多,也没有一粒米是属于他们的。”说到这里,苏轼止不住为之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