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四十 洛阳城内的头版头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是书屋的出售书籍种类非常多。
其中不仅有儒家经典,农业书籍,天文地理相关书籍,还有数学类书籍和哲学类书籍,甚至还有早已不闻很多年的诸子百家类书籍。
甚至还有史学类书籍。
太史公书和汉书也被刊印成册,成册贩卖。
这是之前根本不敢去想象的事情。
就算这是一个学术下移的时代,但是皇帝陛下所做的这一切未免也过于震撼人心了。
价格相当实惠,只要愿意买,总归是能买得起的。
可是知识……
是花钱就能买到的吗?
是应该做到这种程度的公开吗?
他们不会忘记,就在十多年前,知识还是花钱买不到的贵族奢侈品,只有士人之间可以公开交流,寒门子弟可望而不可及,至于那些贩夫走卒愚夫愚妇们,更是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份儿,连字都别想认识。
可现在,书本和知识居然能放在书屋里让贩夫走卒随意观看,肆意学习,还能买回家自己拥有!
贩夫走卒愚夫愚妇们什么时候也有资格拥有书这种东西了?
而且求是书屋内的书籍数量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一车一车的满满当当的书籍不断往里送,都快要堆成一座山了。
短暂的惊讶之后,洛阳城内顿时掀起了购书狂潮。
只要能看得到的书,每一册书都要买一本拿回家收藏。
管他能不能用上以后会不会看之类的。
这是书!
千百年来多少人连一眼都没有看到过的书,碰都碰不到的书,现在忽然间低价面向全社会发售了,只要愿意买,总归是可以买到。
管他识不识字,身上有多少钱,先买几本带回去看看再说!
购书狂潮火热进行中,大量购书人争先恐后购买这些书籍,生怕抢不到或者过了今天就没有了。
虽然书屋里的店员再三强调货量充足,不用担心没得买,但是人们就是不相信,就是要买,买的还特别多,每一册都要买,都要买全套才罢休。
购书狂潮的消息很快传回了朝廷,朝廷官员人所皆知,纷纷大惊失色,甚至有不少出身低微的官员已经冲了出去加入购书狂潮,生怕自己落后了就买不到想要的可以传家的书籍了。
他们看不到的、无法拥有的书籍,那些诸子百家的学说,农业天文地理类的学说,还有史书,就算是一般的小官也看不到。
曾经要拼祖宗才能看到的书、学到的知识,现在都能买了!
要是花钱就能买来知识,钱又有什么值得心疼的?
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好吗?
这种购书狂潮一直持续了三天才稳定下来。
三天之内,洛阳人爆发了自己的购买力和购买欲,几乎买爆了八间求是书屋。
但是络绎不绝进入洛阳城的书本车队最终还是顶住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巨大数量的书本抗住了这一波疯狂。
源源不断进入洛阳城的书本车队打消了人们心中的疑惑和恐慌,让他们相信,可以随便买书的时代不是忽然来了忽然就消失,而且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的时代。
这不是昙花一现。
皇帝真的开发出了新的技术,让书籍可以源源不断的出现,源源不断的产生,甚至于可以让全魏国每一个愿意买书的人都能买得起。
七天之后,购书狂潮趋于平稳,市场趋于稳定,进入求是书屋的人们不再是慌慌张张争先恐后,而是有礼有节了。
看起来,大家都进入了贤者状态。
七天的时间,足以让人们相信书本是无穷无尽的,不是只爆发一波就没有后续的。
朝堂上的官员们终于也明白皇帝卖书是真的在卖书,而且今后可以一直卖书,卖所有能找到的书。
而且还加注了标点符号,定下规矩,就是这样断句,不是这样断句的理解将不被接受。
任何人,只要有点钱,能识字,就能买书、读书。
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甚至还加注了官方注释,官方帮助大家理解晦涩难懂的地方,只要识字,一定可以看懂。
只要稍微聪明一点,就算没有老师,也能自学到一定的程度,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朝堂上仅存的少数传统士人出身的官员被皇帝突如其来的袭击打的彻底懵逼。
他们立刻就想到,他们梦中的过去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他们梦中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知识垄断的时代已经终结了,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书籍可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到的时候,这个时代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他们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掌握这种技术的,但是既然木已成舟,一切都来不及了。
皇帝不仅对外公开售卖一部分书籍,还有一些不对外售卖的书籍。
这部分书籍仅仅只在教育系统内和关键部门内流传,比如重要的兵书和政治类、技术类书籍。
这一类书籍要么只有相关官员才能学习,要么只在教育系统里供学生和教师阅读。
当然,数量也相当庞大。
当初那些地方学宫、学校缺乏的向中央请求的书籍,中央没有,但是现在有了。
这一次一口气全给你补足了。
好了,加大招生数量吧。
不仅学宫、学校可以加大招生量,郭鹏再度宣布同时扩招太学生,从两万的数量扩招到三万的数量,恢复到太学的极盛时期。
两汉太学极盛时期,就差不多拥有三万名太学生,郭鹏要把这个数字恢复,让太学重达极盛状态。
与此同时,郭鹏也要求地方学宫、学校要招募相当数量的适龄学生。
划定指标,低于指标线的,地方学宫、学校的负责人就要被惩处。
郭鹏要正式打响这场教育战役,把魏帝国从此往后的教育模式和选拔模式都给固定下来,不可动摇,以此彻底巩固魏帝国的根基。
让那些试图在他退位和死了以后搞事情的人彻底绝望。
这些人还有那么一丢丢微不足道的想法,幻想着郭鹏死了以后他们还能反攻倒算,郭鹏就是要把他们最后一丢丢的幻想戳破,让他们万劫不复。
这件事情只要铺开,全国范围内的国营书店——求是书屋遍地开花之后,郭鹏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造纸术和印刷术合二为一,为葬送士族的时代做完最后一步。
士族的时代就此终结,再也不会有复辟的可能。
获得廉价书籍的世人将在也不会允许任何势力把他们可以购买到手的书籍夺走,谁敢夺走,谁就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哪怕没有老师,哪怕不识字,哪怕只是地头上的一个普通老农,他都能去买一本书瞧瞧,然后小心翼翼的留作传家宝。
当然,当他们发现书籍遍地都是、数量庞大到了极点的时候,恐怕也不会再把一本书当做传家宝了。
各类书籍在洛阳城内公开贩售,买者甚众,求是书屋之外人山人海。
关于这些书籍的讨论已经达到了一个十分恐怖的热度,以至于郭鹏为了自己退位以后的政局稳定而做的一系列人事调整都没有人关注。
大家都在关注这些廉价书籍,都在关注书籍公开贩售的事情。
皇帝甚至还下旨,说民间如果有孤本藏书,可以献给朝廷,朝廷会予以奖励。
民间如果有能人自行撰写书籍,可以带到洛阳上报朝廷,朝廷观看之后若感觉质量很高,甚至可以公开刊行,并且支付书籍作者一种叫做【稿酬】的东西。
简而言之就是给钱。
为此,朝廷还会专门在学部下设刊行司专管此事,专管书籍发布、刊行。
朝廷非常欢迎有才华的人把自己创作的书籍投递给朝廷,让朝廷辨别好坏,若可以公开出售,也就等于是大功一件,足以天下闻名。
这个消息一出,又一次夺走了洛阳城内的头版头条。
大量文人学子激动不已,争相通报这个事情,把这件事情传播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知道,甚至自己也蠢蠢欲动。
有想法的,有想要进行著作的人纷纷开始行动起来,甚至已经有著作但是还没来得及对外发表的人,也纷纷行动起来。
过去,想要让大家知道你写了一本书,首先你本身一定是要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或者你本身就是名人,便可以邀请三五好友一起来品评好坏,再由他们出去传播消息。
一传十,十传百,一段时间以后,整座城都知道了。
城里人知道了,城外的人知道这件事情也就是时间的事情,但是想要全国闻名,那难度就太大了,基本上能让洛阳人知道就不错了。
但是眼下不同了,皇帝对外宣布国营书店——求是书屋会在魏帝国的每个州的首府和每个郡的首府设店,这是第一步计划。
之后还要拓展到每个县,甚至每个乡,让最底层的百姓也能看书。
而一旦被朝廷认定是有价值的书,就会被刊印,然后通过遍布全国的求是书屋的网络,把书送到全国进行宣扬、贩卖。
目标人群是全魏帝国的读书人、识字的人。
求是书屋的出售书籍种类非常多。
其中不仅有儒家经典,农业书籍,天文地理相关书籍,还有数学类书籍和哲学类书籍,甚至还有早已不闻很多年的诸子百家类书籍。
甚至还有史学类书籍。
太史公书和汉书也被刊印成册,成册贩卖。
这是之前根本不敢去想象的事情。
就算这是一个学术下移的时代,但是皇帝陛下所做的这一切未免也过于震撼人心了。
价格相当实惠,只要愿意买,总归是能买得起的。
可是知识……
是花钱就能买到的吗?
是应该做到这种程度的公开吗?
他们不会忘记,就在十多年前,知识还是花钱买不到的贵族奢侈品,只有士人之间可以公开交流,寒门子弟可望而不可及,至于那些贩夫走卒愚夫愚妇们,更是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份儿,连字都别想认识。
可现在,书本和知识居然能放在书屋里让贩夫走卒随意观看,肆意学习,还能买回家自己拥有!
贩夫走卒愚夫愚妇们什么时候也有资格拥有书这种东西了?
而且求是书屋内的书籍数量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一车一车的满满当当的书籍不断往里送,都快要堆成一座山了。
短暂的惊讶之后,洛阳城内顿时掀起了购书狂潮。
只要能看得到的书,每一册书都要买一本拿回家收藏。
管他能不能用上以后会不会看之类的。
这是书!
千百年来多少人连一眼都没有看到过的书,碰都碰不到的书,现在忽然间低价面向全社会发售了,只要愿意买,总归是可以买到。
管他识不识字,身上有多少钱,先买几本带回去看看再说!
购书狂潮火热进行中,大量购书人争先恐后购买这些书籍,生怕抢不到或者过了今天就没有了。
虽然书屋里的店员再三强调货量充足,不用担心没得买,但是人们就是不相信,就是要买,买的还特别多,每一册都要买,都要买全套才罢休。
购书狂潮的消息很快传回了朝廷,朝廷官员人所皆知,纷纷大惊失色,甚至有不少出身低微的官员已经冲了出去加入购书狂潮,生怕自己落后了就买不到想要的可以传家的书籍了。
他们看不到的、无法拥有的书籍,那些诸子百家的学说,农业天文地理类的学说,还有史书,就算是一般的小官也看不到。
曾经要拼祖宗才能看到的书、学到的知识,现在都能买了!
要是花钱就能买来知识,钱又有什么值得心疼的?
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好吗?
这种购书狂潮一直持续了三天才稳定下来。
三天之内,洛阳人爆发了自己的购买力和购买欲,几乎买爆了八间求是书屋。
但是络绎不绝进入洛阳城的书本车队最终还是顶住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巨大数量的书本抗住了这一波疯狂。
源源不断进入洛阳城的书本车队打消了人们心中的疑惑和恐慌,让他们相信,可以随便买书的时代不是忽然来了忽然就消失,而且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的时代。
这不是昙花一现。
皇帝真的开发出了新的技术,让书籍可以源源不断的出现,源源不断的产生,甚至于可以让全魏国每一个愿意买书的人都能买得起。
七天之后,购书狂潮趋于平稳,市场趋于稳定,进入求是书屋的人们不再是慌慌张张争先恐后,而是有礼有节了。
看起来,大家都进入了贤者状态。
七天的时间,足以让人们相信书本是无穷无尽的,不是只爆发一波就没有后续的。
朝堂上的官员们终于也明白皇帝卖书是真的在卖书,而且今后可以一直卖书,卖所有能找到的书。
而且还加注了标点符号,定下规矩,就是这样断句,不是这样断句的理解将不被接受。
任何人,只要有点钱,能识字,就能买书、读书。
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甚至还加注了官方注释,官方帮助大家理解晦涩难懂的地方,只要识字,一定可以看懂。
只要稍微聪明一点,就算没有老师,也能自学到一定的程度,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朝堂上仅存的少数传统士人出身的官员被皇帝突如其来的袭击打的彻底懵逼。
他们立刻就想到,他们梦中的过去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他们梦中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知识垄断的时代已经终结了,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书籍可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到的时候,这个时代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他们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掌握这种技术的,但是既然木已成舟,一切都来不及了。
皇帝不仅对外公开售卖一部分书籍,还有一些不对外售卖的书籍。
这部分书籍仅仅只在教育系统内和关键部门内流传,比如重要的兵书和政治类、技术类书籍。
这一类书籍要么只有相关官员才能学习,要么只在教育系统里供学生和教师阅读。
当然,数量也相当庞大。
当初那些地方学宫、学校缺乏的向中央请求的书籍,中央没有,但是现在有了。
这一次一口气全给你补足了。
好了,加大招生数量吧。
不仅学宫、学校可以加大招生量,郭鹏再度宣布同时扩招太学生,从两万的数量扩招到三万的数量,恢复到太学的极盛时期。
两汉太学极盛时期,就差不多拥有三万名太学生,郭鹏要把这个数字恢复,让太学重达极盛状态。
与此同时,郭鹏也要求地方学宫、学校要招募相当数量的适龄学生。
划定指标,低于指标线的,地方学宫、学校的负责人就要被惩处。
郭鹏要正式打响这场教育战役,把魏帝国从此往后的教育模式和选拔模式都给固定下来,不可动摇,以此彻底巩固魏帝国的根基。
让那些试图在他退位和死了以后搞事情的人彻底绝望。
这些人还有那么一丢丢微不足道的想法,幻想着郭鹏死了以后他们还能反攻倒算,郭鹏就是要把他们最后一丢丢的幻想戳破,让他们万劫不复。
这件事情只要铺开,全国范围内的国营书店——求是书屋遍地开花之后,郭鹏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造纸术和印刷术合二为一,为葬送士族的时代做完最后一步。
士族的时代就此终结,再也不会有复辟的可能。
获得廉价书籍的世人将在也不会允许任何势力把他们可以购买到手的书籍夺走,谁敢夺走,谁就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哪怕没有老师,哪怕不识字,哪怕只是地头上的一个普通老农,他都能去买一本书瞧瞧,然后小心翼翼的留作传家宝。
当然,当他们发现书籍遍地都是、数量庞大到了极点的时候,恐怕也不会再把一本书当做传家宝了。
各类书籍在洛阳城内公开贩售,买者甚众,求是书屋之外人山人海。
关于这些书籍的讨论已经达到了一个十分恐怖的热度,以至于郭鹏为了自己退位以后的政局稳定而做的一系列人事调整都没有人关注。
大家都在关注这些廉价书籍,都在关注书籍公开贩售的事情。
皇帝甚至还下旨,说民间如果有孤本藏书,可以献给朝廷,朝廷会予以奖励。
民间如果有能人自行撰写书籍,可以带到洛阳上报朝廷,朝廷观看之后若感觉质量很高,甚至可以公开刊行,并且支付书籍作者一种叫做【稿酬】的东西。
简而言之就是给钱。
为此,朝廷还会专门在学部下设刊行司专管此事,专管书籍发布、刊行。
朝廷非常欢迎有才华的人把自己创作的书籍投递给朝廷,让朝廷辨别好坏,若可以公开出售,也就等于是大功一件,足以天下闻名。
这个消息一出,又一次夺走了洛阳城内的头版头条。
大量文人学子激动不已,争相通报这个事情,把这件事情传播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知道,甚至自己也蠢蠢欲动。
有想法的,有想要进行著作的人纷纷开始行动起来,甚至已经有著作但是还没来得及对外发表的人,也纷纷行动起来。
过去,想要让大家知道你写了一本书,首先你本身一定是要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或者你本身就是名人,便可以邀请三五好友一起来品评好坏,再由他们出去传播消息。
一传十,十传百,一段时间以后,整座城都知道了。
城里人知道了,城外的人知道这件事情也就是时间的事情,但是想要全国闻名,那难度就太大了,基本上能让洛阳人知道就不错了。
但是眼下不同了,皇帝对外宣布国营书店——求是书屋会在魏帝国的每个州的首府和每个郡的首府设店,这是第一步计划。
之后还要拓展到每个县,甚至每个乡,让最底层的百姓也能看书。
而一旦被朝廷认定是有价值的书,就会被刊印,然后通过遍布全国的求是书屋的网络,把书送到全国进行宣扬、贩卖。
目标人群是全魏帝国的读书人、识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