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与邵逸芙论未来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许望秋倒也不客气,直接就坐下了。邵逸芙正在使用的茶具是一盏紫砂壶,许望秋虽然不懂,但眼前这紫砂壶造型非常独特,壶身腹为六方造型,腹上渐收敛而成六瓣筋纹圆口,壶盖亦为水仙花六瓣圆条形纹饰,与壶身筋纹栩吻合,一看就不是凡品,是老器物。
邵逸芙拿起一只茶杯,用开水烫了烫,然后端起紫砂壶,倒了一杯。他将杯子放在茶奉上,将茶奉送到许望秋面前:“你尝尝这茶如何。”
许望秋双手接过茶杯,用鼻子轻轻嗅了嗅,只觉清香扑鼻,让人心旷神怡,小抿一口,由衷赞叹道:“虽然我不怎么懂茶,但这茶起来唇齿留香,绝对是好茶。只是让我这不懂茶道的人来喝,难免有焚琴煮鹤之嫌。”
邵逸芙闻言笑道:“许先生谦虚了。许先生也许对于茶道不是特别精深,但绝对不是不懂之人。真正不懂茶道的人不会像你这么接杯子,更不会像你这样小口慢品。而是端起杯子,一口喝光,跟喝酒似的。有一次我请洪金宝喝茶,他一口把喝干了,还对我说,六叔,你这杯子也太小了,这么喝太不痛快了!”
许望秋听到这话哈哈大笑起来:“这个洪金宝倒是有个有趣的人。”
闲聊了几句,邵逸芙看着许望秋道:“虽然我们邵氏加入了自由总会,在很多人眼中属于佑派公司,但我对长凤新的人还是很佩服的,跟廖一原他们的关系不错。在过去十多年里,由于种种原因长凤新衰落了,很少看到长凤新的电影,现在长凤新变成了银都,重新开始崛起,我为廖一原他们高兴。我听人家说,银都能够重新崛起,你是最大的功臣。”
许望秋摆摆手,谦虚地道:“我只是出了一点小力,银都崛起主要是背靠内地,背靠十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电影产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产量,也不是质量,而是是市场规模。只要拥有足够庞大的市场,低水准可以变高,低产量可以变多,最终电影产业一定会起来的。”
邵逸芙听到这话对许望秋不禁刮目相看,这个年轻人果然不简单啊,看问题看得极为透彻,一下就看到核心了,他看似随意地道:“不知道许先生对香江电影怎么看。”
许望秋淡淡地道:“香江电影兴起是历史偶然,香江电影衰落是历史必然。”
邵逸芙并不吃惊,问道:“为什么这么说?香江电影发展势头很好啊。现在电影票房逐年上升,电影的票房记录不断被打破,很多人都说现在是香江电影最好的时代。”
许望秋淡淡地道:“你是香江电影的行家,应该知道香江电影质量是比不上东瀛的,也无法跟好莱坞相比,但由于二战东瀛犯下的罪行,再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东瀛电影是无法上映的,好莱坞倒是可以进,但好莱坞发力的重点在欧洲那边。像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就算能拍电影,制作水准也很低,可以说整个地区处于空白状态。在加上这些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少华人观众,或者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因此,香江电影轻松占领了这些市场。
不过好莱坞电影在彻底攻陷欧洲之后,一定会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发力。你投资过好莱坞电影,应该知道现在好莱坞电影的水准。在好莱坞巨制面前,香江电影是没有太多的竞争力的。而且随着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崛起,政府也会对本土电影进行保护,对海外电影进行限制。香江电影现在占领的市场,未来会一个个丢掉。香江市场只会越来越小,不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只剩下香江自己。而那个时候香江电影跟死掉没什么区别了。”
邵逸芙心里微微叹了口气,最近几年香江电影发展不错,但海外市场是在萎缩的,不过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透露出来,笑着道:“你似乎忘了内地了。现在中英正在谈判,香江回归已经是大势所趋;香江回归之后,大家就是一家人。香江电影就能进入内地市场。内地拥有十亿人口,香江电影依托内地市场,应该获得更好的可能才对。”
许望秋淡淡一笑:“邵氏电影在六七十年代,统治了香江市场,但现在邵氏电影在香江却不太受欢迎。原因在哪里呢?因为邵氏拍的是国语片,讲的大多是中国古代的故事。这种题材对老一辈的观众是有吸引力的,但对年轻观众却没什么吸引力。现在的观众大多是在香江出生,在香江长大的,对内地没有太多的感情,他们对古代中国不感兴趣,想看的是香江本地的故事,想看的是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内地也一样,现在年内地娱乐片水准比较低,香江电影在未来十来年会很受欢迎。不过随着内地经济的崛起,随着内地娱乐片水准的提升。国内观众必然会转向自己的电影,因为香江电影拍的都是香江题材,讲的是香江生活,肯定不如自己身边人、身边事有吸引力。所以,香江电影在内地一定会边缘化,这是历史的必然。”
方逸华道:“香江导演也可以拍内地题材,拍内地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啊。”
许望秋轻轻摇头道:“不可能,香江导演是在香江这个文化圈子成长起来的,他们根本不了解内地的文化,很难拍出内地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邵氏不也是如此吗?邵氏有很多优秀的导演,张彻、李翰祥等等,他们为什么不转型拍香江本地题材呢?因为他们是在内地长得的,让他们拍现在的香江社会,他们根本拍不好。
更重要的很多香江人是看不上内地的,像你们这种从内地到香江的不会,但那种在香江出生,香江长大的导演很多在面对内地的时候会有优越感,看不起内地。我在电影圈也算是有点名气的人,去过不少国家和地区,一直都比较受尊重。可今天在你们邵氏,你们的一个保安却指着我的鼻子说,内地人没素质,内地人随地吐痰……”
邵逸芙听到这话,赶忙道:“是我们没有把手下人管教好,还请许先生多多原谅。”他转头对方逸华道:“人处理没有?这事必须给许先生一个交待。”
方逸华点头道:“已经开除了。”
许望秋摆摆手道:“我并不是要追究什么。只是从这件事就能够看出香江人的心态。我好歹也算是有些名气的导演,可一个区区保安就敢对我这样,就有如此强的优越感,其他人是可想而知。这些香江出生、香江长大的年轻导演绝大部分是看不起内地的,假如香江电影崩盘,他们想到的不是到内地发展,而是去好莱坞、东瀛、甚至是韩国。只有当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他们才会想着到内地发展。不过他们内心依然是高傲的,是看不起内地的,也是看不起内地观众的,他们很难拍出内地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
许望秋说是事实,上一世香江电影在90年代后期崩盘,有名气的导演,像徐客、吴羽森、陈可欣等人都选择去好莱坞发展,而名气小一些的,则去东瀛和韩国发展。当他们被这些市场扫地出门后,才被把目光投向了内地。
于冬曾经说过:“金融危机后,一班香江导演跑去韩国,跟韩国合拍,结果韩国市场、韩国导演起来了,把他们打了出去;他们又跑去东瀛,很快东瀛本地电影也起来了,又把他们打了出去。现在,内地电影起来了,这批导演就跑到内地来。”所以,于冬把香江电影人比喻成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许望秋是同样的观点,可以跟这些香江电影人合作,但不会把他们看成自己人。因为他知道如果有一天内地市场崩盘,这些人不会跟自己一样,想方设法救市,拼着性命也要把内地电影从泥淖里拉出来,而是掉头就走,去另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
邵逸芙听完许望秋的话陷入了沉默,他知道许望秋说的是事实。好一阵后,他凝神着许望秋的眼睛,缓缓地道:“我们邵氏不一样,我们的导演和工作人员都是从内地出来的。你觉得在未来,我们邵氏有大规模进入内的可能吗?”
“恐怕很难。”许望秋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笑吟吟地道,“英国租借香江,为期九十九年。香江要回归的话,应该是1997年。在香江回归前,内地市场不可能真正对香江打开。因为我们必须保护自己的电影,不可能大规模放香江电影进内地,就算合拍片也不行。邵氏电影不管是题材内容,还是拍摄手法都太陈旧,就算合拍,也很难成为首选。”
许望秋跟邵逸芙聊了很久,聊电影,聊电影的未来;聊香江市场,聊内地市场;也聊好莱坞……两个人出身背景不同,年龄差距极大,却都是热爱电影之人。聊起电影来都滔滔不绝,颇有点想见恨晚的感觉。
聊到傍晚,邵逸芙请许望秋去香江有名的福临门吃鱼翅。这顿饭一直吃到晚上九点才结束。随后邵逸芙又让司机开车,将许望秋送回了银都。
回到别墅后,邵逸芙坐在椅子上,发出长长的叹息:“如果能够大规模进入内地,邵氏还有可能挽回颓势,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我们已经到了必须作出抉择的时候了,邵氏和TVB只能选一个。”
这个问题邵逸芙跟方逸华讨论过多次,邵氏和TVB是一对矛盾体,邵氏要扭转颓势就必须改变现在的制度,像嘉禾那样给明星高片酬、给他们分红。可这样一来,必然会大大提升电视剧的成本,对TVB造成严重冲击。如果继续现行的制度,TVB能够获得极好的发展,而邵氏就吸引不到足够的人才,根本打不过嘉禾等公司。在出口公司推出合拍片政策后,一度让邵逸芙看到希望,但经过与许望秋的交流,这个希望破灭了。
方逸华凝视着邵逸芙,轻声问道:“你已经决定了吗?”
邵逸芙轻轻叹了口气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我纵横电影圈几十多年,风光过,也失落过,没什么好遗憾的,是着手退出的时候了!”
许望秋倒也不客气,直接就坐下了。邵逸芙正在使用的茶具是一盏紫砂壶,许望秋虽然不懂,但眼前这紫砂壶造型非常独特,壶身腹为六方造型,腹上渐收敛而成六瓣筋纹圆口,壶盖亦为水仙花六瓣圆条形纹饰,与壶身筋纹栩吻合,一看就不是凡品,是老器物。
邵逸芙拿起一只茶杯,用开水烫了烫,然后端起紫砂壶,倒了一杯。他将杯子放在茶奉上,将茶奉送到许望秋面前:“你尝尝这茶如何。”
许望秋双手接过茶杯,用鼻子轻轻嗅了嗅,只觉清香扑鼻,让人心旷神怡,小抿一口,由衷赞叹道:“虽然我不怎么懂茶,但这茶起来唇齿留香,绝对是好茶。只是让我这不懂茶道的人来喝,难免有焚琴煮鹤之嫌。”
邵逸芙闻言笑道:“许先生谦虚了。许先生也许对于茶道不是特别精深,但绝对不是不懂之人。真正不懂茶道的人不会像你这么接杯子,更不会像你这样小口慢品。而是端起杯子,一口喝光,跟喝酒似的。有一次我请洪金宝喝茶,他一口把喝干了,还对我说,六叔,你这杯子也太小了,这么喝太不痛快了!”
许望秋听到这话哈哈大笑起来:“这个洪金宝倒是有个有趣的人。”
闲聊了几句,邵逸芙看着许望秋道:“虽然我们邵氏加入了自由总会,在很多人眼中属于佑派公司,但我对长凤新的人还是很佩服的,跟廖一原他们的关系不错。在过去十多年里,由于种种原因长凤新衰落了,很少看到长凤新的电影,现在长凤新变成了银都,重新开始崛起,我为廖一原他们高兴。我听人家说,银都能够重新崛起,你是最大的功臣。”
许望秋摆摆手,谦虚地道:“我只是出了一点小力,银都崛起主要是背靠内地,背靠十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电影产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产量,也不是质量,而是是市场规模。只要拥有足够庞大的市场,低水准可以变高,低产量可以变多,最终电影产业一定会起来的。”
邵逸芙听到这话对许望秋不禁刮目相看,这个年轻人果然不简单啊,看问题看得极为透彻,一下就看到核心了,他看似随意地道:“不知道许先生对香江电影怎么看。”
许望秋淡淡地道:“香江电影兴起是历史偶然,香江电影衰落是历史必然。”
邵逸芙并不吃惊,问道:“为什么这么说?香江电影发展势头很好啊。现在电影票房逐年上升,电影的票房记录不断被打破,很多人都说现在是香江电影最好的时代。”
许望秋淡淡地道:“你是香江电影的行家,应该知道香江电影质量是比不上东瀛的,也无法跟好莱坞相比,但由于二战东瀛犯下的罪行,再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东瀛电影是无法上映的,好莱坞倒是可以进,但好莱坞发力的重点在欧洲那边。像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就算能拍电影,制作水准也很低,可以说整个地区处于空白状态。在加上这些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少华人观众,或者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因此,香江电影轻松占领了这些市场。
不过好莱坞电影在彻底攻陷欧洲之后,一定会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发力。你投资过好莱坞电影,应该知道现在好莱坞电影的水准。在好莱坞巨制面前,香江电影是没有太多的竞争力的。而且随着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崛起,政府也会对本土电影进行保护,对海外电影进行限制。香江电影现在占领的市场,未来会一个个丢掉。香江市场只会越来越小,不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只剩下香江自己。而那个时候香江电影跟死掉没什么区别了。”
邵逸芙心里微微叹了口气,最近几年香江电影发展不错,但海外市场是在萎缩的,不过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透露出来,笑着道:“你似乎忘了内地了。现在中英正在谈判,香江回归已经是大势所趋;香江回归之后,大家就是一家人。香江电影就能进入内地市场。内地拥有十亿人口,香江电影依托内地市场,应该获得更好的可能才对。”
许望秋淡淡一笑:“邵氏电影在六七十年代,统治了香江市场,但现在邵氏电影在香江却不太受欢迎。原因在哪里呢?因为邵氏拍的是国语片,讲的大多是中国古代的故事。这种题材对老一辈的观众是有吸引力的,但对年轻观众却没什么吸引力。现在的观众大多是在香江出生,在香江长大的,对内地没有太多的感情,他们对古代中国不感兴趣,想看的是香江本地的故事,想看的是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内地也一样,现在年内地娱乐片水准比较低,香江电影在未来十来年会很受欢迎。不过随着内地经济的崛起,随着内地娱乐片水准的提升。国内观众必然会转向自己的电影,因为香江电影拍的都是香江题材,讲的是香江生活,肯定不如自己身边人、身边事有吸引力。所以,香江电影在内地一定会边缘化,这是历史的必然。”
方逸华道:“香江导演也可以拍内地题材,拍内地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啊。”
许望秋轻轻摇头道:“不可能,香江导演是在香江这个文化圈子成长起来的,他们根本不了解内地的文化,很难拍出内地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邵氏不也是如此吗?邵氏有很多优秀的导演,张彻、李翰祥等等,他们为什么不转型拍香江本地题材呢?因为他们是在内地长得的,让他们拍现在的香江社会,他们根本拍不好。
更重要的很多香江人是看不上内地的,像你们这种从内地到香江的不会,但那种在香江出生,香江长大的导演很多在面对内地的时候会有优越感,看不起内地。我在电影圈也算是有点名气的人,去过不少国家和地区,一直都比较受尊重。可今天在你们邵氏,你们的一个保安却指着我的鼻子说,内地人没素质,内地人随地吐痰……”
邵逸芙听到这话,赶忙道:“是我们没有把手下人管教好,还请许先生多多原谅。”他转头对方逸华道:“人处理没有?这事必须给许先生一个交待。”
方逸华点头道:“已经开除了。”
许望秋摆摆手道:“我并不是要追究什么。只是从这件事就能够看出香江人的心态。我好歹也算是有些名气的导演,可一个区区保安就敢对我这样,就有如此强的优越感,其他人是可想而知。这些香江出生、香江长大的年轻导演绝大部分是看不起内地的,假如香江电影崩盘,他们想到的不是到内地发展,而是去好莱坞、东瀛、甚至是韩国。只有当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他们才会想着到内地发展。不过他们内心依然是高傲的,是看不起内地的,也是看不起内地观众的,他们很难拍出内地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
许望秋说是事实,上一世香江电影在90年代后期崩盘,有名气的导演,像徐客、吴羽森、陈可欣等人都选择去好莱坞发展,而名气小一些的,则去东瀛和韩国发展。当他们被这些市场扫地出门后,才被把目光投向了内地。
于冬曾经说过:“金融危机后,一班香江导演跑去韩国,跟韩国合拍,结果韩国市场、韩国导演起来了,把他们打了出去;他们又跑去东瀛,很快东瀛本地电影也起来了,又把他们打了出去。现在,内地电影起来了,这批导演就跑到内地来。”所以,于冬把香江电影人比喻成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许望秋是同样的观点,可以跟这些香江电影人合作,但不会把他们看成自己人。因为他知道如果有一天内地市场崩盘,这些人不会跟自己一样,想方设法救市,拼着性命也要把内地电影从泥淖里拉出来,而是掉头就走,去另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
邵逸芙听完许望秋的话陷入了沉默,他知道许望秋说的是事实。好一阵后,他凝神着许望秋的眼睛,缓缓地道:“我们邵氏不一样,我们的导演和工作人员都是从内地出来的。你觉得在未来,我们邵氏有大规模进入内的可能吗?”
“恐怕很难。”许望秋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笑吟吟地道,“英国租借香江,为期九十九年。香江要回归的话,应该是1997年。在香江回归前,内地市场不可能真正对香江打开。因为我们必须保护自己的电影,不可能大规模放香江电影进内地,就算合拍片也不行。邵氏电影不管是题材内容,还是拍摄手法都太陈旧,就算合拍,也很难成为首选。”
许望秋跟邵逸芙聊了很久,聊电影,聊电影的未来;聊香江市场,聊内地市场;也聊好莱坞……两个人出身背景不同,年龄差距极大,却都是热爱电影之人。聊起电影来都滔滔不绝,颇有点想见恨晚的感觉。
聊到傍晚,邵逸芙请许望秋去香江有名的福临门吃鱼翅。这顿饭一直吃到晚上九点才结束。随后邵逸芙又让司机开车,将许望秋送回了银都。
回到别墅后,邵逸芙坐在椅子上,发出长长的叹息:“如果能够大规模进入内地,邵氏还有可能挽回颓势,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我们已经到了必须作出抉择的时候了,邵氏和TVB只能选一个。”
这个问题邵逸芙跟方逸华讨论过多次,邵氏和TVB是一对矛盾体,邵氏要扭转颓势就必须改变现在的制度,像嘉禾那样给明星高片酬、给他们分红。可这样一来,必然会大大提升电视剧的成本,对TVB造成严重冲击。如果继续现行的制度,TVB能够获得极好的发展,而邵氏就吸引不到足够的人才,根本打不过嘉禾等公司。在出口公司推出合拍片政策后,一度让邵逸芙看到希望,但经过与许望秋的交流,这个希望破灭了。
方逸华凝视着邵逸芙,轻声问道:“你已经决定了吗?”
邵逸芙轻轻叹了口气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我纵横电影圈几十多年,风光过,也失落过,没什么好遗憾的,是着手退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