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降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出了行宫,在护卫簇拥之中,李春悠悠然的策马而行,自觉真的是不虚此行。
皇后娘娘颇为和蔼可亲,说的故事也很有趣儿,最重要的是,和那些书本上的东西不太一样,很真实的感觉。
从独孤信说到独孤家的三个女儿,又说到西魏八柱国,十二个大将军,那些人的威风和功勋在皇后娘娘的轻言慢语之中,仿佛一下就出现在了李春的眼前。
还有文献皇后独孤伽罗,这位文献皇后虽已故去多年,可在萧皇后的言语之中,李春好像能清晰的看到她的影子。
那是一个传奇般的女子,就像……北边儿的义成公主……
这些人物皆已不在人世,可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仿佛有千钧之重,因为他们是关西世阀的奠基人,他们一个个子孙繁茂,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谱写出了不知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无疑,这一段风云迭起的岁月是属于他们的,是属于这些家族的,而且,他们渐渐的也为五胡乱华的混乱时期画上了一个句号,虽然他们中间大部分都有着胡人血脉。
一路上,李春畅想连篇,颇觉皇后娘娘说的故事颇为精彩,以后倒是可以常去听听。
当然了,这些故事李碧和王师肯定也都知晓,可他们啊却不会有如此耐心跟她讲解,嗯,大哥若是听到这些,定有不一样的见解,听上去也一定颇为有趣儿,不妨找个机会跟他说说。
回到府中,李春倒也没忘了去嫂嫂那里报个到,将首尾处理干净。
李碧照样没当回事,听了之后只是告诫李春,这段时日少去宫中行走,以免节外生枝。
而这个时候,萧后却在玄武殿中颇为不安的踱着步子。
是的,跟李春见过之后,她有些后悔了,这种刺探隐秘的事情本身就带着风险,眼下的安宁日子得来不易,若因此而生波澜,却实在是得不偿失。
她的处境其实也决定了她现下患得患失的心情。
如今她已经可以有八九分的把握,这兄妹两人的来历颇为蹊跷。
因为李春对关西的陌生表现的很明显,就算离开时年纪还小,也应是记事了……
再者,李春说了一句,他们是大业六年冬,从北边南下马邑,听的出来,她对那段行程记忆深刻。
这还可以以两兄妹北去寻亲不果来解释,可她却对北上的行程只字未提,那本应该是更加艰辛的一段旅程才对。
所得不少,可绝对算不上太多,少女很机灵,对往事总是一带而过,关西口音也很纯正,而萧后也不会直接打问。
所以猜测依旧是猜测,只不过破绽很多,萧后几乎可以确定,兄妹两人出身扶风的身世乃是编造。
换句话说,和李春见的越多,所得也就越多,也许就会无限接近她心中那个猜测的事实,可要想最终得到一个准备无误的答案,在李春身上是不会找到的,还得是李定安亲口叙说。
按照萧后对大业初的了解,汉王杨谅事败前后,他应该是派亲信护送幼子北上了,也肯定不会留在代州境内,那去了哪里呢?
云中……肯定是云中,那会儿云中差不多既非隋土,也非突厥所有,地广人稀,朔风凛凛,正是上好的避难所在。
好吧,游戏来到这里其实也就快走进死胡同了,已经过去多年的事情,什么人证物证的都已无从寻找,而去跟李定安询问这等事情……那简直就是开玩笑,吃过了不少苦头的皇后娘娘才不会因为好奇心而去干这等傻事呢。
所以说,李破当初从草原南下的时候编造的身世来历虽然破绽很多,却非常好用,蒙住了很多人,等到战乱一来,就更无人能揭破了。
而且以他如今的身份,除了萧皇后之外,也不会有什么人去探寻他身世上的隐秘,即便他大张旗鼓的说自己来自西伯利亚,估计也没人会去跟他计较什么才对。
如果他有一天走上更高的位置,那就更不用为此操心了,因为自会有人来给他编造更为显赫的家世。
就像李渊当了皇帝,立马就成了老子的后人是一个道理。
试问有哪个倒霉催的会去跟李渊对质,不对啊,你怎么会是老子的后裔呢?根本对不上啊……嗯,李渊听到这个,肯定得送你去找老子当面去问问……
就像现在,即便是萧皇后也不敢当面去探寻李破的来历,何况是其他人了。
………………………………
此时李破还不知道家里看着挺聪明的女人们正在犯糊涂,快把他的小尾巴都送到人家手里了,他这会儿正在见一个人。
窦建德的吏部侍郎杨恭仁终于撇开同来众人,来拜见李破。
杨恭仁在魏县已经饿的精瘦,和关西男儿的体格很不相符,而且他年岁也不小了,加上一路劳顿,精神头儿看着颇为萎靡。
陪着他同来的自然是总管府记室杨续,两人是亲兄弟,几年未见,真真是恍如隔世一般,和李破恶意的猜测差不多,他们两个都没想到会在晋地相遇,而且厮混的一个比一个惨。
估计如果让杨雄在地下得知儿子这么不争气,也得气的跳出来,将两兄弟塞回娘胎之中回炉再造一番。
其实呢,他们这一代确实不能跟杨雄相比了,兄弟几个,最有才干的是次子杨琳,可其因玄感事牵连,忧惧而殁,遂声名不显于当世。
其他兄弟则零落四方,杨恭仁一路倒霉,终于来到晋地,杨续估计是沾了兄长晦气,也倒霉的成了俘虏。
其他兄弟则都在李唐任职,最出彩的就是他们的幼弟杨师道,从洛阳逃回长安后,便被李渊封为上仪同,还娶了李渊寡居的女儿桂阳公主为妻,成了驸马都尉。
他和宇文士及比较相似,出身名门,文武双全,还是关西世阀中少见的才子,正走在出将入相的道路之上。
此时李破也觉着挺奇妙,弘农杨氏的名声以前没怎么听说,如今杨氏中人却接二连三的出现在他面前。
杨续在他身边任职不久,才干嘛李破真没看出有多少来,办事中规中矩,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有多出色谈不上,可要找毛病也不太容易。
在李破看来,杨续做事严谨,这是他的优点,缺点是门阀气息重了些,才干也只平平,与弘农杨氏的名声比起来差距可是不小。
可他的兄长却不一样,任职经历非常丰富,足以让李破眼前一亮。
也确实和他弟弟不同,方一见面,杨恭仁摆出的姿态就非常低,大礼参见不说,出口便是弘农杨纶拜见汉王殿下,弄的一同前来的杨续还挺不好意思。
投效之心如此迫切,大有卑躬屈膝之嫌,却也是李破喜闻乐见之事,因为弘农杨氏子的表现,足以说明他又往前扎扎实实迈了一步出来。
李破没有露出任何轻视之意,虽然这是一位标准的丧家犬,可和何稠,王仁恭,陈孝意等相类,都属于大业年间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
这样有着丰富的治政经验的大业老臣,在当今天下可是越来越少了,唯一让李破有点不适的就是此人身上带着的杨氏血脉,前隋的皇亲国戚,用着牢不牢靠呢?
百忙之中,李破还是款待了杨氏兄弟一顿饭,这不在于李破有多好客,而在于他对杨恭仁的重视,需要交谈一番,看看这人的底细。
于是席间李破便问了一句,“王薄与杨侍郎同来……说起来,此人名声不小,我本有意除之,以表戡乱之心,但……杨侍郎大才,可有良言予我?”
杨恭仁沉默良久,心里在想,你去河北一趟就杀了宋金刚,罗艺等人,其实也就不用再以王薄的人头表什么“戡乱”之心了吧?
所以说,李破这话不好答,他问的也不是王薄该不该死的问题。
这里面的关节之处,杨恭仁很明白,一个是王薄死在这里合不合适,第二个恐怕就是在问该怎么借此事让窦建德感受到来自晋地的威严。
年纪轻轻的晋地之主,确实让杨恭仁有耳目一新之感,要不说他和陈孝意等人很像呢,治理过地方并有很大建树的人,看到的一般不是你兵戈有多犀利,战功又是如何如何,他们看到的是深一层的东西。
一路行来,晋地的安定给了刘斌很大的震撼,而对于杨恭仁来说,这才是能够平定天下的手段,像河北那样的烂摊子,在杨恭仁眼中简直一无是处。
所以说,无论是江都行宫中狂乱的杨广,还是弑君自立的宇文化及,或是河北的窦建德,在杨恭仁这里都是一般无二,沐猴而冠的小丑而已。
而此时眼前的这位晋地诸侯,在没见面之前,就已给了杨恭仁一个很好的印象,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表现的这么卑微,要知道在魏郡的时候,他可是宁愿饥一顿饱一顿的厮混,也不愿为窦建德出力呢。
连裴矩可都觉着这位快要饿死了……
,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出了行宫,在护卫簇拥之中,李春悠悠然的策马而行,自觉真的是不虚此行。
皇后娘娘颇为和蔼可亲,说的故事也很有趣儿,最重要的是,和那些书本上的东西不太一样,很真实的感觉。
从独孤信说到独孤家的三个女儿,又说到西魏八柱国,十二个大将军,那些人的威风和功勋在皇后娘娘的轻言慢语之中,仿佛一下就出现在了李春的眼前。
还有文献皇后独孤伽罗,这位文献皇后虽已故去多年,可在萧皇后的言语之中,李春好像能清晰的看到她的影子。
那是一个传奇般的女子,就像……北边儿的义成公主……
这些人物皆已不在人世,可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仿佛有千钧之重,因为他们是关西世阀的奠基人,他们一个个子孙繁茂,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谱写出了不知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无疑,这一段风云迭起的岁月是属于他们的,是属于这些家族的,而且,他们渐渐的也为五胡乱华的混乱时期画上了一个句号,虽然他们中间大部分都有着胡人血脉。
一路上,李春畅想连篇,颇觉皇后娘娘说的故事颇为精彩,以后倒是可以常去听听。
当然了,这些故事李碧和王师肯定也都知晓,可他们啊却不会有如此耐心跟她讲解,嗯,大哥若是听到这些,定有不一样的见解,听上去也一定颇为有趣儿,不妨找个机会跟他说说。
回到府中,李春倒也没忘了去嫂嫂那里报个到,将首尾处理干净。
李碧照样没当回事,听了之后只是告诫李春,这段时日少去宫中行走,以免节外生枝。
而这个时候,萧后却在玄武殿中颇为不安的踱着步子。
是的,跟李春见过之后,她有些后悔了,这种刺探隐秘的事情本身就带着风险,眼下的安宁日子得来不易,若因此而生波澜,却实在是得不偿失。
她的处境其实也决定了她现下患得患失的心情。
如今她已经可以有八九分的把握,这兄妹两人的来历颇为蹊跷。
因为李春对关西的陌生表现的很明显,就算离开时年纪还小,也应是记事了……
再者,李春说了一句,他们是大业六年冬,从北边南下马邑,听的出来,她对那段行程记忆深刻。
这还可以以两兄妹北去寻亲不果来解释,可她却对北上的行程只字未提,那本应该是更加艰辛的一段旅程才对。
所得不少,可绝对算不上太多,少女很机灵,对往事总是一带而过,关西口音也很纯正,而萧后也不会直接打问。
所以猜测依旧是猜测,只不过破绽很多,萧后几乎可以确定,兄妹两人出身扶风的身世乃是编造。
换句话说,和李春见的越多,所得也就越多,也许就会无限接近她心中那个猜测的事实,可要想最终得到一个准备无误的答案,在李春身上是不会找到的,还得是李定安亲口叙说。
按照萧后对大业初的了解,汉王杨谅事败前后,他应该是派亲信护送幼子北上了,也肯定不会留在代州境内,那去了哪里呢?
云中……肯定是云中,那会儿云中差不多既非隋土,也非突厥所有,地广人稀,朔风凛凛,正是上好的避难所在。
好吧,游戏来到这里其实也就快走进死胡同了,已经过去多年的事情,什么人证物证的都已无从寻找,而去跟李定安询问这等事情……那简直就是开玩笑,吃过了不少苦头的皇后娘娘才不会因为好奇心而去干这等傻事呢。
所以说,李破当初从草原南下的时候编造的身世来历虽然破绽很多,却非常好用,蒙住了很多人,等到战乱一来,就更无人能揭破了。
而且以他如今的身份,除了萧皇后之外,也不会有什么人去探寻他身世上的隐秘,即便他大张旗鼓的说自己来自西伯利亚,估计也没人会去跟他计较什么才对。
如果他有一天走上更高的位置,那就更不用为此操心了,因为自会有人来给他编造更为显赫的家世。
就像李渊当了皇帝,立马就成了老子的后人是一个道理。
试问有哪个倒霉催的会去跟李渊对质,不对啊,你怎么会是老子的后裔呢?根本对不上啊……嗯,李渊听到这个,肯定得送你去找老子当面去问问……
就像现在,即便是萧皇后也不敢当面去探寻李破的来历,何况是其他人了。
………………………………
此时李破还不知道家里看着挺聪明的女人们正在犯糊涂,快把他的小尾巴都送到人家手里了,他这会儿正在见一个人。
窦建德的吏部侍郎杨恭仁终于撇开同来众人,来拜见李破。
杨恭仁在魏县已经饿的精瘦,和关西男儿的体格很不相符,而且他年岁也不小了,加上一路劳顿,精神头儿看着颇为萎靡。
陪着他同来的自然是总管府记室杨续,两人是亲兄弟,几年未见,真真是恍如隔世一般,和李破恶意的猜测差不多,他们两个都没想到会在晋地相遇,而且厮混的一个比一个惨。
估计如果让杨雄在地下得知儿子这么不争气,也得气的跳出来,将两兄弟塞回娘胎之中回炉再造一番。
其实呢,他们这一代确实不能跟杨雄相比了,兄弟几个,最有才干的是次子杨琳,可其因玄感事牵连,忧惧而殁,遂声名不显于当世。
其他兄弟则零落四方,杨恭仁一路倒霉,终于来到晋地,杨续估计是沾了兄长晦气,也倒霉的成了俘虏。
其他兄弟则都在李唐任职,最出彩的就是他们的幼弟杨师道,从洛阳逃回长安后,便被李渊封为上仪同,还娶了李渊寡居的女儿桂阳公主为妻,成了驸马都尉。
他和宇文士及比较相似,出身名门,文武双全,还是关西世阀中少见的才子,正走在出将入相的道路之上。
此时李破也觉着挺奇妙,弘农杨氏的名声以前没怎么听说,如今杨氏中人却接二连三的出现在他面前。
杨续在他身边任职不久,才干嘛李破真没看出有多少来,办事中规中矩,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有多出色谈不上,可要找毛病也不太容易。
在李破看来,杨续做事严谨,这是他的优点,缺点是门阀气息重了些,才干也只平平,与弘农杨氏的名声比起来差距可是不小。
可他的兄长却不一样,任职经历非常丰富,足以让李破眼前一亮。
也确实和他弟弟不同,方一见面,杨恭仁摆出的姿态就非常低,大礼参见不说,出口便是弘农杨纶拜见汉王殿下,弄的一同前来的杨续还挺不好意思。
投效之心如此迫切,大有卑躬屈膝之嫌,却也是李破喜闻乐见之事,因为弘农杨氏子的表现,足以说明他又往前扎扎实实迈了一步出来。
李破没有露出任何轻视之意,虽然这是一位标准的丧家犬,可和何稠,王仁恭,陈孝意等相类,都属于大业年间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
这样有着丰富的治政经验的大业老臣,在当今天下可是越来越少了,唯一让李破有点不适的就是此人身上带着的杨氏血脉,前隋的皇亲国戚,用着牢不牢靠呢?
百忙之中,李破还是款待了杨氏兄弟一顿饭,这不在于李破有多好客,而在于他对杨恭仁的重视,需要交谈一番,看看这人的底细。
于是席间李破便问了一句,“王薄与杨侍郎同来……说起来,此人名声不小,我本有意除之,以表戡乱之心,但……杨侍郎大才,可有良言予我?”
杨恭仁沉默良久,心里在想,你去河北一趟就杀了宋金刚,罗艺等人,其实也就不用再以王薄的人头表什么“戡乱”之心了吧?
所以说,李破这话不好答,他问的也不是王薄该不该死的问题。
这里面的关节之处,杨恭仁很明白,一个是王薄死在这里合不合适,第二个恐怕就是在问该怎么借此事让窦建德感受到来自晋地的威严。
年纪轻轻的晋地之主,确实让杨恭仁有耳目一新之感,要不说他和陈孝意等人很像呢,治理过地方并有很大建树的人,看到的一般不是你兵戈有多犀利,战功又是如何如何,他们看到的是深一层的东西。
一路行来,晋地的安定给了刘斌很大的震撼,而对于杨恭仁来说,这才是能够平定天下的手段,像河北那样的烂摊子,在杨恭仁眼中简直一无是处。
所以说,无论是江都行宫中狂乱的杨广,还是弑君自立的宇文化及,或是河北的窦建德,在杨恭仁这里都是一般无二,沐猴而冠的小丑而已。
而此时眼前的这位晋地诸侯,在没见面之前,就已给了杨恭仁一个很好的印象,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表现的这么卑微,要知道在魏郡的时候,他可是宁愿饥一顿饱一顿的厮混,也不愿为窦建德出力呢。
连裴矩可都觉着这位快要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