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鸡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仲琰在宫中与人饮酒的时候被毒死了,一时间姑臧城中谣言纷纷,都说是内史令刘赟下的毒。
刘赟吓坏了,立即与关瑾,曹珍,范文进,于昌松等人密谋,一不做二不休,冲进宫中将李仲琰的几个儿女都给杀了。
之外又杀李氏亲族上百人,差不多算是给李轨绝了根,当年的乡党们下起毒手来,比之仇敌不差分毫。
曹珍资格最老,想当皇帝,关瑾却不愿意,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当为众人之首,明争暗斗之下,又并了几场。
姑臧城中的形势是极其不妙,外间的将军们也在迟疑,是不是要带兵回去姑臧帮着中意的人选争一争皇位什么的,或者自己来当皇帝也不错嘛。
就在这个时候范文进说服了谢统师,韦士政等人,帮着关瑾冲进了曹珍府邸,杀了尚书左仆射曹珍以及他的亲信数十人。
一时间弄的姑臧城中人人自危……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关瑾想当皇帝也不成了,关瑾之流依靠的是李轨起家的这些人支持,一旦产生内讧,他们的力量就会越来越衰弱。
关瑾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杀了李氏族人也就罢了,还杀死了曹珍等人,他们在西北的根基其实已经被关瑾等亲手斩断。
而且很多人认为关瑾嗜杀,六亲不认,不想让他当皇帝。
于是关瑾就死了,他亲手给自己挖了个大坑,把自己和亲族埋了进去。
范文进只用了一杯毒酒,便让大凉彻底凉了,真可谓是时势造英雄,当年李破派他来姑臧的时候,估计做梦也不会想到会派去这么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
而无论是谢统师,还是韦士政,都没有自己当皇帝的念想,西北的民风太过彪悍,连番变乱之下,前车之鉴太多,让他们轻易不敢出头了。
于是范文进再把众人聚到一起的时候,说法就没那么多了,一群看谁都像杀手的家伙凑到一处,手按着刀子,在范文进提议之下,勉强达成一致,向汉王投诚了。
可惜闹腾的时间太长,拖到这个时候,屈突通已经献了秦州,西北的降人们错过了立功的机会,可群龙无首之下,又有范文进坚持己见,也无人再有反复之心。
这些人几乎是稀里糊涂的便降了,等到西北捷报送到长安,李破才开始皇帝生活的第一天,这个惊喜比较大。
而在这之前,驻军于秦州的张伦刚接到范文进的书信,立即让李年率数千骑军飞速赶往姑臧,一路之上西北诸郡纷纷改旗易帜,重新打起了日月星辰旗。
其实这个时候汉王已经成为了大唐皇帝,旗帜也已改换了样式,虽然李破对日月星辰旗情有独钟,只是让何稠做了些微调,将颜色也变了一下,可确实与前隋的日月星辰旗有了明显的区分。
当长安收到西北捷报之时,李年已经率军进入了姑臧城,并传檄于河西诸郡,令各郡以及各部将领立即归降。
同时也让西北的人们晓得,汉王李破已然击破李渊,占据了西京,称帝只在早晚之间。
…………………………
太极殿偏殿,李破静静的看着手中的捷报。
不远处有两人安坐,一个人身形修长,容颜俊伟,一身的书卷气,正是如今任职通直散骑常侍的颜师古,与杨续两人轮流顾问于李破左右。
颜师古是雍州万年人,祖籍山东琅琊,出身书香世家,父祖皆为当世名家,而颜师古本身也不差父祖分毫。
他是关西文名远扬的文坛大家,三十岁便多有著述,李渊爱其文才,任为中书舍人,是百兽宴中的常客,宴中李渊常令其吟诗作对,诸人莫及,荣宠冠于当时。
换了李破来当皇帝,国号没换,可人就不成了,岑文本代其为中书舍人,颜师古则来到了门下省,成为了通直散骑常侍,差不多就是后来助理,秘书,记事员等职位的综合体。
所以他的座位和另外一人不同,他是在这里陪着皇帝办公的。
而另外那人满身的风尘好像还未消去,浑身上下到处都是军旅痕迹,头发和胡须都已花白,再加上旅途劳顿,看上去分外苍老。
可精气神还在,顾盼间总有威严流露,他就是从秦州赶回来的屈突通,一个非常典型的关西贵族。
这人是内附的奚族后裔,没传几代,外族的一些生理特征还很明显,比如说单眼皮,大饼脸等等。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重点,他重新被委以兵部尚书之职,王智辩则建牙开府去了。
屈突通辗转来去,最终又回到了兵部尚书任上,心里滋味也很复杂,瞧着上面安稳坐着的那个年轻而又强壮高大的新皇帝,李渊的形象不期然的便在屈突通脑海中浮现了出来。
然而两个皇帝根本没有可比性,无论家世,经历,年纪,行事方式等等,都大相径庭。
可能唯一有些相似的地方在于,他们好像对唐这个国号都很热衷?
即便已经算是五朝老臣的屈突通想到这个,不免也有些荒诞的感觉,大唐还在,皇帝也都姓李,可却换了天地,真真是不可思议。
可最终大家都颇为平静的接受了这一点,也许是这些你发生了太多不可理喻的事情吧,反正不管怎么个说法,没几个人在这事上进行纠缠。
新皇任性了一次,顺利过关。
捷报很简单,西北再次大捷,只对结果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没有涉及到过程。
可捷报还附有凉国尚书右仆射范文进的亲笔书信,里面叙述了整个变乱的前因后果,当然其中肯定有所夸大,可李破还是能大致上能把握到当时的局面。
这已经不是范文进第一次为自己表功了,当初他参与到凉国内乱之中,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的时候,便曾派人捎回书信,告知汉王他已经成功的“出使”了凉国,并在这里做了官。
但他范文进并非贪恋富贵之人,依旧是汉王派来凉国的使者。
其实第一次接到范文进的书信的时候,李破也很感惊诧,他倒不是对凉国的内乱感觉难以置信,而是西北那些人竟然能容忍一个使节出任高官,真的很让人难以理解。
而且范文进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还有个安兴贵是李渊派去的使者,在那里竟然担任了大将军这样的职位。
你瞧瞧,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第一次叛乱始于安氏兄弟,第二次果然是范文进兴风作浪。
结果嘛……
这封捷报,甚为鸡肋啊,李破暗自叹息。
西北不毛之地,在中原纷乱之时收之无益,如今就算尽有河西之地,短时间也不可能在这里养马,通商了。
而且姑臧迭经叛乱,人心思变,各处一有不对,便会有人跳出来兴风作浪,很难恢复稳定。
尤其是那里各族杂居,经过这些的战乱,种下了血仇无数,这也根本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消弭得了的。
吐谷浑,突厥,土羌等等各族部落都将是祸乱之源,而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无暇西顾。
也许这封捷报唯一的好处就是军事上的高歌猛进,会增加他治下的人们的凝聚力,好消息,尤其是开拓疆土的好消息,是如今人们最愿意听到的东西。
天下乱的太久了,民心思安,不管是贵族,还是百姓,都渴望着前方大捷,因为那意味着离着天下一统又近了一步。
………………………………
李破仔细看完,抬头望向屈突通道:“西北大捷,卿怎么看?”
屈突通并不迟疑,来之前肯定已经想好了,“臣以为李轨已殁,凉国不足为惧,之前驻于秦州迟疑不前者,一是未有诏书令我率军西进,二来取之无益,其实只待天下稍定,凉国不攻自破矣……
如今嘛,早了些,不若令其自守,我在旁稍稍观望即可。”
其实他还有话没有说,十几万人驻于秦州数载而不曾稍动,除了以备西凉以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李世民在西北军中的亲信太多了,只有把这些人调开的调开,斩杀的斩杀,才能令人放心。
如今李世民没了踪影,李渊,李建成父子也已死了,那么也就没必要向新主提起了。
…………………………
这个说法和李破想的几乎是不谋而合,于是轻轻点头,“让吏部给有功之臣颁赏,西北降臣尽都留用,居于原职,有冥顽不灵的,令其伐之,所得尽归有功之人所有。
兵部呢,传令给李年,让其择西北各郡官吏,将领子女从军,我正缺亲信卫士,送他们回长安来为我效力吧。
传令李年,薛万彻,尉迟恭回军京兆休整,为他们准备好马场粮草……你知道为什么吗?”
屈突通正听着,心里琢磨着这一条条一件件,算是全盘接纳了他的意见,可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些可真不容易,一边颁赏,一边收人质入京,再有就是令西北人相互攻伐。
真真是思虑清晰,考量周全……如果换成是李渊,又会怎样应对呢?可能结果差不多,但过程嘛,肯定不会这么干脆,总得拖上个十几天。
还是那句话,两个人没有半点的可比性。
李仲琰在宫中与人饮酒的时候被毒死了,一时间姑臧城中谣言纷纷,都说是内史令刘赟下的毒。
刘赟吓坏了,立即与关瑾,曹珍,范文进,于昌松等人密谋,一不做二不休,冲进宫中将李仲琰的几个儿女都给杀了。
之外又杀李氏亲族上百人,差不多算是给李轨绝了根,当年的乡党们下起毒手来,比之仇敌不差分毫。
曹珍资格最老,想当皇帝,关瑾却不愿意,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当为众人之首,明争暗斗之下,又并了几场。
姑臧城中的形势是极其不妙,外间的将军们也在迟疑,是不是要带兵回去姑臧帮着中意的人选争一争皇位什么的,或者自己来当皇帝也不错嘛。
就在这个时候范文进说服了谢统师,韦士政等人,帮着关瑾冲进了曹珍府邸,杀了尚书左仆射曹珍以及他的亲信数十人。
一时间弄的姑臧城中人人自危……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关瑾想当皇帝也不成了,关瑾之流依靠的是李轨起家的这些人支持,一旦产生内讧,他们的力量就会越来越衰弱。
关瑾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杀了李氏族人也就罢了,还杀死了曹珍等人,他们在西北的根基其实已经被关瑾等亲手斩断。
而且很多人认为关瑾嗜杀,六亲不认,不想让他当皇帝。
于是关瑾就死了,他亲手给自己挖了个大坑,把自己和亲族埋了进去。
范文进只用了一杯毒酒,便让大凉彻底凉了,真可谓是时势造英雄,当年李破派他来姑臧的时候,估计做梦也不会想到会派去这么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
而无论是谢统师,还是韦士政,都没有自己当皇帝的念想,西北的民风太过彪悍,连番变乱之下,前车之鉴太多,让他们轻易不敢出头了。
于是范文进再把众人聚到一起的时候,说法就没那么多了,一群看谁都像杀手的家伙凑到一处,手按着刀子,在范文进提议之下,勉强达成一致,向汉王投诚了。
可惜闹腾的时间太长,拖到这个时候,屈突通已经献了秦州,西北的降人们错过了立功的机会,可群龙无首之下,又有范文进坚持己见,也无人再有反复之心。
这些人几乎是稀里糊涂的便降了,等到西北捷报送到长安,李破才开始皇帝生活的第一天,这个惊喜比较大。
而在这之前,驻军于秦州的张伦刚接到范文进的书信,立即让李年率数千骑军飞速赶往姑臧,一路之上西北诸郡纷纷改旗易帜,重新打起了日月星辰旗。
其实这个时候汉王已经成为了大唐皇帝,旗帜也已改换了样式,虽然李破对日月星辰旗情有独钟,只是让何稠做了些微调,将颜色也变了一下,可确实与前隋的日月星辰旗有了明显的区分。
当长安收到西北捷报之时,李年已经率军进入了姑臧城,并传檄于河西诸郡,令各郡以及各部将领立即归降。
同时也让西北的人们晓得,汉王李破已然击破李渊,占据了西京,称帝只在早晚之间。
…………………………
太极殿偏殿,李破静静的看着手中的捷报。
不远处有两人安坐,一个人身形修长,容颜俊伟,一身的书卷气,正是如今任职通直散骑常侍的颜师古,与杨续两人轮流顾问于李破左右。
颜师古是雍州万年人,祖籍山东琅琊,出身书香世家,父祖皆为当世名家,而颜师古本身也不差父祖分毫。
他是关西文名远扬的文坛大家,三十岁便多有著述,李渊爱其文才,任为中书舍人,是百兽宴中的常客,宴中李渊常令其吟诗作对,诸人莫及,荣宠冠于当时。
换了李破来当皇帝,国号没换,可人就不成了,岑文本代其为中书舍人,颜师古则来到了门下省,成为了通直散骑常侍,差不多就是后来助理,秘书,记事员等职位的综合体。
所以他的座位和另外一人不同,他是在这里陪着皇帝办公的。
而另外那人满身的风尘好像还未消去,浑身上下到处都是军旅痕迹,头发和胡须都已花白,再加上旅途劳顿,看上去分外苍老。
可精气神还在,顾盼间总有威严流露,他就是从秦州赶回来的屈突通,一个非常典型的关西贵族。
这人是内附的奚族后裔,没传几代,外族的一些生理特征还很明显,比如说单眼皮,大饼脸等等。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重点,他重新被委以兵部尚书之职,王智辩则建牙开府去了。
屈突通辗转来去,最终又回到了兵部尚书任上,心里滋味也很复杂,瞧着上面安稳坐着的那个年轻而又强壮高大的新皇帝,李渊的形象不期然的便在屈突通脑海中浮现了出来。
然而两个皇帝根本没有可比性,无论家世,经历,年纪,行事方式等等,都大相径庭。
可能唯一有些相似的地方在于,他们好像对唐这个国号都很热衷?
即便已经算是五朝老臣的屈突通想到这个,不免也有些荒诞的感觉,大唐还在,皇帝也都姓李,可却换了天地,真真是不可思议。
可最终大家都颇为平静的接受了这一点,也许是这些你发生了太多不可理喻的事情吧,反正不管怎么个说法,没几个人在这事上进行纠缠。
新皇任性了一次,顺利过关。
捷报很简单,西北再次大捷,只对结果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没有涉及到过程。
可捷报还附有凉国尚书右仆射范文进的亲笔书信,里面叙述了整个变乱的前因后果,当然其中肯定有所夸大,可李破还是能大致上能把握到当时的局面。
这已经不是范文进第一次为自己表功了,当初他参与到凉国内乱之中,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的时候,便曾派人捎回书信,告知汉王他已经成功的“出使”了凉国,并在这里做了官。
但他范文进并非贪恋富贵之人,依旧是汉王派来凉国的使者。
其实第一次接到范文进的书信的时候,李破也很感惊诧,他倒不是对凉国的内乱感觉难以置信,而是西北那些人竟然能容忍一个使节出任高官,真的很让人难以理解。
而且范文进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还有个安兴贵是李渊派去的使者,在那里竟然担任了大将军这样的职位。
你瞧瞧,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第一次叛乱始于安氏兄弟,第二次果然是范文进兴风作浪。
结果嘛……
这封捷报,甚为鸡肋啊,李破暗自叹息。
西北不毛之地,在中原纷乱之时收之无益,如今就算尽有河西之地,短时间也不可能在这里养马,通商了。
而且姑臧迭经叛乱,人心思变,各处一有不对,便会有人跳出来兴风作浪,很难恢复稳定。
尤其是那里各族杂居,经过这些的战乱,种下了血仇无数,这也根本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消弭得了的。
吐谷浑,突厥,土羌等等各族部落都将是祸乱之源,而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无暇西顾。
也许这封捷报唯一的好处就是军事上的高歌猛进,会增加他治下的人们的凝聚力,好消息,尤其是开拓疆土的好消息,是如今人们最愿意听到的东西。
天下乱的太久了,民心思安,不管是贵族,还是百姓,都渴望着前方大捷,因为那意味着离着天下一统又近了一步。
………………………………
李破仔细看完,抬头望向屈突通道:“西北大捷,卿怎么看?”
屈突通并不迟疑,来之前肯定已经想好了,“臣以为李轨已殁,凉国不足为惧,之前驻于秦州迟疑不前者,一是未有诏书令我率军西进,二来取之无益,其实只待天下稍定,凉国不攻自破矣……
如今嘛,早了些,不若令其自守,我在旁稍稍观望即可。”
其实他还有话没有说,十几万人驻于秦州数载而不曾稍动,除了以备西凉以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李世民在西北军中的亲信太多了,只有把这些人调开的调开,斩杀的斩杀,才能令人放心。
如今李世民没了踪影,李渊,李建成父子也已死了,那么也就没必要向新主提起了。
…………………………
这个说法和李破想的几乎是不谋而合,于是轻轻点头,“让吏部给有功之臣颁赏,西北降臣尽都留用,居于原职,有冥顽不灵的,令其伐之,所得尽归有功之人所有。
兵部呢,传令给李年,让其择西北各郡官吏,将领子女从军,我正缺亲信卫士,送他们回长安来为我效力吧。
传令李年,薛万彻,尉迟恭回军京兆休整,为他们准备好马场粮草……你知道为什么吗?”
屈突通正听着,心里琢磨着这一条条一件件,算是全盘接纳了他的意见,可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些可真不容易,一边颁赏,一边收人质入京,再有就是令西北人相互攻伐。
真真是思虑清晰,考量周全……如果换成是李渊,又会怎样应对呢?可能结果差不多,但过程嘛,肯定不会这么干脆,总得拖上个十几天。
还是那句话,两个人没有半点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