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建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高地上出现了空白,该怎么去填补?
这就是摆在李破面前的大问题。
高地在之后必然要纳入到大唐版图之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白给的好处都不要,难道非要跟人拼命去争抢的东西才香?
而且不管吐蕃存亡断续,高地都会是横亘在大唐和吐蕃之间的一个重要的防线,而且这也对河西走廊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
不论如今大唐的战略重点在哪里,一旦西突厥有事,大唐的军队走的都会是河西走廊一线,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地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
按照之前制定的战略,李破和他的臣下们预计在将来的三到五年当中,大唐才能基本消除来自高地的威胁。
这还是在基于吐蕃内乱的条件之上的评估,只要吐蕃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平息内乱,这个时间还要延长许多。
………………
只是这世上的事情总是逃不脱计划没有变化快的规律。
就比如说天气变暖这事,太史局关注这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按照近十年来的记录,嗯,虽然战乱时节,记录有所缺失,可长安毕竟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所以太史局一直在运转当中。
不像洛阳那边,人都快死光了,其他也就不用提了。
所以说今年太史局上奏的表章是有切实依据的,天气确实是在变暖。
这对王朝的兴替无疑有所影响,尤其是对于农业的影响会很大,夏秋时节稍微长上一些,北方粮食的产量便不可同日而语。
而以农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必然会产生连锁性反应。
粮食产量多了,人口也就会快速增长,然后可能就是帝国疆域的扩展……
这种观点在后来并不新鲜,只不过当世的诸般限制,没有人能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王朝的兴衰。
所以李破给予太史局的诏令就是让他们继续监测,并随时和司农寺,太常寺等部衙互通消息,看看这对大唐而言,有什么样的切实影响。
是粮食产量会大幅增长,还是干旱来临的前兆?
…………
回到高地的问题之上,吐蕃人来投,顺便扫清的高地部族,那么选择谁去为大唐守卫高地?
李破琢磨了一下,没什么头绪。
吐蕃人奉上的礼物缺筋少肉的实在令人难以下咽,因为高原的环境对于大唐来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有那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的话,高地部族也不会存在那么长的时间。
当然了,在李破这里不存在没办法解决的问题,说到底如今的形势跟前隋时大不相同了。
比如说当初李年等人出朔方进入灵州时,曾收取当地的一些部族首领的子嗣送到长安,当做质子,范文进之后也有仿效,如此这般至今已有数载。
这些人一直在千牛备身府中任职,由秘书省派人教导,现在应该是能用到他们的时候了。
派一些人回去,带领部族到高地驻守,应该具备一定的忠诚度,才能上也会比那些土著强的多。
…………
李破略略琢磨了一下,便将此事下发到三省六部,让臣下们也来参与一下讨论。
不几日,尚书令萧禹上书建议,他认为应该立即在高地划分郡县,即便唐军不能进驻,也当派遣一些官吏前往,做好彻底把高地纳入大唐版图的准备。
之外他不建议让陆续归附的那些高地部族重新回去故土,高地部族向来反复无常,臣服于大唐乃无奈之举,重新回到高地后很可能会有所反复。
李破就觉得这厮在胡言乱语,凭借一些官吏,区区几百上千人可无法在高地立足,萧禹对高地诸部的评价倒是很中肯。
吐谷浑政权,高句丽,突厥,这些年向来是中原王朝之大敌,如今吐谷浑覆亡,大唐自然不能给其以死灰复燃的机会。
而尚书省给出的建议就很有操作性。
温彦博等人认为,应该在高地设下都督府,下面再设几个折冲府,对高地进行全面的军事化管理。
所有去到高地驻守的人们,都要先在凉州进行操训,顺便进行忠君报国的诸般教育,三五年一轮换。
如此坚持下去,十年之后,雪山以北,将尽为大唐之疆土。
对于这样务实的策略,李破就能够接受了,治世之臣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能为朝廷排忧解难。
而且从长远看来,这样的策略先在高地试验一下,效果不错的话还可以推而广之。
………………
这一天,封德彝又施施然的来两仪殿蹭饭了。
因为这两年身体欠佳,封德彝便减少了自己来回溜达的次数,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酒量也日渐浅薄,这个官迷不得不向现实做出了妥协。
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厮除非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不然绝对不会像其他人那样自动辞去官职回家养老。
如今又出现在餐桌上,只能说明有事要说。
………………
“陛下,臣早年曾随裴弘大出使过吐谷浑,于高地之上待过一段时日,对其风土人情所有知晓。”
封德彝用了两口菜就放下了筷子,酒是一滴也没沾唇,看上去胃口不太好。
李破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嘘寒问暖的机会,同样得到了封德彝的热烈回应,于是李破便知道封伦还是那个封伦,许还能在侍中的位置上待上几年。
说到正事,李破道:“卿之为官资历,确实比其他人厚重许多……凉州上奏,吐蕃人来投已成定局,卿有何建言的话,直说无妨。”
封德彝道:“以臣看来,如今之势,略定高地其实不难,臣认为可以借鉴陛下当年在云内收服突厥降部之举……”
李破扬了扬眉头,回想了一下自己当年是怎么把突厥人俘虏回来,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嗯,很遥远的事情了,好像当时没有多少特别的规划,做着做着就让内附的突厥人老实的给他放牧牛羊了。
他认为主要还是把那些突厥人给打怕了,挥舞起屠刀来也毫不犹豫,经过几轮清洗过后,突厥人北归无望之下,便任他驱使,没了其他指望。
即便如此,在平定诸侯的过程当中,他也没敢大肆征用突厥人,直到后期大局已定的时候,才放开了手脚。
现在大唐骑军当中,突厥人占据的比例一直在上升,他也不认为这是个好现象。
压得住的时候,他们会给你卖命,等遇到了困难,首先提防的还就是这些内附部族,五胡乱华的故事才过去几年?教训太大了,谁又敢忘记呢?
不过封德彝的思路很清晰……
“高地与草原相类,首领横征暴敛,以人为食,部民辛苦终日,只为饱暖,陛下屡拒突厥于塞外,应该晓得冬天一至,草原之上是什么景象吧?”
李破点头道:“确实如此,突厥看似强盛,可他们的牧民生活的并不好,一年所得也就是为了能平安过冬,一个不巧的话,很多部落就会消失在风雪之中。
朕在草原上见到过一些,风雪过后,帐篷依旧,却没了任何声息,牛羊和人都被冻死在一处,景象很是凄惨。”
顺着这个话头,封德彝拍了拍马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突厥如此,中原亦如是,陛下的诗真是道尽千古悲凉。”
李破嘴角抽动一下,“惭愧”的抓了抓下巴,心说有屁就放,你这节奏弄的我很不舒服知道吗?
还好,小拍一下,封德彝便放过了他,接着道:“高地之上,各部之困苦,也是一言难尽。
各部首领和部民过的是两种日子,首领们对部众之盘剥一如突厥人那般无所顾忌,叛乱者少,只因习俗不同而已。
吐谷浑,羌人的部落之中,一些人生下来便是奴隶,部民除非勇武,得到首领的赏识,不然很难过上好日子……”
这些事情不用封德彝说,李破就明白,九品中正制盛行于世的那些年,中原何尝不是如此?
等鲜卑人,匈奴人掌握了政权,就更过分了,连汉人贵族都要遭到欺压,就更别提百姓过的是什么见鬼的日子。
可以说从汉末以来,汉家天下已是支离破碎,几百年的战乱,几乎给汉人带来了空前绝后的灾难。
渐渐的,李破已经能够抓住封德彝说话的重点,这是要挑拨群众斗地主吗?倒也不是不能做上一做。
可弊端实在有些大吧?中原的义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农民拿起刀枪的时候,便很难再控制他们的行为。
他们不知道什么宏图伟略,也没有长远的目标,如果没有人进行引导,很多义军会飞快的向流匪转变……
要是封德彝给出的是这种主意,李破暗自摇头,这办法可不怎么样啊,倒是可以借此把那些归附的部族拆散了,部族首领们确实比价适合拿来让人泄愤。
每死掉这样一个家伙,也就代表着一个部落失去了凝聚力……
可封德彝给出的建议可不是斗地主那么简单,他所要做文章明显是要改变高地部族的生存基础……
高地上出现了空白,该怎么去填补?
这就是摆在李破面前的大问题。
高地在之后必然要纳入到大唐版图之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白给的好处都不要,难道非要跟人拼命去争抢的东西才香?
而且不管吐蕃存亡断续,高地都会是横亘在大唐和吐蕃之间的一个重要的防线,而且这也对河西走廊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
不论如今大唐的战略重点在哪里,一旦西突厥有事,大唐的军队走的都会是河西走廊一线,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地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
按照之前制定的战略,李破和他的臣下们预计在将来的三到五年当中,大唐才能基本消除来自高地的威胁。
这还是在基于吐蕃内乱的条件之上的评估,只要吐蕃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平息内乱,这个时间还要延长许多。
………………
只是这世上的事情总是逃不脱计划没有变化快的规律。
就比如说天气变暖这事,太史局关注这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按照近十年来的记录,嗯,虽然战乱时节,记录有所缺失,可长安毕竟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所以太史局一直在运转当中。
不像洛阳那边,人都快死光了,其他也就不用提了。
所以说今年太史局上奏的表章是有切实依据的,天气确实是在变暖。
这对王朝的兴替无疑有所影响,尤其是对于农业的影响会很大,夏秋时节稍微长上一些,北方粮食的产量便不可同日而语。
而以农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必然会产生连锁性反应。
粮食产量多了,人口也就会快速增长,然后可能就是帝国疆域的扩展……
这种观点在后来并不新鲜,只不过当世的诸般限制,没有人能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王朝的兴衰。
所以李破给予太史局的诏令就是让他们继续监测,并随时和司农寺,太常寺等部衙互通消息,看看这对大唐而言,有什么样的切实影响。
是粮食产量会大幅增长,还是干旱来临的前兆?
…………
回到高地的问题之上,吐蕃人来投,顺便扫清的高地部族,那么选择谁去为大唐守卫高地?
李破琢磨了一下,没什么头绪。
吐蕃人奉上的礼物缺筋少肉的实在令人难以下咽,因为高原的环境对于大唐来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有那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的话,高地部族也不会存在那么长的时间。
当然了,在李破这里不存在没办法解决的问题,说到底如今的形势跟前隋时大不相同了。
比如说当初李年等人出朔方进入灵州时,曾收取当地的一些部族首领的子嗣送到长安,当做质子,范文进之后也有仿效,如此这般至今已有数载。
这些人一直在千牛备身府中任职,由秘书省派人教导,现在应该是能用到他们的时候了。
派一些人回去,带领部族到高地驻守,应该具备一定的忠诚度,才能上也会比那些土著强的多。
…………
李破略略琢磨了一下,便将此事下发到三省六部,让臣下们也来参与一下讨论。
不几日,尚书令萧禹上书建议,他认为应该立即在高地划分郡县,即便唐军不能进驻,也当派遣一些官吏前往,做好彻底把高地纳入大唐版图的准备。
之外他不建议让陆续归附的那些高地部族重新回去故土,高地部族向来反复无常,臣服于大唐乃无奈之举,重新回到高地后很可能会有所反复。
李破就觉得这厮在胡言乱语,凭借一些官吏,区区几百上千人可无法在高地立足,萧禹对高地诸部的评价倒是很中肯。
吐谷浑政权,高句丽,突厥,这些年向来是中原王朝之大敌,如今吐谷浑覆亡,大唐自然不能给其以死灰复燃的机会。
而尚书省给出的建议就很有操作性。
温彦博等人认为,应该在高地设下都督府,下面再设几个折冲府,对高地进行全面的军事化管理。
所有去到高地驻守的人们,都要先在凉州进行操训,顺便进行忠君报国的诸般教育,三五年一轮换。
如此坚持下去,十年之后,雪山以北,将尽为大唐之疆土。
对于这样务实的策略,李破就能够接受了,治世之臣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能为朝廷排忧解难。
而且从长远看来,这样的策略先在高地试验一下,效果不错的话还可以推而广之。
………………
这一天,封德彝又施施然的来两仪殿蹭饭了。
因为这两年身体欠佳,封德彝便减少了自己来回溜达的次数,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酒量也日渐浅薄,这个官迷不得不向现实做出了妥协。
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厮除非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不然绝对不会像其他人那样自动辞去官职回家养老。
如今又出现在餐桌上,只能说明有事要说。
………………
“陛下,臣早年曾随裴弘大出使过吐谷浑,于高地之上待过一段时日,对其风土人情所有知晓。”
封德彝用了两口菜就放下了筷子,酒是一滴也没沾唇,看上去胃口不太好。
李破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嘘寒问暖的机会,同样得到了封德彝的热烈回应,于是李破便知道封伦还是那个封伦,许还能在侍中的位置上待上几年。
说到正事,李破道:“卿之为官资历,确实比其他人厚重许多……凉州上奏,吐蕃人来投已成定局,卿有何建言的话,直说无妨。”
封德彝道:“以臣看来,如今之势,略定高地其实不难,臣认为可以借鉴陛下当年在云内收服突厥降部之举……”
李破扬了扬眉头,回想了一下自己当年是怎么把突厥人俘虏回来,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嗯,很遥远的事情了,好像当时没有多少特别的规划,做着做着就让内附的突厥人老实的给他放牧牛羊了。
他认为主要还是把那些突厥人给打怕了,挥舞起屠刀来也毫不犹豫,经过几轮清洗过后,突厥人北归无望之下,便任他驱使,没了其他指望。
即便如此,在平定诸侯的过程当中,他也没敢大肆征用突厥人,直到后期大局已定的时候,才放开了手脚。
现在大唐骑军当中,突厥人占据的比例一直在上升,他也不认为这是个好现象。
压得住的时候,他们会给你卖命,等遇到了困难,首先提防的还就是这些内附部族,五胡乱华的故事才过去几年?教训太大了,谁又敢忘记呢?
不过封德彝的思路很清晰……
“高地与草原相类,首领横征暴敛,以人为食,部民辛苦终日,只为饱暖,陛下屡拒突厥于塞外,应该晓得冬天一至,草原之上是什么景象吧?”
李破点头道:“确实如此,突厥看似强盛,可他们的牧民生活的并不好,一年所得也就是为了能平安过冬,一个不巧的话,很多部落就会消失在风雪之中。
朕在草原上见到过一些,风雪过后,帐篷依旧,却没了任何声息,牛羊和人都被冻死在一处,景象很是凄惨。”
顺着这个话头,封德彝拍了拍马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突厥如此,中原亦如是,陛下的诗真是道尽千古悲凉。”
李破嘴角抽动一下,“惭愧”的抓了抓下巴,心说有屁就放,你这节奏弄的我很不舒服知道吗?
还好,小拍一下,封德彝便放过了他,接着道:“高地之上,各部之困苦,也是一言难尽。
各部首领和部民过的是两种日子,首领们对部众之盘剥一如突厥人那般无所顾忌,叛乱者少,只因习俗不同而已。
吐谷浑,羌人的部落之中,一些人生下来便是奴隶,部民除非勇武,得到首领的赏识,不然很难过上好日子……”
这些事情不用封德彝说,李破就明白,九品中正制盛行于世的那些年,中原何尝不是如此?
等鲜卑人,匈奴人掌握了政权,就更过分了,连汉人贵族都要遭到欺压,就更别提百姓过的是什么见鬼的日子。
可以说从汉末以来,汉家天下已是支离破碎,几百年的战乱,几乎给汉人带来了空前绝后的灾难。
渐渐的,李破已经能够抓住封德彝说话的重点,这是要挑拨群众斗地主吗?倒也不是不能做上一做。
可弊端实在有些大吧?中原的义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农民拿起刀枪的时候,便很难再控制他们的行为。
他们不知道什么宏图伟略,也没有长远的目标,如果没有人进行引导,很多义军会飞快的向流匪转变……
要是封德彝给出的是这种主意,李破暗自摇头,这办法可不怎么样啊,倒是可以借此把那些归附的部族拆散了,部族首领们确实比价适合拿来让人泄愤。
每死掉这样一个家伙,也就代表着一个部落失去了凝聚力……
可封德彝给出的建议可不是斗地主那么简单,他所要做文章明显是要改变高地部族的生存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