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6章归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唐元贞七年六月二十二,大唐和突厥的会盟结束了,御驾随即南返。
右翊卫大将军宇文镬率军接驾于黄河南岸,榆林之北。
自宇文镬率军随李破南下,又奉命入蜀攻打李孝恭,柴绍,之后任职夔州总管,就一直在跟南蛮作战。
算起来君臣已经六七年没见了,之前北上的时候,他迎在了岩绿城,面君之时就非常的激动。
宇文镬此次卸任夔州总管,出镇朔方,以及梁州总管李武出镇凉州,就和当年阴世师出镇张掖,娄烦一样,都是为皇帝出巡做准备。
顺便调整了一下李武和宇文镬的职位,解决一下历史遗留问题,算得上是两全其美。
…………
宇文镬接到皇驾,见皇帝安然无恙,算是重重松了口气。
他是开国之臣,李破下晋阳时随兄长宇文歆一道投靠的李破,至今也有近二十年了,即便在众位大将军中存在感不强,可也是李破的心腹之臣。
接到皇驾之后,宇文镬一路率军护卫皇驾南归。
本来李破看离着冬天还有三个月左右,时间上还很充裕,想着去灵州那边走走,沿黄河朔流而上去北五原,那里现下已经是正经的大唐的地盘了,巡视一下,看看河南地现在是什么光景。
或者回到朔方,沿长城西去到灵州。
两条路都可以。
但一想到臣下们可能不太乐意,又要用各种说辞来相劝,李破也就没了那个心思。
明知道会有麻烦,却还要因为这种无关紧要之事来刺激臣下的神经,他觉着那样的蠢事还是少做为好。
不然像刘政会那样的家伙,肯定又要拿杨广来说事,何必找那个不痛快呢?
…………
在南下的路上抽空和宇文镬谈了谈。
宇文镬这一枝是北周皇族后裔,其父宇文孝伯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近臣,和宇文邕同一天出生,一同长大,和亲兄弟差不多。
宇文赟继位之后,赐死宇文孝伯,那时宇文歆兄弟还小,于是这一枝家道中落。
及到李渊入主长安,宇文歆趁机陈情,为父亲翻了桉,其实就是李渊为拉拢人心,所以选择了厚待宇文氏族人而已。
只不过宇文歆兄弟到底比不上人家宇文士及根正苗红,得不到那样的宠信重用,只能陪着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齐王李元吉耍乐。
两兄弟发迹还得是投靠了李破之后,因为李破身边缺少人才,兄弟两人升迁起来就没那么多的障碍,到如今已是一门两总管,在宇文氏当中算是一枝独秀了。
只不过他们兄弟常年在外,长安城中姓宇文的就无法攀附,把他们当做宇文氏的主心骨罢了。
宇文镬今年年近五旬,也不算年轻了,不过常年在外身居要职,上马领兵,下马治民的日子过下来,和其他人一样,对回去长安任职比较抗拒。
此次调任朔方对于他来说有些突然,可跟幕僚,部下们商量之后却是觉得,此次调任未尝不是件好事。
他在夔州任上已经待了一任了,如果不是调任朔方,那就只能回京述职,如今刚到任没几天,总不能让他卸任回京吧?
这也是他和兄长宇文歆通信之后得到的结论,不过宇文歆看事情比他要长远一些,告戒他不要想太多,能回京述职的话,就干脆的回去,皇帝不会亏待了你。
万勿使用手段,一心在外不归,以免让皇帝恼怒,那是得不偿失之举。
而且他自己任职幽州总管,和其他总管不太一样,回京之日不定,那么宇文镬这个弟弟就不如尽早回京主持族中之事。
承平时节即将到来,他们兄弟若总是在外不归,回京晚了的话,好位置都被他人占了去,到时岂不悔之晚矣?
宇文歆说的有道理吗?那太有道理了,现在是谁先回去谁占便宜,李破这个皇帝即便是为了做给旁人看,也不会亏待了这些从龙之臣的。
等到再过上几年,怕就不是这个情况了。
所以在皇帝面前答对起来,宇文镬就比较从容。
皇帝说什么是什么,他自己不用表态,只听皇帝安排即可。
和他预计的也差不多,镇守朔方的大军这两年是不会动的,刚刚把北五原拿回来,也需要朔方的大军作为支持。
而且榆林马场的重建之事,也要落在他的头上。
另外修一条出塞直通榆林的驰道也提上了日程,这条路只要一天没有修通,就算突厥把北五原送给大唐,大唐对那里也没办法形成有效的控制。
塞上江南,经营的好了才叫塞上江南,如今这个情形,哪有半点江南的样子?
李破有心按照马邑的模式来经营,哪天大唐的力量积蓄的够了,那里也许就是大唐北上的桥头堡。
如今北五原的九原城则是大唐和突厥市易之所在。
一些大唐的商人在凉州跟西域商人交易之后,并不会选择回程,而是经凉州去到九原再跟突厥人交易一下,看看有什么收获,然后再南下长安。
而商人们若是无利可图,他们是不会选择兜这个圈子的,突厥贵族们非常喜欢西域的货物,尤其是西域女奴,往往开价比长安的贵族们还要大方。
相比之下,长安那边用银宝进行交易,就让货物的价值比较平稳,商人们不能从中得到太多暴利,自然就会倾向于跟突厥人先交易一拨再说。
反而是从西域来到大唐的商人不会那么麻烦,有的会直接在张掖或者凉州完成交易,富有冒险精神的,会深入大唐腹地,承受一定的商税和风险,把货物运送到长安来买卖。
到了元贞七年这个时节,西边的商路已经有了繁盛的迹象,商队渐多。
只不过突厥人西征的话,对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而言,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所以李破和阿史那杨环约定等突厥人西征结束之后,还要会盟一次,其实主要就是重新商定与西域的来往通商之事。
…………
宇文镬和薛万均两人,一个在灵州,一个在朔方,共同维护着大唐西北方向的安宁,一些朝廷政策也需要他们来执行,所以回京述职之日可谓是遥遥无期。
和宇文镬谈说之际,宇文镬的姿态让李破很是满意,于是打算回京之后晋升一下宇文镬的爵位。
毕竟朔方不算是什么好地方,在这里驻守其实是个苦差,需要安抚一下功臣之心。
而对于宇文镬来说,也非常感激皇帝的信任和厚待,不管兄长怎么叮嘱,他打心眼里是不愿意回京的。
他年岁到了点上,回京之后可能就再也无法出外任职或者领兵,只能在京中养老,那不是常年在外的他愿意过的日子。
…………
回程之上走的就没有来时那么快,路线上也和来时不太一样,李破选择绕了一段路,去看了看西边的沙漠和戈壁。
在沙漠边缘一路南下,风沙比来的时候大的多,遭了不少罪,却也见到了不同的风景。
李破可没有什么治沙之心,他只想瞧瞧这里的状况,好做到心里有数,大致上就是个体会民间疾苦的过程。
当皇帝的人,世人所谓荣华富贵对于他来说已是平常之事,久了的话很容易便会忘记一些事情,即便他以前经历过困苦的生活……
从榆林到长城这一路上,李破走的都是人迹罕至之处,卷着烟尘到了岩绿城,两三万人的队伍,从上到下都是人困马乏。
即使是李破这个皇帝,脸上都被晒的黑红,肉体上的疲惫却无法阻挡他的精神愈加旺盛,说到底,他还是年轻,过了四十再这么折腾,估计就有点困难了。
到了岩绿城,李破下令在此休整五日,大家就都很欣慰,皇帝还是很体恤臣下的。
当然了,大家心情也很好,此次北巡与突厥再定盟约,结果非常喜人,从突厥人手中拿回了大片的疆土不说,还坚定了突厥人西征之心,顺便解决了辽东的问题。
只这一次会盟,北方数千里的边境上就最少能取得十年的安宁,能够兵不血刃的做到这一点,自古以来也没有先例。
皇帝自然是英明神武,参与此事的臣下们同样各个有功,而且这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功绩,名留青史正是应该。
…………
岩绿城外,右翊卫大将军宇文镬,两位羽林郎将,以及门下侍郎杜楚客,散骑常侍褚遂良陪着李破策马缓行。
在岩绿城休息了两天,李破又开始抓紧时间四处转悠。
“朔方有两座军镇,都离此不远,如今专司剿匪等事,之前有人提议在此设几个折冲府,那会曹司马掌兵,上书被省中拒绝了。
臣到任不久,可也知道这里民生多艰,即便岩绿城中,百姓也只数百户而已,设下折冲府也没有多少府兵可用。
不过臣与曹司马所想不同,正因为百姓生活艰难,设下折冲府倒是能让百姓得些好处,而且以后这里南来北往的人多了,府兵还是有些用处的。
边地之民向来难制,折冲府可以让他们知道国有明君,人有用处,几年下来,尽可收取边地之民心”
大唐元贞七年六月二十二,大唐和突厥的会盟结束了,御驾随即南返。
右翊卫大将军宇文镬率军接驾于黄河南岸,榆林之北。
自宇文镬率军随李破南下,又奉命入蜀攻打李孝恭,柴绍,之后任职夔州总管,就一直在跟南蛮作战。
算起来君臣已经六七年没见了,之前北上的时候,他迎在了岩绿城,面君之时就非常的激动。
宇文镬此次卸任夔州总管,出镇朔方,以及梁州总管李武出镇凉州,就和当年阴世师出镇张掖,娄烦一样,都是为皇帝出巡做准备。
顺便调整了一下李武和宇文镬的职位,解决一下历史遗留问题,算得上是两全其美。
…………
宇文镬接到皇驾,见皇帝安然无恙,算是重重松了口气。
他是开国之臣,李破下晋阳时随兄长宇文歆一道投靠的李破,至今也有近二十年了,即便在众位大将军中存在感不强,可也是李破的心腹之臣。
接到皇驾之后,宇文镬一路率军护卫皇驾南归。
本来李破看离着冬天还有三个月左右,时间上还很充裕,想着去灵州那边走走,沿黄河朔流而上去北五原,那里现下已经是正经的大唐的地盘了,巡视一下,看看河南地现在是什么光景。
或者回到朔方,沿长城西去到灵州。
两条路都可以。
但一想到臣下们可能不太乐意,又要用各种说辞来相劝,李破也就没了那个心思。
明知道会有麻烦,却还要因为这种无关紧要之事来刺激臣下的神经,他觉着那样的蠢事还是少做为好。
不然像刘政会那样的家伙,肯定又要拿杨广来说事,何必找那个不痛快呢?
…………
在南下的路上抽空和宇文镬谈了谈。
宇文镬这一枝是北周皇族后裔,其父宇文孝伯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近臣,和宇文邕同一天出生,一同长大,和亲兄弟差不多。
宇文赟继位之后,赐死宇文孝伯,那时宇文歆兄弟还小,于是这一枝家道中落。
及到李渊入主长安,宇文歆趁机陈情,为父亲翻了桉,其实就是李渊为拉拢人心,所以选择了厚待宇文氏族人而已。
只不过宇文歆兄弟到底比不上人家宇文士及根正苗红,得不到那样的宠信重用,只能陪着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齐王李元吉耍乐。
两兄弟发迹还得是投靠了李破之后,因为李破身边缺少人才,兄弟两人升迁起来就没那么多的障碍,到如今已是一门两总管,在宇文氏当中算是一枝独秀了。
只不过他们兄弟常年在外,长安城中姓宇文的就无法攀附,把他们当做宇文氏的主心骨罢了。
宇文镬今年年近五旬,也不算年轻了,不过常年在外身居要职,上马领兵,下马治民的日子过下来,和其他人一样,对回去长安任职比较抗拒。
此次调任朔方对于他来说有些突然,可跟幕僚,部下们商量之后却是觉得,此次调任未尝不是件好事。
他在夔州任上已经待了一任了,如果不是调任朔方,那就只能回京述职,如今刚到任没几天,总不能让他卸任回京吧?
这也是他和兄长宇文歆通信之后得到的结论,不过宇文歆看事情比他要长远一些,告戒他不要想太多,能回京述职的话,就干脆的回去,皇帝不会亏待了你。
万勿使用手段,一心在外不归,以免让皇帝恼怒,那是得不偿失之举。
而且他自己任职幽州总管,和其他总管不太一样,回京之日不定,那么宇文镬这个弟弟就不如尽早回京主持族中之事。
承平时节即将到来,他们兄弟若总是在外不归,回京晚了的话,好位置都被他人占了去,到时岂不悔之晚矣?
宇文歆说的有道理吗?那太有道理了,现在是谁先回去谁占便宜,李破这个皇帝即便是为了做给旁人看,也不会亏待了这些从龙之臣的。
等到再过上几年,怕就不是这个情况了。
所以在皇帝面前答对起来,宇文镬就比较从容。
皇帝说什么是什么,他自己不用表态,只听皇帝安排即可。
和他预计的也差不多,镇守朔方的大军这两年是不会动的,刚刚把北五原拿回来,也需要朔方的大军作为支持。
而且榆林马场的重建之事,也要落在他的头上。
另外修一条出塞直通榆林的驰道也提上了日程,这条路只要一天没有修通,就算突厥把北五原送给大唐,大唐对那里也没办法形成有效的控制。
塞上江南,经营的好了才叫塞上江南,如今这个情形,哪有半点江南的样子?
李破有心按照马邑的模式来经营,哪天大唐的力量积蓄的够了,那里也许就是大唐北上的桥头堡。
如今北五原的九原城则是大唐和突厥市易之所在。
一些大唐的商人在凉州跟西域商人交易之后,并不会选择回程,而是经凉州去到九原再跟突厥人交易一下,看看有什么收获,然后再南下长安。
而商人们若是无利可图,他们是不会选择兜这个圈子的,突厥贵族们非常喜欢西域的货物,尤其是西域女奴,往往开价比长安的贵族们还要大方。
相比之下,长安那边用银宝进行交易,就让货物的价值比较平稳,商人们不能从中得到太多暴利,自然就会倾向于跟突厥人先交易一拨再说。
反而是从西域来到大唐的商人不会那么麻烦,有的会直接在张掖或者凉州完成交易,富有冒险精神的,会深入大唐腹地,承受一定的商税和风险,把货物运送到长安来买卖。
到了元贞七年这个时节,西边的商路已经有了繁盛的迹象,商队渐多。
只不过突厥人西征的话,对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而言,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所以李破和阿史那杨环约定等突厥人西征结束之后,还要会盟一次,其实主要就是重新商定与西域的来往通商之事。
…………
宇文镬和薛万均两人,一个在灵州,一个在朔方,共同维护着大唐西北方向的安宁,一些朝廷政策也需要他们来执行,所以回京述职之日可谓是遥遥无期。
和宇文镬谈说之际,宇文镬的姿态让李破很是满意,于是打算回京之后晋升一下宇文镬的爵位。
毕竟朔方不算是什么好地方,在这里驻守其实是个苦差,需要安抚一下功臣之心。
而对于宇文镬来说,也非常感激皇帝的信任和厚待,不管兄长怎么叮嘱,他打心眼里是不愿意回京的。
他年岁到了点上,回京之后可能就再也无法出外任职或者领兵,只能在京中养老,那不是常年在外的他愿意过的日子。
…………
回程之上走的就没有来时那么快,路线上也和来时不太一样,李破选择绕了一段路,去看了看西边的沙漠和戈壁。
在沙漠边缘一路南下,风沙比来的时候大的多,遭了不少罪,却也见到了不同的风景。
李破可没有什么治沙之心,他只想瞧瞧这里的状况,好做到心里有数,大致上就是个体会民间疾苦的过程。
当皇帝的人,世人所谓荣华富贵对于他来说已是平常之事,久了的话很容易便会忘记一些事情,即便他以前经历过困苦的生活……
从榆林到长城这一路上,李破走的都是人迹罕至之处,卷着烟尘到了岩绿城,两三万人的队伍,从上到下都是人困马乏。
即使是李破这个皇帝,脸上都被晒的黑红,肉体上的疲惫却无法阻挡他的精神愈加旺盛,说到底,他还是年轻,过了四十再这么折腾,估计就有点困难了。
到了岩绿城,李破下令在此休整五日,大家就都很欣慰,皇帝还是很体恤臣下的。
当然了,大家心情也很好,此次北巡与突厥再定盟约,结果非常喜人,从突厥人手中拿回了大片的疆土不说,还坚定了突厥人西征之心,顺便解决了辽东的问题。
只这一次会盟,北方数千里的边境上就最少能取得十年的安宁,能够兵不血刃的做到这一点,自古以来也没有先例。
皇帝自然是英明神武,参与此事的臣下们同样各个有功,而且这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功绩,名留青史正是应该。
…………
岩绿城外,右翊卫大将军宇文镬,两位羽林郎将,以及门下侍郎杜楚客,散骑常侍褚遂良陪着李破策马缓行。
在岩绿城休息了两天,李破又开始抓紧时间四处转悠。
“朔方有两座军镇,都离此不远,如今专司剿匪等事,之前有人提议在此设几个折冲府,那会曹司马掌兵,上书被省中拒绝了。
臣到任不久,可也知道这里民生多艰,即便岩绿城中,百姓也只数百户而已,设下折冲府也没有多少府兵可用。
不过臣与曹司马所想不同,正因为百姓生活艰难,设下折冲府倒是能让百姓得些好处,而且以后这里南来北往的人多了,府兵还是有些用处的。
边地之民向来难制,折冲府可以让他们知道国有明君,人有用处,几年下来,尽可收取边地之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