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心平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谢慕林带着人走进了老宅的门。
马路遥家的前来报说:“二姑娘,我们已经带人收拾好了厨房,又问附近的宗房佃户买了柴火,灶上已经开始做饭。老太太的粳米粥也快好了。其他人的晚饭可能还要再等半个时辰。姑娘是跟着老太太吃粥,还是再撑一会儿吃饭?”
谢慕林想了想:“我们带的粳米也不多,都留给老太太吧。我和你们一块儿吃饭。”又问马路遥在哪里?
马路遥媳妇表示,她老公带着人巡视老宅周边环境去了,有些什么东西能用上的,有什么危险需要尽快排除的,都得有所动作。虽然天已经黑了,行事不便,但借着月色,再打起几盏灯笼,也勉强能应付。今晚大家是要在老宅过夜的,若不确认过环境安全,众人如何能安得下心来?
谢老太太回来时,只带了两个女仆,她又病得厉害,珍珠与何妈妈能把正屋收拾出来,把她安顿好,再保证每天吃药用饭,就不容易了,更别说珍珠后来还得去平望镇上堵人。所以,她们很多事都来不及做,也没力气去做,如今都指望马路遥他们了。
谢慕林表示理解,索性就把这方面的工作都交给马路遥了。文氏会把得力的陪房留下来,不就是为了帮她忙的吗?何必自己事事操心?她把马路遥媳妇打发回厨房,自己也叫梨儿、翠蕉两个,带上两个有力气的婆子,每人提一盏灯笼,开始绕着老宅转悠。
她得先把自己今晚要过夜的地方弄清楚了。
谢家三房的宅子,最早是个两进的院子,再添一个东跨院,早期是做织坊用的。谢泽湖刚起家时,就雇佣了族中家境不好的妇人,以及附近佃户或村民家的中老年妇女,到自家地盘上纺纱织布,再把成品积累起来,拿出去卖。
后来他家资渐丰,便把织坊挪出去了,东跨院分隔成了两间,前头做厨房与车马棚,后面变成了他专用的书房,需要跟手下的掌柜、伙计们议事时,基本都在那里。他与妻子吕氏、儿子谢璞,则主要生活在中路的两进院子中。
等到他赚的钱更多了,儿子也渐渐长大,还有了文氏这个未婚妻,不能再让所有人挤在一个院子里生活了,他方才从族里多买了一块山坡地,加建房舍,分别是西路的三进院,以及正院后方带楼房的后院。后院占地挺大的,虽然有房屋,却也留下了加建的余地,原本是谢泽湖预备着将来再有儿女时住的。可他就只有一个儿子,老婆再没有生育过,又不纳妾,后院也就一直空着了。
西路的三个院子,头一个是预备有客人来时住的客院柏院,一个是谢璞的旧居竹院,第三进则是文氏住的梅庐,主要也是一栋两层小楼,外加一排下人住的平房小屋。梅庐这个院子,整体保存得最好,主持搬迁的人似乎把大部分不准备搬走的旧家具都存放在这里了,院子里还有一个单独的小厨房。
老宅有一半建在山坡上,因此人越往里走,地势就越高,一路上的走道有台阶,也有缓坡。站在第三重院子的两栋楼上,都能看到很远的地方,视野极佳,而且通风采光都挺好。
谢慕林在老宅转了一圈,虽然灯笼光线比较昏暗,照明条件远不如白天的时候,但她还是大致上把宅里的情形搞清楚了。
别看这座老宅看起来陈旧得很,屋瓦上长草,阶下有青苔,但因为整体比较新,用料又不错,所以荒废多年之后,也还能住人。尤其是后期加建的后院与西边的梅庐,建筑又新,地势又高,未受水灾侵袭,保存情况最好。只需要打扫打扫,把坏了的门窗修好,将那些残破的家具归整一下,再从梅庐里搬些好的旧家具出来,完全可以重新住人!
谢慕林也问过了,厨房院子里有水井,因为谢家族人整体迁移的时候,三房的仆人比较负责任,离开前用石板盖住了井口,所以井下并不算脏,水还能用,当然叫人来淘一淘会更好。实在不行,家门前不远处就有河道,水还算清澈,煮开来用,食水和生活用水问题都不大。
老宅后方的山坡上,绿植郁郁葱葱,别看山不高,柴火还是挺充足的。翠蕉还从附近人家的小孩子那里打听到,林子里偶尔有鸟可打,有蘑菇可采,也有那么几种草药能用。
越过山坡后,还有个小村落,叫前湾村,约摸也有二三十户人家,大部分打鱼、种地为生,有一位大夫,一个木匠,一个铁匠,四五个纺纱织布的妇人,还有一户是世代做撑船载客生意的,每天撑只小船,来往于前湾村与湖阴县城之间,沿路各村落都有停靠,早晚各一个来回,时辰固定。附近的居民要外出,基本都是靠这艘船。老宅前方的那个小码头,就是一个临时停靠的点。
谢慕林心里都有数了,马路遥家的便来报说,晚饭好了。她回了正屋,陪谢老太太用饭。
晚饭很简单,基本就是船上吃的那些,由于已经快到地方了,所以库存的食材也不多,算是有腊肉有咸菜而已。不过这里是水乡,下人从河里打到了一条小鱼,正好用来煮了个汤,只够谢慕林一人喝。厨娘手艺不错,她吃得挺香的。倒是谢老太太吃了一碗白粥下去,心里有些馋,闻着孙女儿饭菜香气扑鼻,想到自己可怜,便有些不得劲儿了。
谢老太太心里一不得劲儿,就想要作妖:“小孩子家家的,怎么连点孝心都不懂?我老太婆在这里粗茶淡饭,你倒是大鱼大肉的吃得香!”
谢慕林抬起头,笑眯眯地对她说:“老太太,您如今还病着,吃不得荤腥,就暂且忍一忍吧?等您病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谢老太太噎了一下,只觉得自己是被当成小孩子哄了,更是生气,双眼一瞪,就要开骂,却不料被谢慕林抢先开了口:“一会儿吃完了饭,我就吩咐底下人收拾房子,今晚好过夜。我看这正屋被水泡过,气味也不好,前些天河水暴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下雨,万一又把屋子淹了,老太太如何受得住?梅庐那边的屋子却基本完好,地势又高,不怕水淹。我叫人寻个轿子出来,送老太太过去梅庐安置吧?”
“不成!”谢老太太顿时忘了饭菜小事,“我是这家的主母,怎能搬到偏房偏院去住?!况且梅庐是你娘的地方!”
谢慕林笑眯眯地说:“娘若是知道,也定会欢迎您搬过去的。您也别讲究什么正屋偏院了。我娘是爹爹的正妻,还不一样是住在西边院子里?梅庐环境比这边好得多,您住得舒服了,病也能好得更快,那不是大好事儿吗?您就别耍脾气了。大夫还说,要您尽可能心平气和,不要动不动就发火。万一再气出个好歹来,就算把杜名医请回来了,也未必有办法治的。为了这点小事儿,您值不值当呀?”
谢老太太再次噎住,她瞪了谢慕林半晌,终究还是将那口气咽了下去。
谢慕林带着人走进了老宅的门。
马路遥家的前来报说:“二姑娘,我们已经带人收拾好了厨房,又问附近的宗房佃户买了柴火,灶上已经开始做饭。老太太的粳米粥也快好了。其他人的晚饭可能还要再等半个时辰。姑娘是跟着老太太吃粥,还是再撑一会儿吃饭?”
谢慕林想了想:“我们带的粳米也不多,都留给老太太吧。我和你们一块儿吃饭。”又问马路遥在哪里?
马路遥媳妇表示,她老公带着人巡视老宅周边环境去了,有些什么东西能用上的,有什么危险需要尽快排除的,都得有所动作。虽然天已经黑了,行事不便,但借着月色,再打起几盏灯笼,也勉强能应付。今晚大家是要在老宅过夜的,若不确认过环境安全,众人如何能安得下心来?
谢老太太回来时,只带了两个女仆,她又病得厉害,珍珠与何妈妈能把正屋收拾出来,把她安顿好,再保证每天吃药用饭,就不容易了,更别说珍珠后来还得去平望镇上堵人。所以,她们很多事都来不及做,也没力气去做,如今都指望马路遥他们了。
谢慕林表示理解,索性就把这方面的工作都交给马路遥了。文氏会把得力的陪房留下来,不就是为了帮她忙的吗?何必自己事事操心?她把马路遥媳妇打发回厨房,自己也叫梨儿、翠蕉两个,带上两个有力气的婆子,每人提一盏灯笼,开始绕着老宅转悠。
她得先把自己今晚要过夜的地方弄清楚了。
谢家三房的宅子,最早是个两进的院子,再添一个东跨院,早期是做织坊用的。谢泽湖刚起家时,就雇佣了族中家境不好的妇人,以及附近佃户或村民家的中老年妇女,到自家地盘上纺纱织布,再把成品积累起来,拿出去卖。
后来他家资渐丰,便把织坊挪出去了,东跨院分隔成了两间,前头做厨房与车马棚,后面变成了他专用的书房,需要跟手下的掌柜、伙计们议事时,基本都在那里。他与妻子吕氏、儿子谢璞,则主要生活在中路的两进院子中。
等到他赚的钱更多了,儿子也渐渐长大,还有了文氏这个未婚妻,不能再让所有人挤在一个院子里生活了,他方才从族里多买了一块山坡地,加建房舍,分别是西路的三进院,以及正院后方带楼房的后院。后院占地挺大的,虽然有房屋,却也留下了加建的余地,原本是谢泽湖预备着将来再有儿女时住的。可他就只有一个儿子,老婆再没有生育过,又不纳妾,后院也就一直空着了。
西路的三个院子,头一个是预备有客人来时住的客院柏院,一个是谢璞的旧居竹院,第三进则是文氏住的梅庐,主要也是一栋两层小楼,外加一排下人住的平房小屋。梅庐这个院子,整体保存得最好,主持搬迁的人似乎把大部分不准备搬走的旧家具都存放在这里了,院子里还有一个单独的小厨房。
老宅有一半建在山坡上,因此人越往里走,地势就越高,一路上的走道有台阶,也有缓坡。站在第三重院子的两栋楼上,都能看到很远的地方,视野极佳,而且通风采光都挺好。
谢慕林在老宅转了一圈,虽然灯笼光线比较昏暗,照明条件远不如白天的时候,但她还是大致上把宅里的情形搞清楚了。
别看这座老宅看起来陈旧得很,屋瓦上长草,阶下有青苔,但因为整体比较新,用料又不错,所以荒废多年之后,也还能住人。尤其是后期加建的后院与西边的梅庐,建筑又新,地势又高,未受水灾侵袭,保存情况最好。只需要打扫打扫,把坏了的门窗修好,将那些残破的家具归整一下,再从梅庐里搬些好的旧家具出来,完全可以重新住人!
谢慕林也问过了,厨房院子里有水井,因为谢家族人整体迁移的时候,三房的仆人比较负责任,离开前用石板盖住了井口,所以井下并不算脏,水还能用,当然叫人来淘一淘会更好。实在不行,家门前不远处就有河道,水还算清澈,煮开来用,食水和生活用水问题都不大。
老宅后方的山坡上,绿植郁郁葱葱,别看山不高,柴火还是挺充足的。翠蕉还从附近人家的小孩子那里打听到,林子里偶尔有鸟可打,有蘑菇可采,也有那么几种草药能用。
越过山坡后,还有个小村落,叫前湾村,约摸也有二三十户人家,大部分打鱼、种地为生,有一位大夫,一个木匠,一个铁匠,四五个纺纱织布的妇人,还有一户是世代做撑船载客生意的,每天撑只小船,来往于前湾村与湖阴县城之间,沿路各村落都有停靠,早晚各一个来回,时辰固定。附近的居民要外出,基本都是靠这艘船。老宅前方的那个小码头,就是一个临时停靠的点。
谢慕林心里都有数了,马路遥家的便来报说,晚饭好了。她回了正屋,陪谢老太太用饭。
晚饭很简单,基本就是船上吃的那些,由于已经快到地方了,所以库存的食材也不多,算是有腊肉有咸菜而已。不过这里是水乡,下人从河里打到了一条小鱼,正好用来煮了个汤,只够谢慕林一人喝。厨娘手艺不错,她吃得挺香的。倒是谢老太太吃了一碗白粥下去,心里有些馋,闻着孙女儿饭菜香气扑鼻,想到自己可怜,便有些不得劲儿了。
谢老太太心里一不得劲儿,就想要作妖:“小孩子家家的,怎么连点孝心都不懂?我老太婆在这里粗茶淡饭,你倒是大鱼大肉的吃得香!”
谢慕林抬起头,笑眯眯地对她说:“老太太,您如今还病着,吃不得荤腥,就暂且忍一忍吧?等您病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谢老太太噎了一下,只觉得自己是被当成小孩子哄了,更是生气,双眼一瞪,就要开骂,却不料被谢慕林抢先开了口:“一会儿吃完了饭,我就吩咐底下人收拾房子,今晚好过夜。我看这正屋被水泡过,气味也不好,前些天河水暴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下雨,万一又把屋子淹了,老太太如何受得住?梅庐那边的屋子却基本完好,地势又高,不怕水淹。我叫人寻个轿子出来,送老太太过去梅庐安置吧?”
“不成!”谢老太太顿时忘了饭菜小事,“我是这家的主母,怎能搬到偏房偏院去住?!况且梅庐是你娘的地方!”
谢慕林笑眯眯地说:“娘若是知道,也定会欢迎您搬过去的。您也别讲究什么正屋偏院了。我娘是爹爹的正妻,还不一样是住在西边院子里?梅庐环境比这边好得多,您住得舒服了,病也能好得更快,那不是大好事儿吗?您就别耍脾气了。大夫还说,要您尽可能心平气和,不要动不动就发火。万一再气出个好歹来,就算把杜名医请回来了,也未必有办法治的。为了这点小事儿,您值不值当呀?”
谢老太太再次噎住,她瞪了谢慕林半晌,终究还是将那口气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