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现场出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会场很安静,没有人再说话。
欧阳岑和两个颇有气场的中年男人走到正前方,道骨仙风的欧阳岑依然穿着一身灰色长袍,而另外两人身着正装,衬衫西裤,是官员的标准着装。
他们一位是古都市市长,而另一位来头很大,是上层的文化部副部长,姓郭。
看到此人,喻湛的眼里有一丝诧异,
喻湛此刻与一众中老年文人墨客站在一块,说他没存在感吧,他是最年轻最好看的,说他有存在感吧,在这个艺术气息浓厚的环境,只有他不是圈子里的人。
古都市市长先上台致辞,照着提前写好的稿子念,还是那些官场套话,“贯彻XXX”、“坚持XXX”、“荣幸并感谢国家书法协会选择古都作为举办地”云云,长篇大论念了十来分钟。
大家耐着性子总算听完了,
接下来轮到郭副部长讲话,他没有稿子,现场即兴演讲,他先是介绍了一下现在国家的文化工作导向,一是坚持创新,二是弘扬传统文化。
接着他说,“我刚才大致观察一番现场的参选者们,年轻的面孔屈指可数,难道年轻一一代写不好书法吗?我认为不是,而是他们静不下心来学习。当今社会有层出不穷的新鲜事儿供人们娱乐,以至于年轻人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完全失去了兴趣,连很小的孩子都在抱着手机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们长大后,还能知道书法、中医、刺绣、民乐、戏曲吗?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走向没落,甚至出现了断层,我希望本届书法展览会的成功举行,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从古至今无数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传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它们是瑰宝,是国粹!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它们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郭副部长的一番讲话,让电视机前的年轻观众很羞愧,因为他口中所指的年轻一代就是他们。
没错,如果不是汉服女神,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书法展览会,哪怕他们现在正在看直播,也是凑热闹的成分居多,没有几个人真的懂书法。即使有有些人小时候学过书法,也没有坚持下来,都放弃了。
郭副部长的讲话发人深省,现场给予他的热烈掌声,喻湛也鼓了掌。
最后讲话的是欧阳岑,“我对刚才郭部长所说的文化断层问题,再引申说几句,三十年前的书法展,我是评委之一,那时的参展者中过半数是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是鼎鼎大名的书法家,是我国书坛的中坚力量,可到了这一届,这个年龄段入围的参评者,只剩下2人,我很怕再过三十年,我们这一代都走了,中坚一代也老了,下一代还有继承人吗?
我们第一次尝试与媒体合作直播,就是想让大家明白,书法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高深,它其实是一件日常艺术,每个人都能入门,成为书法家的确需要天赋,但把书法当成爱好熏陶气质,却很容易,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上书法,尝试写书法。”
镜头给了欧阳岑一个特写,白发苍苍的老人,神色悲悯,他是真的担心书法,后继无人。
连那些在直播间里看手机转播的网友,都停止了咋咋呼呼,也不发评论了,安安静静的听这个老人家教诲。
欧阳岑说完就宣布评比正式开始。
评委陈剑秋先宣读了评比的规则:手机必须关机,创作时间是90分钟,按照参评者的作品类别不同,他们为每个参评者准备了宣纸一页或原石一块或木匾一张,也就是说每个人只有一次创作的机会,如果出错,不能反悔重来。
10位评委开始现场商量出题,每人先想一个题目,写下来,最后10人投票,选出最合适的题目。
一位来自首都的篆刻评委,宣布最终的题目:“汉高祖刘邦,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即帝位时,初建都洛阳,后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自此,历史上第一个繁盛王朝就此拉开序幕。既然此时此刻,我们都在‘长安’,再回忆起这一段历史,应当感触更加深刻,所以,请各位用你们最擅长的方式,描述你们印象中的‘汉风’。”
说完,场中依然很安静,每个人都在回味评委的话,仔细审题。
旁观的书法家们也在思考这个题目。苏邑认为题目不算难,但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想法创造出作品来,除非观点特别鲜明,与众不同,才能脱颖而出。
喻湛以前对汉朝没有什么特别感觉,汉和唐宋元明清一样,无非是国家在特定时间里的称呼,可是现在他一听到‘汉风’,下意识的就想到梦里的小女孩,以及宏伟壮阔的未央宫,和那些形形色色穿梭在宫殿里的人物。
刘嫚也在想未央宫。
所谓“汉风”于她,仅仅就是未央宫偏角的一块小天地,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们、震古烁今的丰功伟绩距离她,同样很遥远,她也没有见识过大汉繁华的景象,她所有关于外界的认知,都来自于徐夫人的书籍和冷宫女人们的讲述。
刘嫚陷入了困局,她不知道自己能写什么,写众人皆知的东西,岂不是流入俗套,没有获奖的可能。
而有几个思维敏捷的参评者已经开始动笔或者动刀了。
周不殆也在冥思苦想,他纠结的原因是因为他能写的东西太多,作为一个古都人,他六岁时就能把汉朝历史按照年份和事件口述出来,写一篇“汉风”对于他来说很简单。
吴渠信心满满的动笔,他闭关期间,琢磨了很多题目,其中就有类似“汉风”的题目,他算是押中了题,事先已有准备,写起来自然很流畅。
电视台的摄影师看见吴渠写字的姿势又快又好看,就拿着摄影机,走到他面前,想给他一个特写。
会场很安静,没有人再说话。
欧阳岑和两个颇有气场的中年男人走到正前方,道骨仙风的欧阳岑依然穿着一身灰色长袍,而另外两人身着正装,衬衫西裤,是官员的标准着装。
他们一位是古都市市长,而另一位来头很大,是上层的文化部副部长,姓郭。
看到此人,喻湛的眼里有一丝诧异,
喻湛此刻与一众中老年文人墨客站在一块,说他没存在感吧,他是最年轻最好看的,说他有存在感吧,在这个艺术气息浓厚的环境,只有他不是圈子里的人。
古都市市长先上台致辞,照着提前写好的稿子念,还是那些官场套话,“贯彻XXX”、“坚持XXX”、“荣幸并感谢国家书法协会选择古都作为举办地”云云,长篇大论念了十来分钟。
大家耐着性子总算听完了,
接下来轮到郭副部长讲话,他没有稿子,现场即兴演讲,他先是介绍了一下现在国家的文化工作导向,一是坚持创新,二是弘扬传统文化。
接着他说,“我刚才大致观察一番现场的参选者们,年轻的面孔屈指可数,难道年轻一一代写不好书法吗?我认为不是,而是他们静不下心来学习。当今社会有层出不穷的新鲜事儿供人们娱乐,以至于年轻人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完全失去了兴趣,连很小的孩子都在抱着手机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们长大后,还能知道书法、中医、刺绣、民乐、戏曲吗?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走向没落,甚至出现了断层,我希望本届书法展览会的成功举行,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从古至今无数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传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它们是瑰宝,是国粹!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它们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郭副部长的一番讲话,让电视机前的年轻观众很羞愧,因为他口中所指的年轻一代就是他们。
没错,如果不是汉服女神,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书法展览会,哪怕他们现在正在看直播,也是凑热闹的成分居多,没有几个人真的懂书法。即使有有些人小时候学过书法,也没有坚持下来,都放弃了。
郭副部长的讲话发人深省,现场给予他的热烈掌声,喻湛也鼓了掌。
最后讲话的是欧阳岑,“我对刚才郭部长所说的文化断层问题,再引申说几句,三十年前的书法展,我是评委之一,那时的参展者中过半数是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是鼎鼎大名的书法家,是我国书坛的中坚力量,可到了这一届,这个年龄段入围的参评者,只剩下2人,我很怕再过三十年,我们这一代都走了,中坚一代也老了,下一代还有继承人吗?
我们第一次尝试与媒体合作直播,就是想让大家明白,书法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高深,它其实是一件日常艺术,每个人都能入门,成为书法家的确需要天赋,但把书法当成爱好熏陶气质,却很容易,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上书法,尝试写书法。”
镜头给了欧阳岑一个特写,白发苍苍的老人,神色悲悯,他是真的担心书法,后继无人。
连那些在直播间里看手机转播的网友,都停止了咋咋呼呼,也不发评论了,安安静静的听这个老人家教诲。
欧阳岑说完就宣布评比正式开始。
评委陈剑秋先宣读了评比的规则:手机必须关机,创作时间是90分钟,按照参评者的作品类别不同,他们为每个参评者准备了宣纸一页或原石一块或木匾一张,也就是说每个人只有一次创作的机会,如果出错,不能反悔重来。
10位评委开始现场商量出题,每人先想一个题目,写下来,最后10人投票,选出最合适的题目。
一位来自首都的篆刻评委,宣布最终的题目:“汉高祖刘邦,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即帝位时,初建都洛阳,后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自此,历史上第一个繁盛王朝就此拉开序幕。既然此时此刻,我们都在‘长安’,再回忆起这一段历史,应当感触更加深刻,所以,请各位用你们最擅长的方式,描述你们印象中的‘汉风’。”
说完,场中依然很安静,每个人都在回味评委的话,仔细审题。
旁观的书法家们也在思考这个题目。苏邑认为题目不算难,但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想法创造出作品来,除非观点特别鲜明,与众不同,才能脱颖而出。
喻湛以前对汉朝没有什么特别感觉,汉和唐宋元明清一样,无非是国家在特定时间里的称呼,可是现在他一听到‘汉风’,下意识的就想到梦里的小女孩,以及宏伟壮阔的未央宫,和那些形形色色穿梭在宫殿里的人物。
刘嫚也在想未央宫。
所谓“汉风”于她,仅仅就是未央宫偏角的一块小天地,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们、震古烁今的丰功伟绩距离她,同样很遥远,她也没有见识过大汉繁华的景象,她所有关于外界的认知,都来自于徐夫人的书籍和冷宫女人们的讲述。
刘嫚陷入了困局,她不知道自己能写什么,写众人皆知的东西,岂不是流入俗套,没有获奖的可能。
而有几个思维敏捷的参评者已经开始动笔或者动刀了。
周不殆也在冥思苦想,他纠结的原因是因为他能写的东西太多,作为一个古都人,他六岁时就能把汉朝历史按照年份和事件口述出来,写一篇“汉风”对于他来说很简单。
吴渠信心满满的动笔,他闭关期间,琢磨了很多题目,其中就有类似“汉风”的题目,他算是押中了题,事先已有准备,写起来自然很流畅。
电视台的摄影师看见吴渠写字的姿势又快又好看,就拿着摄影机,走到他面前,想给他一个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