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联欢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范文程知道豪格是皇位争夺的失败者,所以多尔衮与他身边的许多满洲贵族看豪格特别不顺眼,总是千方百计打击豪格,直到前不久顺治即位豪格才得以恢复原封和硕肃亲王。
而且豪格虽然名义上主持山东战线,但实际却是只能“定济宁满家洞土寇”,只能以亲王之尊亲自解决一群土寇,所以范文程根本不敢说给豪格增兵的问题,而是特意提到了这位诚意伯世子刘永锡。
但是多尔衮却是根本不把这位半大毛孩子放在眼里:“我已经问过北京的汉官,这位诚意伯过了年才十七岁,难道还能有三头六臂不成,再强也不过是几千兵马而已,而且还是用进贡我大清国岁币练出来的兵马!”
一说到这个问题多尔衮就特别生气,入关以后大清国就遇到粮饷严重不足的问题,之所以让多铎南下也是希望用江南的粮饷解决迫在眉睫的财政问题。
一想到好不容易南朝愿意主动进贡岁币,又被这位无法无天的小毛孩子抢走充当自己的粮饷,他真把这位小诚意伯恨到骨子里。
他大声说道:“解决李自成也就是三五个月时间,到时候就知道这位诚意伯世子的成色值多少个前程了!”
旁边的诸位满洲贵族都没把刘永锡放在眼里:“没错,这位诚意伯世子值不了几个前程,他在南朝虽然混得不错,但也就是几千步卒,跟满洲精骑根本不在一个水准之上!”
“是啊,明国将帅都是一路货色,手下败将不堪一击!”
“希望这位诚意伯世子能多值几个前程,不然下面的将士可不够分!”
虽然陈洪范与左懋第都已经多次提到刘永锡这个名字,但是在多尔衮与诸位满洲贵州的眼中,刘永锡与其它明国将领并没有多少区别,而且陈洪范与左懋第也说不出刘永锡有什么过人之处。
多尔衮还特意派人查探了一番刘永锡所部的实力与底细,结果让他大失所望,所谓“京口镇”、“临淮镇”是成军只有几个月的新军,虽然有马队但最多也就是三四百骑而已,装备也就是一般的明军水准,刘永锡如果不是打出了高杰的旗号,恐怕现在是被刘良佐、刘泽清直接吃下去。
所以多尔衮与诸位满洲贵族的眼中,刘永锡虽然不是土鸡瓦狗,但也只是稍强的土鸡瓦狗而已,因此多尔衮信心十足地说道:“不可小看了这位诚意伯世子,我觉得一个牛录肯定是拿不下这位刘永锡,至少要两个牛录才行,说不定要三四个牛录一起上!”
多尔衮觉得再怎么重视刘永锡,也只能重视到这种程度了,而在场的满洲贵族都觉得多尔衮英明至极。
而对于高杰与同样支持北伐的史可法来说,眼前的清军调动就是天赐良机,而且这似乎说明“联虏灭寇”的国策非常具有可行性。
虽然不知道阿济格的八万大军将从陕北方向展开抄击,但是多铎所部数万大军正在转向潼关方向代表着清顺之间的一场大战近在咫尺,不管谁胜谁负似乎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而且根据情报双方已经在展开一系列前哨战。
在这种情况下打着“分道入秦”、“会师剿闯”的名义展开攻势拿下开封地区是最佳选择,但是这几乎只是史可法与高杰的私人行动而已,不管是刘泽清、刘良佐还是黄得功都是始终按兵不动。
除非高杰这次北伐能取得意料之外的辉煌胜利,不然他们将始终保持着按兵不动的态势,而朝廷现在终于缓过劲准备与浙中的张皇后斗法,只是除了浙中的张皇后之外,杭州的潞王同样也是弘光皇帝头疼的目标。
虽然张皇后这两个月在金华始终深居简出,始终不肯谈废立问题,但是有很多人提议张皇后应当改立潞王,而且潞王身边也围绕着一群热心人,如果不是张皇后始终咬紧牙关不肯提废立之事,恐怕有心人早已经拥戴潞王在杭州监国。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与资源考虑北伐问题,而且马士英与阮大铖也不希望高杰这次北伐能够大获成功,毕竟在他们眼中这只是史可法发动的北伐。
虽然史可法已经被排挤出中枢就任江北督师,但他始终是福王即位时的南京兵部尚书,现在在阁臣中的排名与名位都高于马士英,如果这次北伐能够大功告成,恐怕就是史可法重返金陵就位首辅之日。
因此他们虽然谈不上拖后腿的问题,但是能够提供的支援几乎为零,而在一片寒风之中刘永锡终于动用了前次“护漕”所得的金银绸缎与漕粮并沿着运河一路北进。
虽然刘永锡的临淮镇只是打着高杰的旗号,实际一直维持着独立性,但是这一次刘永锡却是提前定好了调子,以高杰军一部自居,为此他还特意与出身于高杰军的邢胜平部七百人一起同行,而且他还把同样出身于高杰军的陈渊一营也带了出来。
陈渊所部实际也是邢胜平旧部,只是当初只有三四十人而且整天跟邢胜平闹别扭,所以才被邢胜平选中与李怀庆部进行互换,而现在陈渊已经发展成七八百人的大营头,让邢胜平都过去跟他套交情。
而有了邢胜平与陈渊这两位高杰旧将之后,刘永锡一路北进就没有摆不平的问题,即使有摆不平的问题把李香君请出来也能全部摆平。
刘永锡军中各个营头向来是最欢迎李香君带着剧团劳军,哪怕听不懂昆曲、评弹也是兴高采烈,更不要说李香君亲自上面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感同身受,这次北伐如果不是李香君出面,临淮镇根本不会这么快达成出兵的共识。
而高杰军的各个营头同样欢迎李香君组织的两军联欢。
每次联欢都是好酒好肉管够,兴尽而欢,还能感受精忠报国的一腔热血,又能听到家乡的味道和绕梁三日的韵味。
范文程知道豪格是皇位争夺的失败者,所以多尔衮与他身边的许多满洲贵族看豪格特别不顺眼,总是千方百计打击豪格,直到前不久顺治即位豪格才得以恢复原封和硕肃亲王。
而且豪格虽然名义上主持山东战线,但实际却是只能“定济宁满家洞土寇”,只能以亲王之尊亲自解决一群土寇,所以范文程根本不敢说给豪格增兵的问题,而是特意提到了这位诚意伯世子刘永锡。
但是多尔衮却是根本不把这位半大毛孩子放在眼里:“我已经问过北京的汉官,这位诚意伯过了年才十七岁,难道还能有三头六臂不成,再强也不过是几千兵马而已,而且还是用进贡我大清国岁币练出来的兵马!”
一说到这个问题多尔衮就特别生气,入关以后大清国就遇到粮饷严重不足的问题,之所以让多铎南下也是希望用江南的粮饷解决迫在眉睫的财政问题。
一想到好不容易南朝愿意主动进贡岁币,又被这位无法无天的小毛孩子抢走充当自己的粮饷,他真把这位小诚意伯恨到骨子里。
他大声说道:“解决李自成也就是三五个月时间,到时候就知道这位诚意伯世子的成色值多少个前程了!”
旁边的诸位满洲贵族都没把刘永锡放在眼里:“没错,这位诚意伯世子值不了几个前程,他在南朝虽然混得不错,但也就是几千步卒,跟满洲精骑根本不在一个水准之上!”
“是啊,明国将帅都是一路货色,手下败将不堪一击!”
“希望这位诚意伯世子能多值几个前程,不然下面的将士可不够分!”
虽然陈洪范与左懋第都已经多次提到刘永锡这个名字,但是在多尔衮与诸位满洲贵州的眼中,刘永锡与其它明国将领并没有多少区别,而且陈洪范与左懋第也说不出刘永锡有什么过人之处。
多尔衮还特意派人查探了一番刘永锡所部的实力与底细,结果让他大失所望,所谓“京口镇”、“临淮镇”是成军只有几个月的新军,虽然有马队但最多也就是三四百骑而已,装备也就是一般的明军水准,刘永锡如果不是打出了高杰的旗号,恐怕现在是被刘良佐、刘泽清直接吃下去。
所以多尔衮与诸位满洲贵族的眼中,刘永锡虽然不是土鸡瓦狗,但也只是稍强的土鸡瓦狗而已,因此多尔衮信心十足地说道:“不可小看了这位诚意伯世子,我觉得一个牛录肯定是拿不下这位刘永锡,至少要两个牛录才行,说不定要三四个牛录一起上!”
多尔衮觉得再怎么重视刘永锡,也只能重视到这种程度了,而在场的满洲贵族都觉得多尔衮英明至极。
而对于高杰与同样支持北伐的史可法来说,眼前的清军调动就是天赐良机,而且这似乎说明“联虏灭寇”的国策非常具有可行性。
虽然不知道阿济格的八万大军将从陕北方向展开抄击,但是多铎所部数万大军正在转向潼关方向代表着清顺之间的一场大战近在咫尺,不管谁胜谁负似乎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而且根据情报双方已经在展开一系列前哨战。
在这种情况下打着“分道入秦”、“会师剿闯”的名义展开攻势拿下开封地区是最佳选择,但是这几乎只是史可法与高杰的私人行动而已,不管是刘泽清、刘良佐还是黄得功都是始终按兵不动。
除非高杰这次北伐能取得意料之外的辉煌胜利,不然他们将始终保持着按兵不动的态势,而朝廷现在终于缓过劲准备与浙中的张皇后斗法,只是除了浙中的张皇后之外,杭州的潞王同样也是弘光皇帝头疼的目标。
虽然张皇后这两个月在金华始终深居简出,始终不肯谈废立问题,但是有很多人提议张皇后应当改立潞王,而且潞王身边也围绕着一群热心人,如果不是张皇后始终咬紧牙关不肯提废立之事,恐怕有心人早已经拥戴潞王在杭州监国。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与资源考虑北伐问题,而且马士英与阮大铖也不希望高杰这次北伐能够大获成功,毕竟在他们眼中这只是史可法发动的北伐。
虽然史可法已经被排挤出中枢就任江北督师,但他始终是福王即位时的南京兵部尚书,现在在阁臣中的排名与名位都高于马士英,如果这次北伐能够大功告成,恐怕就是史可法重返金陵就位首辅之日。
因此他们虽然谈不上拖后腿的问题,但是能够提供的支援几乎为零,而在一片寒风之中刘永锡终于动用了前次“护漕”所得的金银绸缎与漕粮并沿着运河一路北进。
虽然刘永锡的临淮镇只是打着高杰的旗号,实际一直维持着独立性,但是这一次刘永锡却是提前定好了调子,以高杰军一部自居,为此他还特意与出身于高杰军的邢胜平部七百人一起同行,而且他还把同样出身于高杰军的陈渊一营也带了出来。
陈渊所部实际也是邢胜平旧部,只是当初只有三四十人而且整天跟邢胜平闹别扭,所以才被邢胜平选中与李怀庆部进行互换,而现在陈渊已经发展成七八百人的大营头,让邢胜平都过去跟他套交情。
而有了邢胜平与陈渊这两位高杰旧将之后,刘永锡一路北进就没有摆不平的问题,即使有摆不平的问题把李香君请出来也能全部摆平。
刘永锡军中各个营头向来是最欢迎李香君带着剧团劳军,哪怕听不懂昆曲、评弹也是兴高采烈,更不要说李香君亲自上面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感同身受,这次北伐如果不是李香君出面,临淮镇根本不会这么快达成出兵的共识。
而高杰军的各个营头同样欢迎李香君组织的两军联欢。
每次联欢都是好酒好肉管够,兴尽而欢,还能感受精忠报国的一腔热血,又能听到家乡的味道和绕梁三日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