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 > 明血 >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六十五章心思各异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六十五章心思各异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只是面对济尔哈朗和众大臣敦请移驾的声音 ,里面的小皇帝再也不肯吭一声,济尔哈朗抬头看了看天色,脸色着急起来,向布木布泰道:“太后娘娘,皇上不肯移驾,如今只有强请,还请太后娘娘恕奴才无礼。”

    布木布泰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庄亲王,只要不伤到皇上,无奈你做什么,哀家都不怪就是。”

    “太后放心,皇上是天子,奴才又如何敢伤到皇上。”济尔哈朗应道,直接走到御书房门前,向里面高声喊道:“皇上,奴才得罪了。”

    说完,“砰。”的一声,济尔哈朗双手用力一推,咔嚓,御书房的门栓已经断为两截,房门顿时趟开,济尔哈朗径直走了进去。

    外面的满汗大臣都是一片愕然,心中却是佩服起来,庄亲王到底是庄亲王,可惜……

    后面的可惜自然是因为济尔哈朗要镇守京城的缘故,大家的看法都差不多,庄亲王这番很难活命,也许正是如此,庄亲王才会这么大胆。

    “你……”小皇帝指着济尔哈朗说不出话来,他同样没想到自己御书房的大门竟然会被人撞开。

    “皇上,奴才无礼了,还请皇上移驾。”济尔哈朗跪了下去,口气却不容置疑。

    布木布泰也迈步走了进来,嘴唇微动:“福临,别闹了,随额娘走吧。”

    看到布木布泰,顺治仿佛如斗败的公鸡,自己一心要学大明皇帝死守京城,也好在史书上留一个忠烈之名,没想到在额娘眼中,依然只是胡闹,他心中对多尔衮更是怒火万丈,若非多尔衮无能,他又何必如丧家之犬的离开京城。

    “好吧,母后,福临跟你回草原,庄亲王,好好守着京城,即使是守不住,也不要放火破坏,这紫禁城仍是汉人数百年心血的结晶,朕即是满人皇帝,也是汉人皇帝,将来朕的子孙还要回来,继续住在这里。”

    济尔哈朗愣了一下,在多尔衮给他的命令中,如果京城守不住时可以纵火大焚,宁愿将京城烧成白地也不要留给明军,不过,口头答应却是无妨:“臣遵旨。”

    最后抚摸了一下自己的书案,顺治才恋恋不舍的道:“母后,走吧。”

    将皇太后和顺治送走后,济尔哈朗松了一口气,随后几天,整个内城,除了留守的清兵外,满人二十多万老幼走得一干二净。

    外城一座巨大的宅院前,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轿子,门口,不时有官员进出,单是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家院子的主人身份不简单,大门匾额上,刻着“冯府。”两个大字。

    这是大学士冯铨的宅院,冯铨是涿州人,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此人历经三朝,屡次起伏,每一次罢官多因贪污被人弹劾,只是罢官不久,他都能抱上一条粗腿重回朝中,官复原职,天启五年时,已是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天启六年四月,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只是因其贪贿太甚,为同是魏党的崔呈秀所嫉,于同年闰六月初二日免官回籍闲住。

    不过,冯铨却是因祸得福,不到二年时间,魏忠贤就倒台,作为魏党重要成员,冯铨虽然受到连累,却逃过一命,只论杖徒,赎为民,在崇祯年间,冯铨又累次谋取复官,只是崇祯深恨魏党,都被否决,不过冯铨仗着以前贪污的家财雄厚,大笔银钱花下去,他的名声却是越来越大,顺治元年,多尔衮听到冯铨的名声,亲笔手书征召冯铨,恢复其大学士职衔。

    压了十几年没有做官,重新成为大学士,冯铨顿时欣喜若狂,毫不犹豫接受了多尔衮的征召,又向多尔衮举荐了一大批相熟的官员,应当说冯铨还是有才能的,他先是入清廷内院协理机务,不久就因为工作出色授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后数次出典会试,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与洪承畴一起疏请恢复明朝票拟旧制,又组织议定郊社、宗庙乐章,只是冯铨贪腐的本质没有变,屡次受言官弹劾,多尔衮却没有对其惩处,可见对冯铨的重视。

    这几天,京城气氛太过诡异,自皇父摄政王带着大军回京后,只在朝堂上露了一面就重新领着大军出城,而随后小皇帝宣布休朝,整个内城全部封锁,百官无法见到皇帝,也不知道内城的情况,自然难免人心惶惶,都出来打探消息,大学士冯铨府上就成为首选。

    不过,冯铨虽然贵为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比起其他人的消息也多不到那里去,内城随便一个旗人士兵就可以拦住冯铨的道路,若是敢强闯,恐怕他这个大学士的小命人家也没有放在眼里。

    此刻数十名官员坐在冯铨府上愁目相对,不时传来哀叹声,虽然冯铨和他们一样暂时没有消息,只是这里这么多官员,无疑是消息传递最快之处,众人也不愿回家巴巴的等着,索性就把冯府当成暂时的据点。

    在这个关键时候,有这么多官员把自己当成靠山,冯铨自然也乐意,不但将大厅让出来,还好酒好菜招待,虽然是白吃白喝,可是所有官员都是食难下咽,当初大清一幅席卷天下之势,谁会想到短短五年多的时间就天翻地覆,早知如此,大家何苦委身事鞑,白白在史书上留下污名,这倒罢了,有人可能不在意自己身后之名,却不能不关心自己的处境。

    一名家丁急匆匆从门外走来,边走连边道:“老爷,有消息了,有消息了。”

    随着大部分满人走掉,济尔哈朗手中人手不足,再也无法封锁满人出城的街道,许多百姓在家中亲眼看到满人一拨一拨的出城,消息自然无法隐瞒。

    “什么,有消息了。”正无精打采的各个官员都精神一振,伸长脖子,紧盯着那名家丁手中的纸条,恨不得马上抢过来先睹为快。

    家丁径直来到冯铨面前,将纸条交给冯铨,冯铨将纸条展开,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最后却长舒了一口气,好象还有一丝欣慰。

    “冯大人,到底是什么消息?”

    “对呀,大人,有什么消息还请告之一声,我等唯大人马首是瞻。”

    “唯大人马首是瞻。”

    ……

    各人七嘴八舌的催促起来,冯铨咳了一下,等众人安静下来才道:“各位,皇太后和皇上已经离开了内城,移驾前往蒙古草原了。”

    “跑了。”众人马上就反应过来,各人顿时表情不一,有人窃喜、有人怅然、更有人一幅想哭的表情……

    窃喜之人很好理解,他们虽然投靠了清廷,却不等于愿意去满洲受苦,如今这样最好,也省了彼此的尴尬;想哭之人却是自认为自己对大清忠心耿耿,没想到皇帝和太后离开京城时,他们连告之都没有一声,自认为自己受到了委屈;那些怅然之人则介于两者之间。

    众人唏唏了半天后,马上想起一个问题,大清皇太后和皇帝都跑了,京城该怎么办?

    依在座大多数人的想法,直接和大明联系,大家一起出降得了,说不定看在献出京城的份上,大明皇帝会让他们继续做官,不过,人多嘴杂,大家谁也不敢先说出来,京城还有九门提督,还有留守的满人大臣,如果被人告了上去,白白丢了性命才得不偿失,还是回去之后,再找到相熟的同僚一起相商比较可靠。

    想通之后,各个官员连忙拱手告辞,不过,许多人还没有到家门,皇宫内的大钟已经铛铛的响了起来,各个官员不敢怠慢,急忙向皇城走去,走进内城时,大家才发现不止是皇太后和皇帝走了那么简单,除了还有一部份士兵和没有带走的汉人包衣外,整个内城几乎成了死城。

    “怎么会这样?”

    许多汉臣暗自嘀咕,他们没想到满人会走得如此干净,又望了望两旁杀气腾腾的满人士兵,心中忐忑不安起来,满人要干什么,不会临走前来个屠城吧,想了想又觉得不可能,京城那么大,要屠城至少也要有数万人马,现在看到满人至多只有几千人,这点人如果真要屠城,引起城中反抗,恐怕淹也要把满人淹死。

    钟声停下之后,整个殿上依然有数百名官员,只是以前上朝时满汉人数相差无几,如今满人那列只有十多个人影,其余全是汉官,站在金銮殿上,瞧着那张空空的龙椅,许多汉官总觉得今天这把龙椅好象与以前有点不同。

    济尔哈朗从侧门走了进来,看到济尔哈朗的身影,那些打着算盘怎么与明军联系的大臣顿时心中一惊,庄亲王可不是易于之辈。

    “参见王爷。”

    “诸位免礼。”济尔哈朗站在龙椅台阶下,打量着各个汉官的脸色,嘴角挂着一丝冷笑,对于这些汉人官员的心思他又怎么会猜不到,这其中恐怕十个也难有一个会继续忠于大清,他们都在想着怎样献城才对,不过,这只是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