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2 太平荐才,姑侄渐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独武则天,李潼也挺好奇他姑姑会举荐什么人选。左千牛卫作为近卫军,势位高低还在其次,是真正的心腹之选。一旦居此,便是圣眷浓厚的直接证明。
太平公主也没有让两人好奇太久,接着便开口说道:“中山公豆卢贞松,世为国亲,屡任宿卫,如今赋闲于邸,闲养志趣。其人才力忠义不需细表,既然千牛卫缺员分劳,这难道不正是良选?”
说完后,她微笑着望向李潼,暗示李潼助她发声。
听到太平公主的举荐人选,李潼心中一叹,他自己忙碌着组织班底,看来他姑姑也没有闲着。
豆卢贞松是豆卢钦望的堂弟,都是芮国公豆卢宽的孙子。此前不久,李潼还跟他姑姑一起宴请豆卢钦望,当时他姑姑便对豆卢钦望流露出不小的热情。
由于李潼跟弘农杨氏的论婚被他奶奶插手破坏,豆卢钦望也不再对李潼表露太多热情。现在看来,倒是他姑姑将这一层关系维持了下去,且还有了新的发展。
李潼对豆卢家谈不上什么好感,倒也没有什么恶感,不过既然他姑姑表露意图,不妨助言一二。
所以他便起身望着武则天说道:“孙儿与中山公少有往来,但既然是姑母力荐,又是国戚仁长,想必有才器可称。如今卫府诸事的确乏用,若能引入推选,补益于事,小臣强用也能稍得喘息。”
太平公主听到李潼发声,脸带笑意的对他点了点头,神态间颇为满意。
武则天却没有第一时间答话,沉吟了一会儿,才指着殿中两人微笑道:“这些非分的言语,也只在庭私小叙,不要在外浪言惹谤。”
言语中虽在告诫这两人并无举荐大臣的资格,但也并没有禁止他们私下里讨论。尽管没有明确回答,但李潼也能猜到这件事应是八九不离十了。
看着他姑姑眉眼之间掩饰不住的喜意,李潼心里暗叹一声。老实说,政治人物真不该把人情作为一个衡量标准。他奶奶大多时候做得都不错,该杀就杀,绝不手软,但其实也并没有完全的免于人情的影响。
李潼同样也是如此,如果不是他姑姑出面举荐,他其实并不乐意让豆卢贞松进入左千牛卫。豆卢家是关陇大宗,一旦豆卢贞松进入左千牛卫,无论主观意愿如何,都会摊薄他在卫府中的威望。
这一点还是其次,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豆卢贞松的老婆正是窦家人。眼下正是打击窦家等关陇人家的关键时刻,豆卢贞松入事千牛卫,难免会让在事者对这一目标产生动摇。
关陇勋贵之所以难除,就在于这种盘根错节的关系,他们与李唐皇室可谓是相依共存。哪怕强如武则天,能够做到武周代唐,仍然做不到完全根除这些关陇勋贵。
或者说她还不够狠,没能把儿女全干掉,这给了关陇勋贵们渗透新朝、乃至于逆风翻盘留下了余地。但儿女们既是她更进一步的掣肘,也是她能走到这一步的一个铺垫。
更让李潼心生感触的,是通过太平公主举荐豆卢贞松这一件事,察觉到他姑姑已经在有意识的去推动李武合流。
李武合流是武周后期政治大趋势,奠定了从武周回归李唐的一个基调,标志性事件便是李显回归、然后李武两家明堂盟誓。
后世不乏考据党论证太平公主有没有参与盟誓,这也实在是无聊。无论太平公主有没有参加盟誓,她的特殊身份与处境便决定了她是李武合流的主要缔造者与推动者。
现在太平公主已经在尝试通过自己的影响,让武则天与关陇勋贵们之间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解。
或许她本人还不能清醒认识到这条道路在以后会达成什么样的局面,但李潼却很清楚,一旦他姑姑以此为目标继续前进,那么他跟他姑姑之间,根本立场就发生了矛盾。
李武合流并不是说两家人坐下来吃吃饭喝喝酒,捐弃前嫌就能携手并进。其本质是要在当下时局中打造一个政治同盟的小圈子,咱们这些人资源共享、权位共享。类似关陇勋贵们,无论你是姓杨的,还是姓李的,只要在位上是咱们的人,一切都好说。
为什么神龙五王无一善终?因为他们不是自己人。甚至包括开元名相姚崇与宋璟,名气是极大,但两人执政时间加起来都不如李林甫的一半,开元盛世是我们的盛世,与你们无关!
甚至玄宗晚年避祸蜀中时,还给了宋璟一个卖直取名的刻薄评价。你们只是工具人,不是自己人。
太平公主当然是有资格左右逢源,能够从容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一旦李武合流达成,她的地位会变得异常超然。
但这对李潼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他虽然是姓李的,如今也改姓武,但事实上无论李武哪一派跟他都不沾,或者说不能触及到这两派核心利益。他只是靠着硬舔他奶奶上位的非常时期的一个非常人物,一旦李武合流达成,他一定会被边缘化。
当然,凭他眼下拥有的政治资本,如果肯加入其中某一方,混成一个中坚人物并不难。毕竟眼下还是长寿年间,李武合流想要达成还有的磨合。
但是老子为什么要搞这些?既然是有能够更进一步的可能,为什么要跟你们这群废物一起抱团取暖?甚至就连武承嗣都被气死了,他如果接受这样一个和稀泥的结果,那是连武承嗣的气性都不如!
真正让李潼心生警惕的,还不是他姑姑所流露出来的意图,而是他奶奶的态度。
从武攸宜出任并州长史的时候,李潼便意识到他奶奶是有留手的打算,如今再有意让窦家女婿出任千牛卫,这意图无疑更加明显,再联想到西京案事迟迟没有突破性进展,事情下一步的发展也实在让人无从判断。
大势方面,李潼还是比较被动,顾虑多多,眼下还是要从细节上下功夫。
用餐完毕后,他便主动讲起了今日在卫府中考核群僚的事情,讲到众千牛备身们弓马技艺多么不堪,也并没有隐瞒,如实道来。
武则天对于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毕竟关乎她个人安危,听李潼讲述完毕后,脸色便有些不好看,冷哼道:“古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那些千牛备身,一个个也都是权门贵第所出,竟然如此不堪?宸居安危,便付此辈手中?”
李潼叹息一声,并作请罪状:“臣偶作闲戏,不想是这样一个结果,心中实在惶恐。诸千牛备身所以入选宿卫,所重还非弓马诸技,而是各家冠缨门第的忠义传承。但这一点施量取舍,下僚未必能尽知,如今共在一场校演,优劣如此逆转,诸卫士难免愤懑。臣自知孟浪草率,今日入宫,请罪之外,也是想请教陛下该要如何善后修补?”
“千牛卫拱护宸居,职责深重,所用本就忠勇为先。力不能挽,技不能驯,君王安危、目若玩戏,又有什么忠义可言?慎之你能察此大恶,又何罪之有?”
武则天闻言后便冷笑道:“考核技艺,势在必行!勇力者攫用,卑弱者黜落,如果连这一点公道都不愿下赐,又怎么能望众将士用命效劳!难怪慎之你盼能有才士分劳,那些膏梁禄虫,一个个仗恃门荫,君王安危都在度外,又怎么会将你这个资望仍浅的少王放在眼中?”
李潼听到这话不免一乐,那些人不敢不敬他,但既然他奶奶这么想,他也没必要解释得太细。
接着武则天又对太平公主说道:“你能此际推举才士,正合时宜。豆卢贞松久事宿卫,想有更多成计可循,能够大补慎之整军良计。”
太平公主听到这话,脸色略有尴尬,她举荐豆卢贞松用意是好,却没想到人还没有入事,就已经有一口大黑锅等着背了。那些千牛备身们一个个家世显赫,担任此职本就是为了镀金,真要军法严明的去操练,这不是明摆着得罪人。
李潼对此倒没有多愧疚,只是感觉暖暖的,他奶奶心里是有他,虽然事情是他挑起来的,但黑锅还是要给外人背。
略作沉吟后,他便又说道:“其实诸近卫也并非一无是处,诸备身、主仗武力勤操,不逊其他诸卫精卒。特别其中有备身杨放、主仗赵长兴等,若非今日操演,臣亦不知卫府还有如此勇卒。一卫已是如此,放眼两衙乃至诸边戍,此类勇才不用者,不知凡几。若能比拟诸制科举人,武举健儿,君恩普授,一定能大壮国声!”
武则天听到这话后,眉头微微一扬,片刻后则叹息道:“你能胸怀国计,不拘职内,这很好。但武举议论不是短时,至今仍然不能决定,还有许多困扰仍待参谋啊。但如果你有什么计略想要参议,可以修表直送禁中。”
李潼当然明白大凡事关重大的国策,很难一拍脑门就有决定,比如他此前所进言经济诸事,到现在朝廷仍然还没有明令放出。大概他奶奶也在等着蜀中飞钱的经营成果究竟如何,再决定是不是要全力支持。
当然,他建言开设武举,目的也并不单纯,是希望能够借此将更多的故衣社力量通过官方途径引入到禁军体系中来,以冲淡本来那些旧势力的影响。现在看来,这件事还得持续拱火。
不独武则天,李潼也挺好奇他姑姑会举荐什么人选。左千牛卫作为近卫军,势位高低还在其次,是真正的心腹之选。一旦居此,便是圣眷浓厚的直接证明。
太平公主也没有让两人好奇太久,接着便开口说道:“中山公豆卢贞松,世为国亲,屡任宿卫,如今赋闲于邸,闲养志趣。其人才力忠义不需细表,既然千牛卫缺员分劳,这难道不正是良选?”
说完后,她微笑着望向李潼,暗示李潼助她发声。
听到太平公主的举荐人选,李潼心中一叹,他自己忙碌着组织班底,看来他姑姑也没有闲着。
豆卢贞松是豆卢钦望的堂弟,都是芮国公豆卢宽的孙子。此前不久,李潼还跟他姑姑一起宴请豆卢钦望,当时他姑姑便对豆卢钦望流露出不小的热情。
由于李潼跟弘农杨氏的论婚被他奶奶插手破坏,豆卢钦望也不再对李潼表露太多热情。现在看来,倒是他姑姑将这一层关系维持了下去,且还有了新的发展。
李潼对豆卢家谈不上什么好感,倒也没有什么恶感,不过既然他姑姑表露意图,不妨助言一二。
所以他便起身望着武则天说道:“孙儿与中山公少有往来,但既然是姑母力荐,又是国戚仁长,想必有才器可称。如今卫府诸事的确乏用,若能引入推选,补益于事,小臣强用也能稍得喘息。”
太平公主听到李潼发声,脸带笑意的对他点了点头,神态间颇为满意。
武则天却没有第一时间答话,沉吟了一会儿,才指着殿中两人微笑道:“这些非分的言语,也只在庭私小叙,不要在外浪言惹谤。”
言语中虽在告诫这两人并无举荐大臣的资格,但也并没有禁止他们私下里讨论。尽管没有明确回答,但李潼也能猜到这件事应是八九不离十了。
看着他姑姑眉眼之间掩饰不住的喜意,李潼心里暗叹一声。老实说,政治人物真不该把人情作为一个衡量标准。他奶奶大多时候做得都不错,该杀就杀,绝不手软,但其实也并没有完全的免于人情的影响。
李潼同样也是如此,如果不是他姑姑出面举荐,他其实并不乐意让豆卢贞松进入左千牛卫。豆卢家是关陇大宗,一旦豆卢贞松进入左千牛卫,无论主观意愿如何,都会摊薄他在卫府中的威望。
这一点还是其次,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豆卢贞松的老婆正是窦家人。眼下正是打击窦家等关陇人家的关键时刻,豆卢贞松入事千牛卫,难免会让在事者对这一目标产生动摇。
关陇勋贵之所以难除,就在于这种盘根错节的关系,他们与李唐皇室可谓是相依共存。哪怕强如武则天,能够做到武周代唐,仍然做不到完全根除这些关陇勋贵。
或者说她还不够狠,没能把儿女全干掉,这给了关陇勋贵们渗透新朝、乃至于逆风翻盘留下了余地。但儿女们既是她更进一步的掣肘,也是她能走到这一步的一个铺垫。
更让李潼心生感触的,是通过太平公主举荐豆卢贞松这一件事,察觉到他姑姑已经在有意识的去推动李武合流。
李武合流是武周后期政治大趋势,奠定了从武周回归李唐的一个基调,标志性事件便是李显回归、然后李武两家明堂盟誓。
后世不乏考据党论证太平公主有没有参与盟誓,这也实在是无聊。无论太平公主有没有参加盟誓,她的特殊身份与处境便决定了她是李武合流的主要缔造者与推动者。
现在太平公主已经在尝试通过自己的影响,让武则天与关陇勋贵们之间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解。
或许她本人还不能清醒认识到这条道路在以后会达成什么样的局面,但李潼却很清楚,一旦他姑姑以此为目标继续前进,那么他跟他姑姑之间,根本立场就发生了矛盾。
李武合流并不是说两家人坐下来吃吃饭喝喝酒,捐弃前嫌就能携手并进。其本质是要在当下时局中打造一个政治同盟的小圈子,咱们这些人资源共享、权位共享。类似关陇勋贵们,无论你是姓杨的,还是姓李的,只要在位上是咱们的人,一切都好说。
为什么神龙五王无一善终?因为他们不是自己人。甚至包括开元名相姚崇与宋璟,名气是极大,但两人执政时间加起来都不如李林甫的一半,开元盛世是我们的盛世,与你们无关!
甚至玄宗晚年避祸蜀中时,还给了宋璟一个卖直取名的刻薄评价。你们只是工具人,不是自己人。
太平公主当然是有资格左右逢源,能够从容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一旦李武合流达成,她的地位会变得异常超然。
但这对李潼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他虽然是姓李的,如今也改姓武,但事实上无论李武哪一派跟他都不沾,或者说不能触及到这两派核心利益。他只是靠着硬舔他奶奶上位的非常时期的一个非常人物,一旦李武合流达成,他一定会被边缘化。
当然,凭他眼下拥有的政治资本,如果肯加入其中某一方,混成一个中坚人物并不难。毕竟眼下还是长寿年间,李武合流想要达成还有的磨合。
但是老子为什么要搞这些?既然是有能够更进一步的可能,为什么要跟你们这群废物一起抱团取暖?甚至就连武承嗣都被气死了,他如果接受这样一个和稀泥的结果,那是连武承嗣的气性都不如!
真正让李潼心生警惕的,还不是他姑姑所流露出来的意图,而是他奶奶的态度。
从武攸宜出任并州长史的时候,李潼便意识到他奶奶是有留手的打算,如今再有意让窦家女婿出任千牛卫,这意图无疑更加明显,再联想到西京案事迟迟没有突破性进展,事情下一步的发展也实在让人无从判断。
大势方面,李潼还是比较被动,顾虑多多,眼下还是要从细节上下功夫。
用餐完毕后,他便主动讲起了今日在卫府中考核群僚的事情,讲到众千牛备身们弓马技艺多么不堪,也并没有隐瞒,如实道来。
武则天对于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毕竟关乎她个人安危,听李潼讲述完毕后,脸色便有些不好看,冷哼道:“古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那些千牛备身,一个个也都是权门贵第所出,竟然如此不堪?宸居安危,便付此辈手中?”
李潼叹息一声,并作请罪状:“臣偶作闲戏,不想是这样一个结果,心中实在惶恐。诸千牛备身所以入选宿卫,所重还非弓马诸技,而是各家冠缨门第的忠义传承。但这一点施量取舍,下僚未必能尽知,如今共在一场校演,优劣如此逆转,诸卫士难免愤懑。臣自知孟浪草率,今日入宫,请罪之外,也是想请教陛下该要如何善后修补?”
“千牛卫拱护宸居,职责深重,所用本就忠勇为先。力不能挽,技不能驯,君王安危、目若玩戏,又有什么忠义可言?慎之你能察此大恶,又何罪之有?”
武则天闻言后便冷笑道:“考核技艺,势在必行!勇力者攫用,卑弱者黜落,如果连这一点公道都不愿下赐,又怎么能望众将士用命效劳!难怪慎之你盼能有才士分劳,那些膏梁禄虫,一个个仗恃门荫,君王安危都在度外,又怎么会将你这个资望仍浅的少王放在眼中?”
李潼听到这话不免一乐,那些人不敢不敬他,但既然他奶奶这么想,他也没必要解释得太细。
接着武则天又对太平公主说道:“你能此际推举才士,正合时宜。豆卢贞松久事宿卫,想有更多成计可循,能够大补慎之整军良计。”
太平公主听到这话,脸色略有尴尬,她举荐豆卢贞松用意是好,却没想到人还没有入事,就已经有一口大黑锅等着背了。那些千牛备身们一个个家世显赫,担任此职本就是为了镀金,真要军法严明的去操练,这不是明摆着得罪人。
李潼对此倒没有多愧疚,只是感觉暖暖的,他奶奶心里是有他,虽然事情是他挑起来的,但黑锅还是要给外人背。
略作沉吟后,他便又说道:“其实诸近卫也并非一无是处,诸备身、主仗武力勤操,不逊其他诸卫精卒。特别其中有备身杨放、主仗赵长兴等,若非今日操演,臣亦不知卫府还有如此勇卒。一卫已是如此,放眼两衙乃至诸边戍,此类勇才不用者,不知凡几。若能比拟诸制科举人,武举健儿,君恩普授,一定能大壮国声!”
武则天听到这话后,眉头微微一扬,片刻后则叹息道:“你能胸怀国计,不拘职内,这很好。但武举议论不是短时,至今仍然不能决定,还有许多困扰仍待参谋啊。但如果你有什么计略想要参议,可以修表直送禁中。”
李潼当然明白大凡事关重大的国策,很难一拍脑门就有决定,比如他此前所进言经济诸事,到现在朝廷仍然还没有明令放出。大概他奶奶也在等着蜀中飞钱的经营成果究竟如何,再决定是不是要全力支持。
当然,他建言开设武举,目的也并不单纯,是希望能够借此将更多的故衣社力量通过官方途径引入到禁军体系中来,以冲淡本来那些旧势力的影响。现在看来,这件事还得持续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