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7 川西王属,岂为蕃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用过早餐后,李光顺便先离开王邸,前往皇城行台所在进行一些人事交接,李潼则留在邸中接见郭元振。
不多久,郭元振登堂来见,姿态倒是显得端庄有礼,恭谨入拜道:“仆郭元振,奉王教外使归来,叩见殿下。”
李潼放下手中卷宗,垂眼望向了郭元振并笑语道:“郭参军播威蕃土,着功事迹,颇有可观啊。”
郭元振闻言后,脸上却没有多少得意之情,仍是顿首道:“日前于蕃土喜闻殿下于蕃土大破悍贼钦陵于青海,仆恨未能持殳当阵、为王前驱,蕃土行事,实在不值一提。”
“所事难易有别,河源将士群众为助,破贼理所当然。蕃土敌境独行无援,能直执事机、有所创建,还是值得一夸的。”
很多事情说来简单,但最难就在于从零到一的突破。深入敌境看似机会多多,但实际情况却是无处着力,毕竟身为一个外来者,人事完全陌生,想要与一个政权上层人物展开直接的互动勾连,是非常的困难。
关于这一点,李潼深有感触,他旧年幽禁于神都内苑,哪怕为了见上他奶奶一面,都费了那么大的周折,用了半年多的时间。
这一次派遣郭元振前往吐蕃,他本就没打算郭元振在吐蕃境中能有什么突破性的创建,更多的是给郭元振一个历练的机会,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敌情,作为未来用事的经历储备。
结果郭元振这家伙非但没有空跑一趟,居然还拐带回来一个蕃国公主,也实在是一桩意外惊喜。所以李潼对之也不吝夸奖,有人能做好本分之内,可以称得上恪尽职守,有人则能在职事之上更作开创,这就是直接的能力体现。
李光顺说要对郭元振且策且御,李潼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也明白,真正有才能的人,做起事来是需要一定自由度的。
世道才士恒有,成就却各不相同,时势环境是培养人才的土壤,君王器量则就决定了人才的成长上限,比如大燕皇帝安禄山。
当然这只是戏言了,但在正常的君臣关系中,君王气度如何的确是能决定臣子的最终成就。卫霍之流若生在桓灵之世,怕也难以铸就那般丰功伟绩。
郭元振本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这一点李潼早就了解,虽不至于完全的纵容,但也不会用寻常的标准约束。君臣关系本就是一个动态的磨合过程,若麾下所用千人一面,且不说这本就没有可能,首先阵营的成长性便被锁死。
“先讲一讲你此行经历,那蕃国公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抛开心头这些杂想,李潼又开口说道。
郭元振闻言后便连忙讲述起来,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述事,更将自己的一些感悟看法一并讲来。比如唐蕃商贸的背后缘由,川西土羌人情形势,以及蕃国权贵内斗的脉络。
郭元振言之翔实,兼佐以感悟,李潼在认真倾听一番后,不啻于自己也亲行一遭,对蕃国以及唐蕃民间事宜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郭元振的一些看法,李潼也颇为赞同。一样的表象,不同格局、不同禀赋的人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当听到郭元振在大藏地区通过流言去鼓动蕃军打击那些民间的商贾,李潼也不由得感慨,他对郭元振另眼相待,也不仅仅只是其人青史留名,彼此之间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乃至于处理方式都颇为契合。
往年狄仁杰出巡江南,整顿民生颇有建树,武则天对此还评价不高。但直到其人大力摧毁江南淫祠,才盛赞其人有宰相之才。这并不是说武则天罔顾民生、心无仁念,而是相对于民生,意识形态的统合无疑是更高一级的标准。
郭元振这行为当然达不到那种高度,但其人能够善用环境资源,正事不荒的前提下收取别的效果,这种作风让李潼很欣赏。
不过他对郭元振此行已经给了不低的夸赞,也就不再专就此事进行表扬,免得这家伙小尾巴再摆呀摆。
“仆之所以能内结蕃国琛氏女、即就是如今的东域赤尊公主,多出附国土王所谋。其人与蕃国诸权门联谊深刻,贿结求活……”
讲到这里,郭元振还是忍不住耍了一点小心机,当然他说的也的确是实情,如果不是附国土王这家伙极力推荐琛氏女可拉拢,他又去哪里知道蕃国还有这样的奇货可居。
其实如果不是临行前自己这张破嘴啥都敢说,事情做成这样子,郭元振本也不必忐忑。和亲与否,那是蕃国自己的谋计,与他郭元振又有什么关系,他的责任就是了解蕃国内情并挑拨蕃国内讧,本来就完成的不错。
可他偏偏自己大嘴巴,说要为雍王殿下访聘蕃女,如今一语成谶,反而又需要极力证明自己绝非刻意。
对于郭元振的这一点小纠结,李潼倒是不怎么在意,别管蕃国还是土羌,最终还是都要融入中央帝国这个大家庭中来。什么样的出身并不是问题,关键是要看这人物能够发挥出什么价值。当然,他也并没有什么扩张领土顺便扩展后宫的打算。
本身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对于蕃国是公主来投还是王子来投,对他而言也都区别不大。如果郭元振能把吐蕃王母没庐氏都拐带入唐,那自然更好,不就是和亲吗,赞普这个孙子他认了。
不过当听到郭元振将这蕃国公主身份稍作讲述后,李潼倒是不免略生感慨,只觉得这身世与自己倒是依稀相似,对这个所谓的吐蕃公主倒是产生了一些兴趣。
能够在那样一种四面皆敌、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煎熬出来的人,想来也知必然不是俗类。对于其人选择投唐,李潼倒是深表理解。
当周遭所有人包括整体大环境都对你恶意满满的时候,人就容易产生一种悲观自毁的想法,投唐未必就能比留在国中际遇更好,但起码对那些心怀恶意的人是一种报复。
话说李潼当年在深宫大内都还算计着要去突厥耍耍,只可惜突厥太不争气,没给自己营造这种机会,让他不得不一步步煎熬、成为大唐如今的分陕权臣,并且还算计着彻底搞死突厥。
接着,郭元振又小心翼翼将他两头和尚、各自念经的想法稍作陈述,表示即便蕃女来投是身负和亲名义,只要稍微进行一些操作,也绝不会给殿下清誉带来什么影响。
李潼本就没有就此责怪郭元振的想法,他关注更多还是蕃国钦陵在这件事情当中所持有的态度,稍作沉吟后,便又继续说道:“这么说,那蕃女将旧领拱手让给钦陵,钦陵竟然不收,且与蕃国王室协作此计要滋扰于我?”
“实情仆亦难以探得,但据眼下所知、包括赤尊公主自身所度,应是如此。”
郭元振闻言后便作答道,不敢太过笃言自己的看法,毕竟雍王殿下自有判断。
“呵,海东一战看来是不足消其凶焰,这老小子看来是决意要继续在青海死顶。”
对于郭元振针对吐蕃王室的后计畅想,李潼是不怎么放在心上,那毕竟还太远。眼下大行台切切实实面对的敌人,终究还是留守吐谷浑故地的钦陵。
“蕃国以此为扰,必然会有后计铺陈,陇边或将刀兵再劳。这终归是那蕃女带来的麻烦,那她入国究竟有什么实利傍身?”
李潼这段时间都在考虑着该怎么跟朝廷耍穷横,对外虽然不畏惧战争,但眼下大行台这对战形势也的确是能免则免。
那蕃女入国,如果钦陵趁此再在青海兴兵闹乱,别的骚操作且不提,李潼真打算直接将这蕃女派往青海,别吵吵、你家公主自己带回去。老子啥时候想收拾你那是老子的事,才不会因为一个女人跟你急赤白脸。
至于面子什么的,真要干掉钦陵、擒杀赞普、献俘乾陵,自然有面子,顺便嘲笑一下他四叔,你就啥都不是,唐家基业发扬光大还得靠我,让位晚了都收拾你。至于别的,都是虚的。
“蕃国以康延川以东境域为东域赤尊公主汤沐邑,人物版籍俱随主入国。但川西境域沟岭纵横,诸土羌、生蛮散乱杂居,想要切实应用起来,仍需一番长计。”
听到殿下如此发问,郭元振又连忙说道。
李潼听到这话,不免更加不满:“川西蛮土羌民,本就是我大唐羁縻之属。蕃国以我资产欲作贿结,岂有此理!我当据此奏告朝廷,索图明辨川西究竟是何归属,若真确定是我大唐领疆,朝廷自当遣使训斥,大行台亦需修整刀甲,以备兵问!”
蕃国公主究竟是和亲还是其他目的,这是一桩小事,不值一提。但蕃国竟大言不惭将川西领土圈划私授,这我忍不了,就看朝廷是个什么意思。
李潼倒不担心朝廷会顺势指令大行台出兵宣示主权,反正他本就没打算跟吐蕃好好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也是应有之义。只要能把今秋贡赋稍留周转,别的都好说。
“那蕃国公主,殿下还见不见?”
郭元振刚刚归国,对于大行台具体处境还不了解,眼见殿下因此大动肝火,不免有些莫名其妙,连忙再次请示道。
“择日安排入京,先见上一见。若朝廷就此争执难决,适时送其入都。”
李潼闻言后略作沉吟,然后便说道。他所考虑重点还是秋赋问题,如果朝廷还是一味的专图钱粮、掏空大行台,余者不问,那他就要用这蕃国公主把事情搞大,让朝廷按压不住舆情。
郭元振虽然不清楚行台所困,但听到殿下根本就不纠结这蕃国公主入唐的名义问题,人物事机从容使用,讲到颠倒黑白、混淆重点,自己跟殿下相比终究还是技逊一筹啊。
用过早餐后,李光顺便先离开王邸,前往皇城行台所在进行一些人事交接,李潼则留在邸中接见郭元振。
不多久,郭元振登堂来见,姿态倒是显得端庄有礼,恭谨入拜道:“仆郭元振,奉王教外使归来,叩见殿下。”
李潼放下手中卷宗,垂眼望向了郭元振并笑语道:“郭参军播威蕃土,着功事迹,颇有可观啊。”
郭元振闻言后,脸上却没有多少得意之情,仍是顿首道:“日前于蕃土喜闻殿下于蕃土大破悍贼钦陵于青海,仆恨未能持殳当阵、为王前驱,蕃土行事,实在不值一提。”
“所事难易有别,河源将士群众为助,破贼理所当然。蕃土敌境独行无援,能直执事机、有所创建,还是值得一夸的。”
很多事情说来简单,但最难就在于从零到一的突破。深入敌境看似机会多多,但实际情况却是无处着力,毕竟身为一个外来者,人事完全陌生,想要与一个政权上层人物展开直接的互动勾连,是非常的困难。
关于这一点,李潼深有感触,他旧年幽禁于神都内苑,哪怕为了见上他奶奶一面,都费了那么大的周折,用了半年多的时间。
这一次派遣郭元振前往吐蕃,他本就没打算郭元振在吐蕃境中能有什么突破性的创建,更多的是给郭元振一个历练的机会,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敌情,作为未来用事的经历储备。
结果郭元振这家伙非但没有空跑一趟,居然还拐带回来一个蕃国公主,也实在是一桩意外惊喜。所以李潼对之也不吝夸奖,有人能做好本分之内,可以称得上恪尽职守,有人则能在职事之上更作开创,这就是直接的能力体现。
李光顺说要对郭元振且策且御,李潼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也明白,真正有才能的人,做起事来是需要一定自由度的。
世道才士恒有,成就却各不相同,时势环境是培养人才的土壤,君王器量则就决定了人才的成长上限,比如大燕皇帝安禄山。
当然这只是戏言了,但在正常的君臣关系中,君王气度如何的确是能决定臣子的最终成就。卫霍之流若生在桓灵之世,怕也难以铸就那般丰功伟绩。
郭元振本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这一点李潼早就了解,虽不至于完全的纵容,但也不会用寻常的标准约束。君臣关系本就是一个动态的磨合过程,若麾下所用千人一面,且不说这本就没有可能,首先阵营的成长性便被锁死。
“先讲一讲你此行经历,那蕃国公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抛开心头这些杂想,李潼又开口说道。
郭元振闻言后便连忙讲述起来,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述事,更将自己的一些感悟看法一并讲来。比如唐蕃商贸的背后缘由,川西土羌人情形势,以及蕃国权贵内斗的脉络。
郭元振言之翔实,兼佐以感悟,李潼在认真倾听一番后,不啻于自己也亲行一遭,对蕃国以及唐蕃民间事宜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郭元振的一些看法,李潼也颇为赞同。一样的表象,不同格局、不同禀赋的人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当听到郭元振在大藏地区通过流言去鼓动蕃军打击那些民间的商贾,李潼也不由得感慨,他对郭元振另眼相待,也不仅仅只是其人青史留名,彼此之间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乃至于处理方式都颇为契合。
往年狄仁杰出巡江南,整顿民生颇有建树,武则天对此还评价不高。但直到其人大力摧毁江南淫祠,才盛赞其人有宰相之才。这并不是说武则天罔顾民生、心无仁念,而是相对于民生,意识形态的统合无疑是更高一级的标准。
郭元振这行为当然达不到那种高度,但其人能够善用环境资源,正事不荒的前提下收取别的效果,这种作风让李潼很欣赏。
不过他对郭元振此行已经给了不低的夸赞,也就不再专就此事进行表扬,免得这家伙小尾巴再摆呀摆。
“仆之所以能内结蕃国琛氏女、即就是如今的东域赤尊公主,多出附国土王所谋。其人与蕃国诸权门联谊深刻,贿结求活……”
讲到这里,郭元振还是忍不住耍了一点小心机,当然他说的也的确是实情,如果不是附国土王这家伙极力推荐琛氏女可拉拢,他又去哪里知道蕃国还有这样的奇货可居。
其实如果不是临行前自己这张破嘴啥都敢说,事情做成这样子,郭元振本也不必忐忑。和亲与否,那是蕃国自己的谋计,与他郭元振又有什么关系,他的责任就是了解蕃国内情并挑拨蕃国内讧,本来就完成的不错。
可他偏偏自己大嘴巴,说要为雍王殿下访聘蕃女,如今一语成谶,反而又需要极力证明自己绝非刻意。
对于郭元振的这一点小纠结,李潼倒是不怎么在意,别管蕃国还是土羌,最终还是都要融入中央帝国这个大家庭中来。什么样的出身并不是问题,关键是要看这人物能够发挥出什么价值。当然,他也并没有什么扩张领土顺便扩展后宫的打算。
本身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对于蕃国是公主来投还是王子来投,对他而言也都区别不大。如果郭元振能把吐蕃王母没庐氏都拐带入唐,那自然更好,不就是和亲吗,赞普这个孙子他认了。
不过当听到郭元振将这蕃国公主身份稍作讲述后,李潼倒是不免略生感慨,只觉得这身世与自己倒是依稀相似,对这个所谓的吐蕃公主倒是产生了一些兴趣。
能够在那样一种四面皆敌、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煎熬出来的人,想来也知必然不是俗类。对于其人选择投唐,李潼倒是深表理解。
当周遭所有人包括整体大环境都对你恶意满满的时候,人就容易产生一种悲观自毁的想法,投唐未必就能比留在国中际遇更好,但起码对那些心怀恶意的人是一种报复。
话说李潼当年在深宫大内都还算计着要去突厥耍耍,只可惜突厥太不争气,没给自己营造这种机会,让他不得不一步步煎熬、成为大唐如今的分陕权臣,并且还算计着彻底搞死突厥。
接着,郭元振又小心翼翼将他两头和尚、各自念经的想法稍作陈述,表示即便蕃女来投是身负和亲名义,只要稍微进行一些操作,也绝不会给殿下清誉带来什么影响。
李潼本就没有就此责怪郭元振的想法,他关注更多还是蕃国钦陵在这件事情当中所持有的态度,稍作沉吟后,便又继续说道:“这么说,那蕃女将旧领拱手让给钦陵,钦陵竟然不收,且与蕃国王室协作此计要滋扰于我?”
“实情仆亦难以探得,但据眼下所知、包括赤尊公主自身所度,应是如此。”
郭元振闻言后便作答道,不敢太过笃言自己的看法,毕竟雍王殿下自有判断。
“呵,海东一战看来是不足消其凶焰,这老小子看来是决意要继续在青海死顶。”
对于郭元振针对吐蕃王室的后计畅想,李潼是不怎么放在心上,那毕竟还太远。眼下大行台切切实实面对的敌人,终究还是留守吐谷浑故地的钦陵。
“蕃国以此为扰,必然会有后计铺陈,陇边或将刀兵再劳。这终归是那蕃女带来的麻烦,那她入国究竟有什么实利傍身?”
李潼这段时间都在考虑着该怎么跟朝廷耍穷横,对外虽然不畏惧战争,但眼下大行台这对战形势也的确是能免则免。
那蕃女入国,如果钦陵趁此再在青海兴兵闹乱,别的骚操作且不提,李潼真打算直接将这蕃女派往青海,别吵吵、你家公主自己带回去。老子啥时候想收拾你那是老子的事,才不会因为一个女人跟你急赤白脸。
至于面子什么的,真要干掉钦陵、擒杀赞普、献俘乾陵,自然有面子,顺便嘲笑一下他四叔,你就啥都不是,唐家基业发扬光大还得靠我,让位晚了都收拾你。至于别的,都是虚的。
“蕃国以康延川以东境域为东域赤尊公主汤沐邑,人物版籍俱随主入国。但川西境域沟岭纵横,诸土羌、生蛮散乱杂居,想要切实应用起来,仍需一番长计。”
听到殿下如此发问,郭元振又连忙说道。
李潼听到这话,不免更加不满:“川西蛮土羌民,本就是我大唐羁縻之属。蕃国以我资产欲作贿结,岂有此理!我当据此奏告朝廷,索图明辨川西究竟是何归属,若真确定是我大唐领疆,朝廷自当遣使训斥,大行台亦需修整刀甲,以备兵问!”
蕃国公主究竟是和亲还是其他目的,这是一桩小事,不值一提。但蕃国竟大言不惭将川西领土圈划私授,这我忍不了,就看朝廷是个什么意思。
李潼倒不担心朝廷会顺势指令大行台出兵宣示主权,反正他本就没打算跟吐蕃好好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也是应有之义。只要能把今秋贡赋稍留周转,别的都好说。
“那蕃国公主,殿下还见不见?”
郭元振刚刚归国,对于大行台具体处境还不了解,眼见殿下因此大动肝火,不免有些莫名其妙,连忙再次请示道。
“择日安排入京,先见上一见。若朝廷就此争执难决,适时送其入都。”
李潼闻言后略作沉吟,然后便说道。他所考虑重点还是秋赋问题,如果朝廷还是一味的专图钱粮、掏空大行台,余者不问,那他就要用这蕃国公主把事情搞大,让朝廷按压不住舆情。
郭元振虽然不清楚行台所困,但听到殿下根本就不纠结这蕃国公主入唐的名义问题,人物事机从容使用,讲到颠倒黑白、混淆重点,自己跟殿下相比终究还是技逊一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