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派谁去辽东?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云鹤连忙说道:“是,督公!”同时转头对手下吩咐道:“叫醒他,上大刑!”
东厂在紧锣密鼓的审案子,东林党这边却急得不行了。
原本东林党人以为是扳倒魏忠贤的好机会,甚至能够趁机扳倒熊廷弼,拿回辽东。
现在看来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自己这些人落入了魏忠贤的算计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保就成了当下最棘手的事情。
朝廷上下谁都知道,当今陛下并不愿意听自己这些人说话,尤其是魏忠贤进献了那个青云门的妖道之后。
这不,这边魏忠贤在残酷的迫害大家,那边那个妖道就拉着陛下闭关。
而且陛下居然真的谁也不见,很显然就是魏忠贤和那个妖道联手做的这件事情。
邹元标和杨涟被关在家里,但是外面的人却在想办法救他们。虽然不能去他们家里,但是救是肯定要救的。
因为大家都清楚,现在是同舟共济的时候了!
一旦邹元标和杨涟倒了,那么所有人都完蛋了。
这一次生死攸关,没有人敢小看。
外面纷纷扰扰,皇宫大内却没有受太多的影响。朱由校谁也不见,这就使得皇宫里边儿的人想搞事情都没有地方。
皇帝在闭关,身边伺候的人只有陈洪,并没有其他人,连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都只能靠边站。
宫里面选皇后的事情还在继续,这一切也不用朱由校操心。
当然了,还是有需要朱由校操心的事情。那就是得确定辽东巡抚的人选。
辽东巡抚薛国用死了,朝廷需要任命一个人过去,而朱由校不可能再选一个东林党人去。
一个袁应泰,一个王化贞,再加上一个袁崇焕,三个人将辽东弄得不可收拾,或者说是一团糟。
虽然袁崇焕或许并不像袁应泰和王化贞那么废物,但事实上,自从他杀了毛文龙之后,辽东的情况确实是急转直下。
辽东或许还能守得住,但是消耗太大了。辽东已经成了大明财政的大漏洞,根本无法填补。
朱由校绝对不会去相信东林党鼓吹的收复辽东,他们就是想在辽东打仗、想要收复辽东,然后贪污辽东的军饷。
这件事情本来就不是秘密,只不过原本的天启帝不知道罢了。如果不是王化贞倒向了魏忠贤,或许皇室还是没有证据。
他们自己不纳税,在辽东的事情上贪污军饷,勾结辽东的边将。从上到下贪污腐败,压榨士卒,就这种情况下辽东要是能打的赢建奴都有鬼了!
在朱由校看来,想要整饬辽东难度太大,指望着辽东的明军打赢努尔哈赤,基本没戏。
至于收拾辽东,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首先是辽东的将士没有战心,文官只想着贪污,百姓苦不堪言。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这上来,还不如另起炉灶,等自己练好兵马之后再说吧。
所以朱由校对辽东的政策就很简单的,那就是维稳。只要维持现状也好,能够守住就是最大的胜利。
所以在辽东巡抚的任用上,首要选择的就是主张守的大臣,而不是高喊着收复辽东的人。
从现在大明的情况来看,想收复辽东基本不可能。所以喊出收复辽东的人。无论是真的看不出来,还是故意的,都不能用。
这种人不拉出去砍头,就已经是朱由校的仁慈了!
看不出来的就是蠢;看得出来的但是却不说,大喊着收复辽东的,这种人该死!
朱由校翻看着手上的资料,这里全都是他选出来的有资格的人。
至于内阁送上来的名单,朱由校早就扔到一边去了。
那份名单的意图很简单,那就是主推王化贞。
这个人自己是不可能用的,并且这一次还要把他给牵连进去。
现在王化贞是广宁巡抚,这货就是东林党在辽东贪污军饷的急先锋,而且没什么节操,能够反咬东林党一口。
找了半天,朱由校终于选定了一个合适的人,这个人就是王象乾。
与王化贞不同,王象乾不是东林党,他是齐党,最关键的是他和熊廷弼的想法一样,都奉行辽人靠不住、灭建奴不能急,建奴已经做大,要徐徐图之。
可惜,他这种说法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了。比起东林党的说辞,王象乾的说法太跌份了,丝毫不能蛊惑皇帝。
所以这种策略一直没成为大明在辽东战略的主流。
历史上王化贞弃广宁逃,列城尽溃,军民男妇求入关者数十万,象乾闭不纳,哭声震山谷。
阅三日,熊廷弼至,象乾乃开关门纳军民,而与廷弼计兵事。
从这里就能看出王象乾和熊廷弼的关系不错,熊廷弼的骄横跋扈丝毫没体现。似乎只有面对东林党所谓的君子之时,熊廷弼才骄横跋扈。
辽东巡抚用王象乾,广宁巡抚也要换人,那么换成谁呢?
朱由校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在晋。
这也是一个稳妥的主张守的官员,他曾经说过,必有复全辽之力量,而后可复广宁;必有灭奴之力量,而后可复全辽。不然启无巳之争,遗不了之局,而竭难继之供,不可不虑。
说白了就是我们能收复全辽东的力量,那么打广宁。当我们有了灭建奴的力量。那么开始打全辽。不然就不要开战,只是徒增消耗。
当时广宁已经丢了,王在晋觉得山海关关城本身存在重大的隐患。
他建议修重城,重城修好以后,山海关关城才真正能成为雄关天险。
画地筑墙,建台结寨,
造营房,设公馆,
分兵列燧,守望相助,
重关设险,
卫山海,
以卫京师。
一句话,就是建城死守,让你打不进来,然后我慢慢地积蓄力量。等到力量足够之时,一举将你歼灭。
王在晋的主张,遭到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主事沈棨、赞画孙元化等的反对。
袁崇焕要求修筑到二百里之外的宁远,但王在晋不听。
袁崇焕两次直接将意见报告给首辅叶向高,但叶向高不知前线的情况,拿不定主意。
这时大学士管兵部事孙承宗自请行边,亲赴山海关。
孙承宗回京后,面奏王在晋不足任,“笔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改任南京兵部尚书。
不久王在晋就辞职了。
孙云鹤连忙说道:“是,督公!”同时转头对手下吩咐道:“叫醒他,上大刑!”
东厂在紧锣密鼓的审案子,东林党这边却急得不行了。
原本东林党人以为是扳倒魏忠贤的好机会,甚至能够趁机扳倒熊廷弼,拿回辽东。
现在看来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自己这些人落入了魏忠贤的算计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保就成了当下最棘手的事情。
朝廷上下谁都知道,当今陛下并不愿意听自己这些人说话,尤其是魏忠贤进献了那个青云门的妖道之后。
这不,这边魏忠贤在残酷的迫害大家,那边那个妖道就拉着陛下闭关。
而且陛下居然真的谁也不见,很显然就是魏忠贤和那个妖道联手做的这件事情。
邹元标和杨涟被关在家里,但是外面的人却在想办法救他们。虽然不能去他们家里,但是救是肯定要救的。
因为大家都清楚,现在是同舟共济的时候了!
一旦邹元标和杨涟倒了,那么所有人都完蛋了。
这一次生死攸关,没有人敢小看。
外面纷纷扰扰,皇宫大内却没有受太多的影响。朱由校谁也不见,这就使得皇宫里边儿的人想搞事情都没有地方。
皇帝在闭关,身边伺候的人只有陈洪,并没有其他人,连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都只能靠边站。
宫里面选皇后的事情还在继续,这一切也不用朱由校操心。
当然了,还是有需要朱由校操心的事情。那就是得确定辽东巡抚的人选。
辽东巡抚薛国用死了,朝廷需要任命一个人过去,而朱由校不可能再选一个东林党人去。
一个袁应泰,一个王化贞,再加上一个袁崇焕,三个人将辽东弄得不可收拾,或者说是一团糟。
虽然袁崇焕或许并不像袁应泰和王化贞那么废物,但事实上,自从他杀了毛文龙之后,辽东的情况确实是急转直下。
辽东或许还能守得住,但是消耗太大了。辽东已经成了大明财政的大漏洞,根本无法填补。
朱由校绝对不会去相信东林党鼓吹的收复辽东,他们就是想在辽东打仗、想要收复辽东,然后贪污辽东的军饷。
这件事情本来就不是秘密,只不过原本的天启帝不知道罢了。如果不是王化贞倒向了魏忠贤,或许皇室还是没有证据。
他们自己不纳税,在辽东的事情上贪污军饷,勾结辽东的边将。从上到下贪污腐败,压榨士卒,就这种情况下辽东要是能打的赢建奴都有鬼了!
在朱由校看来,想要整饬辽东难度太大,指望着辽东的明军打赢努尔哈赤,基本没戏。
至于收拾辽东,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首先是辽东的将士没有战心,文官只想着贪污,百姓苦不堪言。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这上来,还不如另起炉灶,等自己练好兵马之后再说吧。
所以朱由校对辽东的政策就很简单的,那就是维稳。只要维持现状也好,能够守住就是最大的胜利。
所以在辽东巡抚的任用上,首要选择的就是主张守的大臣,而不是高喊着收复辽东的人。
从现在大明的情况来看,想收复辽东基本不可能。所以喊出收复辽东的人。无论是真的看不出来,还是故意的,都不能用。
这种人不拉出去砍头,就已经是朱由校的仁慈了!
看不出来的就是蠢;看得出来的但是却不说,大喊着收复辽东的,这种人该死!
朱由校翻看着手上的资料,这里全都是他选出来的有资格的人。
至于内阁送上来的名单,朱由校早就扔到一边去了。
那份名单的意图很简单,那就是主推王化贞。
这个人自己是不可能用的,并且这一次还要把他给牵连进去。
现在王化贞是广宁巡抚,这货就是东林党在辽东贪污军饷的急先锋,而且没什么节操,能够反咬东林党一口。
找了半天,朱由校终于选定了一个合适的人,这个人就是王象乾。
与王化贞不同,王象乾不是东林党,他是齐党,最关键的是他和熊廷弼的想法一样,都奉行辽人靠不住、灭建奴不能急,建奴已经做大,要徐徐图之。
可惜,他这种说法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了。比起东林党的说辞,王象乾的说法太跌份了,丝毫不能蛊惑皇帝。
所以这种策略一直没成为大明在辽东战略的主流。
历史上王化贞弃广宁逃,列城尽溃,军民男妇求入关者数十万,象乾闭不纳,哭声震山谷。
阅三日,熊廷弼至,象乾乃开关门纳军民,而与廷弼计兵事。
从这里就能看出王象乾和熊廷弼的关系不错,熊廷弼的骄横跋扈丝毫没体现。似乎只有面对东林党所谓的君子之时,熊廷弼才骄横跋扈。
辽东巡抚用王象乾,广宁巡抚也要换人,那么换成谁呢?
朱由校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在晋。
这也是一个稳妥的主张守的官员,他曾经说过,必有复全辽之力量,而后可复广宁;必有灭奴之力量,而后可复全辽。不然启无巳之争,遗不了之局,而竭难继之供,不可不虑。
说白了就是我们能收复全辽东的力量,那么打广宁。当我们有了灭建奴的力量。那么开始打全辽。不然就不要开战,只是徒增消耗。
当时广宁已经丢了,王在晋觉得山海关关城本身存在重大的隐患。
他建议修重城,重城修好以后,山海关关城才真正能成为雄关天险。
画地筑墙,建台结寨,
造营房,设公馆,
分兵列燧,守望相助,
重关设险,
卫山海,
以卫京师。
一句话,就是建城死守,让你打不进来,然后我慢慢地积蓄力量。等到力量足够之时,一举将你歼灭。
王在晋的主张,遭到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主事沈棨、赞画孙元化等的反对。
袁崇焕要求修筑到二百里之外的宁远,但王在晋不听。
袁崇焕两次直接将意见报告给首辅叶向高,但叶向高不知前线的情况,拿不定主意。
这时大学士管兵部事孙承宗自请行边,亲赴山海关。
孙承宗回京后,面奏王在晋不足任,“笔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改任南京兵部尚书。
不久王在晋就辞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