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没把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可曾擒得那闯贼”常宇急急入殿尚未来及见礼,崇祯便急不可耐问道,此时清兵就在眼皮底下,他却还惦记着这心头大患,可见对李自成恨的多么刻骨铭心。
常宇微叹,轻轻摇头:“小的无能,若能再待十天半月或可,然……眼下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崇祯帝闻讯难掩失落,终是长叹一声:“你已尽力了,你已经做的很好了”。随即令人赐座,旁边的太监赶紧送来一把椅子,常宇慌忙拒绝:“小的不敢!”
明朝大臣上朝议政虽不像清朝那样动不动就跪着,但很少有板凳坐的,除了一些功臣或老臣,其他都得站着。
只不过此时崇祯在皇极门议政非正式上朝,召集而来的也都是内阁的股肱之臣,全然有座。
他赐座,若是私人场合便应了,可现在常宇哪敢坐啊,理由很简单,旁边都是什么人啊,内阁的大佬啊,他是谁啊,皇帝家奴,太监啊,
虽说他啊战功赫赫,然则祖训太监不得参政议政,那些大佬也更接受不了和一个太监平起平坐同殿为臣。
眼见李邦华等人脸都黑了,常宇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他可不想学魏忠贤那样高调,弄得人人喊打。
“你剿贼有功,朕赐你座,你就坐”崇祯见常宇一脸疲色心有很是怜惜,不顾旁边李邦华等人的脸色已由黑变青,异常坚持。
“皇上,此时清军入关京城危在旦夕,小的尚有诸多不明之事还需弄清楚,这清军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入关的,手头可有京畿附近地形图……”常宇见崇祯坚持赐座,若是再拒绝则会扫了他面子,于是赶紧岔开话题,这一举动顿时博得李邦华等人的好感,这太监比之魏忠贤可上道多了。
这话题果真转移了崇祯的注意力,太监随即送了地图过来,常宇铺开寻找古北的位置,旁边王家彦开口告之他当下最新情报:北边连日雪天,清兵骑兵一路疾行,地方守兵多反应不急,直至承德时方才报来,朝廷得知时鞑子已只古北口了……
常宇仔细看了地图,古北口在密云正北,承德在密云东北,清军入关最快路线应该是从承德直接南下到兴隆县从墙子岭或青山关入关,崇祯十一年,清军第四次入关便是从这里打进来,可这次清军为何舍近求远,从承德直奔正西绕到滦平县再南下从古北口入关?
王家彦猜测是因前车之鉴,明军重修墙子岭等关口并驻重兵,清军便出其不意从防守较弱的古北口打了进来……
看来情报摸的很详细嘛,常宇知道清军觊觎大明太久,数十年间在大明布了一个大大的情报网,里里外外都摸的明明白白,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眼睛。
常宇盯着地图皱着眉头沉默不语,崇祯帝和一帮内阁大佬则紧紧盯着他大气不敢喘一下,特别李邦华等内阁大佬,他们虽极力反对太监参政也担心又出一个魏忠贤,可心里明白的很,眼前局势危急,已到火烧眉毛了,能灭火的只有眼前这个小太监,论行军打仗他们加一起都不对手,只能自我洗脑:这不是参政,是打仗,和朝政两码事……
良久,常宇长长呼了一口气,崇祯帝赶紧道:“可有应对之策?”
常宇苦笑:“来了就打呗,还能有啥对策”
崇祯愕然:“打?怎么打?”
李邦华也道:“常公公,京畿此时能调动的人马也就是唐通和马科加起来不过两万人,怕是不敌……”
常宇忍不住的翻了个白眼,说的好像有十万大军就敢打就能打的过似的,清军前几次入关,哪次明军不是十几万大军给人家当保镖,一路护送清军抢劫杀人放火,当然这话不能直接说出了,于是道:“城中京营尚有数万……”
“京营动不得”话未说完王家彦便急急打断:“京营乃守城之用,京城为重不可调走”。
常宇微微一笑:“清军不会攻城的”。
诸人一怔,面露不解,不知他为何这么肯定。
“清军在宁远一战惨败,丢盔弃甲不说就连攻城器械差不多也扔完了,而据报他三万余人马几乎清一色骑兵,可见并无携带攻城辎重,所以断定他不会攻城,此来只为掠劫!”常宇斩钉截铁说道。
诸人挑眉沉思,随即点头认同。因为只掠劫不攻城这事之前有过,比如第二次入关就只抢不攻,甚至第三次入关时候绕了京城一圈也无意攻打。
听闻清军不攻城,诸人皆松了口气,脸色稍和,常宇顿感恶寒,老百姓的命就不是命啊,还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人家入室抢劫只要不抢内府其他就随意了?还要谢天谢地了?
还好崇祯帝并不这么认为,咬牙切齿:“鞑子贼心不死,竟数月间两次袭扰,常宇你给朕打断他们的腿!”
诸臣心下悱恻,可得了吧,人家不攻城你就烧高香吧,还打断人家腿,你拿什么打。
常宇抱拳领令:“既来之,不折腰就折腿”。
崇祯甚是激动:“京畿人马任你调动,包括京营,亲卫你全可调出去,朕要你狠狠的打,打断他们的骨头,打破他们的胆,你可有把握?”
“没有”!常宇淡淡开口,崇祯差点一口老血喷出,诸臣也是变色。
哪知常宇微微一笑:“西征太原时,北出边关时,南下保定时小的都没把握”
崇祯笑了,长长呼了一口气:“你这小子,学会贫嘴了”,诸臣也是脸色一缓,殿内气氛变的不那么紧张了。
“常公公,鞑子刚在关外大败,怎么又突然南下入关,这是为何?”次辅吴甡问道,诸人也是疑惑不解。
常宇略一沉默,他猜测多尔衮刚上位大清朝内斗不止,他本欲借此番入关稳固自己的地位,哪知被常宇诱到宁远却是一场惨败,心知回师免不了一场争斗,极有可能因此下台,心有不甘调手头人马做最后一搏。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多尔衮得到情报南边贼军作乱逼近京城,京畿防守空虚正好趁虚而入,且眼下离夏收不远,正是放马牧草抢劫的好时机,以往年经历只要溜达一圈所获惊人,这次出兵就不算失败,既解了危机又巩固地位,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常宇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能让多尔衮在重伤之下还咬牙出兵入关。
一番话说来,殿内诸人皆点头,暗道这小太监心思果然缜密。
既然清兵不攻城,那便好好的给他干一场,就在京畿一带弄残他,不让其祸害他处,崇祯有理由相信由常宇带兵,明军绝对不会出现前几次那样,闻风便逃,数十万大军只敢远观不敢迎战。
只是清军铁骑无敌,野战正是其最擅长的打法,京畿境内的兵力也就唐通那数千人马能勉强应付一下,余下不值得一提,至于京营和皇帝亲卫恐怕刀都生锈了,上了战场和菜瓜没啥区别。
可即便如此,崇祯帝对常宇还有信心的,因为他别无选择,更因为这个小太监给了他太多惊喜。
王家彦最先离开,他是京营总督,常宇要用兵京营首当其冲,于是忙着动员调兵示意,半个时辰后常宇也告退,崇祯帝往其背影直至消失,才长叹一口气把目光掠向内阁诸臣:“你等借祖训掣肘朕,言之太监不得干政,无非怕其成了下一个魏忠贤,可国难当头之际,这朝堂上下能为朕分忧,为能大明遮风挡雨者舍他又取谁?尔等瞧瞧他有一点儿像魏忠贤么?”
李邦华等人面面相觑,心中五味杂陈,魏忠贤有的权势这小太监都有,魏忠贤有的能力他也有甚至有过而无不及,便拿打仗这一说,魏忠贤拍马都赶不上。
可魏忠贤有的嚣张跋扈,他没有,魏忠贤的只手遮天他也没有,魏忠贤那时也训练了近万太监军为己所用用来遏制打击文官集团,插手朝野上下大小政务,可小太监训练太监军则拉出去杀敌卫国了,如此想来,这小太监真不错!
崇祯帝瞧诸臣神色,心中暗笑,常宇的手段岂是你们这些书呆子看透的,实则魏忠贤的参政,敛财等等伎俩这小子一样都没落下,话说近期官场变动,各项民政举措的背后哪个没有他的影子,只是魏忠贤在明面,这小子在暗处推波助澜,打死都不愿意露出水面。
“可曾擒得那闯贼”常宇急急入殿尚未来及见礼,崇祯便急不可耐问道,此时清兵就在眼皮底下,他却还惦记着这心头大患,可见对李自成恨的多么刻骨铭心。
常宇微叹,轻轻摇头:“小的无能,若能再待十天半月或可,然……眼下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崇祯帝闻讯难掩失落,终是长叹一声:“你已尽力了,你已经做的很好了”。随即令人赐座,旁边的太监赶紧送来一把椅子,常宇慌忙拒绝:“小的不敢!”
明朝大臣上朝议政虽不像清朝那样动不动就跪着,但很少有板凳坐的,除了一些功臣或老臣,其他都得站着。
只不过此时崇祯在皇极门议政非正式上朝,召集而来的也都是内阁的股肱之臣,全然有座。
他赐座,若是私人场合便应了,可现在常宇哪敢坐啊,理由很简单,旁边都是什么人啊,内阁的大佬啊,他是谁啊,皇帝家奴,太监啊,
虽说他啊战功赫赫,然则祖训太监不得参政议政,那些大佬也更接受不了和一个太监平起平坐同殿为臣。
眼见李邦华等人脸都黑了,常宇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他可不想学魏忠贤那样高调,弄得人人喊打。
“你剿贼有功,朕赐你座,你就坐”崇祯见常宇一脸疲色心有很是怜惜,不顾旁边李邦华等人的脸色已由黑变青,异常坚持。
“皇上,此时清军入关京城危在旦夕,小的尚有诸多不明之事还需弄清楚,这清军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入关的,手头可有京畿附近地形图……”常宇见崇祯坚持赐座,若是再拒绝则会扫了他面子,于是赶紧岔开话题,这一举动顿时博得李邦华等人的好感,这太监比之魏忠贤可上道多了。
这话题果真转移了崇祯的注意力,太监随即送了地图过来,常宇铺开寻找古北的位置,旁边王家彦开口告之他当下最新情报:北边连日雪天,清兵骑兵一路疾行,地方守兵多反应不急,直至承德时方才报来,朝廷得知时鞑子已只古北口了……
常宇仔细看了地图,古北口在密云正北,承德在密云东北,清军入关最快路线应该是从承德直接南下到兴隆县从墙子岭或青山关入关,崇祯十一年,清军第四次入关便是从这里打进来,可这次清军为何舍近求远,从承德直奔正西绕到滦平县再南下从古北口入关?
王家彦猜测是因前车之鉴,明军重修墙子岭等关口并驻重兵,清军便出其不意从防守较弱的古北口打了进来……
看来情报摸的很详细嘛,常宇知道清军觊觎大明太久,数十年间在大明布了一个大大的情报网,里里外外都摸的明明白白,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眼睛。
常宇盯着地图皱着眉头沉默不语,崇祯帝和一帮内阁大佬则紧紧盯着他大气不敢喘一下,特别李邦华等内阁大佬,他们虽极力反对太监参政也担心又出一个魏忠贤,可心里明白的很,眼前局势危急,已到火烧眉毛了,能灭火的只有眼前这个小太监,论行军打仗他们加一起都不对手,只能自我洗脑:这不是参政,是打仗,和朝政两码事……
良久,常宇长长呼了一口气,崇祯帝赶紧道:“可有应对之策?”
常宇苦笑:“来了就打呗,还能有啥对策”
崇祯愕然:“打?怎么打?”
李邦华也道:“常公公,京畿此时能调动的人马也就是唐通和马科加起来不过两万人,怕是不敌……”
常宇忍不住的翻了个白眼,说的好像有十万大军就敢打就能打的过似的,清军前几次入关,哪次明军不是十几万大军给人家当保镖,一路护送清军抢劫杀人放火,当然这话不能直接说出了,于是道:“城中京营尚有数万……”
“京营动不得”话未说完王家彦便急急打断:“京营乃守城之用,京城为重不可调走”。
常宇微微一笑:“清军不会攻城的”。
诸人一怔,面露不解,不知他为何这么肯定。
“清军在宁远一战惨败,丢盔弃甲不说就连攻城器械差不多也扔完了,而据报他三万余人马几乎清一色骑兵,可见并无携带攻城辎重,所以断定他不会攻城,此来只为掠劫!”常宇斩钉截铁说道。
诸人挑眉沉思,随即点头认同。因为只掠劫不攻城这事之前有过,比如第二次入关就只抢不攻,甚至第三次入关时候绕了京城一圈也无意攻打。
听闻清军不攻城,诸人皆松了口气,脸色稍和,常宇顿感恶寒,老百姓的命就不是命啊,还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人家入室抢劫只要不抢内府其他就随意了?还要谢天谢地了?
还好崇祯帝并不这么认为,咬牙切齿:“鞑子贼心不死,竟数月间两次袭扰,常宇你给朕打断他们的腿!”
诸臣心下悱恻,可得了吧,人家不攻城你就烧高香吧,还打断人家腿,你拿什么打。
常宇抱拳领令:“既来之,不折腰就折腿”。
崇祯甚是激动:“京畿人马任你调动,包括京营,亲卫你全可调出去,朕要你狠狠的打,打断他们的骨头,打破他们的胆,你可有把握?”
“没有”!常宇淡淡开口,崇祯差点一口老血喷出,诸臣也是变色。
哪知常宇微微一笑:“西征太原时,北出边关时,南下保定时小的都没把握”
崇祯笑了,长长呼了一口气:“你这小子,学会贫嘴了”,诸臣也是脸色一缓,殿内气氛变的不那么紧张了。
“常公公,鞑子刚在关外大败,怎么又突然南下入关,这是为何?”次辅吴甡问道,诸人也是疑惑不解。
常宇略一沉默,他猜测多尔衮刚上位大清朝内斗不止,他本欲借此番入关稳固自己的地位,哪知被常宇诱到宁远却是一场惨败,心知回师免不了一场争斗,极有可能因此下台,心有不甘调手头人马做最后一搏。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多尔衮得到情报南边贼军作乱逼近京城,京畿防守空虚正好趁虚而入,且眼下离夏收不远,正是放马牧草抢劫的好时机,以往年经历只要溜达一圈所获惊人,这次出兵就不算失败,既解了危机又巩固地位,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常宇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能让多尔衮在重伤之下还咬牙出兵入关。
一番话说来,殿内诸人皆点头,暗道这小太监心思果然缜密。
既然清兵不攻城,那便好好的给他干一场,就在京畿一带弄残他,不让其祸害他处,崇祯有理由相信由常宇带兵,明军绝对不会出现前几次那样,闻风便逃,数十万大军只敢远观不敢迎战。
只是清军铁骑无敌,野战正是其最擅长的打法,京畿境内的兵力也就唐通那数千人马能勉强应付一下,余下不值得一提,至于京营和皇帝亲卫恐怕刀都生锈了,上了战场和菜瓜没啥区别。
可即便如此,崇祯帝对常宇还有信心的,因为他别无选择,更因为这个小太监给了他太多惊喜。
王家彦最先离开,他是京营总督,常宇要用兵京营首当其冲,于是忙着动员调兵示意,半个时辰后常宇也告退,崇祯帝往其背影直至消失,才长叹一口气把目光掠向内阁诸臣:“你等借祖训掣肘朕,言之太监不得干政,无非怕其成了下一个魏忠贤,可国难当头之际,这朝堂上下能为朕分忧,为能大明遮风挡雨者舍他又取谁?尔等瞧瞧他有一点儿像魏忠贤么?”
李邦华等人面面相觑,心中五味杂陈,魏忠贤有的权势这小太监都有,魏忠贤有的能力他也有甚至有过而无不及,便拿打仗这一说,魏忠贤拍马都赶不上。
可魏忠贤有的嚣张跋扈,他没有,魏忠贤的只手遮天他也没有,魏忠贤那时也训练了近万太监军为己所用用来遏制打击文官集团,插手朝野上下大小政务,可小太监训练太监军则拉出去杀敌卫国了,如此想来,这小太监真不错!
崇祯帝瞧诸臣神色,心中暗笑,常宇的手段岂是你们这些书呆子看透的,实则魏忠贤的参政,敛财等等伎俩这小子一样都没落下,话说近期官场变动,各项民政举措的背后哪个没有他的影子,只是魏忠贤在明面,这小子在暗处推波助澜,打死都不愿意露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