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36 昌源镇中三人游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日起床的太孙吴脸色很不好,然而由于不高兴的原因太过难于启齿,也只能闷着了。
萧安不知所以,骑上马后,还在马车窗旁问,“公子今日心情不好可是为何事?”
太孙吴一脸的愁苦,也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萧安睡姿不雅,只得含糊道:“想是睡得还不够,现下头还有些昏。”
大庆的马车也有规制,太孙吴乃是微服私访,虽是护卫带得足够,然而在马车上却占不了便宜,皇孙仪仗的马车要比双马车要高和宽,坐起来也更舒服。
然而此时只有双马,萧安只当太孙吴是因马车坐久了才休息不够,也没个解决的法子,就道:“那公子要是不想坐马车了,就跟我说一声,我与公子骑马也行。”
语气却不如昨日那般坚决。
要太孙吴身体好,萧安自是盼着能尽快到边关,然而太孙吴身体不好,萧安也不可能不顾太孙吴的身体状况赶路。
太孙吴也未拒绝,说:“好。”
说句大实话,坐在马车里颠簸,到底还是不如坐在萧安的马背上少折腾些人。当然,这也是萧安坚决骑马,而不愿意乘马车的缘故之一。
萧安得了太孙吴的信儿,这才赶马上前。
留下太孙吴青着眼袋,本想再歇歇,然而便是坐下有厚厚的软垫也只觉得颠簸得紧。
这马车里又不透风,才是晨起,就已经开始闷热起来,然而若是捞开竹帘,却又怕沾染了尘土入口,太孙吴不得不叹这回自己是真真出门见识了大庆天下。
跟着的小太监见太孙吴面上的神情,心中只祈祷快点到达昌源镇,好让太孙吴能多歇息一阵才好。
从红岭镇再走三日便是昌源镇,昌源镇盛产米粮,凿出的精米比别处的都要香甜可口一些,故而此镇比红岭镇要大得多,有两百户左右,且宗族势力并不算强,有一半是来往商户在此开有其他店铺的多。
萧安一行到昌源镇时,已是晌午后,太阳西斜,天气渐凉,镇子上却依旧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萧安在进镇之时便下了马,牵着走在太孙吴马车旁,隔着竹帘子问道:“公子可是要出来走动一二?”
太孙吴本也坐得累了,偏偏萧安再不真邀他骑马,真真是苦煞人,这会儿听说这话,就捞开帘子跟萧安道:“可有些看头?”
萧安本想昧着良心说两句好听的,然而回头侧目一看,没良心说都没用,只得老实道:“比京城差远矣。”
然而就是京城,太孙吴也出皇宫得少,加上怕自己一犹豫,萧安又不接话了,立马道:“小地方当也有小地方的风景,何必处处与京中相比。”
萧安便接口道:“那等到了客栈,公子出来游一游?”
结果萧安还是没有请他立即下马车,太孙吴应了一声,好歹是能在镇子上看上一圈,虽身体是疲累不堪,然而心中倒也没那般遗憾了。
旁边伺候的小太监苟顺早看明白了自家太孙是现在就想下来走动的,然而萧安她总是不提,还好等会儿也还能出来走一走,不然也得替自家太孙心酸一回。
等在客栈中收拾完毕,三个小年轻都作富家少年郎打扮,带着二十护卫,便出了客栈门。
昌源镇唯有一条大道两侧为商户,小巷中多为商户民居,因此客栈正处在小镇尾处,从客栈门出来,恰好可见一条笔直的商户街。
从尾到头,就是连那块镇名的牌坊也一眼得见。
本也是做些小本买卖,虽是有两百户人家,然而也分当地人与外地商户人家,本地人居东北面,外地商户多居西南面,也唯有大道两端的商家不分人家,都混开在一处。
太孙吴自幼因体弱,就是在京中每年的元月十五出宫游玩,也多是躲在御车之中,隔着一道帷幕,被众多的护卫守着,远远的看着别人千般万般的热闹。
就是自己的嫡亲弟弟,虽也是皇孙身份贵重,却也能被太子与太子妃一道换装牵着手在夜市里游玩过。
唯有自己……唯有自己……太孙吴只觉得手心一暖,低下头便看见了萧安握着的自己的手。
覆盖在自己手背上的手心,似乎比之前感受到的老茧更多,太孙吴心里一阵暖流而过,却是抬起头假装不在意的模样。
萧安没多想,只嘱咐太孙吴道:“公子可握紧了,莫要被人群挤散了去。”
三人里也就萧安看着最矮,却是说出最不符合身份的话,让另一边的陈十郎觉得有些好笑,想太孙吴怎的都要比她大上整整三岁,这姑娘哪来的老气横秋之举。
就是有跟在他们身边开道与隔离人群的二十护卫在,太孙吴也不会被挤散。
“又不是京中人多路窄,哪用那般小心。”陈十郎就道。
萧安却是十分认真的给陈十郎回道:“陈十哥还是莫要小看这些小镇,只当不如京中、江南等繁华,然而人贩子却是从来都不少。这快夜里,不论小孩妇孺,就是十五六的少年,落单了都极为危险,一个不小心人就没了。”
大庆律法较为严明,然而也拦不住人口贩卖之事,纵使被抓住了,胁从都有三千里流放,然而逐利之事,不只商户,就是好吃懒做的地痞流氓为了快钱也是愿意去干那些丧尽天良之事的。
萧安未尽之语,便是恰如太孙吴这般看起来白嫩、美姿容的少年,最容易被人贩子抓去,卖往江南勾栏之地与送往高官大户人家。
到那时,只怕日后被家人寻到,为了家族名声计,许多都是愿意灭了那阖府满门,也不愿意再将人认回去。
这一点,正是书香门第出生的陈十郎能比萧安更为明白,便点了点头,也不似之前那般轻忽。
太孙吴生于东宫,虽有老师教导民生疾苦,然而对人贩子恶行并了解不多,不由得道:“县中有户籍在,又有连坐之法,还有通关文书之难,拐子竟还能猖獗到这一步?”
就京中,每年被拐子拐走的孩子也不少,然而因皇宫里每日喧闹的都是大事,太孙吴却一直不知晓人贩子为恶竟是这般容易。
陈十郎多在京中行走,知晓得比萧安还要多一些,便与太孙吴解释道:“公子有所不知,不说这四周无城郭的小镇,就是京城里,八门看守,却也拦不住那些宵小害人。人贩子之事,也是防不胜防。”
太孙吴虽亲历民事得少,然而却也是聪慧之人,往日里听老师也说过此事,再今日听萧安与陈十郎这番话,心中也明白了,“这小镇、乡村之中,只得牌坊标注其地,拐卖人口便为容易。然而京中四周有高数长城郭,八门护城军看守,却也还能丢了孩子,那便是京兆尹之误,护城军搜查不严,各处里长纵容了。”
能在京城里拐走孩子,当是在京中久居之人,只要是久居,焉能没有户籍所在,既有户籍在,便有里长为保。
这责任一点一点掰开来,却是谁也逃不掉。
陈十郎与太孙吴相熟,知晓其意,便道:“也是京城乃在天子脚下,被拐卖的孩子相比其他处却是少得多了。只人心难测,难防彻底。”
这倒也是实话,为了银子,莫说为保的里长,就是看守众门的护城军里面,也少不得有见钱眼开的,更有胆肥的与人贩子分利。
萧安在一边插嘴道:“护城军?呵。”
这话一开口,就是有许多不满要说了。
太孙吴知晓萧安曾经便与他说过边关将士的不易,相比起护城军的军饷永不缺差,边关将士守护城门之时只怕职责更重,然而两厢一比,到底还是边关将士更苦得多。
不过边关军中事不好在此处明说,太孙吴捏了捏萧安的手,“我听你说过,都记在心里呢。”
三关里有林氏开通商道互通有无,三关将士待遇当是还好,然而六关里从来都是严防死守,每年从户部分到的军饷与米粮就是有皇帝多番批示,也免不了受天时影响。
当今陛下是个爱重子民的人,若是天时不好,难免就要亏待边关将士一些了。
萧安倒不是爱埋怨的性子,边关将士难过的日子她也跟着过过,百姓有灾,朝廷自当救民为重。
每当那个时候,好在六关里还有崇山峻岭,里面野兽从鸟无数,军士们就得靠它们和山中野果接济过日子了。
杀野兽用矛,射鸟得用弹弓最为便宜,然而铁质的弹丸也得花银子好好的打造才得好使,萧安那一手弹弓杀鸟弹无虚发的绝技,就是那般练下来的。
之后三人便没有再多说其他事,只专心看这昌源镇里的商铺。
昌源镇盛产米粮,自也是米铺居多,当地农户多将种出米粮高价卖与商户,再低价购买粗粮为食,再换以麻布,盐铁之物,看似过得还不错,过往民众少有苦色。
然而这般不算苦楚只是对久居边关条件更为艰苦的萧安而言,在太孙吴的眼里,自己每日里享受的锦衣玉食与之一相比,震撼也是有的。
萧安以往常从六关与京中来回,对昌源镇颇为了解,就这几年不曾过往了,这些商户里上了年纪的却还是眼熟,便只给太孙吴道:“这家仁善堂开了有三代了,现在坐堂的郎中有三十来岁,他儿子跟女儿三年前都还在学抓药,也不知现在学得如何了。”
太孙吴看了那仁善堂一眼,只见上面三个朱红的大字有些掉漆,想来那牌匾已有许多年,再往大字左下角一看,竟有当地县府某一县令用印,当是官府颁发与药堂的。
萧安又跟太孙吴道:“小地方一般人家里规矩也不多,男女都是要干活的,也不讲究男女避嫌,倒是比京中要爽快。”
京中高门大户里多了,规矩重到连一般民众都要比外面的要讲究一番,最让萧安这自由自在的人不习惯。
第二日起床的太孙吴脸色很不好,然而由于不高兴的原因太过难于启齿,也只能闷着了。
萧安不知所以,骑上马后,还在马车窗旁问,“公子今日心情不好可是为何事?”
太孙吴一脸的愁苦,也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萧安睡姿不雅,只得含糊道:“想是睡得还不够,现下头还有些昏。”
大庆的马车也有规制,太孙吴乃是微服私访,虽是护卫带得足够,然而在马车上却占不了便宜,皇孙仪仗的马车要比双马车要高和宽,坐起来也更舒服。
然而此时只有双马,萧安只当太孙吴是因马车坐久了才休息不够,也没个解决的法子,就道:“那公子要是不想坐马车了,就跟我说一声,我与公子骑马也行。”
语气却不如昨日那般坚决。
要太孙吴身体好,萧安自是盼着能尽快到边关,然而太孙吴身体不好,萧安也不可能不顾太孙吴的身体状况赶路。
太孙吴也未拒绝,说:“好。”
说句大实话,坐在马车里颠簸,到底还是不如坐在萧安的马背上少折腾些人。当然,这也是萧安坚决骑马,而不愿意乘马车的缘故之一。
萧安得了太孙吴的信儿,这才赶马上前。
留下太孙吴青着眼袋,本想再歇歇,然而便是坐下有厚厚的软垫也只觉得颠簸得紧。
这马车里又不透风,才是晨起,就已经开始闷热起来,然而若是捞开竹帘,却又怕沾染了尘土入口,太孙吴不得不叹这回自己是真真出门见识了大庆天下。
跟着的小太监见太孙吴面上的神情,心中只祈祷快点到达昌源镇,好让太孙吴能多歇息一阵才好。
从红岭镇再走三日便是昌源镇,昌源镇盛产米粮,凿出的精米比别处的都要香甜可口一些,故而此镇比红岭镇要大得多,有两百户左右,且宗族势力并不算强,有一半是来往商户在此开有其他店铺的多。
萧安一行到昌源镇时,已是晌午后,太阳西斜,天气渐凉,镇子上却依旧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萧安在进镇之时便下了马,牵着走在太孙吴马车旁,隔着竹帘子问道:“公子可是要出来走动一二?”
太孙吴本也坐得累了,偏偏萧安再不真邀他骑马,真真是苦煞人,这会儿听说这话,就捞开帘子跟萧安道:“可有些看头?”
萧安本想昧着良心说两句好听的,然而回头侧目一看,没良心说都没用,只得老实道:“比京城差远矣。”
然而就是京城,太孙吴也出皇宫得少,加上怕自己一犹豫,萧安又不接话了,立马道:“小地方当也有小地方的风景,何必处处与京中相比。”
萧安便接口道:“那等到了客栈,公子出来游一游?”
结果萧安还是没有请他立即下马车,太孙吴应了一声,好歹是能在镇子上看上一圈,虽身体是疲累不堪,然而心中倒也没那般遗憾了。
旁边伺候的小太监苟顺早看明白了自家太孙是现在就想下来走动的,然而萧安她总是不提,还好等会儿也还能出来走一走,不然也得替自家太孙心酸一回。
等在客栈中收拾完毕,三个小年轻都作富家少年郎打扮,带着二十护卫,便出了客栈门。
昌源镇唯有一条大道两侧为商户,小巷中多为商户民居,因此客栈正处在小镇尾处,从客栈门出来,恰好可见一条笔直的商户街。
从尾到头,就是连那块镇名的牌坊也一眼得见。
本也是做些小本买卖,虽是有两百户人家,然而也分当地人与外地商户人家,本地人居东北面,外地商户多居西南面,也唯有大道两端的商家不分人家,都混开在一处。
太孙吴自幼因体弱,就是在京中每年的元月十五出宫游玩,也多是躲在御车之中,隔着一道帷幕,被众多的护卫守着,远远的看着别人千般万般的热闹。
就是自己的嫡亲弟弟,虽也是皇孙身份贵重,却也能被太子与太子妃一道换装牵着手在夜市里游玩过。
唯有自己……唯有自己……太孙吴只觉得手心一暖,低下头便看见了萧安握着的自己的手。
覆盖在自己手背上的手心,似乎比之前感受到的老茧更多,太孙吴心里一阵暖流而过,却是抬起头假装不在意的模样。
萧安没多想,只嘱咐太孙吴道:“公子可握紧了,莫要被人群挤散了去。”
三人里也就萧安看着最矮,却是说出最不符合身份的话,让另一边的陈十郎觉得有些好笑,想太孙吴怎的都要比她大上整整三岁,这姑娘哪来的老气横秋之举。
就是有跟在他们身边开道与隔离人群的二十护卫在,太孙吴也不会被挤散。
“又不是京中人多路窄,哪用那般小心。”陈十郎就道。
萧安却是十分认真的给陈十郎回道:“陈十哥还是莫要小看这些小镇,只当不如京中、江南等繁华,然而人贩子却是从来都不少。这快夜里,不论小孩妇孺,就是十五六的少年,落单了都极为危险,一个不小心人就没了。”
大庆律法较为严明,然而也拦不住人口贩卖之事,纵使被抓住了,胁从都有三千里流放,然而逐利之事,不只商户,就是好吃懒做的地痞流氓为了快钱也是愿意去干那些丧尽天良之事的。
萧安未尽之语,便是恰如太孙吴这般看起来白嫩、美姿容的少年,最容易被人贩子抓去,卖往江南勾栏之地与送往高官大户人家。
到那时,只怕日后被家人寻到,为了家族名声计,许多都是愿意灭了那阖府满门,也不愿意再将人认回去。
这一点,正是书香门第出生的陈十郎能比萧安更为明白,便点了点头,也不似之前那般轻忽。
太孙吴生于东宫,虽有老师教导民生疾苦,然而对人贩子恶行并了解不多,不由得道:“县中有户籍在,又有连坐之法,还有通关文书之难,拐子竟还能猖獗到这一步?”
就京中,每年被拐子拐走的孩子也不少,然而因皇宫里每日喧闹的都是大事,太孙吴却一直不知晓人贩子为恶竟是这般容易。
陈十郎多在京中行走,知晓得比萧安还要多一些,便与太孙吴解释道:“公子有所不知,不说这四周无城郭的小镇,就是京城里,八门看守,却也拦不住那些宵小害人。人贩子之事,也是防不胜防。”
太孙吴虽亲历民事得少,然而却也是聪慧之人,往日里听老师也说过此事,再今日听萧安与陈十郎这番话,心中也明白了,“这小镇、乡村之中,只得牌坊标注其地,拐卖人口便为容易。然而京中四周有高数长城郭,八门护城军看守,却也还能丢了孩子,那便是京兆尹之误,护城军搜查不严,各处里长纵容了。”
能在京城里拐走孩子,当是在京中久居之人,只要是久居,焉能没有户籍所在,既有户籍在,便有里长为保。
这责任一点一点掰开来,却是谁也逃不掉。
陈十郎与太孙吴相熟,知晓其意,便道:“也是京城乃在天子脚下,被拐卖的孩子相比其他处却是少得多了。只人心难测,难防彻底。”
这倒也是实话,为了银子,莫说为保的里长,就是看守众门的护城军里面,也少不得有见钱眼开的,更有胆肥的与人贩子分利。
萧安在一边插嘴道:“护城军?呵。”
这话一开口,就是有许多不满要说了。
太孙吴知晓萧安曾经便与他说过边关将士的不易,相比起护城军的军饷永不缺差,边关将士守护城门之时只怕职责更重,然而两厢一比,到底还是边关将士更苦得多。
不过边关军中事不好在此处明说,太孙吴捏了捏萧安的手,“我听你说过,都记在心里呢。”
三关里有林氏开通商道互通有无,三关将士待遇当是还好,然而六关里从来都是严防死守,每年从户部分到的军饷与米粮就是有皇帝多番批示,也免不了受天时影响。
当今陛下是个爱重子民的人,若是天时不好,难免就要亏待边关将士一些了。
萧安倒不是爱埋怨的性子,边关将士难过的日子她也跟着过过,百姓有灾,朝廷自当救民为重。
每当那个时候,好在六关里还有崇山峻岭,里面野兽从鸟无数,军士们就得靠它们和山中野果接济过日子了。
杀野兽用矛,射鸟得用弹弓最为便宜,然而铁质的弹丸也得花银子好好的打造才得好使,萧安那一手弹弓杀鸟弹无虚发的绝技,就是那般练下来的。
之后三人便没有再多说其他事,只专心看这昌源镇里的商铺。
昌源镇盛产米粮,自也是米铺居多,当地农户多将种出米粮高价卖与商户,再低价购买粗粮为食,再换以麻布,盐铁之物,看似过得还不错,过往民众少有苦色。
然而这般不算苦楚只是对久居边关条件更为艰苦的萧安而言,在太孙吴的眼里,自己每日里享受的锦衣玉食与之一相比,震撼也是有的。
萧安以往常从六关与京中来回,对昌源镇颇为了解,就这几年不曾过往了,这些商户里上了年纪的却还是眼熟,便只给太孙吴道:“这家仁善堂开了有三代了,现在坐堂的郎中有三十来岁,他儿子跟女儿三年前都还在学抓药,也不知现在学得如何了。”
太孙吴看了那仁善堂一眼,只见上面三个朱红的大字有些掉漆,想来那牌匾已有许多年,再往大字左下角一看,竟有当地县府某一县令用印,当是官府颁发与药堂的。
萧安又跟太孙吴道:“小地方一般人家里规矩也不多,男女都是要干活的,也不讲究男女避嫌,倒是比京中要爽快。”
京中高门大户里多了,规矩重到连一般民众都要比外面的要讲究一番,最让萧安这自由自在的人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