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养马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零五章 养马
赵柽作为现代军人,深知战场快速机动和突击的重要性,而在在冷兵器时代,没有汽车飞机这些载具,马就其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其威力足与现代轻型坦克和装甲车相比肩。而这种优势即使是到了热兵器时代也没有完全消失。三十年代红军西征在河西走廊地区被马家军骑兵歼灭从侧面反映了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的巨大优势。
在历代的以步兵的中原农耕民族对以骑兵为主的北方民族战争中,北方军队优势在其机动性,聚则呼啸而至,散则倏忽而去,寻其决战而不得其门,不期而至则防不胜防,讨之难得要领,置之则边患丛生。赵柽也研究过宋军开国初期与辽国的战争和中期与西夏的几场对外战争的失败,发现这些战例均突显了宋军装备上的这种劣势和辽、夏在战略与战术上有效的利用敌方劣势。
战争的过程基本上相似,先是宋军没有遭遇多大的抵抗就长驱直入敌国境内,一旦宋军进入平原开阔地带,北方军队便即时切断宋军退路和补给线,并运用骑兵运动优势,将宋军切成几段而各个击破。由于宋军机动性不够,无法寻找敌军主力进行决战,使宋军的一些技术兵器难以发挥作用,最后只好被动挨打,一旦不能速战速决,必须立即撤军,宋军往往在撤退时又首尾难顾,以至酿成溃败。几次北伐,均以惨败告终,丧师失地,兵败求和,这反应出宋军在装备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欠缺,便是可用的战马太少,不少重大战役的败北都与此有关。
有人说步骑协同比单纯的骑兵更有战斗力,但那也是建立在必须有足够数量骑兵的基础之上。可是无论要使用战车还是发展骑兵,没有对马匹资源的大规模掌握是根本办不到的。而对这种战略资源的获得,中原农耕民族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一直处于劣势,这种劣势在宋朝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随后赵柽看了看见喜拿来的邸报弄明白了个大概,为了解决国内缺马的问题,政府通过茶马贸易采购马匹,但是贸易额不足,马匹入不敷出,决定重新恢复‘给地养马法’,其实这只是过去保马法的变种。文中规定每代国家养马一匹,国家给田一顷,产生的孳息,国家三取二,剩下的一匹作为奖励。这事情虽然会占用大批农田滋扰民众,可也算是件利国的好事,起码对自己来说是件好事。
赵柽的理想是建立一支完全骡马化的军队,作战部队的输送和后勤辎重的运输全部由马匹完成,因为他深知自己将来的战场是在北方平原,面对的将是一支具有高度机动作战能力的敌军。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步兵方式与敌人交战,即使自己装备了火器,两条腿也不可能追不上四条腿,最终只能取得局部战场的胜利,或者只是一场击溃战,甚至只能跟在马屁股后边吃土,更谈不上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火器试制成功后,马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他,因为他不想像农民养猪一样把马圈在栏中喂养,他要的不光是数量,还有质量,而圈养的马和放养的马质量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对战马来说不仅仅是让它吃饱就行了,马是生性自由、甚至半野生的动物,根本不可能被关起来。它还需要场地做运动,否则野性就会慢慢退化,变成了四体不勤的宅马,骑着这种马上阵那和找死没啥区别。
要想采用放养的方式养,就需要很大的空间,而一匹马至少需要五十亩的地方才能跑的开,吃得饱,要是养一群马需要的土地可就不是小地方了。今年商队给他带回了二百多匹马,可是就是解决不了场地的问题,只能留下最好的,其余的都不得不卖掉,或是留在府中拉车。赵柽粗算了一下,现在就是把他拥有的全部农田都变成马场,也达不到需求,还会产生与人争利的问题,更不要说现在这片土地他还需要用来创造财富,蓄积人力,两者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他一直为此挠头。
这回有了这个给地牧马法就好了,真是困了就有人给送枕头,老爹的一纸政令就给他解决了眼前的难题,“见喜,跟我去马厩一趟!”赵柽兴奋的在屋里转了两圈对见喜说道,虽然政策有了,可对养马赵柽完全是个门外汉,前世所在的农场也早实现了机械化,虽然还叫马路,可马早就从上面消失了,变成了稀罕物,小孩子看见马拉车准比给他辆‘宝马’还兴奋!
“二爷,你要出去遛马啊,天太冷了!”见喜以为赵柽要去骑马,可现在天寒地冻,有怕冻着他,赶紧劝道。
“不是,想找马夫们问点事情。”赵柽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穿衣服,准备出门。
“二爷,那里又臭又脏,叫他们来不就行了吗!”见喜不大喜欢那个地方,苦着脸说道。
“你要再啰嗦,明天我就让你去喂马!”赵柽已经穿好衣服,准备出门,看见喜还在摩擦,出声威胁道。
见喜虽然百般不情愿,也知道拗不过王爷,只得跟着奔东院马厩,刚出门就碰到了赵仁几个人带着一伙新兵外出回来,现在马上过年了,赵柽让他们住在了秋院,虽然训练项目减少了,但是体能没有停,邻近过年也发了钱让他们轮流出府转转。听说王爷要求马厩,赵信也来了兴趣,一起跟着来了。
马厩在东院,占了很大一块地,原来只养着皇上赐给的几匹马,后来赵柽又从传旨的禁军手中连懵带抢的弄了二十多匹马,这两年又陆续买了几十匹,马厩也是跟着不断扩建。成立马社赵柽捐出去了四十多匹,商队带回来又挑出来二十多匹好马养在这里,供王爷和府中的几个大管事与护院们骑乘。刚进门就能闻到一股浓烈的马臊味,见喜不禁捂住了鼻子,赵信却很兴奋。
王爷突然驾到,马厩里的五个人都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上前行礼问好,“二爷,您想出去,我这就给您备马!”马夫头张宽笑着说道。
“哦,不必了,我只是来这里转转!”赵柽摆摆手,径直走向马棚,摸摸自己长骑的那匹白马,手伸到下巴下给他搔搔痒,“有阵子没骑马了,你们没忘了溜吧?”
“二爷,您这匹马小的们是天天洗涮,日日好草料伺候着,每天都要牵出来遛遛的!”陪同参观的张宽赶紧答道。
“这马我瞅着怎么越来越胖了,是不是该给他减减肥,要不然该跑不动了!”赵柽在肥硕的马屁股上拍了两下说道。
“二爷,这时节正是马上膘的时候,所以看着比平时肥了点!”张宽老脸一红,略带尴尬地说道。
“瞎说,现在天冷了,马是到了掉膘的时候了,分明是马在圈里待的时间长了,又喂着精料,它不光长膘才怪呢!”没等赵柽说话,边上的赵信撇撇嘴说道。
“赵信,不要信口开河,你什么时候又懂得喂马啦?”赵柽瞪了他一眼说道。
“二爷,我们家过去养着那么一大群马,我当然知道啦!”赵信做了个扩胸运动说道。
“这个小哥说的有理,只是这几匹马都是皇上赏赐的御马,我们哪敢亏待,这时间长了,难免膘上的太厚了!”张宽倒是实在人,见赵信说破,马上就认了。
赵柽看看那几匹御马都是住着单间,身上的毛刷的锃亮,连个草叶都看不到,槽子里都是豆饼之类的精料,享受着最高级的待遇,每天好吃懒做不胖到说不过去了,不过他无心责备张宽,指指那头问道:“那边都是新买的马吗?”
“是的,二爷,那些都是从辽国和夏国刚买回来的马,现在还没调教好,你要小心点!”张宽答道。
“二爷,这些才算得上好马,您看这匹是夏国河曲马,那匹是辽国蒙古草原上的铁蹄马,不过在府里养上两年,磨没了性子也就废了!”赵信当先跑过去,指点着说道。
“呵呵,你还分得清哪是河曲马,哪是蒙古马,比爷强多了,我现在连公母还分不清呢!”赵柽笑着说道,不过倒是实话,“那依你怎样马才能保持野性啊?”他就是这个习惯好,懂得不耻下问,不知道的事绝不充行家。
“当然是放养了,找个水草丰美之地,那里有起伏的山,稀疏的树,平缓的河流,茂密的草场,让他们自己采食,马不比人笨,他们通常只吃新鲜的草尖,而且懂得不同季节吃不同的草,放开他们十天半个月才会回家一次,而且从不会跑丢,圈养只会让马慢慢的在痛苦中死去,奔跑才是它们的天性!”赵信说着眼神迷离,一脸神往的说道。
赵柽靠近一匹红马伸手想摸摸它,马却警惕的躲开了,踏着碎步,打着响鼻发出了警告,“二爷,不要……”张宽吓了一跳,这马野性十足,生人靠近不但会踢人,还会咬人的。
赵信挡在赵柽身前,好像没有感到危险似的,笑着慢慢靠上去,吹了声口哨,马的耳朵转动了几下,居然安静下来,他又上前两步在马的耳边轻声说了两句什么,它仿佛听懂了似的,甩着马头在他身上亲昵的蹭了几下。
“没想到小哥也是侍弄马的行家,老头子走眼啦!”张宽吁了口气摇摇头笑着说道。
“二爷,这匹马让我骑吧,我喜欢它,它也喜欢我!”赵信给马梳着长长的鬃毛说道。
“呵呵,行啊,不过我猜这是匹母马,看上我们府里的小帅哥啦!”赵柽做了鬼脸说道。
“二爷,你不要瞎说,这分明是匹儿马,才不是母马呢!”赵信扭捏着小声说道。
“是吗?那我就把这匹马送给你了,如何?”赵柽不在意地说道。
“二爷,真的吗?”赵信不敢相信似的看着赵柽,“这匹马才六岁,正是当年,骨骼结实,品相也不错,怎么也值百贯,二爷舍得?”他记得自己的身价也不值这个钱。
“区区百贯,如何舍不得,只要你喜欢就好!”赵柽笑着说道。
“以后你就是我的了,我会每天来照顾你的!”赵信高兴坏了,搂着马脖子说道。
赵柽看看赵信,不知道这家伙为什么这么喜欢马,也不再打扰他,叫上几个马夫询问起养马的细节,需要什么样的场地,要多少人照顾,怎样才能训练出合格的战马?赵柽问的很细,几个马夫可能也缺乏放养的经验,有的问题也答不上来,让他有些失望,看来只能重新招募人才了。
养马是件大事,赵柽不顾春节临近,将几个管事的又都招了回来商量。赵柽发现现代和古代没什么两样,领导重视,工作效率就高,要是一把手亲自抓,事情办的就更快。现在最重要的是先争取到项目,抢到资金土地。没想到赵柽刚说出自己的想法,就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养马这事几个过来人都知道,风险高,效益低,马死了,要照价赔偿,如果赶上瘟疫,那就是血本无归。如果按王爷的计划去做,就是风调雨顺,马们都身体健康,无病无灾的也是稳赔不赚。
可是大家发现做买卖过去只嫌赚的少的王爷忽然转了性,在这件事情上坚决不让步,即使搭钱搭人也要做,他当然是打着‘为父分忧,为国奉献’的大旗,说的是头头是道,让人觉得他真的是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当然深究起来,他说的也没错,就是这么回事。
几个管事的轮番摆事实讲道理苦劝不住,又搬出了黄经臣,可谁说也没有用,王爷固执己见,执意要做,众人无奈只好从了他!事情办起来的时候,出奇的顺利,也印证了管事们的判断,襄邑知县正为这道旨意发愁呢,富户们一听又要养马,连他的门都不登了,就当他准备强行推行时,王府的人找上了门,王爷为父分忧,准备认养八百匹马,这真无异于是雪中送炭。
第一百零五章 养马
赵柽作为现代军人,深知战场快速机动和突击的重要性,而在在冷兵器时代,没有汽车飞机这些载具,马就其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其威力足与现代轻型坦克和装甲车相比肩。而这种优势即使是到了热兵器时代也没有完全消失。三十年代红军西征在河西走廊地区被马家军骑兵歼灭从侧面反映了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的巨大优势。
在历代的以步兵的中原农耕民族对以骑兵为主的北方民族战争中,北方军队优势在其机动性,聚则呼啸而至,散则倏忽而去,寻其决战而不得其门,不期而至则防不胜防,讨之难得要领,置之则边患丛生。赵柽也研究过宋军开国初期与辽国的战争和中期与西夏的几场对外战争的失败,发现这些战例均突显了宋军装备上的这种劣势和辽、夏在战略与战术上有效的利用敌方劣势。
战争的过程基本上相似,先是宋军没有遭遇多大的抵抗就长驱直入敌国境内,一旦宋军进入平原开阔地带,北方军队便即时切断宋军退路和补给线,并运用骑兵运动优势,将宋军切成几段而各个击破。由于宋军机动性不够,无法寻找敌军主力进行决战,使宋军的一些技术兵器难以发挥作用,最后只好被动挨打,一旦不能速战速决,必须立即撤军,宋军往往在撤退时又首尾难顾,以至酿成溃败。几次北伐,均以惨败告终,丧师失地,兵败求和,这反应出宋军在装备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欠缺,便是可用的战马太少,不少重大战役的败北都与此有关。
有人说步骑协同比单纯的骑兵更有战斗力,但那也是建立在必须有足够数量骑兵的基础之上。可是无论要使用战车还是发展骑兵,没有对马匹资源的大规模掌握是根本办不到的。而对这种战略资源的获得,中原农耕民族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一直处于劣势,这种劣势在宋朝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随后赵柽看了看见喜拿来的邸报弄明白了个大概,为了解决国内缺马的问题,政府通过茶马贸易采购马匹,但是贸易额不足,马匹入不敷出,决定重新恢复‘给地养马法’,其实这只是过去保马法的变种。文中规定每代国家养马一匹,国家给田一顷,产生的孳息,国家三取二,剩下的一匹作为奖励。这事情虽然会占用大批农田滋扰民众,可也算是件利国的好事,起码对自己来说是件好事。
赵柽的理想是建立一支完全骡马化的军队,作战部队的输送和后勤辎重的运输全部由马匹完成,因为他深知自己将来的战场是在北方平原,面对的将是一支具有高度机动作战能力的敌军。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步兵方式与敌人交战,即使自己装备了火器,两条腿也不可能追不上四条腿,最终只能取得局部战场的胜利,或者只是一场击溃战,甚至只能跟在马屁股后边吃土,更谈不上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火器试制成功后,马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他,因为他不想像农民养猪一样把马圈在栏中喂养,他要的不光是数量,还有质量,而圈养的马和放养的马质量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对战马来说不仅仅是让它吃饱就行了,马是生性自由、甚至半野生的动物,根本不可能被关起来。它还需要场地做运动,否则野性就会慢慢退化,变成了四体不勤的宅马,骑着这种马上阵那和找死没啥区别。
要想采用放养的方式养,就需要很大的空间,而一匹马至少需要五十亩的地方才能跑的开,吃得饱,要是养一群马需要的土地可就不是小地方了。今年商队给他带回了二百多匹马,可是就是解决不了场地的问题,只能留下最好的,其余的都不得不卖掉,或是留在府中拉车。赵柽粗算了一下,现在就是把他拥有的全部农田都变成马场,也达不到需求,还会产生与人争利的问题,更不要说现在这片土地他还需要用来创造财富,蓄积人力,两者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他一直为此挠头。
这回有了这个给地牧马法就好了,真是困了就有人给送枕头,老爹的一纸政令就给他解决了眼前的难题,“见喜,跟我去马厩一趟!”赵柽兴奋的在屋里转了两圈对见喜说道,虽然政策有了,可对养马赵柽完全是个门外汉,前世所在的农场也早实现了机械化,虽然还叫马路,可马早就从上面消失了,变成了稀罕物,小孩子看见马拉车准比给他辆‘宝马’还兴奋!
“二爷,你要出去遛马啊,天太冷了!”见喜以为赵柽要去骑马,可现在天寒地冻,有怕冻着他,赶紧劝道。
“不是,想找马夫们问点事情。”赵柽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穿衣服,准备出门。
“二爷,那里又臭又脏,叫他们来不就行了吗!”见喜不大喜欢那个地方,苦着脸说道。
“你要再啰嗦,明天我就让你去喂马!”赵柽已经穿好衣服,准备出门,看见喜还在摩擦,出声威胁道。
见喜虽然百般不情愿,也知道拗不过王爷,只得跟着奔东院马厩,刚出门就碰到了赵仁几个人带着一伙新兵外出回来,现在马上过年了,赵柽让他们住在了秋院,虽然训练项目减少了,但是体能没有停,邻近过年也发了钱让他们轮流出府转转。听说王爷要求马厩,赵信也来了兴趣,一起跟着来了。
马厩在东院,占了很大一块地,原来只养着皇上赐给的几匹马,后来赵柽又从传旨的禁军手中连懵带抢的弄了二十多匹马,这两年又陆续买了几十匹,马厩也是跟着不断扩建。成立马社赵柽捐出去了四十多匹,商队带回来又挑出来二十多匹好马养在这里,供王爷和府中的几个大管事与护院们骑乘。刚进门就能闻到一股浓烈的马臊味,见喜不禁捂住了鼻子,赵信却很兴奋。
王爷突然驾到,马厩里的五个人都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上前行礼问好,“二爷,您想出去,我这就给您备马!”马夫头张宽笑着说道。
“哦,不必了,我只是来这里转转!”赵柽摆摆手,径直走向马棚,摸摸自己长骑的那匹白马,手伸到下巴下给他搔搔痒,“有阵子没骑马了,你们没忘了溜吧?”
“二爷,您这匹马小的们是天天洗涮,日日好草料伺候着,每天都要牵出来遛遛的!”陪同参观的张宽赶紧答道。
“这马我瞅着怎么越来越胖了,是不是该给他减减肥,要不然该跑不动了!”赵柽在肥硕的马屁股上拍了两下说道。
“二爷,这时节正是马上膘的时候,所以看着比平时肥了点!”张宽老脸一红,略带尴尬地说道。
“瞎说,现在天冷了,马是到了掉膘的时候了,分明是马在圈里待的时间长了,又喂着精料,它不光长膘才怪呢!”没等赵柽说话,边上的赵信撇撇嘴说道。
“赵信,不要信口开河,你什么时候又懂得喂马啦?”赵柽瞪了他一眼说道。
“二爷,我们家过去养着那么一大群马,我当然知道啦!”赵信做了个扩胸运动说道。
“这个小哥说的有理,只是这几匹马都是皇上赏赐的御马,我们哪敢亏待,这时间长了,难免膘上的太厚了!”张宽倒是实在人,见赵信说破,马上就认了。
赵柽看看那几匹御马都是住着单间,身上的毛刷的锃亮,连个草叶都看不到,槽子里都是豆饼之类的精料,享受着最高级的待遇,每天好吃懒做不胖到说不过去了,不过他无心责备张宽,指指那头问道:“那边都是新买的马吗?”
“是的,二爷,那些都是从辽国和夏国刚买回来的马,现在还没调教好,你要小心点!”张宽答道。
“二爷,这些才算得上好马,您看这匹是夏国河曲马,那匹是辽国蒙古草原上的铁蹄马,不过在府里养上两年,磨没了性子也就废了!”赵信当先跑过去,指点着说道。
“呵呵,你还分得清哪是河曲马,哪是蒙古马,比爷强多了,我现在连公母还分不清呢!”赵柽笑着说道,不过倒是实话,“那依你怎样马才能保持野性啊?”他就是这个习惯好,懂得不耻下问,不知道的事绝不充行家。
“当然是放养了,找个水草丰美之地,那里有起伏的山,稀疏的树,平缓的河流,茂密的草场,让他们自己采食,马不比人笨,他们通常只吃新鲜的草尖,而且懂得不同季节吃不同的草,放开他们十天半个月才会回家一次,而且从不会跑丢,圈养只会让马慢慢的在痛苦中死去,奔跑才是它们的天性!”赵信说着眼神迷离,一脸神往的说道。
赵柽靠近一匹红马伸手想摸摸它,马却警惕的躲开了,踏着碎步,打着响鼻发出了警告,“二爷,不要……”张宽吓了一跳,这马野性十足,生人靠近不但会踢人,还会咬人的。
赵信挡在赵柽身前,好像没有感到危险似的,笑着慢慢靠上去,吹了声口哨,马的耳朵转动了几下,居然安静下来,他又上前两步在马的耳边轻声说了两句什么,它仿佛听懂了似的,甩着马头在他身上亲昵的蹭了几下。
“没想到小哥也是侍弄马的行家,老头子走眼啦!”张宽吁了口气摇摇头笑着说道。
“二爷,这匹马让我骑吧,我喜欢它,它也喜欢我!”赵信给马梳着长长的鬃毛说道。
“呵呵,行啊,不过我猜这是匹母马,看上我们府里的小帅哥啦!”赵柽做了鬼脸说道。
“二爷,你不要瞎说,这分明是匹儿马,才不是母马呢!”赵信扭捏着小声说道。
“是吗?那我就把这匹马送给你了,如何?”赵柽不在意地说道。
“二爷,真的吗?”赵信不敢相信似的看着赵柽,“这匹马才六岁,正是当年,骨骼结实,品相也不错,怎么也值百贯,二爷舍得?”他记得自己的身价也不值这个钱。
“区区百贯,如何舍不得,只要你喜欢就好!”赵柽笑着说道。
“以后你就是我的了,我会每天来照顾你的!”赵信高兴坏了,搂着马脖子说道。
赵柽看看赵信,不知道这家伙为什么这么喜欢马,也不再打扰他,叫上几个马夫询问起养马的细节,需要什么样的场地,要多少人照顾,怎样才能训练出合格的战马?赵柽问的很细,几个马夫可能也缺乏放养的经验,有的问题也答不上来,让他有些失望,看来只能重新招募人才了。
养马是件大事,赵柽不顾春节临近,将几个管事的又都招了回来商量。赵柽发现现代和古代没什么两样,领导重视,工作效率就高,要是一把手亲自抓,事情办的就更快。现在最重要的是先争取到项目,抢到资金土地。没想到赵柽刚说出自己的想法,就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养马这事几个过来人都知道,风险高,效益低,马死了,要照价赔偿,如果赶上瘟疫,那就是血本无归。如果按王爷的计划去做,就是风调雨顺,马们都身体健康,无病无灾的也是稳赔不赚。
可是大家发现做买卖过去只嫌赚的少的王爷忽然转了性,在这件事情上坚决不让步,即使搭钱搭人也要做,他当然是打着‘为父分忧,为国奉献’的大旗,说的是头头是道,让人觉得他真的是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当然深究起来,他说的也没错,就是这么回事。
几个管事的轮番摆事实讲道理苦劝不住,又搬出了黄经臣,可谁说也没有用,王爷固执己见,执意要做,众人无奈只好从了他!事情办起来的时候,出奇的顺利,也印证了管事们的判断,襄邑知县正为这道旨意发愁呢,富户们一听又要养马,连他的门都不登了,就当他准备强行推行时,王府的人找上了门,王爷为父分忧,准备认养八百匹马,这真无异于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