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 > 国姓窃明 > 第427章 让皇帝自发产生迫切感(新书《舍弟诸葛亮》已开)

第427章 让皇帝自发产生迫切感(新书《舍弟诸葛亮》已开)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交代完罗伯特.胡克对“胡克蒸汽机”的后续改良方向后,内心其实也没期待胡克能在短短几年内就拿出成果,因为他很清楚科学研究的难度和艰辛。

    历史上纽科门到瓦特,那可是花了整整82年的,相当于从“第零次工业歌命”到“第一次工业歌命”的约八十年周期。

    当然,朱树人也很清楚,历史上纽科门到瓦特的那82年,并不是都有人在搞研发,至少有一大半时间是出于停滞状态的。而大明这边显然可以把这些浪费的时间砍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原本的历史上,纽科门在1705年造出他的蒸汽机,并且在英国专利局申请到专利后,因为那玩意儿对生产力的提升不明显,成本又贵。

    资本家们一核计,觉得这玩意儿用和不用也没差省多少钱,相反还要再给纽科门一笔专利授权费,那收益就更少了,省下来的钱大头都给纽科门赚取了,自己才省了一点点。

    于是资本家们很有默契地选择了直接无视纽科门的发明,白白观望了二十年之久——后世世界各国的《专利法》里,对发明专利的保护有效期年限,不是基本上都是20年左右么。

    而这个“20年”的数字,最早就是从英国《专利法》那里抄来的。在18世纪初,地球上其他国家还没有专利法呢,只有英国立了这个法。

    所以资本家们的选择,其实就等于是干等20年,就看着你专利保护有效期过了,纽科门蒸汽机变成公开技术了,然后再扑上去不花钱白漂。

    从1705年到1725年完全是白费掉的。

    而1725年纽科门蒸汽机终于被人拿来在工业实践中使用后,人们才发现了各种各样需要改良的问题。

    但因为纽科门的20年专利期是被白白耗掉的,纽科门一个便士专利费都没赚到,所以他发现问题后,却拿不出钱来继续他的研发工作,后续又花了大约15年的时间四处化缘乞讨求资本家施舍投资他继续研发。

    而这种遭遇,不光纽科门遇到,80年后的瓦特,在改良成功之前同样遇到了。瓦特接手蒸汽机研发后,至少也花了纽科门一半的时间来白耗专利保护期和拉投资。

    可以说,从纽科门到瓦特的整个82年的研发周期,至少有30年是花在资本家们干耗着等专利过期、好吃人不吐骨头白漂上。还有20多年花在了穷得滴血的发明家因为收不回投资、继续乞讨研发经费上。真正用在科研上的时间,绝对不超过25年。

    当然了,82年里能有25年花在实打实的研究上,在当时已经是地球第一的速度了。

    英国好歹有《专利法》,只是培养逼迫资本家为专利花钱的习惯,培养了80多年。等瓦特成功之后,后续几十年英国人的科研投资体系总算建立起来了,进入了井喷期。

    同期的德国和米国连专利法都不存在呢(法国倒是跟进得比较快,但法国一次工业歌命也没主导),他们要比英国人多80年觉得“白漂有理”,一直到1868年法拉第发明发电机后,德米觉得应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力了,才开始追赶建立专利付费意识。

    而至于历史上的华夏……不吹不黑,要比德、米还再多觉得“白漂有理”120年左右,到21世纪开始,才真正开始逐步培养“白漂不对”的社会氛围(虽然84年就立了专利法了,但实际上20世纪最后15年,国内基本上还是能白漂就白漂,法治还没建设到那个程度)

    ……

    朱树人很清楚这段历史的血泪教训,所以他也知道,从纽科门到瓦特的正常研发周期,绝不该是82年,而是最多25年——

    哪怕他不点拨胡克,让胡克自由发挥,但只要大明内务府给的研发经费足够。同时由大明内务府来承担这个“帮早期还不成熟的蒸汽机,提供工业应用试错的场景”的兜底角色,不要跟西方私营资本家那样干等20年等过期好白漂。

    那么,大明就至少可以节约60年的人类科技进步时间,甚至更多。

    这就是大明以国家力量搞科研的制度优越性,体现了大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伟大卓越,不用被自私自利的白漂怪拖累人类历史的进步速度。

    不过,朱树人也很清楚,如今这个时代,并不适合直接颁布近代意义上的《专利法》。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如果按照后世纽科门、瓦特时代的英国专利法为蓝本,那就意味着“技术创新需要以公开原理细节,来换取朝廷一定期限的垄断保护”。

    说白了,就是纽科门拿蒸汽机申请专利的时候,他得把这东西是怎么造的、原理结构统统详细公开,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有样学样造出来。然后,朝廷保护他吃20年的独食,作为鼓励他公开的奖励。

    而大明眼下发明的很多领先科技,都还集中在生化环材领域,而那些领域的配方如果保密得好,能吃独食捞好处的年限,是远远超过20年的。

    就好比后世可口可乐的配方,虽然到了21世纪早已不是秘密,但至少在可口可乐诞生的最初半个多世纪里,同行竞争对手也没法化验出它的成分,因此可口可乐公司才不会傻到去给配方申请专利、然后公开配方。那样最多只能吃20年独食,20年后别人不就能白漂了么?

    所以,是否推进专利制度,需要跟时代结合。只有时代进步到工业歌命即将开启、很多技术创新就算不申请,在别人的拆卸逆向研究山寨之下,也撑不过20年保密期,这时候才是专利真正发挥威力、继续确保人民科技创新的保驾护航神器。

    但不管怎么说,朱树人觉得,大明在这些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必须做出一定的配套了,如果管理制度不能与时俱进,最终就会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

    如今已经是小康十五年,本来就到了他当初制定的“大明第三个七年计划”的开始之年。虽然如今因为种种变故拖延,还没干掉西北准噶尔部的噶尔丹,但大明自己的改革和种田发展,并不该受外部环境的拖延,该干的事情还是要干。

    ……

    于是乎,在视察完胡克的纽科门蒸汽机样品后,朱树人足足闭关冥思苦想了大半个月。埋头写写画画纸上谈兵做了一些政策规划,

    然后才出关,召集了皇帝儿子朱慈煜,和首辅表哥张煌言、次辅大舅子方以智、科学院院长老婆方子翎,几个人闭门开了一个关于未来几年继续深化政策变法的内部会议。

    至于原本的挂名内阁首辅史可法,说句题外话:非常不幸,人都有生老病死,史阁部最终没能熬过刚刚过去的那六七年和平种田期,最终在四年前病故了,享年七十岁,

    史可法能活到这年纪,在当时也算高寿了,寿终正寝,晚年也过得非常安乐,在朱树人给他特供的疗养院里累计住了十几年。

    人都到齐之后,朱树人也不急着直接宣布自己的想法,因为他儿子毕竟都三十岁了,不能再跟对付少年人那样教他做事,还是容易引起压抑和反弹的,所以需要让朱慈煜自发感受到做某些事情的迫切性。

    因此,朱树人先带着大家不谈事,只参观,去看了一下胡克的蒸汽机。

    那台蒸汽机,已经比半个多月前朱树人第一次看到时,又稍微微调了一下,主要是临时加装了一个冷启动的摇把手柄,可以让启动惯性更快建立起来,开机前的折腾鼓捣时间,也能因此缩短个好几分钟,看起来流畅些。

    而别的地方暂时还都没改,毕竟给胡克的时间还太短。

    看过蒸汽机靠着烧煤烧柴产生的动力、自动向外做功,朱慈煜等人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隐隐约约觉得当今之世,真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日新月异的变化太多了。

    而因为在科学院的研究所里,不便于展示挖矿提水的活儿,所以这台蒸汽机的动力输出端倒也没跟汲水泵来演示,而是在朱树人的亲自授意下,在过去这半个多月里,临时改装了一台实验款的、纱锭数量最多的小宛纺纱机。

    传统人力的小宛纺纱机和缫丝机,如今普遍可以做到同时牵引五个锭甚至八个纱。其中五锭的纺纱机,早在崇祯十六年时就造出来了,八锭的也是隆武二年的老型号了,距今都过了足足二十多年,早已在全国全面普及。

    再往后,科学院其实也一直有鼓捣纺纱机和缫丝机、织布机的后续改良。

    甚至董小宛本人年纪大了之后,没什么男女方面需要侍奉朱树人的,从四十岁那年开始,董小宛也渐渐闭关潜心,回去琢磨她少女时代家里开绣坊那点技艺。(董小宛只比朱树人年少三岁,所以现在也已经是五十岁了,年老色衰闭关琢磨织机已有十年)

    所以,后续二三十个纱锭,甚至更多纱锭结构的纺纱机,也都有陆续造出来,只是缺乏市场的检验。那些二十多个纱锭的,好歹可以用于水车动力驱动的纺纱机,再多的话,水车动力输出不够均衡,很容易出故障,也就只停留在测试原型机的层面。

    这个机械研发速度,严格来说也不算快。在平行时空的西方历史上,珍妮纺纱机在最初诞生后,从五个纱锭走到三五十个甚至更多纱锭,也同样花了几十年。后续都只是工程磨合和机械优化的活儿,并不存在质变。

    而如今,罗伯特.胡克造出了纽科门蒸汽机,这总算为超过三十个纱锭的纺纱机,提供了用武之地的动力源。

    此时此刻,在皇帝朱慈煜和其他阁臣面前的,就是一台胡克造的蒸汽机,在输出端拖了一台董小宛亲自造的最新48锭并行纺纱机。

    在蒸汽飞轮的动力驱动下,48个纱锭的捻绕速度运转得非常均匀、平稳。

    没有出现水车动力纺车动力输出忽大忽小、一旦力量变化过快,部分纱线短时间内张力变化太大,就容易崩断的故障。

    朱慈煜完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也就是如果倒退四十年,倒退到崇祯十年左右、他出生前十年,当时的纺纱女还得手绕纱锭。

    而现在一台蒸汽机拖一台最大号的小宛纺纱机,只要给够水和煤,就能自动生产、抵得上四十年前五十个民女的纺纱生产力了。

    这可是一种只要煤够水够、就能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生产的力量!

    为了保护和强化这股力量,为了让这股力量继续自我进化,大明确实需要在制度上进行调整和保护。

    曾经的《大明律》,曾经的各种已经落后的绊脚石,都必须要调整了。

    朱慈煜很想改变,但他忽然觉得,自己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干。于是乎,时隔至少五六年了,他又升起了一股年轻时主动求知的心态,不由自主请教:

    “父王,您见多识广,孩儿很想做一些大刀阔斧的改变,让大明的法度适应得了这种力量,但孩儿一时迷惘,竟想不出从何下手。父王能否点拨一二?”

    朱树人内心暗笑,这小子果然还是要主动来求教了,那就不是他喜欢说教、爹味太重了。

    “过去十五年,前半段我大明改革了税制,进行了废丁分籍为主,提升了工商税的比例。后半段实施了数理科的改革,增加了新的选官选才渠道,办理了南京大学。

    如今改钱和改人的法,都推进得差不多了,朝中新学人才渐渐增多,是时候对大明最后最悠久的顽疾进行攻坚了。

    眼下应该要改官制,改《会典》,从根子上重新制定《大明新律》,突破当年太祖时定下的‘后世子孙只能法外加例,不能修改原始《大明律》成法’弊端。

    大明如今有国已近三百一十年,中间几乎倾颓,最后却如光武中兴一般涅槃重生。自古唐朝也已不如我大明国祚长久,两宋也只比我大明如今的历史多了仅仅数年。祖宗之法已经彻底超过了一个王朝有活力的年限,必须做出根本性变化了。

    相信大明中兴数十年国力的蒸蒸日上,以及大明国祚长于前朝,会让天下人看到大明的底气,都支持这个变化的。”

    朱慈煜点了点头:“好,那就从长计议,力争再花五到十年,把第三阶段的硬骨头啃了。”

    ——

    PS:新书《舍弟诸葛亮》已开

    这样吧,今天开始立个约,新书每天增收在200个以上,老书就加更到两更,直到完本

    (我现在都四五千字一更,两更也一万字了,目前还有大约十更存稿可以完本。如果新书没增收,十天后这本也能完本。如果新书增收快,这本五天内就能放完。

    如果有第二更,我会在下午5点前放出,没有的话就是当天增收太少,不符合加更条件,大家别特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