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 > 大明皇长孙 > 第331章:被怀疑到的朱允炆

第331章:被怀疑到的朱允炆

作者:执笔见春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棣心态都要裂开了。

    别人不知道,作为锦衣卫的都指挥使还能不知道道衍是一个怎样的情况么。

    是你们硬生生的,将本王最为厉害的军师,给逼走。

    人都已经是投靠朱英了,也就这还不放心,怕于本王有所勾连,把道衍直接给调度到了高丽当国师。

    现在人家指挥着二十万的大军,快活逍遥。

    打倭寇的声势,比本王跟晋王在沿海加起来都要大,连那些侵犯的倭寇,都直接跑过去支援了。

    据说都快打到倭国本土了。

    千里迢迢之外,你谁不怀疑,去怀疑道衍跟本王合谋此事,背后操控。

    这一刻,朱棣就有一种冲动,将面前才泡上不久滚烫的茶水,直接泼到这蒋瓛的脸上。

    深深的吸气一口,朱棣还是忍了下来。

    他知道现在父皇本就多疑,现在又是追查幕后之人的关键时刻,涉及到朱英,父皇大概是要有些丧失理智的。

    若是不小心太过于跳脱,让父皇真正给盯上,可就不好了。

    再者说当初朱英身份那档子事,怕是父皇都调查得清清楚楚了,一些想法自己没动作,不代表父皇不知道。

    否则这父皇身边贴身侍卫蒋瓛,也就不可能在出事的今天,直接就奔这里来了。

    说白了,自己在父皇的心中,还是一个怀疑对象。

    ‘父皇,儿臣在你那,就这般不值得信任嘛。’

    朱棣突然感到有些委屈。

    自己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所有皇子无出其二,朱英在就也就算了,为何自己连朱允炆都比不过。

    不是你自己口口声声说,我最类你嘛。

    为何到了现在,变成这方模样了。

    “咳咳...”

    蒋瓛说完之后,见朱棣张口欲言,又转而停止,然而陷入沉思,神情千变万幻。

    只能是咳嗽两声提醒。

    朱棣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而后稍稍回忆了下,这才说道:“道衍法师跟本王有没有联系,尔等锦衣卫,难道不是最清楚的嘛,何须多此一举,询问本王。”

    “再者说,本王长期处于北平,这京师里都不甚熟悉,如何会与太孙殿下的事情,有所关联。”

    “蒋指挥使,你这般询问,是否有些过于牵强了。”

    “本王和皇侄的关系,本来就比较好,在皇侄册封大典的那天,都曾亲自感谢本王,怎么到了你这里,反而怀疑起本王和皇侄的关系来。”

    说到这里,朱棣语气一沉,喝道:“你莫非是要离间本王和皇侄的关系不成!”

    聪明的人,在谈话之间,都会掌控自己的节奏。

    蒋瓛提到道衍,其实就是想要恶心一番朱棣,毕竟他和朱棣之间的关系可不要好,曾经甚至有多次碰撞。

    只是朱棣为燕王,他为陛下贴身侍卫兼锦衣卫都指挥使。

    一个是陛下的亲信,一个是陛下的皇子。

    两人谁也没法奈何谁。

    这次逮到机会,还是陛下的意思,自然要逼迫一番。

    显然朱棣也不是好惹的,这番话出,顿时让蒋瓛的节奏有些乱了。

    离间天家亲情,这个罪名可大可下。

    大便是九族诛灭,小的话一笑而过。

    “燕王殿下哪里话,太孙殿下和燕王殿下的关系众做周知,自然是燕王殿下误会了。”

    “今日这来叨唠,下官本也不想多问,可在陛下那里,也无法交差,若是陛下问起下官与殿下说了些什么,殿下告诉下官,这该如何回答才是。”

    蒋瓛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即避开亲情方面的事情,马上转移到陛下这边来。

    他很清楚,想要强压燕王朱棣,唯有是以陛下名义才行。

    提到父皇,朱棣如何武功尽废,顿时就落入到下风中去。

    稍稍迟疑了一下,朱棣马上调换心跳,转而强笑道:“蒋指挥使哪里话,父皇那边,自然是咱俩如何说,便就如何答。”

    “本王为人清清白白,这是与本王毫不相干的事情,说来也是可恶至极,皇侄这般良善,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均有天大功劳,无量功德。”

    “如此准圣人,竟是有宵小谋算行刺之事,简直是大逆不道,当九族连诛,以此警醒世人天威浩荡。”

    “只是本王最近也无甚外出与他人联系,想要帮忙查探一二,却是有心无力。”

    说到后面,朱棣唉声叹气,似乎为不能提供足够的线索而感到惋惜。

    蒋瓛不为所动,稍稍停歇后,作揖问道:“燕王殿下明年将远征倭国,海外建国,下官先行恭喜。”

    朱棣摆摆手道:“倭国千里之遥,尚且不知情况如何,前元起大军征伐,却也连续两番失利,损失惨重,一切唯有等到明年春开才能知晓。”

    话虽谦虚,但朱棣的语气极为自信。

    在他看来,蒙古人不过一群野蛮将士,只懂武力不动筹谋。

    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其归降,伐倭之事可想而知。

    那些所谓的倭国浪人武士,朱棣也是见识较多,不过如此。

    审讯之下朱棣也知道,这些倭人早前在倭国,也是有着极高的身份地位,能够没被前元攻没,只是运气使然。

    小小倭国,不过大明一省之地,在朱棣的眼中,早就是囊中之物了。

    蒋瓛闻言,先是称赞一番道:“燕王殿下之能,天下皆知,区区倭国,不若是螳臂当车。”

    “只是这倭国好打,治理起来怕是有些麻烦,这个中情况,怕是与云南有些近似,土著野蛮,不通教化。”

    朱棣闻言也被带入了,轻叹道:“是呀,打下来容易,治理可就太费心思了,不似云南,终归于大明境内,一些读书人去得也方便许多,可吸引源源不断的文人前去。”

    “相比下倭国遥远,远渡重洋,去的人是寥寥无几,说到这里,便是皇侄弄的海外招贤馆,确是为本王这些想要海外就藩的,有很深的考虑。”

    即便是朱棣都不得不承认,不管他心中如何猜测朱英,但朱英的这些行为,动作,确实是让人心服口服。

    最初的海外封国,其实在朱棣等人的心中,颇有一种发放苦寒之地的感觉。

    即便如此,也算是不错了。

    当这招贤馆法子出来,大伙心中的变化,就很明显了。

    提供人才,招读书人,甚至是可享用官职,还有那可回大明的说法,无一例外都是在为大明尽心尽力招收人才。

    据说开馆第一天,就有人进去,而后被晋王挖走。

    朱棣倒不在乎这一两人,毕竟大家的目标,都不是这京师里的读书人,像是朱棣,目光更多的是在自己北平的藩地上。

    藩地经营多年,哪怕是使些手段,怎得也要网罗一批读书人过去。

    这时,蒋瓛似乎是随口问道;“下官听说前些日子,曹国公有意跟殿下一同前往倭国发展,不吃可有此事。”

    朱棣眼神一凝,顿时神色肃穆起来。

    李景隆要跟他去倭国的事情,朱棣从未与人说过,甚至连家中长子朱高炽,都是不曾知晓的。

    他相信李景隆的为人,绝不会对外宣传,这与他自身不利,更别提让锦衣卫知道了。

    那么蒋瓛这个消息,又是从何知晓。

    难不成,蒋瓛敢暗中监视自己?

    是父皇的意思吗。

    稍稍思索后,朱棣否决了这种猜测。

    他相信自己的亲卫,绝不可能被人监视这般久而无察觉。

    因为对锦衣卫这个机构的羡慕,所以在朱棣这里,人虽不多,但也有一批精锐骨干,擅于打探情报之事。

    能干这事的,早前在大军中,也是极为顶尖的探马。

    朱棣自信跟锦衣卫的精锐比起来,也是丝毫不差,或许只有在关系情报上,有所差距。

    而被监视都不知晓,绝对不可能。

    想到这里,朱棣也不犹豫,直接问道:“此事蒋指挥使从何处听来。”

    蒋瓛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道:“下官锦衣卫这边,自然有锦衣卫的路子,便就不劳烦殿下操心了。”

    听到这话,朱棣暗道一声不好。

    没成想是被蒋瓛被诈了。

    的确,蒋瓛其实并不知道李景隆和朱棣谈了什么,没陛下的谕旨,他可没有监视皇家子嗣的权力。

    能够掌控到的情报,便就是知晓李景隆曾经来过燕王府中。

    李景隆来燕王府并不频繁,在海外招贤馆,藩王新制度下达的时候过来,自然极有可能就跟此事有关。

    不过虽然从燕王朱棣这里算是有了明确的答复,蒋瓛还是有些震动。

    曹国公李景隆和燕王朱棣之间的关系,竟然是已经深入到这等程度。

    作为陛下亲外甥孙,皇亲国戚,国公爵位。

    宁可放弃这享之不尽荣华富贵,也要去倭国相助燕王,真可谓是义薄云天,使人惊叹。

    就在朱棣想要说什么的时候,蒋瓛突然起身作揖道;“殿下,下官这边遵陛下谕旨,还有其他事要忙碌,便就不多叨唠殿下了,先行告退。”

    朱棣齿间憋出一个‘好’字。

    而后便就看着蒋瓛匆匆离去。

    朱棣很清楚,自己和李景隆的关系,将会被告知父皇,甚至现在蒋瓛马上去的地方,便就是曹国公府了。

    想到这里,朱棣阴沉的脸上有些苦涩。

    当真是无妄之灾,若是自己有所参与也就罢了,明明自己一点都不知晓,怎得就牵扯到了自个头上。

    想起父皇多疑的性格,朱棣就感觉头皮发麻。

    在父皇那里,哪需要什么证据,只要有确切的猜测,怕是自己讨不了好。

    现在只能是祈祷,李景隆那边不出什么岔子才是。

    真要被这蒋瓛添油加醋一番后禀告给父皇。

    想想后果,便是父皇亲子,朱棣都觉得有些不寒而栗。

    这样的事情,并非是朱棣独有,哪怕是晋王朱棡,秦王朱樉,亦或是其他藩王,都有锦衣卫前去问询,并作记录。

    这也算是一视同仁了,不过蒋瓛来燕王府,显然朱棣这里是被当做重点对待。

    而此刻还有一人,深在皇宫,面色潮红。

    正是皇孙朱允炆。

    “你们凭什么这般询问,那可是我大兄,亲大兄,我怎么可能会有行刺于大兄的想法。”

    “尔等大胆包天,竟敢坏我兄弟关系,我必定要在皇爷爷那里说道一番。”

    显然朱允炆的脾性,可没朱棣那般深的程度。

    在朱棣遭到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问询的时候,朱允炆这里,也遭受了来自于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的问询。

    哪怕已经足够注意用词,但这事本就无法避开。

    朱允炆感受到这其中关联,一下子就炸了。

    “殿下勿要烦躁,问询各殿下也是陛下的意思,这也是怕殿下兄弟间相互猜忌,也为打消太孙殿下的疑虑。”

    “虽言太孙殿下未见有这般想法,可即便是有,想来也不会说出来。”

    “陛下的意思把事情摊开了讲述,也好过心中有了疙瘩。”

    刘和连忙解释着。

    他知道这允炆殿下要是闹起来,最后吃亏的还只能是自己,参与到皇家之中,从未有什么好事。

    入宫多年,刘和能够坐到这般地位,对于待人接物相当有经验。

    只说好话,绝不在背后嚼人舌根,这才是为人之道,也是刘和在皇宫的生存之道。

    朱允炆听着这么一说,心下的怒气消减几分。

    虽还有些不爽,不过感觉也是有几番道理,便就接着前面的话回道:“我这段时日一直都在皇宫中,也未外出过,更未与宫外联系。”

    “前些日子,就遵照大兄的吩咐,于大理寺修订大明律,有所往来的官员,皆是大理寺等人,一问便知。”

    听着朱允炆的解释,刘和当然没有去争执的必要。

    不过随后便说道:“老奴有一事,当告知殿下。”

    “在锦衣卫那边传递过来的卷宗里,有关于黄翰林黄子澄先生,期间便是在行刺前,似有托人传递信件,而后更是联络各方好友,颇为可疑。”

    “这些行为,并不符合黄翰林平日作风,像是突兀其来,似与人商议某事。”

    “不知殿下对于黄翰林的情况你,可有所了解听闻。”

    朱允炆听到这话,心中咯噔一下,神色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