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笔记本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万老师……?”
苏逸辰不知道林嘉是谁,他也没听说过这个名字,所以当万长春作出这个举动的时候有些疑惑不解。万长春等鞠完躬,按捺不住的苏逸辰忍不住就询问起林嘉的身份来,这时候万长春才告诉了他林嘉的情况。
林嘉是一位在国内非常有著名的学者,他是中国在农业化学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曾经担任过bj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助教,中国科学院助理员,助理研究员,sh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务,1978年,林嘉调任西北科学院担任副院长和教授,主持西北地区的科研考察工作,在职期间他曾经十多次深入西北腹地进行科学考察,甚至还带队穿越过沙漠进行第一手的科研工作。
1980年6月,也就是三年前的时候,林嘉又一次带队进入大漠进行科学考察,由于考察工作进行到中途时候,后勤方面出了些问题,队伍发生了严重缺水情况,当时林嘉主动出去寻找水源,可谁想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从而就此失踪了。
林嘉的失踪在当时是一件大事,当发现林嘉失踪后科学考察队就地就组织了搜寻,可始终都找不到林嘉的下落,接着,当失踪消息传到西北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后,两院的领导,包括中央首长尤其重视,甚至发动了附近驻军部队在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进行拉网搜寻。可是,最终的搜寻工作虽然持续了很长时间,可依旧没有找到林嘉的下落,结果就是人不见人,死不见尸。
林嘉出事的时候,苏逸辰正是在参加银河巨型机集成电路项目中最关键的时刻,每天泡在实验室里的他对于外界的新闻报道丝毫没有留意,何况林嘉虽然是国内知名学者、科学家,可他研究的方向和苏逸辰所关注的完全不同,所以苏逸辰不知道林嘉的大名也是正常的。
但万长春却不同,一方面他和林嘉的年龄相差不远,两人是属于同一时代的科研工作者。另一方面,同为国内知名科学家,万长春虽然没有见过林嘉,更没直接和他打过交道,但对于林嘉这人是早就有所耳闻,甚至当林嘉失踪的消息传来后,万长春当时还为国内失去了一位如此优秀的科学家而痛惜了一番。
可谁想到,早在三年前就失踪的林嘉居然会在这个地方发现他的尸体,这个情况简直有些令人匪夷所思,难道当初林嘉的失踪和他们一样是遭遇到了意外,从而神秘地落到这个地方的么?可就算这样,林嘉也不应该死在这里啊!难道在他之后又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些事?
短暂而肃穆的默哀后,万长春缓缓蹲下身子,翻了翻林嘉随身携带的垮包,包里除了一个水壶、一个搪瓷茶缸、一把耗尽电池的手电筒、一只损坏了的军用指南针再加上其它些野外作业使用的的小工具外就没别的东西了,随后万长春把目光注视到了尸体的胸口,伸手轻轻把那支别着的钢笔给抽了出来,当他看到钢笔的笔杆上刻着林嘉的名字时,此时此刻可以确信无疑,对方就是在沙漠中神秘失踪的林嘉了。
一位令无数人至今牵挂的科学家,一位受人尊敬德高望重的学者,他的遗体在这个地方被发现,这让在场的三人感慨万千。虽然,他们不知道林嘉究竟遭遇了什么,也不清楚林嘉究竟是怎么进到这地方来的,可不管怎么说,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入土为安,让林嘉的遗体如此躺在通道中终究是一件很不合适的事,为此万长春建议把林嘉的遗体稍作安置,这个建议很快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苏逸辰主动脱下自己的外衣,在胡志军的帮助下把林嘉的遗体稍作包裹,准备一起移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安置,等之后有机会的话再想办法把他的遗体给带出去。可当他们刚抬起林嘉的遗体时,只听到哒的一声轻响,低头一看,一本笔记本静静躺在地上。
这是一本很普通的笔记本,封面还印着“工作手册”四个烫金的字,只是这四个字由于时间的原因显得有些黯淡了。笔记本应该是属于林嘉的,而且被他塞在怀里,所以之前万长春并没发现,而当他们抬起遗体的时候这才从怀中意外地掉落出来。
“等等!”万长春连忙喊了一声,俯身捡起笔记本,下意识地翻开看了看。看了几页,他就发现这个笔记本的内容是林嘉用来进行记录工作和日记的时候,顿时扬了扬眉。
眼下暂时还是需要先安置林嘉的遗体,万长春按捺着心里的好奇,把笔记本先收了起来,等三人搭手把遗体抬到原来进来的岔路口,找了个比较空旷的地方放下遗体,这时候万长春这才拿出笔记本继续翻阅。
林嘉是一位严谨的学者,而且他的专业更是农业化学方面,同时对地质勘探也深有研究。由于长期的户外科学考察,养成了他随时记录的习惯,所以这个笔记本里详细记录着他进行考察的许多细节,包括考察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地质结构等等各方面的数据。
从笔记本的最初日期来看,应该是林嘉调任到西北科学院时开始记录的,万长春对于前面的内容只不过是粗粗阅览可下,接着就快速翻到后后面,当他翻找到1980年6月11日的时候,万长春的目光顿时一紧,因为他知道这一天就是林嘉失踪的前一日。
“6月11日,天气晴,气温7至38度。今天是考察队进入沙漠的第五天,我带着小王和小唐对这片沙漠进行厉行的资源和条件调查,结果很不乐观,由于近些年西北沙漠化的加剧,自然环境的恶化已经非常严重……按照出发前的资料记载,这附近应该有暗河存在,但是我们搜寻之后并没有找到这条暗河,甚至连沙漠中遗留的植物迹象都没发现,也许这条暗河已经干涸,或者因为沙丘导致的地形的变动发生了偏移,考虑到这一点,我决定明天向东继续前进,如果暗河发生偏移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在东边……。”
“6月12日,天气晴,气温10至39.5度。今天是考察队进入沙漠的第六天,根据昨天的决定,我带领队伍向东继续找寻那条暗河,在队伍前进20公里后,我们终于发现了沙漠中植物的迹象,虽然这只不过是几棵早就枯死的胡杨,经过取样分析,胡杨枯死的时间并不长,最多也就是四五年的时间,从这点可以完全证实了资料中所描述的暗在是真实存在的。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距离胡杨向东1.2公里的地方我还发现了几株活着的仙人掌,这是一个好消息,仙人掌的发现表示暗河并没完全干涸,也许继续往东搜索就会发现沙漠中的绿洲。
按照我的设想,考察队应该继续向东再一次搜索,可这时候老马告诉我,队伍携带的水和汽油已经快耗尽了,老马建议考察队暂时停止前进就地扎营,同时通过电报联系部队求援。经集体讨论,我勉强同意了老马和同志们的建议,亲自起草了电文,由发报员小萧发送了电报,半小时后,部队方面很快回电答应了我们求援请求。
扎营完成,我躺在帐篷里始终无法入眠,队伍缺水的情况是比较严重,可我认为还是可以坚持一下,因为在即将发现绿洲的情况下向部队求援是件很不慎重的决定。虽然作为队长,我个人尊重集体意见,可要知道由部队派车送水过来这需要耗费很大一笔费用,以目前经费紧张的情况,这笔钱足够用于考察队干更多的科研工作。
思来想去,我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有错,就在东边不远处就会有绿洲,只要找到水源,我们缺水的情况就能得到缓解,也能够省却这笔不菲的费用,所以我决定趁着部队还未出发的空隙出去找水源……。”
看到这里,万长春眼框渐渐湿润了,因为他知道就是这一次找水从而导致了林嘉的失踪,但他怎么都没想到,林嘉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独自离开营地找水去的。当年他得知林夹失踪的消息时,惋惜和感叹之余同样也有着疑惑不解,他怎么都搞不明白作为一个优秀的学者,一位严谨的科学工作者,为什么会在沙漠中莽撞地一个人跑出去找水呢?而当看了林嘉的记录后,万长春才恍然大悟,深深理解了林嘉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的想法。
(新书需要大家支持!冲榜时期力求推荐票!求收藏!)
“万老师……?”
苏逸辰不知道林嘉是谁,他也没听说过这个名字,所以当万长春作出这个举动的时候有些疑惑不解。万长春等鞠完躬,按捺不住的苏逸辰忍不住就询问起林嘉的身份来,这时候万长春才告诉了他林嘉的情况。
林嘉是一位在国内非常有著名的学者,他是中国在农业化学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曾经担任过bj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助教,中国科学院助理员,助理研究员,sh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务,1978年,林嘉调任西北科学院担任副院长和教授,主持西北地区的科研考察工作,在职期间他曾经十多次深入西北腹地进行科学考察,甚至还带队穿越过沙漠进行第一手的科研工作。
1980年6月,也就是三年前的时候,林嘉又一次带队进入大漠进行科学考察,由于考察工作进行到中途时候,后勤方面出了些问题,队伍发生了严重缺水情况,当时林嘉主动出去寻找水源,可谁想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从而就此失踪了。
林嘉的失踪在当时是一件大事,当发现林嘉失踪后科学考察队就地就组织了搜寻,可始终都找不到林嘉的下落,接着,当失踪消息传到西北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后,两院的领导,包括中央首长尤其重视,甚至发动了附近驻军部队在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进行拉网搜寻。可是,最终的搜寻工作虽然持续了很长时间,可依旧没有找到林嘉的下落,结果就是人不见人,死不见尸。
林嘉出事的时候,苏逸辰正是在参加银河巨型机集成电路项目中最关键的时刻,每天泡在实验室里的他对于外界的新闻报道丝毫没有留意,何况林嘉虽然是国内知名学者、科学家,可他研究的方向和苏逸辰所关注的完全不同,所以苏逸辰不知道林嘉的大名也是正常的。
但万长春却不同,一方面他和林嘉的年龄相差不远,两人是属于同一时代的科研工作者。另一方面,同为国内知名科学家,万长春虽然没有见过林嘉,更没直接和他打过交道,但对于林嘉这人是早就有所耳闻,甚至当林嘉失踪的消息传来后,万长春当时还为国内失去了一位如此优秀的科学家而痛惜了一番。
可谁想到,早在三年前就失踪的林嘉居然会在这个地方发现他的尸体,这个情况简直有些令人匪夷所思,难道当初林嘉的失踪和他们一样是遭遇到了意外,从而神秘地落到这个地方的么?可就算这样,林嘉也不应该死在这里啊!难道在他之后又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些事?
短暂而肃穆的默哀后,万长春缓缓蹲下身子,翻了翻林嘉随身携带的垮包,包里除了一个水壶、一个搪瓷茶缸、一把耗尽电池的手电筒、一只损坏了的军用指南针再加上其它些野外作业使用的的小工具外就没别的东西了,随后万长春把目光注视到了尸体的胸口,伸手轻轻把那支别着的钢笔给抽了出来,当他看到钢笔的笔杆上刻着林嘉的名字时,此时此刻可以确信无疑,对方就是在沙漠中神秘失踪的林嘉了。
一位令无数人至今牵挂的科学家,一位受人尊敬德高望重的学者,他的遗体在这个地方被发现,这让在场的三人感慨万千。虽然,他们不知道林嘉究竟遭遇了什么,也不清楚林嘉究竟是怎么进到这地方来的,可不管怎么说,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入土为安,让林嘉的遗体如此躺在通道中终究是一件很不合适的事,为此万长春建议把林嘉的遗体稍作安置,这个建议很快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苏逸辰主动脱下自己的外衣,在胡志军的帮助下把林嘉的遗体稍作包裹,准备一起移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安置,等之后有机会的话再想办法把他的遗体给带出去。可当他们刚抬起林嘉的遗体时,只听到哒的一声轻响,低头一看,一本笔记本静静躺在地上。
这是一本很普通的笔记本,封面还印着“工作手册”四个烫金的字,只是这四个字由于时间的原因显得有些黯淡了。笔记本应该是属于林嘉的,而且被他塞在怀里,所以之前万长春并没发现,而当他们抬起遗体的时候这才从怀中意外地掉落出来。
“等等!”万长春连忙喊了一声,俯身捡起笔记本,下意识地翻开看了看。看了几页,他就发现这个笔记本的内容是林嘉用来进行记录工作和日记的时候,顿时扬了扬眉。
眼下暂时还是需要先安置林嘉的遗体,万长春按捺着心里的好奇,把笔记本先收了起来,等三人搭手把遗体抬到原来进来的岔路口,找了个比较空旷的地方放下遗体,这时候万长春这才拿出笔记本继续翻阅。
林嘉是一位严谨的学者,而且他的专业更是农业化学方面,同时对地质勘探也深有研究。由于长期的户外科学考察,养成了他随时记录的习惯,所以这个笔记本里详细记录着他进行考察的许多细节,包括考察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地质结构等等各方面的数据。
从笔记本的最初日期来看,应该是林嘉调任到西北科学院时开始记录的,万长春对于前面的内容只不过是粗粗阅览可下,接着就快速翻到后后面,当他翻找到1980年6月11日的时候,万长春的目光顿时一紧,因为他知道这一天就是林嘉失踪的前一日。
“6月11日,天气晴,气温7至38度。今天是考察队进入沙漠的第五天,我带着小王和小唐对这片沙漠进行厉行的资源和条件调查,结果很不乐观,由于近些年西北沙漠化的加剧,自然环境的恶化已经非常严重……按照出发前的资料记载,这附近应该有暗河存在,但是我们搜寻之后并没有找到这条暗河,甚至连沙漠中遗留的植物迹象都没发现,也许这条暗河已经干涸,或者因为沙丘导致的地形的变动发生了偏移,考虑到这一点,我决定明天向东继续前进,如果暗河发生偏移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在东边……。”
“6月12日,天气晴,气温10至39.5度。今天是考察队进入沙漠的第六天,根据昨天的决定,我带领队伍向东继续找寻那条暗河,在队伍前进20公里后,我们终于发现了沙漠中植物的迹象,虽然这只不过是几棵早就枯死的胡杨,经过取样分析,胡杨枯死的时间并不长,最多也就是四五年的时间,从这点可以完全证实了资料中所描述的暗在是真实存在的。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距离胡杨向东1.2公里的地方我还发现了几株活着的仙人掌,这是一个好消息,仙人掌的发现表示暗河并没完全干涸,也许继续往东搜索就会发现沙漠中的绿洲。
按照我的设想,考察队应该继续向东再一次搜索,可这时候老马告诉我,队伍携带的水和汽油已经快耗尽了,老马建议考察队暂时停止前进就地扎营,同时通过电报联系部队求援。经集体讨论,我勉强同意了老马和同志们的建议,亲自起草了电文,由发报员小萧发送了电报,半小时后,部队方面很快回电答应了我们求援请求。
扎营完成,我躺在帐篷里始终无法入眠,队伍缺水的情况是比较严重,可我认为还是可以坚持一下,因为在即将发现绿洲的情况下向部队求援是件很不慎重的决定。虽然作为队长,我个人尊重集体意见,可要知道由部队派车送水过来这需要耗费很大一笔费用,以目前经费紧张的情况,这笔钱足够用于考察队干更多的科研工作。
思来想去,我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有错,就在东边不远处就会有绿洲,只要找到水源,我们缺水的情况就能得到缓解,也能够省却这笔不菲的费用,所以我决定趁着部队还未出发的空隙出去找水源……。”
看到这里,万长春眼框渐渐湿润了,因为他知道就是这一次找水从而导致了林嘉的失踪,但他怎么都没想到,林嘉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独自离开营地找水去的。当年他得知林夹失踪的消息时,惋惜和感叹之余同样也有着疑惑不解,他怎么都搞不明白作为一个优秀的学者,一位严谨的科学工作者,为什么会在沙漠中莽撞地一个人跑出去找水呢?而当看了林嘉的记录后,万长春才恍然大悟,深深理解了林嘉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的想法。
(新书需要大家支持!冲榜时期力求推荐票!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