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最高效益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犬鹏号开建之后,冯承乾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把德 意志第二帝国赠送的六艘大型战舰送回去,委托威廉港造船厂、基尔海军造船厂、伏尔铿造船厂与布洛姆一福斯造船厂进行现代化改造。
当然,改造方案由冯承乾提供。
严格说来,这六艘战舰,即“拜仁”号与“巴登”号战列舰“德夫林格”号、“吕佐”号与“兴登堡”号战列巡洋舰,以及“柏林”号快速巡洋舰的舰龄都不到十五年,短的才十二年,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全面改造。更重要的是,在“华盛顿条约”框架内,这六艘战舰的性能都不算差。
只是,这六艘战舰,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冯承乾的要求。
别的不说,除了“柏林”号,另外五艘战舰的最高航速都太低,根本不可能在几年之后为航母护航。
要知道,冯承乾规划…中的大型航母,最高航速在三十三节以上。
正常情况下,护航战舰的航速应该比航母高两节,而最低要求也只能比航母低两节。
显然,两艘“拜仁”级的速度太慢了,而三艘“德夫林格”级如果为满足护航增强了防空火力,航速肯定达不到三十一节。
结果就是,现代化改造的核心就是更换动力系统。
当然,六艘战舰的改造方式并不完全一样。
两艘“拜仁”级除了更换动力系统,使最高航速达到三十二节之外,还拆除了所有一百五十毫米副炮“巴登”号增添了旗舰所必须的指挥设备,此外还对主装甲带做了调整该为“重点防护”即拆掉次要部位的装甲、加强关键部位的装甲。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强了水线以下部位的装甲厚度,把主装甲带的保护范围延伸到舰底。防护方面,最大的改进是增强水平防护水平装甲分为两层,即在保留原有水平装甲的基础上,增添一层厚度为七十六毫米的装甲甲板。
显然,这些改进,都是针对未来的海战。
因为经费有限,所以在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返回〖中〗国的时候,两艘“拜仁”级都没有安装副炮。直到一九三零年两艘战舰回国的第二年,才在江南造船厂安装了副炮而且是一百毫米副炮。两年之后,两艘战舰再次进入江南造船厂,安装了八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与十六门二十毫米高射炮。到此两艘战舰上,各有十二门一百毫米、三十二门四十毫米与十六门二十毫米高射炮。
要知道,这才是一九三二年。
如果以防空火力为准,当时没有一艘战列舰在两艘“拜仁”级之上,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安装这么多高射炮。
显然高射炮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在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两艘“拜仁”级没有来得及进行现代化改造,但是通过临时改装,增添了十六座双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与数十门二十毫米高射炮,把高射炮的总量提高到了近两百门。大战结束的前一年“拜仁”号还进行了第三次防空火力强化改装用双联装七十毫米高射炮取代了八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成为第一种拥有四梯次防空火力的战舰。
相对而言,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的改造工作更加全面。
与“拜仁”级一样,这三艘战列巡洋舰也更换了动力系统但是并没有因此使航速得到大幅度提高。原因很简单,这三艘战列巡洋舰全部加强了装甲防护主装甲带的厚度与防护区域与“拜仁”级一样,也安装了第二层水平装甲。也就是说,在完成改造之后,三艘战列巡洋舰实际上已经不是战列巡洋舰了,而是标准的战列舰,关键部位的防护强度丝毫不比战列舰差。
“德夫林格”级能够转变为快速战列舰,与其初始设计有很大的关系。
别忘了,这种战列巡洋舰的蓝本就是“拜仁”级战列舰,或者说是通过放大舰体增加动力系统,使航速达到了战列巡洋舰的级别。
完成改装之后,三艘“德夫林格”级的排水量依然在“拜仁”级之上。
虽然在主炮火力上,三艘“德夫林格”级没有优势,但是这三艘战舰有更大的舰体,也就有更大的甲板面积。结果就是,三艘“德夫林格”级在回到国内安装防空火炮的时候,各配备了十六座双联装一百毫米高射炮,十二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与二十四门二十毫米高射炮,防空火力超过了“拜仁”级。
有趣的是,当时冯承乾仍然把这三艘战舰归为战列巡洋舰。
这么做,多半是为了麻痹对手,特别是〖日〗本海军。当然,此举也收到了效果,即〖日〗本海军很快就对四艘“金刚,
级战列巡洋舰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而且在航沫、防护等方央以,德夫林格”级为假想敌。完成改造之后“金刚”级升级为快速战列舰。
可惜的是“金刚”级是在“虎”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就算改造后的满载排水量接近四万吨,在各项主要性能上依然不如“德夫林格”级。
后来,三艘“德夫林格、,级也像“拜仁”级一样,分两次加强了防空火力。
改造工作最为简单的是“柏林”号。
受排水量限制“柏林、,号除了增强水平装甲、在舰体两侧设置了防鱼雷隔舱之外,并没在防护上做太大的手脚。这么做,也与〖中〗国海军的经费有关,即在完成了五艘主力舰的改造之后,没有多少钱用来改造“柏林”号了。此外“柏林”号的干舷本来就比较低,增强装甲防护就得增大排水量,也就会进一步降低干舷高度。对于防空战舰来说,过低的干舷高度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要知道,在防空作战中,战舰都得高速航行,干舷过低,很容易导致甲板上浪,从而影响防空火炮。
因为排水量没有增大多少,所以“柏林”号没有更换动力系统。
在火力上“柏林”号与五艘主力舰一样,保留了主炮,但是拆除了所有副炮,并且在回国之后安装子八座双联装一百毫米高射炮、八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与十二门二十毫米高射炮。
在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柏林”号是〖中〗国海军中最活跃的防空战舰,防空火力得到了加强。到大战结束的时候“柏林”号上的高射炮数量超过一百六十门。只是因为作战任务过于频繁,所以到大战结束的时候“柏林”号都没有增添防空作战效率更高的七十毫米高射炮。
对〖中〗国海军来说,改造这六艘大型战舰是提高作战能力的捷径。
甚至可以说,这也是最划算的一笔投资。
在两年的改造期中,〖中〗国海军huā掉了二十八亿华元,相当于〖中〗国海军在这两年里军费的百分之二十。如果用这笔钱来建造防空战舰,哪怕是排水量小一些的大型战舰,最多只能建造两艘。
毫无疑问,六艘大型战舰的作战能力明显超过了两艘防空战舰。
更重要的是,航母还没有取代战列舰,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在接下来的几年间〖中〗国海军不会遭遇新的挑战。对六艘大型战舰进行现代化改造,能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中〗国海军的战斗力。
当然,冯承乾此举,立即引起了连锁反应。
最受刺激的,显然是〖日〗本。
虽然〖中〗国的大国地位在柏林和会与华盛顿谈判中得到确认,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依然是一个地区性国家,到一九二八年也最多只算得上是地区性强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美国这样的世界性强国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此外,英法已经退出远东地区,霸占着印度尼西亚的荷兰又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友好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也不错。结果就是,〖中〗国海军飞速发展,对除了〖日〗本之外的其他列强几乎没有影响。
显然,〖日〗本受的影响非常大。
六艘大型战舰还没到达德意志第二帝国,〖日〗本内阁就逼迫国会,通过了“海军现代化法案”开始着手改进主力舰。
首先被送上船台的,就是四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
到一九二九年,两艘“扶桑”级与两艘“伊势”级也被列入了改装计划,分别在一九二九年与一九三零年返回造船厂。
相对而言,四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改造工作较为彻底。
有趣的是,在对四艘战列舰进行改造的时候,不是〖日〗本海军不想做得彻底一些,而是一九二九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让〖日〗本内阁拿不出太多的资金用于战舰改造,因此四艘战列舰的改造工作大幅度缩水。
事实上,〖日〗本海军完全没有必要如此恐慌。
原因很简单,〖日〗本海军对〖中〗国海军的优势非常明显。
在完成了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的建造之后,〖日〗本海军拥有十艘主力舰,而且四艘“金刚”级已经升格为快速战列舰。虽然按照“华盛顿条约”〖中〗国海军最多可以拥有八艘标准排水量为三万五千吨的主力舰,但是冯承乾并没有安排主力舰的建造与采购计划,即便把吨位偏小
的“柏林”号算上,〖中〗国海军也只有六艘主力舰。显然,〖日〗本海军在主力舰数量上拥有极为明显的优势。
〖日〗本海军跟着改造战舰,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与〖中〗国海军保持平衡。
,犬鹏号开建之后,冯承乾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把德 意志第二帝国赠送的六艘大型战舰送回去,委托威廉港造船厂、基尔海军造船厂、伏尔铿造船厂与布洛姆一福斯造船厂进行现代化改造。
当然,改造方案由冯承乾提供。
严格说来,这六艘战舰,即“拜仁”号与“巴登”号战列舰“德夫林格”号、“吕佐”号与“兴登堡”号战列巡洋舰,以及“柏林”号快速巡洋舰的舰龄都不到十五年,短的才十二年,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全面改造。更重要的是,在“华盛顿条约”框架内,这六艘战舰的性能都不算差。
只是,这六艘战舰,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冯承乾的要求。
别的不说,除了“柏林”号,另外五艘战舰的最高航速都太低,根本不可能在几年之后为航母护航。
要知道,冯承乾规划…中的大型航母,最高航速在三十三节以上。
正常情况下,护航战舰的航速应该比航母高两节,而最低要求也只能比航母低两节。
显然,两艘“拜仁”级的速度太慢了,而三艘“德夫林格”级如果为满足护航增强了防空火力,航速肯定达不到三十一节。
结果就是,现代化改造的核心就是更换动力系统。
当然,六艘战舰的改造方式并不完全一样。
两艘“拜仁”级除了更换动力系统,使最高航速达到三十二节之外,还拆除了所有一百五十毫米副炮“巴登”号增添了旗舰所必须的指挥设备,此外还对主装甲带做了调整该为“重点防护”即拆掉次要部位的装甲、加强关键部位的装甲。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强了水线以下部位的装甲厚度,把主装甲带的保护范围延伸到舰底。防护方面,最大的改进是增强水平防护水平装甲分为两层,即在保留原有水平装甲的基础上,增添一层厚度为七十六毫米的装甲甲板。
显然,这些改进,都是针对未来的海战。
因为经费有限,所以在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返回〖中〗国的时候,两艘“拜仁”级都没有安装副炮。直到一九三零年两艘战舰回国的第二年,才在江南造船厂安装了副炮而且是一百毫米副炮。两年之后,两艘战舰再次进入江南造船厂,安装了八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与十六门二十毫米高射炮。到此两艘战舰上,各有十二门一百毫米、三十二门四十毫米与十六门二十毫米高射炮。
要知道,这才是一九三二年。
如果以防空火力为准,当时没有一艘战列舰在两艘“拜仁”级之上,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安装这么多高射炮。
显然高射炮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在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两艘“拜仁”级没有来得及进行现代化改造,但是通过临时改装,增添了十六座双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与数十门二十毫米高射炮,把高射炮的总量提高到了近两百门。大战结束的前一年“拜仁”号还进行了第三次防空火力强化改装用双联装七十毫米高射炮取代了八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成为第一种拥有四梯次防空火力的战舰。
相对而言,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的改造工作更加全面。
与“拜仁”级一样,这三艘战列巡洋舰也更换了动力系统但是并没有因此使航速得到大幅度提高。原因很简单,这三艘战列巡洋舰全部加强了装甲防护主装甲带的厚度与防护区域与“拜仁”级一样,也安装了第二层水平装甲。也就是说,在完成改造之后,三艘战列巡洋舰实际上已经不是战列巡洋舰了,而是标准的战列舰,关键部位的防护强度丝毫不比战列舰差。
“德夫林格”级能够转变为快速战列舰,与其初始设计有很大的关系。
别忘了,这种战列巡洋舰的蓝本就是“拜仁”级战列舰,或者说是通过放大舰体增加动力系统,使航速达到了战列巡洋舰的级别。
完成改装之后,三艘“德夫林格”级的排水量依然在“拜仁”级之上。
虽然在主炮火力上,三艘“德夫林格”级没有优势,但是这三艘战舰有更大的舰体,也就有更大的甲板面积。结果就是,三艘“德夫林格”级在回到国内安装防空火炮的时候,各配备了十六座双联装一百毫米高射炮,十二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与二十四门二十毫米高射炮,防空火力超过了“拜仁”级。
有趣的是,当时冯承乾仍然把这三艘战舰归为战列巡洋舰。
这么做,多半是为了麻痹对手,特别是〖日〗本海军。当然,此举也收到了效果,即〖日〗本海军很快就对四艘“金刚,
级战列巡洋舰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而且在航沫、防护等方央以,德夫林格”级为假想敌。完成改造之后“金刚”级升级为快速战列舰。
可惜的是“金刚”级是在“虎”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就算改造后的满载排水量接近四万吨,在各项主要性能上依然不如“德夫林格”级。
后来,三艘“德夫林格、,级也像“拜仁”级一样,分两次加强了防空火力。
改造工作最为简单的是“柏林”号。
受排水量限制“柏林、,号除了增强水平装甲、在舰体两侧设置了防鱼雷隔舱之外,并没在防护上做太大的手脚。这么做,也与〖中〗国海军的经费有关,即在完成了五艘主力舰的改造之后,没有多少钱用来改造“柏林”号了。此外“柏林”号的干舷本来就比较低,增强装甲防护就得增大排水量,也就会进一步降低干舷高度。对于防空战舰来说,过低的干舷高度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要知道,在防空作战中,战舰都得高速航行,干舷过低,很容易导致甲板上浪,从而影响防空火炮。
因为排水量没有增大多少,所以“柏林”号没有更换动力系统。
在火力上“柏林”号与五艘主力舰一样,保留了主炮,但是拆除了所有副炮,并且在回国之后安装子八座双联装一百毫米高射炮、八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与十二门二十毫米高射炮。
在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柏林”号是〖中〗国海军中最活跃的防空战舰,防空火力得到了加强。到大战结束的时候“柏林”号上的高射炮数量超过一百六十门。只是因为作战任务过于频繁,所以到大战结束的时候“柏林”号都没有增添防空作战效率更高的七十毫米高射炮。
对〖中〗国海军来说,改造这六艘大型战舰是提高作战能力的捷径。
甚至可以说,这也是最划算的一笔投资。
在两年的改造期中,〖中〗国海军huā掉了二十八亿华元,相当于〖中〗国海军在这两年里军费的百分之二十。如果用这笔钱来建造防空战舰,哪怕是排水量小一些的大型战舰,最多只能建造两艘。
毫无疑问,六艘大型战舰的作战能力明显超过了两艘防空战舰。
更重要的是,航母还没有取代战列舰,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在接下来的几年间〖中〗国海军不会遭遇新的挑战。对六艘大型战舰进行现代化改造,能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中〗国海军的战斗力。
当然,冯承乾此举,立即引起了连锁反应。
最受刺激的,显然是〖日〗本。
虽然〖中〗国的大国地位在柏林和会与华盛顿谈判中得到确认,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依然是一个地区性国家,到一九二八年也最多只算得上是地区性强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美国这样的世界性强国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此外,英法已经退出远东地区,霸占着印度尼西亚的荷兰又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友好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也不错。结果就是,〖中〗国海军飞速发展,对除了〖日〗本之外的其他列强几乎没有影响。
显然,〖日〗本受的影响非常大。
六艘大型战舰还没到达德意志第二帝国,〖日〗本内阁就逼迫国会,通过了“海军现代化法案”开始着手改进主力舰。
首先被送上船台的,就是四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
到一九二九年,两艘“扶桑”级与两艘“伊势”级也被列入了改装计划,分别在一九二九年与一九三零年返回造船厂。
相对而言,四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改造工作较为彻底。
有趣的是,在对四艘战列舰进行改造的时候,不是〖日〗本海军不想做得彻底一些,而是一九二九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让〖日〗本内阁拿不出太多的资金用于战舰改造,因此四艘战列舰的改造工作大幅度缩水。
事实上,〖日〗本海军完全没有必要如此恐慌。
原因很简单,〖日〗本海军对〖中〗国海军的优势非常明显。
在完成了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的建造之后,〖日〗本海军拥有十艘主力舰,而且四艘“金刚”级已经升格为快速战列舰。虽然按照“华盛顿条约”〖中〗国海军最多可以拥有八艘标准排水量为三万五千吨的主力舰,但是冯承乾并没有安排主力舰的建造与采购计划,即便把吨位偏小
的“柏林”号算上,〖中〗国海军也只有六艘主力舰。显然,〖日〗本海军在主力舰数量上拥有极为明显的优势。
〖日〗本海军跟着改造战舰,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与〖中〗国海军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