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5章 寒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学宫大比,总共前后要持续三天,算起来也算是简化了许多,但是对于这些参加大比的学子来说,也算是一个相当长的考试了。
斐潜在第一天的时候露了一个面,表示主持和重视之后,就静悄悄的先行撤离了学宫,他自然不可能像是神像一样,一动不动在学宫呆坐三日,然后才离开。
这一次比试,对于大多数的学子来说,看到的,想到的,恐怕多数都是只会想到自身考得好就能取个高起点的职位上,或许也有一小部分的人会思考斐潜举办大比的这样行为的意义,但是肯定没有像是斐潜所考虑的那么深刻……
斐潜回到了政务厅的时候,荀谌正在处理政事。说起来,现在斐潜的幕府之下,有一点六部的雏形了,有管农业的,有注重于公业的,有处理户籍的,有主抓吏治的等等,基本上来说就算是后世六部的一个粗浅架构。
斐潜坐了下来,略有所思。
华夏古代王朝的政治结构,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五个字,“郡县加六部”。这个制度和核心其实就是中央集权加上文官制度。
很多人看见集权,往往都觉得有些不好,觉得分权才是民主,才是王道,但是实际上大国和小国在治理上面就有很大的不同,小国就不大会有什么地方割据或分裂的风险,也很难说什么中央与地方关系,而华夏至少从西周分封诸侯开始,就一直有一个大致可谓“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
中央集权的根本,就是保证统一,国家的统一。统一和完整,一定是整个社会民众安居乐业的基础,否则战乱肯定就是生灵涂炭,百里赤野,这就像是三国之后的五胡乱华,一旦形成多国制度,华夏大地必定就是血流成河,处处烽火。
因此对于整个华夏王朝的核心部分来说,能不能保持对于地方的控制和统御,便是衡量一个中央政治集权的最为根本的标准。
而文官制度,则是中央政治集权的统治手段。通过调派不可世袭的官吏,到各地取担任地方大员,进行管理,在唐代之前,这些调派到了地方的大员,在交通和控制手段不成熟的时候,往往容易形成藩镇割据,就像是现在的大汉,又或是唐代的安禄山……
不过随着文官制度的进一步约束和规范,随着南北交通,特别是各种运河的开工和建成,中央的力量进一步的增加,地方藩镇割据的情况就逐渐的消亡了,变成了短时期的叛乱,不能长久的割据。
正是因为文官体制的进一步规范和严格,所以文官对于武将这种先天上有世袭倾向的体系各种看不顺眼……
同时在郡县制度之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越是上层,越是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往下的,到了乡县的层面,往往就是一言堂了。就像是不管是称之为道、路,还是府,在这个层面上都有好几个大员相互制衡,而在县么,就是县令一个人说了算。
至于县令和县丞,基本上来说虽然有相互制约,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两个人是处在相互妥协上的,因为两个人都知道,县令任期一到便会调走,所以没必要来一个就搞一个,除非是完全不知道变通,确实已经无法妥协的时候。
而从这样的一言堂机构成长起来的县令,又怎么会习惯高一层的各种制衡?所以越向上,便越搞事情,朋党的朋党,倾轧的倾轧,也就成为了文官制度的标配,那朝那代都不少。
同时,这种“郡县加六部”的模式一旦确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向外扩张……
因为这种制度,本身就是为了稳定和巩固所设立出来的,地方官员反感人员流动,因为这样的人员流动会带来大量的新生问题,这种问题往往也是地方官员所不能解决的,而中央朝堂也不喜欢人员流动,因为人员流动就不能确定收取赋税,就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来控制地方……
因此从上到下,都极度的厌恶人员流动,因此打压商业和严格控制人口流转,甚至将流民等同于奴隶和罪犯,也就成为了许多华夏王朝的国策。同时,因为边境往往人口稀薄,向外扩张的时候并不能像是其他地方一样可以获得足够的赋税收入,因此在面对扩张这件事情上,除了元朝那个怪胎之外,走“郡县加六部”的模式的王朝最终都自我阉割,失去了对外持续扩张的能力。
现在大比之后,斐潜就要吸纳大量的文官,同时将整个文官制度搭建起来,但是怎样才能更好的确保整个文官体系的凝聚力和进取心呢?
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历史上,儒家,或者说儒教,企图挑起这个的担子,家国天下,养浩然气等等,都是其中的一种模式和方案,但是很明显,这些最终还是失效了,松散的,仅仅是仰仗个人的素养和自我约束,是不能和日常之中庞大的利益,奢侈的生活欲望所相抗的。
或许,像是后世的趴体一样,搞一个出来?
斐潜轻轻的用手指敲击着桌案,引来了荀谌的目光。荀谌知道这是斐潜的一个习惯,也知道这代表者斐潜又在思索着什么事情,不由得将自己的举动声响都放小了一些,以免搅乱了斐潜的思路。
首先,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制衡的,因为没有制衡的权利就基本上等同于毒药,对于其个人和王朝都是有毒害的,但是这个制衡么,又不能太过分,否则很多人必然就会生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同时太强悍的制衡力量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打击朝敌的工具……
而且在这个中间,皇权和相权的平衡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就像是有的皇帝依靠锦衣卫就能搞定了那些有些小心思的大臣,可是有的皇帝再加上什么东厂西厂一起,依旧是越搞越乱……
皇权如此,相权也是一样。有能力的呢,野心大,没能力的么,一团糟。然后最开始的考查制度么,又仅仅是书面文章,具体能力什么的根本不知道,就像是开扭蛋摸奖一样,表面上全数都一样,不动手扭一下,根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任重道远啊……”
斐潜不由得轻声感叹道。
“主公所言甚是……”荀谌接口说道。
“……”斐潜默然,瞄了一眼荀谌,我这是又有什么让你明白了是么?正待说些什么的时候,忽然有兵卒捧着一封急报奔来。
斐潜将情报拆开,上下一看,不由得愣了……
“袁本初……已卒……”
……ヘ( ̄ω ̄ヘ)( ̄~ ̄;)……
秋日已至,夕阳已经落下,但是天边还有隐隐的光华。
刘协站在皇宫宫墙之上,望着北面天边的绵延的山峦,神情肃穆且安静。夜风吹拂起刘协的外袍,也吹动着长长通天冠的系带。
通天冠,有些沉重。
在刘协的父亲,刘协的兄长,也曾经有这样类似的头冠……
刘氏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三四百年时间内,都带着这样的头冠,可是有像自己一样,感觉到了这个头冠的沉重么?
刘协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刘协从小就没有见过他的母亲,他也有问过董太后,可是董太后永远只有那一句,等你大了,就懂了……
现在他大了,也渐渐的懂了。
今日朝会,曹操一脸的阴沉,一句话都没有说,也匆匆结束了朝会……
和曹操相处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刘协知道,在这个时刻,曹操必然就是在谋划着,甚至已经准备调兵遣将了……
秋天的夜晚,风有些微寒。
袁绍,呵呵,死的好啊……
刘协依旧还记得,当年在和皇兄交错而过的时候,刘辩那充满了仇恨的目光不是投向了自己,而是投向了董卓和袁槐……
那个时候,刘协还不清楚为什么刘辩会是那样的表现,但是现在,刘协也有些明白了。
袁隗那个时候以为将整个大汉朝都抓在了手中,因为袁隗实际上参与了大汉朝的每一件大事,天下官吏十有七八都和袁家有些关联。而董卓,其实之前也是袁隗门下的官吏,他以为能控制整个的局面,可是……
呵呵,就如同当下的曹司空一般。
自从曹操到了兖州之后,便是死死控制着一切,纵然当年兖州士族反对,曹操也丝毫不让,就算是引起了张邈之乱也不放松,更是变本加厉的疯狂摄取着兵权,将青州军纳为其下的直属兵,甚至因为刘协有分兵权的举动,便不惜翻脸。
“袁隗……袁绍……曹操……”刘协用极低的声音念叨着,“尔等又有什么区别……还有那个……”
虽然刘协的消息相对来说比较闭塞,但是袁绍死亡的这种大事,纵然冀州士族想要隐瞒也隐瞒不了,因为袁谭已经开始行动了,带着兵卒气势汹汹的前往了邺城,和袁尚兄弟之间的争斗一触即发。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哪里还能什么隐瞒?
这些都是大汉的蛀虫!
将刘家的天下啃咬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袁绍死了,呵呵,死得好!
刘协想起了当年他父亲和他说过得一些话,那些话留存在他的深沉记忆之中,也自有他很小的时候父亲才会跟他说,因为他父亲以为他还小,记不住那些话。刘协确实也是记不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在一次梦中,却回忆了其中一部分的情形……
他父亲摸着他的脑袋,看着树上的鸣蝉,说道:“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呵呵……可知弹丸亦于弓柄之中也……”
当时的刘协完全不懂,现在么,似乎懂了一些。
夕阳落下之后,天边隐隐的那一线红光,就像是在北面翻腾起来的血浪……
“陛下……”细细弱弱的声音从后方传来。
“来了?”刘协并没有回头,因为这个声音他很熟悉,这是伏寿的声音,这也是在这些年凄苦和困顿之中,一直陪伴着他,带给他温暖的声音。
伏寿低声回答,然后问道:“陛下,唤妾身至此,不知何事?”
“你我相识,也有十年了罢?”刘协依旧望着北面,低声说道。
伏寿沉默了片刻,说道:“十一年了,陛下……”
刘协叹息一声,“十年如弹指……十年了啊……十年了……”
“陛下……”伏寿不知道为什么,忽然觉得有些惊慌起来,心脏咚咚得跳得很厉害。
一时间宫墙之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只剩下夜风的呜咽。
天边那条红线最终还是隐去,稀疏的灯火在宫墙之外斑斑点点,有一处特别的密集,刘协知道,那边就是司空府衙的所在。
曹操,朕的大汉司空,你又在谋划着什么呢?
刘协将头上的通天冠取了下来,然后就那样拿在手中,低声说道:“秋日之蝉,其鸣也寒……皇后,你我便是这蝉啊……”蝉在古代人是风餐露食的高洁之虫,所以在通天冠上,还有许多场合之中也有蝉的形象。
“陛下……”伏寿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朕记得,这通天冠,还是你亲手缝制的……”刘协转过身,将通天冠放在了伏寿手中,说道,“可是,现在,这冠旧了……”
“旧了?”伏寿低头看,但是在昏暗的光火之中,根本看不出来这个通天冠具体是怎样的情况。
刘协沉默着,片刻之后忽然说道:“朕准备除了你的皇后之位……”
“什么?”伏寿吓的一个哆嗦,通天冠也拿不稳,跌落在地,骇然的看着刘协,“什么?陛下你说什么?!”
“朕要立隐妃为后……”刘协声音有些木然,就像是在说着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一样,“所以……”
“陛下啊……”伏寿伏地痛哭,“为什么?为什么……”
“只有朕封了隐妃为后,司空才会放心……”刘协转过头去,不再看着伏寿,沉声说道,“回去罢……让人将后印送来就是……这通天冠,你便带走罢……”
学宫大比,总共前后要持续三天,算起来也算是简化了许多,但是对于这些参加大比的学子来说,也算是一个相当长的考试了。
斐潜在第一天的时候露了一个面,表示主持和重视之后,就静悄悄的先行撤离了学宫,他自然不可能像是神像一样,一动不动在学宫呆坐三日,然后才离开。
这一次比试,对于大多数的学子来说,看到的,想到的,恐怕多数都是只会想到自身考得好就能取个高起点的职位上,或许也有一小部分的人会思考斐潜举办大比的这样行为的意义,但是肯定没有像是斐潜所考虑的那么深刻……
斐潜回到了政务厅的时候,荀谌正在处理政事。说起来,现在斐潜的幕府之下,有一点六部的雏形了,有管农业的,有注重于公业的,有处理户籍的,有主抓吏治的等等,基本上来说就算是后世六部的一个粗浅架构。
斐潜坐了下来,略有所思。
华夏古代王朝的政治结构,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五个字,“郡县加六部”。这个制度和核心其实就是中央集权加上文官制度。
很多人看见集权,往往都觉得有些不好,觉得分权才是民主,才是王道,但是实际上大国和小国在治理上面就有很大的不同,小国就不大会有什么地方割据或分裂的风险,也很难说什么中央与地方关系,而华夏至少从西周分封诸侯开始,就一直有一个大致可谓“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
中央集权的根本,就是保证统一,国家的统一。统一和完整,一定是整个社会民众安居乐业的基础,否则战乱肯定就是生灵涂炭,百里赤野,这就像是三国之后的五胡乱华,一旦形成多国制度,华夏大地必定就是血流成河,处处烽火。
因此对于整个华夏王朝的核心部分来说,能不能保持对于地方的控制和统御,便是衡量一个中央政治集权的最为根本的标准。
而文官制度,则是中央政治集权的统治手段。通过调派不可世袭的官吏,到各地取担任地方大员,进行管理,在唐代之前,这些调派到了地方的大员,在交通和控制手段不成熟的时候,往往容易形成藩镇割据,就像是现在的大汉,又或是唐代的安禄山……
不过随着文官制度的进一步约束和规范,随着南北交通,特别是各种运河的开工和建成,中央的力量进一步的增加,地方藩镇割据的情况就逐渐的消亡了,变成了短时期的叛乱,不能长久的割据。
正是因为文官体制的进一步规范和严格,所以文官对于武将这种先天上有世袭倾向的体系各种看不顺眼……
同时在郡县制度之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越是上层,越是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往下的,到了乡县的层面,往往就是一言堂了。就像是不管是称之为道、路,还是府,在这个层面上都有好几个大员相互制衡,而在县么,就是县令一个人说了算。
至于县令和县丞,基本上来说虽然有相互制约,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两个人是处在相互妥协上的,因为两个人都知道,县令任期一到便会调走,所以没必要来一个就搞一个,除非是完全不知道变通,确实已经无法妥协的时候。
而从这样的一言堂机构成长起来的县令,又怎么会习惯高一层的各种制衡?所以越向上,便越搞事情,朋党的朋党,倾轧的倾轧,也就成为了文官制度的标配,那朝那代都不少。
同时,这种“郡县加六部”的模式一旦确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向外扩张……
因为这种制度,本身就是为了稳定和巩固所设立出来的,地方官员反感人员流动,因为这样的人员流动会带来大量的新生问题,这种问题往往也是地方官员所不能解决的,而中央朝堂也不喜欢人员流动,因为人员流动就不能确定收取赋税,就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来控制地方……
因此从上到下,都极度的厌恶人员流动,因此打压商业和严格控制人口流转,甚至将流民等同于奴隶和罪犯,也就成为了许多华夏王朝的国策。同时,因为边境往往人口稀薄,向外扩张的时候并不能像是其他地方一样可以获得足够的赋税收入,因此在面对扩张这件事情上,除了元朝那个怪胎之外,走“郡县加六部”的模式的王朝最终都自我阉割,失去了对外持续扩张的能力。
现在大比之后,斐潜就要吸纳大量的文官,同时将整个文官制度搭建起来,但是怎样才能更好的确保整个文官体系的凝聚力和进取心呢?
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历史上,儒家,或者说儒教,企图挑起这个的担子,家国天下,养浩然气等等,都是其中的一种模式和方案,但是很明显,这些最终还是失效了,松散的,仅仅是仰仗个人的素养和自我约束,是不能和日常之中庞大的利益,奢侈的生活欲望所相抗的。
或许,像是后世的趴体一样,搞一个出来?
斐潜轻轻的用手指敲击着桌案,引来了荀谌的目光。荀谌知道这是斐潜的一个习惯,也知道这代表者斐潜又在思索着什么事情,不由得将自己的举动声响都放小了一些,以免搅乱了斐潜的思路。
首先,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制衡的,因为没有制衡的权利就基本上等同于毒药,对于其个人和王朝都是有毒害的,但是这个制衡么,又不能太过分,否则很多人必然就会生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同时太强悍的制衡力量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打击朝敌的工具……
而且在这个中间,皇权和相权的平衡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就像是有的皇帝依靠锦衣卫就能搞定了那些有些小心思的大臣,可是有的皇帝再加上什么东厂西厂一起,依旧是越搞越乱……
皇权如此,相权也是一样。有能力的呢,野心大,没能力的么,一团糟。然后最开始的考查制度么,又仅仅是书面文章,具体能力什么的根本不知道,就像是开扭蛋摸奖一样,表面上全数都一样,不动手扭一下,根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任重道远啊……”
斐潜不由得轻声感叹道。
“主公所言甚是……”荀谌接口说道。
“……”斐潜默然,瞄了一眼荀谌,我这是又有什么让你明白了是么?正待说些什么的时候,忽然有兵卒捧着一封急报奔来。
斐潜将情报拆开,上下一看,不由得愣了……
“袁本初……已卒……”
……ヘ( ̄ω ̄ヘ)( ̄~ ̄;)……
秋日已至,夕阳已经落下,但是天边还有隐隐的光华。
刘协站在皇宫宫墙之上,望着北面天边的绵延的山峦,神情肃穆且安静。夜风吹拂起刘协的外袍,也吹动着长长通天冠的系带。
通天冠,有些沉重。
在刘协的父亲,刘协的兄长,也曾经有这样类似的头冠……
刘氏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三四百年时间内,都带着这样的头冠,可是有像自己一样,感觉到了这个头冠的沉重么?
刘协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刘协从小就没有见过他的母亲,他也有问过董太后,可是董太后永远只有那一句,等你大了,就懂了……
现在他大了,也渐渐的懂了。
今日朝会,曹操一脸的阴沉,一句话都没有说,也匆匆结束了朝会……
和曹操相处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刘协知道,在这个时刻,曹操必然就是在谋划着,甚至已经准备调兵遣将了……
秋天的夜晚,风有些微寒。
袁绍,呵呵,死的好啊……
刘协依旧还记得,当年在和皇兄交错而过的时候,刘辩那充满了仇恨的目光不是投向了自己,而是投向了董卓和袁槐……
那个时候,刘协还不清楚为什么刘辩会是那样的表现,但是现在,刘协也有些明白了。
袁隗那个时候以为将整个大汉朝都抓在了手中,因为袁隗实际上参与了大汉朝的每一件大事,天下官吏十有七八都和袁家有些关联。而董卓,其实之前也是袁隗门下的官吏,他以为能控制整个的局面,可是……
呵呵,就如同当下的曹司空一般。
自从曹操到了兖州之后,便是死死控制着一切,纵然当年兖州士族反对,曹操也丝毫不让,就算是引起了张邈之乱也不放松,更是变本加厉的疯狂摄取着兵权,将青州军纳为其下的直属兵,甚至因为刘协有分兵权的举动,便不惜翻脸。
“袁隗……袁绍……曹操……”刘协用极低的声音念叨着,“尔等又有什么区别……还有那个……”
虽然刘协的消息相对来说比较闭塞,但是袁绍死亡的这种大事,纵然冀州士族想要隐瞒也隐瞒不了,因为袁谭已经开始行动了,带着兵卒气势汹汹的前往了邺城,和袁尚兄弟之间的争斗一触即发。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哪里还能什么隐瞒?
这些都是大汉的蛀虫!
将刘家的天下啃咬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袁绍死了,呵呵,死得好!
刘协想起了当年他父亲和他说过得一些话,那些话留存在他的深沉记忆之中,也自有他很小的时候父亲才会跟他说,因为他父亲以为他还小,记不住那些话。刘协确实也是记不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在一次梦中,却回忆了其中一部分的情形……
他父亲摸着他的脑袋,看着树上的鸣蝉,说道:“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呵呵……可知弹丸亦于弓柄之中也……”
当时的刘协完全不懂,现在么,似乎懂了一些。
夕阳落下之后,天边隐隐的那一线红光,就像是在北面翻腾起来的血浪……
“陛下……”细细弱弱的声音从后方传来。
“来了?”刘协并没有回头,因为这个声音他很熟悉,这是伏寿的声音,这也是在这些年凄苦和困顿之中,一直陪伴着他,带给他温暖的声音。
伏寿低声回答,然后问道:“陛下,唤妾身至此,不知何事?”
“你我相识,也有十年了罢?”刘协依旧望着北面,低声说道。
伏寿沉默了片刻,说道:“十一年了,陛下……”
刘协叹息一声,“十年如弹指……十年了啊……十年了……”
“陛下……”伏寿不知道为什么,忽然觉得有些惊慌起来,心脏咚咚得跳得很厉害。
一时间宫墙之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只剩下夜风的呜咽。
天边那条红线最终还是隐去,稀疏的灯火在宫墙之外斑斑点点,有一处特别的密集,刘协知道,那边就是司空府衙的所在。
曹操,朕的大汉司空,你又在谋划着什么呢?
刘协将头上的通天冠取了下来,然后就那样拿在手中,低声说道:“秋日之蝉,其鸣也寒……皇后,你我便是这蝉啊……”蝉在古代人是风餐露食的高洁之虫,所以在通天冠上,还有许多场合之中也有蝉的形象。
“陛下……”伏寿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朕记得,这通天冠,还是你亲手缝制的……”刘协转过身,将通天冠放在了伏寿手中,说道,“可是,现在,这冠旧了……”
“旧了?”伏寿低头看,但是在昏暗的光火之中,根本看不出来这个通天冠具体是怎样的情况。
刘协沉默着,片刻之后忽然说道:“朕准备除了你的皇后之位……”
“什么?”伏寿吓的一个哆嗦,通天冠也拿不稳,跌落在地,骇然的看着刘协,“什么?陛下你说什么?!”
“朕要立隐妃为后……”刘协声音有些木然,就像是在说着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一样,“所以……”
“陛下啊……”伏寿伏地痛哭,“为什么?为什么……”
“只有朕封了隐妃为后,司空才会放心……”刘协转过头去,不再看着伏寿,沉声说道,“回去罢……让人将后印送来就是……这通天冠,你便带走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