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烽火。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五十八章。烽火。
当安庆以东烽火再燃的消息被加急送到圣上面前的时候,沈君止正在和他哥下棋。这是沈君止弱冠之后,圣上最喜欢的和他的相处方式。
二十岁,在安庆便意味着可以成家立业,是一个完全成熟的大人了。兄弟二人年龄相差恍若父子,沈君止算是一路被他哥揍着长大,而如今,他终于能不再将皇帝气炸了之后便跑,而是能心平气和的和皇帝博弈一局,商讨天下之事。
这江山的重量,沈君书终于还是倾压在沈君止的半边肩上了。
从安庆以东而来的信使跑死了八匹马,终于在第七天将暂代东平郡王执掌东军的西宁郡王二子沈君清的手书呈给了圣上。
沈君清在信中说,此秋收之际,安庆以东众多小国集结三万兵马,劫掠百姓秋粮,恐为作乱之兆。
这样的场景,沈君止没有经历过,可是皇帝却是记忆犹新的——因为在多年以前,那场覆灭了东平郡王府全军的战争,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的。
安庆以东的小国地少而贫瘠,往日都是靠着与往来商队贸易,用本国的特产香料或者宝石去对换粮草。春夏还好,秋冬之时苦寒,商队也少有往来于安庆和诸国之间的,于是每到冬天,那些小国的日子便会格外辛苦一些。
小国之人混沌不化,并不觉得劫掠他人财物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于是每到秋初冬至,那些小国的滋扰就会格外频繁了起来。然而,像是今年这样,诸多小国仿若说好了一般一齐扰边的,还是并不常见。
沈君止放下了手中的棋子。他的棋风并不像他看起来这样的平和稳重。
盛京之中已经许多年没有关于瑄王的任何传说了,除却和荣国府三小姐的一点毫不掩饰的“亲昵”,瑄王殿下仿佛在某一个时刻忽然长大,并且沉寂下去,不再是飞扬跋扈的小少年。
可是从沈君止直接扼住对方大龙的棋风中,却还是能够窥见一点少年曾经的模样。让人知道,沈君止那不是真的平和,只是他学会了隐忍。
皇帝一直垂眸听着信使的禀报。挥退了那信使和宫人,皇帝抬头看了紧紧的抿起唇角的弟弟一眼。他伸手将那一颗沈君止放下的棋子抹去——到了这个时候,说那是一颗棋子显然不恰当,在沈君止的力道之下,白玉的棋子已经化成了簌簌粉末。
“阿止。你的心还是不够静。”
皇上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从棋盒里捻出一粒黑子,稳稳落下。只是一子而已,方才沈君止的全部布局都被搅乱,棋盘之上仿佛已经被扼住脖颈的黑龙骤然焕发出新的生机。只是这样的一子,圣上就扭转了败局。
沈君止皱了皱眉眉头。他的眼睛并没有落在棋盘上,而是良久的注视着面前的那一捧残灰。
“宝宝还那么小,更何况,我们准备了那么久,君清那边足还能抵挡一阵子。”沈君止修剪整齐的指甲深深的嵌入了掌心,指缝之间一滴红色的血液恍若欲滴。
皇帝一点一点的掰开了沈君止的手,而后用食指敲了敲自己方才落下的那一子,缓缓说道:“宝玉她不是被你把玩与股掌之间,最后殒身的白子。阿止,我们都明白,她是足以力挽狂澜,拯救安庆于这场纷争的人,就如同这枚黑子一般。”
“想要达到我们为之努力了那么久的目标,就非得宝玉不可,也非得现在不可。”皇帝的眼中已经没有了笑容,让那样年幼的小侄女上战场,他也同样舍不得。可是家国天下,当真容不得半点儿女情长。
而如今,的确是最好的时候。
忠顺的狼子野心已经初露端倪,边关百姓和将士们会重新想起东平郡王府对他们长达百年的庇佑。这些年徐氏和东平郡王府的旧部们等待的,正是这样的时刻。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若非到了非得徐家后人出手,方能力挽狂澜的时刻,如何能够重振东军声威,又如何能洗刷东军十万将士的污名?
况且,宝玉这孩子比他们期许中的还要争气。如今她虽然只有十三岁,却已经超越她祖父的鼎盛时期。
至若行军打仗能否只仗一人之勇?这些年无论是朝堂之中还是东平郡王府旧部之中,都不乏谋略之才。
百万大军之中,行踪鬼魅,取上将首级,使后来者再不敢生谋逆之心。这是当年徐将军在东域做的事情。时隔多年,斯人已逝,然而他的血脉却又将在他曾经浴血过的土地上,继续他未完的事业。
东域的安稳系在徐家一府,而徐家人的命运,则永远悬在自己身后双刀的刀刃之上。这世间纵有许多魑魅魍魉,然而它们到底只是潜藏在人心之中。既然都是肉体凡胎,那又有什么是能阻挡徐家人的双刀的呢?
这些道理,沈君止都明白。可是,他真的没有办法接受。而今到了这一步,他只想为他家的宝宝抵挡住一切风雨飘摇。而定国安邦,这本就该是他们男子才需要去做的事情。
“我去。”沈君止深吸了一口气,郑重的对他的兄长说道:“我说,平定东域,重振东军声威的事情,我去做。”
他的神态执拗,却仿佛在垂死挣扎的困兽。
皇帝微微一怔,他似乎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弟弟如此郑重的神色,仿佛这并不是在征询他的意见,而只是在通知他这件事情而已。
然而,皇帝只是叹了一口气,轻声反问道:“那你说,你又是以什么身份去呢?你姓沈,日后你的儿子还要执掌这天下。”
皇帝如今已经年近不惑,膝下却依旧没有子嗣,早已打定主意要在宗亲之中挑选太子。而太子的人选,除却他的亲弟弟的孩子,皇帝并没有过其他的考虑。
——这是他和母亲辛辛苦苦争来的帝位,这是他励精图治,战战兢兢二十余载治下的江山,所以,他没有道理将之拱手让给那些已经失败了的兄弟们的子嗣。在皇帝心中,除却阿止的孩子,没有人配继承这万里河山。
沈君止皱了皱眉,道:“此事三年五载便有了结果,皇兄纵然疑心宫中妃嫔,那此间事了之后再选秀便是,小皇子小公主什么的,很快便会有的。”
皇帝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沈君止却又将话题转了回来:“我这一身功夫全传自徐将军,若真论起来,纵然是宝宝,也是要叫我一声师兄的。代师出征,又有何不可?”
“还有你这样攀关系的?徐将军若有灵,未必肯认你这个徒弟!”皇帝哼了一声,转而望向沈君止眼前覆盖着的白纱,意味深长的道:“阿止,你莫要忘了,在世人眼中,你始终都是个身患眼疾之人。”
一个身有眼疾之人,就是上了战场,旁人也只会以为他是去混军功的。若是这样的人为主帅,不但起不到威慑周边小国的作用,更可能让东军士气低落,引起将士们的不满。
想通了这个关节——也正是因为想通了,沈君止的拳头才会不由自主的再一次握紧了。
对于自己做出的决定,沈君止并不后悔。可是,他没有办法在球球远赴东域的时候,在盛京之中独享太平。
更何况,这些年来,不仅仅是东军之人爪牙蛰伏,苦苦忍耐,由沈君止亲自带出来的御林军也同样在等待着这样的时机——终有一日,他们将不再是藏匿在阴影之中的星光。那昭昭烈火哪怕焚尽残躯,也要还这山河朗朗乾坤。
这是他们的“东归”,他们的刀刃时刻遥指东方沦陷的土地,誓要收复安庆失去的寸寸江山。
皇帝沉默半晌。这是他亲自养大的弟弟,没有人比他更知道他的执拗。也知道,若是沈君止执意要去东域,那么哪怕他捆住他的手脚,他也还是要去的。
皇帝不由捏了捏酸胀的眉心——一个侄女已经够他牵肠挂肚的了。战场那样的地方,何止是瞬息万变,其中的危机不可预料。若是这两人真的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又教他如何和母后还有徐家妹妹交代?
因着年岁相差甚远的缘故,无论是阿止还是宝玉,对于皇帝来说,那都是他的孩子。一下子送两个孩子到战场上去,皇帝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儿,除却他自己,旁人再不会明白了。
沈君书他习惯把自己的感情藏得深,可是藏的深,不代表他没有。
此事已经没了回旋的余地,情势也是半点不由人。皇帝目送着沈君止离开了皇宫去准备东征事宜,一直到他弟弟的那一身熟悉的白袍再也消失不见,皇帝才研开了一块新墨,连下多道密旨。
扭了扭手边的一个固定着的湖绿色水波纹龙胆瓶,只是片刻的功夫,几道身影倏忽出现在了皇帝面前。
皇帝将手上刚写好的信交给这些暗卫,让他们一一送达到收信人手上。那些暗卫只听命于圣上。圣上的命令一出,这些人片刻也不敢耽误,只是几个弹指的功夫,宫中又哪里还有他们的身影?
宝玉终于要踏上属于她的战场了,而在此之前,他们这些做家人的,却还有另一场战役要打——安庆纵然民风开放,女官也是有的。可是那些女官却也只限掌管宫中事宜,从未涉足过朝堂之事。
女子出征也并非没有,譬如北静太妃,那便是从战场上洗练过的人物。然而,但凡女子出征,不是跟着父兄,便是跟着夫君。像是宝玉这样,以如此稚龄统领一军的,更是闻所未闻——宝玉的稚龄,让家人们担心。可是对于旁人来说,这却也是不信任的根源。
而如今,如何能够让宝玉名正言顺的接管东军,这便是皇帝和她的兄长要打响的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了。
这一些都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在荣国府的荣喜堂中,球球靠在贾母膝头,由着贾母给她梳通睡乱了的头发。
小姑娘一声一声的“奶奶”,叫得贾母心里甜暖成了一团。往日热热闹闹的荣喜堂中意外的清净,仿若只是为了让这祖孙二人共享一会儿天伦之乐。
#球球:我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啦……摔,这是什么破台词?要换剧本!#
#男主:不说了,把我的猫放到战场上去,本王还是先去砍了作者才好。#
第五十八章。烽火。
当安庆以东烽火再燃的消息被加急送到圣上面前的时候,沈君止正在和他哥下棋。这是沈君止弱冠之后,圣上最喜欢的和他的相处方式。
二十岁,在安庆便意味着可以成家立业,是一个完全成熟的大人了。兄弟二人年龄相差恍若父子,沈君止算是一路被他哥揍着长大,而如今,他终于能不再将皇帝气炸了之后便跑,而是能心平气和的和皇帝博弈一局,商讨天下之事。
这江山的重量,沈君书终于还是倾压在沈君止的半边肩上了。
从安庆以东而来的信使跑死了八匹马,终于在第七天将暂代东平郡王执掌东军的西宁郡王二子沈君清的手书呈给了圣上。
沈君清在信中说,此秋收之际,安庆以东众多小国集结三万兵马,劫掠百姓秋粮,恐为作乱之兆。
这样的场景,沈君止没有经历过,可是皇帝却是记忆犹新的——因为在多年以前,那场覆灭了东平郡王府全军的战争,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的。
安庆以东的小国地少而贫瘠,往日都是靠着与往来商队贸易,用本国的特产香料或者宝石去对换粮草。春夏还好,秋冬之时苦寒,商队也少有往来于安庆和诸国之间的,于是每到冬天,那些小国的日子便会格外辛苦一些。
小国之人混沌不化,并不觉得劫掠他人财物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于是每到秋初冬至,那些小国的滋扰就会格外频繁了起来。然而,像是今年这样,诸多小国仿若说好了一般一齐扰边的,还是并不常见。
沈君止放下了手中的棋子。他的棋风并不像他看起来这样的平和稳重。
盛京之中已经许多年没有关于瑄王的任何传说了,除却和荣国府三小姐的一点毫不掩饰的“亲昵”,瑄王殿下仿佛在某一个时刻忽然长大,并且沉寂下去,不再是飞扬跋扈的小少年。
可是从沈君止直接扼住对方大龙的棋风中,却还是能够窥见一点少年曾经的模样。让人知道,沈君止那不是真的平和,只是他学会了隐忍。
皇帝一直垂眸听着信使的禀报。挥退了那信使和宫人,皇帝抬头看了紧紧的抿起唇角的弟弟一眼。他伸手将那一颗沈君止放下的棋子抹去——到了这个时候,说那是一颗棋子显然不恰当,在沈君止的力道之下,白玉的棋子已经化成了簌簌粉末。
“阿止。你的心还是不够静。”
皇上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从棋盒里捻出一粒黑子,稳稳落下。只是一子而已,方才沈君止的全部布局都被搅乱,棋盘之上仿佛已经被扼住脖颈的黑龙骤然焕发出新的生机。只是这样的一子,圣上就扭转了败局。
沈君止皱了皱眉眉头。他的眼睛并没有落在棋盘上,而是良久的注视着面前的那一捧残灰。
“宝宝还那么小,更何况,我们准备了那么久,君清那边足还能抵挡一阵子。”沈君止修剪整齐的指甲深深的嵌入了掌心,指缝之间一滴红色的血液恍若欲滴。
皇帝一点一点的掰开了沈君止的手,而后用食指敲了敲自己方才落下的那一子,缓缓说道:“宝玉她不是被你把玩与股掌之间,最后殒身的白子。阿止,我们都明白,她是足以力挽狂澜,拯救安庆于这场纷争的人,就如同这枚黑子一般。”
“想要达到我们为之努力了那么久的目标,就非得宝玉不可,也非得现在不可。”皇帝的眼中已经没有了笑容,让那样年幼的小侄女上战场,他也同样舍不得。可是家国天下,当真容不得半点儿女情长。
而如今,的确是最好的时候。
忠顺的狼子野心已经初露端倪,边关百姓和将士们会重新想起东平郡王府对他们长达百年的庇佑。这些年徐氏和东平郡王府的旧部们等待的,正是这样的时刻。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若非到了非得徐家后人出手,方能力挽狂澜的时刻,如何能够重振东军声威,又如何能洗刷东军十万将士的污名?
况且,宝玉这孩子比他们期许中的还要争气。如今她虽然只有十三岁,却已经超越她祖父的鼎盛时期。
至若行军打仗能否只仗一人之勇?这些年无论是朝堂之中还是东平郡王府旧部之中,都不乏谋略之才。
百万大军之中,行踪鬼魅,取上将首级,使后来者再不敢生谋逆之心。这是当年徐将军在东域做的事情。时隔多年,斯人已逝,然而他的血脉却又将在他曾经浴血过的土地上,继续他未完的事业。
东域的安稳系在徐家一府,而徐家人的命运,则永远悬在自己身后双刀的刀刃之上。这世间纵有许多魑魅魍魉,然而它们到底只是潜藏在人心之中。既然都是肉体凡胎,那又有什么是能阻挡徐家人的双刀的呢?
这些道理,沈君止都明白。可是,他真的没有办法接受。而今到了这一步,他只想为他家的宝宝抵挡住一切风雨飘摇。而定国安邦,这本就该是他们男子才需要去做的事情。
“我去。”沈君止深吸了一口气,郑重的对他的兄长说道:“我说,平定东域,重振东军声威的事情,我去做。”
他的神态执拗,却仿佛在垂死挣扎的困兽。
皇帝微微一怔,他似乎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弟弟如此郑重的神色,仿佛这并不是在征询他的意见,而只是在通知他这件事情而已。
然而,皇帝只是叹了一口气,轻声反问道:“那你说,你又是以什么身份去呢?你姓沈,日后你的儿子还要执掌这天下。”
皇帝如今已经年近不惑,膝下却依旧没有子嗣,早已打定主意要在宗亲之中挑选太子。而太子的人选,除却他的亲弟弟的孩子,皇帝并没有过其他的考虑。
——这是他和母亲辛辛苦苦争来的帝位,这是他励精图治,战战兢兢二十余载治下的江山,所以,他没有道理将之拱手让给那些已经失败了的兄弟们的子嗣。在皇帝心中,除却阿止的孩子,没有人配继承这万里河山。
沈君止皱了皱眉,道:“此事三年五载便有了结果,皇兄纵然疑心宫中妃嫔,那此间事了之后再选秀便是,小皇子小公主什么的,很快便会有的。”
皇帝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沈君止却又将话题转了回来:“我这一身功夫全传自徐将军,若真论起来,纵然是宝宝,也是要叫我一声师兄的。代师出征,又有何不可?”
“还有你这样攀关系的?徐将军若有灵,未必肯认你这个徒弟!”皇帝哼了一声,转而望向沈君止眼前覆盖着的白纱,意味深长的道:“阿止,你莫要忘了,在世人眼中,你始终都是个身患眼疾之人。”
一个身有眼疾之人,就是上了战场,旁人也只会以为他是去混军功的。若是这样的人为主帅,不但起不到威慑周边小国的作用,更可能让东军士气低落,引起将士们的不满。
想通了这个关节——也正是因为想通了,沈君止的拳头才会不由自主的再一次握紧了。
对于自己做出的决定,沈君止并不后悔。可是,他没有办法在球球远赴东域的时候,在盛京之中独享太平。
更何况,这些年来,不仅仅是东军之人爪牙蛰伏,苦苦忍耐,由沈君止亲自带出来的御林军也同样在等待着这样的时机——终有一日,他们将不再是藏匿在阴影之中的星光。那昭昭烈火哪怕焚尽残躯,也要还这山河朗朗乾坤。
这是他们的“东归”,他们的刀刃时刻遥指东方沦陷的土地,誓要收复安庆失去的寸寸江山。
皇帝沉默半晌。这是他亲自养大的弟弟,没有人比他更知道他的执拗。也知道,若是沈君止执意要去东域,那么哪怕他捆住他的手脚,他也还是要去的。
皇帝不由捏了捏酸胀的眉心——一个侄女已经够他牵肠挂肚的了。战场那样的地方,何止是瞬息万变,其中的危机不可预料。若是这两人真的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又教他如何和母后还有徐家妹妹交代?
因着年岁相差甚远的缘故,无论是阿止还是宝玉,对于皇帝来说,那都是他的孩子。一下子送两个孩子到战场上去,皇帝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儿,除却他自己,旁人再不会明白了。
沈君书他习惯把自己的感情藏得深,可是藏的深,不代表他没有。
此事已经没了回旋的余地,情势也是半点不由人。皇帝目送着沈君止离开了皇宫去准备东征事宜,一直到他弟弟的那一身熟悉的白袍再也消失不见,皇帝才研开了一块新墨,连下多道密旨。
扭了扭手边的一个固定着的湖绿色水波纹龙胆瓶,只是片刻的功夫,几道身影倏忽出现在了皇帝面前。
皇帝将手上刚写好的信交给这些暗卫,让他们一一送达到收信人手上。那些暗卫只听命于圣上。圣上的命令一出,这些人片刻也不敢耽误,只是几个弹指的功夫,宫中又哪里还有他们的身影?
宝玉终于要踏上属于她的战场了,而在此之前,他们这些做家人的,却还有另一场战役要打——安庆纵然民风开放,女官也是有的。可是那些女官却也只限掌管宫中事宜,从未涉足过朝堂之事。
女子出征也并非没有,譬如北静太妃,那便是从战场上洗练过的人物。然而,但凡女子出征,不是跟着父兄,便是跟着夫君。像是宝玉这样,以如此稚龄统领一军的,更是闻所未闻——宝玉的稚龄,让家人们担心。可是对于旁人来说,这却也是不信任的根源。
而如今,如何能够让宝玉名正言顺的接管东军,这便是皇帝和她的兄长要打响的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了。
这一些都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在荣国府的荣喜堂中,球球靠在贾母膝头,由着贾母给她梳通睡乱了的头发。
小姑娘一声一声的“奶奶”,叫得贾母心里甜暖成了一团。往日热热闹闹的荣喜堂中意外的清净,仿若只是为了让这祖孙二人共享一会儿天伦之乐。
#球球:我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啦……摔,这是什么破台词?要换剧本!#
#男主:不说了,把我的猫放到战场上去,本王还是先去砍了作者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