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 7 章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贾母的话让薛宝钗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虽然这丝不自然消失的很快,可还是落在了有心人的眼里,林黛玉慢慢的低下头,贤德妃省亲以来,金玉良缘的说法在府里甚嚣尘上,她也曾听过几句,看来,这不是舅母和姨太太的一厢情愿,连宝姐姐自己,也有了这样的意思吗?
贾菀靠在贾母怀里,却悄悄的打量着众人的神色,心中悄悄叹了口气,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众人纠结的焦点。到底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姻缘呢?事实上,薛林之争也象征着贾府新旧势力的争斗,可惜啊!林黛玉的支持者贾母虽然身份、地位摆在那,无奈支持薛宝钗的王夫人多了个贵妃女儿,即使贾元春自小在贾母跟前长大,可她骨子里还是亲近生母的。而且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也有很大区别,怎么说呢,如果说林黛玉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的话,那么薛宝钗就是所有妈妈心目中的理想儿媳妇,王夫人也是如此。
从王夫人偶尔的只言片语便可以看出来,她不喜欢林黛玉这样性子的女子,别的不说,她认为女子应以贞静端庄,服侍夫君为主,应该像薛宝钗这样,时时劝着宝玉读书上进,宝玉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她默默的掩饰过去,而不是像林黛玉那样,言语中讨贾宝玉的强。
贾菀一开始才看红楼梦的时候,非常喜欢林黛玉,及其厌恶薛宝钗和王夫人一流,总认为她们是害死林黛玉的直接凶手,可后来父母去世后,她尝到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这时候再读红楼梦,又有了另外不同的理解。她依旧喜欢林黛玉的真性情,却不再厌恶薛宝钗,其实林薛二人各有各的无奈之处,林黛玉的无奈在于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唯一疼爱她支持她的贾母又日暮西山,无法再与王夫人抗衡,只好眼睁睁的看着现实逼死自己的外孙女,而薛宝钗的无奈则在于,为了家庭,不得不勉强自己,处处迎合奉承,嫁给一个不喜欢自己的男人,最后如李纨一样,守着孩子度过余生。
等到了后来,她生病之后,躺在安静的病房里,再读红楼的时候,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红楼梦里的每个人都是悲剧,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一个家族的悲剧。可真当她穿越到了红楼里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想的太过简单,她们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描写的形象,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这两日的相处,贾菀算看出来了一些门道,如今,贾元春还没有旗帜鲜明的站在薛宝钗这边,因此在很多时候,王夫人有意无意的针对林黛玉的时候,贾母便会立即反击回去。其实,贾母对林黛玉还是很好的,只是,她再疼爱林黛玉,可她毕竟已经年迈,贾家的掌权人已经慢慢转移到了王夫人身上。她唯一依仗的,不过是自己的身份,和当今以孝治国的方针。可当贾元春旗帜鲜明的支持金玉良缘后,贾政、贾赦等人也支持金玉良缘后,大势所趋,贾母也无可奈何,只能放弃了林黛玉。
可是,面对这样的情况,贾菀却有些束手无策,连她自己,都是黑白无常帮忙才有今日的,就算开了外挂,也只能对自己有用,想到这,贾菀叹了口气,她有些搞不明白,自己穿越的意义所在了。
“好端端的,你叹什么气?”贾惜春老气横秋的说道,“小孩子家家的,可不许这样!”
贾菀抬起头,一脸认真,“四姑姑,你不懂!”
贾惜春乐了,“你都叫我四姑姑了,还有什么是你知道而我不知道的吗?”
贾菀看了她一眼,“比如你为何是你,而我为何是我!”
这下子真把贾惜春难住了,她低着头思考起来,旁边的贾迎春和贾探春听了二人的谈话,忍笑忍的好辛苦。
薛宝钗稍微的晃神过后,便清醒过来,见状,笑着问道:“巧儿和四妹妹在说什么呢?”
贾探春见终于有人扯开话题了,忙笑着将贾菀和贾惜春的对话重复了一遍,“宝姐姐,你说可笑不可笑?”
薛宝钗笑着对贾菀说道:“那巧儿知道为何你是你,她是她吗?”
众人都看着贾菀,想着她会怎么回答,贾菀点头,“之所以我是我,是因为我思故我在。”
众人都被这如同绕口令一般的话弄晕了,只有王熙凤高兴的笑了,“巧儿会说这么长的话了啊!真棒!”
唯有贾宝玉若有所思的样子,“昔日鲁智深临终前说过,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鲁智深临终前才终于悟道,没想到巧儿这样小,就有这样的慧根了啊!”
薛宝钗一听这话不大像,又看贾母和王夫人脸色都不大好,知道她们虽然信佛,可是却怕贾宝玉小小年纪看这些佛经故事,移了性情,忙说道:“宝兄弟这话以后可别再说了”
谁知薛宝钗还没说完,贾菀先说道:“宝叔,我不悟道,我不当尼姑!剃头不好看!”说着还心有余悸的摸摸自己的小辫子。
贾宝玉笑着蹲下身子,“傻姑娘!能够修禅悟道,是多少人一辈子求而不得的好事呢!偏你还说不要。”
贾菀摇头,想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说才符合自己现在这个年纪,“不修今生修来世,这是逃避!不好,要勇敢!”
众人面面相觑,贾探春喃喃的说道:“她小人儿一个,如何知道不修今生修来世这话的?”
贾菀心道糟了,到底露馅了,索性说道:“梦里有人说的。”
这话一说出口,贾母和王夫人看向贾菀的眼神立刻不一样了,王夫人也不管贾菀的话其实有抹黑菩萨的意思,忙说道:“宝玉,听见了没有?巧儿都比你明白事理!”
贾母向贾菀招招手,将她搂在怀里,“巧儿这话说的很是,咱们啊,不是那些菩萨佛祖,咱们只求今生平安是顺遂就好。宝玉啊,以后这样的佛经故事还是少看为妙,你还年轻,当心移了性情,可就不好了。千万记住啊!袭人,袭人!”
“是,奴婢在呢!”袭人忙站了出来。
“我忘了你不识字了。”贾母一拍脑门,说道。
贾探春忙笑道:“不妨事,待会我和宝姐姐、林姐姐、二姐姐、四妹妹有时间的话,去宝玉那一趟,帮他整理一下吧!”
贾母点点头,“恩,理应如此。再吩咐茗烟几个,不许给宝玉找这样的书看,若是让我知道了,打断他的腿!”
王夫人也连连点头,暗道日后自己念经,还是避开宝玉的好。
贾菀不明白贾宝玉不过是念了个佛偈,贾母和王夫人就紧张成这样,可是一看其他人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心中叹了口气,果真是贾家上下捧在手心里的凤凰蛋啊!可惜啊,人贾宝玉生来就是当和尚的命,你再防也是枉然。人心如死灰的时候,还是会遁入空门,寻求解脱!
王熙凤见气氛有些沉闷,立刻笑着说道:“说来,要恭喜薛大妹妹呢,二十一可不是薛大妹妹的生日吗?”
王夫人也笑着说道:“是呢!宝丫头今年可十五了呢!”说着笑容满面的看向贾母。
贾菀心中明白,古人女子十五岁是个大生日,及笄之礼,及笄礼过后,就是向众人表明,我家的女儿成人了,可以议亲了。只是,薛家如今寄住在贾家,没有贾家开口,薛家怎么好意思大办薛宝钗的及笄礼呢!
贾母权当没看见王夫人期待的眼神,只笑着说道:“宝丫头素来稳重和平,偏又是她的第一个生日,往年也不见薛家姨太太提过。这样吧,凤丫头,就将此事交给你办了,我拿二十两银子出来,置酒戏吧!”
贾母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二十两,够普通人家生活一年的了,可在贾府,能做什么。贾母这意思,是不打算出面替薛宝钗办及笄礼了?
贾菀不由得看向薛宝钗,偏薛宝钗面色如常,仿佛说的不是她一样。贾菀在心里感叹一声,果真是个人物啊,当面被人这样羞辱,也能不动声色。若换做林黛玉,估计早就撑不住了吧!
王夫人脸色也不好看了,王熙凤见了,忙插科打诨一番,混了过去。贾探春也笑着说道:“方才还说要教巧儿读书呢!可巧宝姐姐的生辰到了,倒不好麻烦寿星了。”
王夫人笑了笑,“女儿家原本就是要以女红针线为主,读书识字不过是闲来无事的消遣而已,难道还要你们去考状元不成!”
贾母听了这话,眼神微动,王熙凤忙笑着说道:“妹妹们也太勤快了些,巧儿还小,我先替巧儿谢谢各位叔叔姑姑们了。只是,如今还是正月里呢,天寒地冻的,我们巧儿也不好意思劳动各位姑姑们啊,不如等开了春,再教如何?”
贾母的话让薛宝钗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虽然这丝不自然消失的很快,可还是落在了有心人的眼里,林黛玉慢慢的低下头,贤德妃省亲以来,金玉良缘的说法在府里甚嚣尘上,她也曾听过几句,看来,这不是舅母和姨太太的一厢情愿,连宝姐姐自己,也有了这样的意思吗?
贾菀靠在贾母怀里,却悄悄的打量着众人的神色,心中悄悄叹了口气,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众人纠结的焦点。到底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姻缘呢?事实上,薛林之争也象征着贾府新旧势力的争斗,可惜啊!林黛玉的支持者贾母虽然身份、地位摆在那,无奈支持薛宝钗的王夫人多了个贵妃女儿,即使贾元春自小在贾母跟前长大,可她骨子里还是亲近生母的。而且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也有很大区别,怎么说呢,如果说林黛玉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的话,那么薛宝钗就是所有妈妈心目中的理想儿媳妇,王夫人也是如此。
从王夫人偶尔的只言片语便可以看出来,她不喜欢林黛玉这样性子的女子,别的不说,她认为女子应以贞静端庄,服侍夫君为主,应该像薛宝钗这样,时时劝着宝玉读书上进,宝玉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她默默的掩饰过去,而不是像林黛玉那样,言语中讨贾宝玉的强。
贾菀一开始才看红楼梦的时候,非常喜欢林黛玉,及其厌恶薛宝钗和王夫人一流,总认为她们是害死林黛玉的直接凶手,可后来父母去世后,她尝到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这时候再读红楼梦,又有了另外不同的理解。她依旧喜欢林黛玉的真性情,却不再厌恶薛宝钗,其实林薛二人各有各的无奈之处,林黛玉的无奈在于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唯一疼爱她支持她的贾母又日暮西山,无法再与王夫人抗衡,只好眼睁睁的看着现实逼死自己的外孙女,而薛宝钗的无奈则在于,为了家庭,不得不勉强自己,处处迎合奉承,嫁给一个不喜欢自己的男人,最后如李纨一样,守着孩子度过余生。
等到了后来,她生病之后,躺在安静的病房里,再读红楼的时候,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红楼梦里的每个人都是悲剧,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一个家族的悲剧。可真当她穿越到了红楼里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想的太过简单,她们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描写的形象,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这两日的相处,贾菀算看出来了一些门道,如今,贾元春还没有旗帜鲜明的站在薛宝钗这边,因此在很多时候,王夫人有意无意的针对林黛玉的时候,贾母便会立即反击回去。其实,贾母对林黛玉还是很好的,只是,她再疼爱林黛玉,可她毕竟已经年迈,贾家的掌权人已经慢慢转移到了王夫人身上。她唯一依仗的,不过是自己的身份,和当今以孝治国的方针。可当贾元春旗帜鲜明的支持金玉良缘后,贾政、贾赦等人也支持金玉良缘后,大势所趋,贾母也无可奈何,只能放弃了林黛玉。
可是,面对这样的情况,贾菀却有些束手无策,连她自己,都是黑白无常帮忙才有今日的,就算开了外挂,也只能对自己有用,想到这,贾菀叹了口气,她有些搞不明白,自己穿越的意义所在了。
“好端端的,你叹什么气?”贾惜春老气横秋的说道,“小孩子家家的,可不许这样!”
贾菀抬起头,一脸认真,“四姑姑,你不懂!”
贾惜春乐了,“你都叫我四姑姑了,还有什么是你知道而我不知道的吗?”
贾菀看了她一眼,“比如你为何是你,而我为何是我!”
这下子真把贾惜春难住了,她低着头思考起来,旁边的贾迎春和贾探春听了二人的谈话,忍笑忍的好辛苦。
薛宝钗稍微的晃神过后,便清醒过来,见状,笑着问道:“巧儿和四妹妹在说什么呢?”
贾探春见终于有人扯开话题了,忙笑着将贾菀和贾惜春的对话重复了一遍,“宝姐姐,你说可笑不可笑?”
薛宝钗笑着对贾菀说道:“那巧儿知道为何你是你,她是她吗?”
众人都看着贾菀,想着她会怎么回答,贾菀点头,“之所以我是我,是因为我思故我在。”
众人都被这如同绕口令一般的话弄晕了,只有王熙凤高兴的笑了,“巧儿会说这么长的话了啊!真棒!”
唯有贾宝玉若有所思的样子,“昔日鲁智深临终前说过,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鲁智深临终前才终于悟道,没想到巧儿这样小,就有这样的慧根了啊!”
薛宝钗一听这话不大像,又看贾母和王夫人脸色都不大好,知道她们虽然信佛,可是却怕贾宝玉小小年纪看这些佛经故事,移了性情,忙说道:“宝兄弟这话以后可别再说了”
谁知薛宝钗还没说完,贾菀先说道:“宝叔,我不悟道,我不当尼姑!剃头不好看!”说着还心有余悸的摸摸自己的小辫子。
贾宝玉笑着蹲下身子,“傻姑娘!能够修禅悟道,是多少人一辈子求而不得的好事呢!偏你还说不要。”
贾菀摇头,想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说才符合自己现在这个年纪,“不修今生修来世,这是逃避!不好,要勇敢!”
众人面面相觑,贾探春喃喃的说道:“她小人儿一个,如何知道不修今生修来世这话的?”
贾菀心道糟了,到底露馅了,索性说道:“梦里有人说的。”
这话一说出口,贾母和王夫人看向贾菀的眼神立刻不一样了,王夫人也不管贾菀的话其实有抹黑菩萨的意思,忙说道:“宝玉,听见了没有?巧儿都比你明白事理!”
贾母向贾菀招招手,将她搂在怀里,“巧儿这话说的很是,咱们啊,不是那些菩萨佛祖,咱们只求今生平安是顺遂就好。宝玉啊,以后这样的佛经故事还是少看为妙,你还年轻,当心移了性情,可就不好了。千万记住啊!袭人,袭人!”
“是,奴婢在呢!”袭人忙站了出来。
“我忘了你不识字了。”贾母一拍脑门,说道。
贾探春忙笑道:“不妨事,待会我和宝姐姐、林姐姐、二姐姐、四妹妹有时间的话,去宝玉那一趟,帮他整理一下吧!”
贾母点点头,“恩,理应如此。再吩咐茗烟几个,不许给宝玉找这样的书看,若是让我知道了,打断他的腿!”
王夫人也连连点头,暗道日后自己念经,还是避开宝玉的好。
贾菀不明白贾宝玉不过是念了个佛偈,贾母和王夫人就紧张成这样,可是一看其他人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心中叹了口气,果真是贾家上下捧在手心里的凤凰蛋啊!可惜啊,人贾宝玉生来就是当和尚的命,你再防也是枉然。人心如死灰的时候,还是会遁入空门,寻求解脱!
王熙凤见气氛有些沉闷,立刻笑着说道:“说来,要恭喜薛大妹妹呢,二十一可不是薛大妹妹的生日吗?”
王夫人也笑着说道:“是呢!宝丫头今年可十五了呢!”说着笑容满面的看向贾母。
贾菀心中明白,古人女子十五岁是个大生日,及笄之礼,及笄礼过后,就是向众人表明,我家的女儿成人了,可以议亲了。只是,薛家如今寄住在贾家,没有贾家开口,薛家怎么好意思大办薛宝钗的及笄礼呢!
贾母权当没看见王夫人期待的眼神,只笑着说道:“宝丫头素来稳重和平,偏又是她的第一个生日,往年也不见薛家姨太太提过。这样吧,凤丫头,就将此事交给你办了,我拿二十两银子出来,置酒戏吧!”
贾母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二十两,够普通人家生活一年的了,可在贾府,能做什么。贾母这意思,是不打算出面替薛宝钗办及笄礼了?
贾菀不由得看向薛宝钗,偏薛宝钗面色如常,仿佛说的不是她一样。贾菀在心里感叹一声,果真是个人物啊,当面被人这样羞辱,也能不动声色。若换做林黛玉,估计早就撑不住了吧!
王夫人脸色也不好看了,王熙凤见了,忙插科打诨一番,混了过去。贾探春也笑着说道:“方才还说要教巧儿读书呢!可巧宝姐姐的生辰到了,倒不好麻烦寿星了。”
王夫人笑了笑,“女儿家原本就是要以女红针线为主,读书识字不过是闲来无事的消遣而已,难道还要你们去考状元不成!”
贾母听了这话,眼神微动,王熙凤忙笑着说道:“妹妹们也太勤快了些,巧儿还小,我先替巧儿谢谢各位叔叔姑姑们了。只是,如今还是正月里呢,天寒地冻的,我们巧儿也不好意思劳动各位姑姑们啊,不如等开了春,再教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