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六章 国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鄂州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当杨丰乘坐战船重新回到鄂州的时候,城内军民已经在欢呼这场辉煌的胜利了。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捷。
也是宋蒙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
尽管宋军斩首只有六千,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杨丰干的,另外还俘虏了一万,但宋军的伤亡却接近了两万,算起来双方损失差不多,真要算正牌蒙古兵,估计也就三分之一,很显然贾似道不继续追击是对的,就双方战斗力的差距,继续追击肯定少不了一场大败,这就是步兵对骑兵的无奈,胜利可以获得,但不能因之最大限度扩大战果,相反如果输的是宋军那就肯定一溃千里了。
当然,这个斩获数字是没掺水分的真实数字,至于向临安奏报的……
“十万!”
贾似道亢奋地喊道。
“今有国师神威无敌,众将士奋勇争先,俘斩十万,斩其名将近百,鞑酋忽必烈仅以身免,此旷世奇功,老夫已奏明官家,诸位封侯可待!”
他举着酒杯继续喊道。
然后一帮将领纷纷举杯同饮这庆功酒,倒是杨丰端坐上首笑而不语,就在这时候,一名军官急匆匆跑进来趴在贾似道耳畔低声说了几句,后者脸色不变示意他退下,紧接着贾似道看了看杨丰,杨大仙淡然说道:“可是鞑虏围潭州?”
“国师神机妙算,确是鞑虏围了潭州。”
贾似道忙说道。
他当然不知道就杨丰那听力这点距离毫无压力。
“师宪欲如何收此残局?”
杨丰说道。
“国师,鞑虏如今在江南者尚有不下六万,虽然浮桥截断但非孤军,此前郑鼎之军已入江西,若鞑虏自兴国军南下,与围潭州的兀良合台合兵向临安,恐怕会惊扰圣驾,需知其以骑兵为主,我等皆步卒难以追及。“
贾似道说道。
显然他还是很清醒的。
对于南宋来说,现在最怕的已经不是蒙古军灭宋,而是后者对江南的破坏,南岸的六万蒙古军,如果继续沿江东下,那么沿途不会有任何城池能阻挡他们,因为沿途根本没有能打的军队,之前忽必烈分出一支偏师由郑鼎率领就轻而易举地杀进江西,那么这个六万大军的庞大集团可以轻易攻破任何一城,以战养战也不用考虑后勤,向下游全是这时候南宋最富庶的州县,随便打下一个大点的城市就能劫掠足够物资,而宋军最大的依仗就是长江可以快速地调动兵力,但如果这六万蒙古军离开长江南下呢?
他们会很轻易打到隆兴府也就是南昌,然后兀良合台会立刻弃潭州转而与他们会合,再一起向东沿着信州衢州路线直扑临安。
那么宋军这边就傻眼了。
因为贾似道的大军不可能在长江以外追击蒙古骑兵,哪怕他能够提前赶到临安布防,并且最终消灭了这支蒙古军,但江南也毁了,这一路可全是南宋的根基啊,本来就已经濒临崩溃的南宋财政会彻底崩溃,而江南那些一百多年没经历战火,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抗之力的百姓会任由蒙古铁骑的屠刀杀戮。
“那么师宪之意是?”
杨丰似笑非笑地说。
“国师,弟子斗胆,咱们应该跟那忽必烈和谈了。”
贾似道说道。
“咱们许江南蒙古军北归,忽必烈召回兀良合台,两下就此罢兵,那忽必烈若北归,必然要去争那帝位,蒙哥为国师所诛杀,而蒙古诸王互不相容,其内战是必然,这样咱们即可保江南不受荼毒,又可坐视其内乱,可谓一举两得。”
他颇为得计地说道。
说到底对他,或者说对南宋朝廷来说,最重要的是别让战火从上游烧到下游去,否则就算胜利也得不偿失。
“汝为统帅,一切由汝定夺!”
杨丰淡然说道。
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宋军的战斗力能够保证一举吞掉这六万蒙古军,那他是不介意杀个痛快,但目前宋军战斗力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只能选择一个最合理的了,鄂州的宋军就算立刻装船,然后顺流以最快速度运到下游也没用,除非他亲自出马否则宋军不可能在南岸蒙古军主力赶到前夺回寿昌军和兴国军。实际上他亲自出马也够呛,因为这时候估计蒙古军前锋已经进兴国军了,这个地方基本上相当于大冶,郑鼎率领的蒙古军就是从这里向南插江西腹地的,就那几十千米距离,蒙古骑兵在这段时间里早跑过去了。
他的默许解决了贾似道的最后一点顾虑,虽然理论上他不需要听杨丰的,但现在他可没这胆量。
至于如何与忽必烈联络……
这个他当然有自己渠道,实际上恐怕在战前他就与忽必烈有联系,战争中互相试探下底线很平常,这些就与杨丰没什么关系了,他在鄂州享受万民朝拜就行,另外他还找贾似道要了五百匹战马,由吕文德负责送到成都去给荡寇军,这一战贾似道俘获了五千匹战马,这个数字对于南宋众将领来说简直就是一夜暴富,要知道原本历史上贾似道突围去黄州时候,为了护送自己,他搜罗全军也不过才搜罗了七百骑兵。
这么多战马杨丰当然要分一份。
还有俘获的财物他也要了一部分给荡寇军,连忽必烈的大本营都被他抄了,这个自然少不了。
总之接下来战争与他无关了,他在鄂州军民的虔诚伺候下,一直住了近一个月时间,期间贾似道迅速与忽必烈达成和谈,这个问题上两人完全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忽必烈几乎全盘接受了和谈条件,南宋方面放南岸蒙古军北归,忽必烈派使者召回兀良合台一起北归,双方恢复战前边界,蒙古军撤回到河南,甚至一直恢复到当初的宋金边界,忽必烈派使者到临安谢罪,为无故侵宋赔礼道歉,这一点很重要,这样贾似道就可以堵朝中那些大臣们的嘴了,以后两国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实际上贾似道还坚持在四川和汉中也应该恢复宋金边界的,忽必烈以自己还不是蒙古大汗,管不到四川那边为理由搪塞,不过承诺自己成为大汗后会归还所侵占之秦岭以南土地。
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
总之就这样南宋与蒙古之间持续了整整七年的战争告一段落,以后什么时候再开战看情况,至少目前双方恢复了和平,东线完全恢复当初宋金对峙时候的边界,之前忽必烈侵占的整个淮西和鄂东之地全部归还,包括从安南北上的兀良合台所部侵占的土地也全部归还,后者在一个月后就率领所部蒙古骑兵北上,而随行的仆从军原路撤回一直撤退到大理,急于回去争皇位的忽必烈雷厉风行地完成撤军,双方之后再无任何冲突,甚至还达成了互市的协议。
很显然忽必烈也害怕自己和阿里不哥开战后,宋军会突然在背后捅他的刀子,尤其是对给他造成严重心理和生理伤害的杨大仙,还特意派了一名使者携厚礼谢罪,然后杨丰留下他的礼物赶走了他的使者。
当然,礼物留下就可以了。
一个月后,杨大仙在鄂州等到了大宋皇帝赵昀派来的使者,不过这次的使者不是太监,封杨丰为国师的使者早就到了,这次是迎国师前往临安的使者,赵昀派出了他的养子,忠王赵禥代表他来迎接国师,赵昀唯一的儿子很早夭折,赵禥实际上就是皇位继承人,只不过还没正式册封为太子而已,原本历史上他很快被册封,也就是传说弱智的宋度宗,不过以杨丰看他不是弱智,倒是更像刘禅。
宋朝某种意义上说的最后这两个皇帝都很传奇。
赵昀实际上相当于平民出身,他是宗室远支,别说荣华富贵了,就是连官都没得,生活都很困难,甚至不得不跟着他哥哥生活,他哥哥居然只是个保长,他上台只是因为权相史弥远需要一个傀儡而已。至于赵禥是赵昀弟弟的儿子,但是妾生的,出生前他妈被大妇硬灌了打胎药,不过估计药力不足或者买了假药,他居然还是顽强地诞生,只是身体很弱外加智力发育比较迟缓,但他仍然在贾似道等人支持下当了皇帝。
其实这时候的南宋,有点像宁可要外国人当国王,也不要本国货的英国贵族们,王公大臣们宁可要远得几乎到天边的宗室远支,要智力发育不良的,甚至几岁的小孩,总之都是很特别的,他们也不要正常一点的皇帝。
说白了一句话。
好控制。
如果南宋不灭亡,这个国家早晚得被士绅们折腾到类似英国,架空国君权力,然后整个国家由士绅来说了算,他们的目的就是这样的,最后的形式可能不同,但本质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没抵挡住蒙古大军的铁蹄而已,使中国一下子又倒退回到了近乎奴隶制的时代。
就像明末一样,野蛮硬生生打断了文明的进步。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鄂州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当杨丰乘坐战船重新回到鄂州的时候,城内军民已经在欢呼这场辉煌的胜利了。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捷。
也是宋蒙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
尽管宋军斩首只有六千,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杨丰干的,另外还俘虏了一万,但宋军的伤亡却接近了两万,算起来双方损失差不多,真要算正牌蒙古兵,估计也就三分之一,很显然贾似道不继续追击是对的,就双方战斗力的差距,继续追击肯定少不了一场大败,这就是步兵对骑兵的无奈,胜利可以获得,但不能因之最大限度扩大战果,相反如果输的是宋军那就肯定一溃千里了。
当然,这个斩获数字是没掺水分的真实数字,至于向临安奏报的……
“十万!”
贾似道亢奋地喊道。
“今有国师神威无敌,众将士奋勇争先,俘斩十万,斩其名将近百,鞑酋忽必烈仅以身免,此旷世奇功,老夫已奏明官家,诸位封侯可待!”
他举着酒杯继续喊道。
然后一帮将领纷纷举杯同饮这庆功酒,倒是杨丰端坐上首笑而不语,就在这时候,一名军官急匆匆跑进来趴在贾似道耳畔低声说了几句,后者脸色不变示意他退下,紧接着贾似道看了看杨丰,杨大仙淡然说道:“可是鞑虏围潭州?”
“国师神机妙算,确是鞑虏围了潭州。”
贾似道忙说道。
他当然不知道就杨丰那听力这点距离毫无压力。
“师宪欲如何收此残局?”
杨丰说道。
“国师,鞑虏如今在江南者尚有不下六万,虽然浮桥截断但非孤军,此前郑鼎之军已入江西,若鞑虏自兴国军南下,与围潭州的兀良合台合兵向临安,恐怕会惊扰圣驾,需知其以骑兵为主,我等皆步卒难以追及。“
贾似道说道。
显然他还是很清醒的。
对于南宋来说,现在最怕的已经不是蒙古军灭宋,而是后者对江南的破坏,南岸的六万蒙古军,如果继续沿江东下,那么沿途不会有任何城池能阻挡他们,因为沿途根本没有能打的军队,之前忽必烈分出一支偏师由郑鼎率领就轻而易举地杀进江西,那么这个六万大军的庞大集团可以轻易攻破任何一城,以战养战也不用考虑后勤,向下游全是这时候南宋最富庶的州县,随便打下一个大点的城市就能劫掠足够物资,而宋军最大的依仗就是长江可以快速地调动兵力,但如果这六万蒙古军离开长江南下呢?
他们会很轻易打到隆兴府也就是南昌,然后兀良合台会立刻弃潭州转而与他们会合,再一起向东沿着信州衢州路线直扑临安。
那么宋军这边就傻眼了。
因为贾似道的大军不可能在长江以外追击蒙古骑兵,哪怕他能够提前赶到临安布防,并且最终消灭了这支蒙古军,但江南也毁了,这一路可全是南宋的根基啊,本来就已经濒临崩溃的南宋财政会彻底崩溃,而江南那些一百多年没经历战火,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抗之力的百姓会任由蒙古铁骑的屠刀杀戮。
“那么师宪之意是?”
杨丰似笑非笑地说。
“国师,弟子斗胆,咱们应该跟那忽必烈和谈了。”
贾似道说道。
“咱们许江南蒙古军北归,忽必烈召回兀良合台,两下就此罢兵,那忽必烈若北归,必然要去争那帝位,蒙哥为国师所诛杀,而蒙古诸王互不相容,其内战是必然,这样咱们即可保江南不受荼毒,又可坐视其内乱,可谓一举两得。”
他颇为得计地说道。
说到底对他,或者说对南宋朝廷来说,最重要的是别让战火从上游烧到下游去,否则就算胜利也得不偿失。
“汝为统帅,一切由汝定夺!”
杨丰淡然说道。
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宋军的战斗力能够保证一举吞掉这六万蒙古军,那他是不介意杀个痛快,但目前宋军战斗力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只能选择一个最合理的了,鄂州的宋军就算立刻装船,然后顺流以最快速度运到下游也没用,除非他亲自出马否则宋军不可能在南岸蒙古军主力赶到前夺回寿昌军和兴国军。实际上他亲自出马也够呛,因为这时候估计蒙古军前锋已经进兴国军了,这个地方基本上相当于大冶,郑鼎率领的蒙古军就是从这里向南插江西腹地的,就那几十千米距离,蒙古骑兵在这段时间里早跑过去了。
他的默许解决了贾似道的最后一点顾虑,虽然理论上他不需要听杨丰的,但现在他可没这胆量。
至于如何与忽必烈联络……
这个他当然有自己渠道,实际上恐怕在战前他就与忽必烈有联系,战争中互相试探下底线很平常,这些就与杨丰没什么关系了,他在鄂州享受万民朝拜就行,另外他还找贾似道要了五百匹战马,由吕文德负责送到成都去给荡寇军,这一战贾似道俘获了五千匹战马,这个数字对于南宋众将领来说简直就是一夜暴富,要知道原本历史上贾似道突围去黄州时候,为了护送自己,他搜罗全军也不过才搜罗了七百骑兵。
这么多战马杨丰当然要分一份。
还有俘获的财物他也要了一部分给荡寇军,连忽必烈的大本营都被他抄了,这个自然少不了。
总之接下来战争与他无关了,他在鄂州军民的虔诚伺候下,一直住了近一个月时间,期间贾似道迅速与忽必烈达成和谈,这个问题上两人完全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忽必烈几乎全盘接受了和谈条件,南宋方面放南岸蒙古军北归,忽必烈派使者召回兀良合台一起北归,双方恢复战前边界,蒙古军撤回到河南,甚至一直恢复到当初的宋金边界,忽必烈派使者到临安谢罪,为无故侵宋赔礼道歉,这一点很重要,这样贾似道就可以堵朝中那些大臣们的嘴了,以后两国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实际上贾似道还坚持在四川和汉中也应该恢复宋金边界的,忽必烈以自己还不是蒙古大汗,管不到四川那边为理由搪塞,不过承诺自己成为大汗后会归还所侵占之秦岭以南土地。
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
总之就这样南宋与蒙古之间持续了整整七年的战争告一段落,以后什么时候再开战看情况,至少目前双方恢复了和平,东线完全恢复当初宋金对峙时候的边界,之前忽必烈侵占的整个淮西和鄂东之地全部归还,包括从安南北上的兀良合台所部侵占的土地也全部归还,后者在一个月后就率领所部蒙古骑兵北上,而随行的仆从军原路撤回一直撤退到大理,急于回去争皇位的忽必烈雷厉风行地完成撤军,双方之后再无任何冲突,甚至还达成了互市的协议。
很显然忽必烈也害怕自己和阿里不哥开战后,宋军会突然在背后捅他的刀子,尤其是对给他造成严重心理和生理伤害的杨大仙,还特意派了一名使者携厚礼谢罪,然后杨丰留下他的礼物赶走了他的使者。
当然,礼物留下就可以了。
一个月后,杨大仙在鄂州等到了大宋皇帝赵昀派来的使者,不过这次的使者不是太监,封杨丰为国师的使者早就到了,这次是迎国师前往临安的使者,赵昀派出了他的养子,忠王赵禥代表他来迎接国师,赵昀唯一的儿子很早夭折,赵禥实际上就是皇位继承人,只不过还没正式册封为太子而已,原本历史上他很快被册封,也就是传说弱智的宋度宗,不过以杨丰看他不是弱智,倒是更像刘禅。
宋朝某种意义上说的最后这两个皇帝都很传奇。
赵昀实际上相当于平民出身,他是宗室远支,别说荣华富贵了,就是连官都没得,生活都很困难,甚至不得不跟着他哥哥生活,他哥哥居然只是个保长,他上台只是因为权相史弥远需要一个傀儡而已。至于赵禥是赵昀弟弟的儿子,但是妾生的,出生前他妈被大妇硬灌了打胎药,不过估计药力不足或者买了假药,他居然还是顽强地诞生,只是身体很弱外加智力发育比较迟缓,但他仍然在贾似道等人支持下当了皇帝。
其实这时候的南宋,有点像宁可要外国人当国王,也不要本国货的英国贵族们,王公大臣们宁可要远得几乎到天边的宗室远支,要智力发育不良的,甚至几岁的小孩,总之都是很特别的,他们也不要正常一点的皇帝。
说白了一句话。
好控制。
如果南宋不灭亡,这个国家早晚得被士绅们折腾到类似英国,架空国君权力,然后整个国家由士绅来说了算,他们的目的就是这样的,最后的形式可能不同,但本质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没抵挡住蒙古大军的铁蹄而已,使中国一下子又倒退回到了近乎奴隶制的时代。
就像明末一样,野蛮硬生生打断了文明的进步。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