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天才马均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快更新三国之魏武元勋最新章节!
这两句话在高夜看来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李绅的《悯农》诗放在后世,几乎是每一个小孩子都会背的。这句话在高夜这里,几乎已经成为了一句成语,脱口而出实属正常。可是在另一边坐着的曹丕和曹植闻听,都是眼前一亮。他们两个随了曹操,文学功底都非常的扎实。听到如此凝练又如此发人深省的句子,都在暗暗思索。曹植更是一副好学生的模样,请高夜把整首诗都念出来。
其实听到曹植的请求,高夜也是一愣,随即才反应过来这些语句对于自己来说,已经成为了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是闻所未闻。既然曹植问了出来,高夜自然是笑笑,便将全诗背了出来。只是高夜这里一愣神的功夫,不过是反应了一下刚刚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是在曹丕、曹植眼里,却大不一样。高夜把三个小鬼送到宿舍之后,曹植还和曹丕谈论着高夜的这一首“即兴之作”,曹丕更是直接书信一封,把这首诗送到了同样热爱文学的曹操手上。
一连三天,三个小鬼就这样一直跟着高夜,除了一大早需要跟着高夜一起练武之外,整整三天高夜都在带着他们三个人熟悉着书院的一切,尤其是规矩,这是重中之重。三天之后,拿着课表的曹丕三人,就要自己努力在书院里就学了。他们三个除了每天清早要和高夜一起练武之外,主要都是和其他学子一起去课堂上课。三个人毕竟年纪还小,每日的课程倒也算不得繁重。除了下午还要在高夜那里单独上一节课之外,其他的和书院学子毫无差别。
曹丕三人的到来对于整个书院和高夜来说,不过是一个小插曲罢了,在高夜耳提面命之下,三个意识到书院规矩之重要性的小鬼,这些时日也算是兢兢业业。往日里高夜只需要给高温一个人讲课,现在要给四个人讲,对于高温来说,有了小伙伴一起学习是一种快乐,同时也是一种压力。曹丕的年级本就大些,小时候更是和曹操一起经历过不少事情,早熟的他不但说话做事滴水不漏,就学问而言也绝不是剩下三人可以比的。至于曹彰,则是一心想要做将军,这一点倒是和高温一样。他们两个的年纪又差不多,志趣又相投,成为好友也在意料之中。只不过高夜发现高温最近练武练得是更加的勤奋了,想来是打不过曹彰激发了他的好胜之心吧。至于曹植,可真是让高夜感到了惊讶。史书上记载曹植十岁便通经史,出口成章。如今的曹植虽然还不到十岁,可是论事之时引经据典却也不在话下,吟诗作赋甚至还能压曹丕一头。无怪乎南朝谢灵运称赞曹植,才高八斗。高夜虽然在这一世恶补了古代文学,可若是没有后世那些奇美妙文来装样子,高夜觉得自己现在就能被曹植虐一个体无完肤。
四个人里,曹丕胜在心志,曹彰胜在武艺,曹植则胜在遣词造句之上,这样一来反倒是使得高温有了紧迫感。小孩子在一起除了玩耍,最爱相互比较。如今的高温读书练武,都更加的勤奋了起来,这倒是高夜当初真没想到的事情。
如今高夜不但需要教这四个小鬼,每天上午高夜还有一节整整一个时辰的数学课。说起来教受数学课已经是高夜的老本行了,只不过如今的学子的数学功底,可比当年强的太多。毕竟图书馆里有许多书籍可供参考,因此教室里遇到一个在计算微积分的学生,高夜也不觉得稀奇。
如今大考被定在了明年的秋季,时间还早,无论是蔡邕还是郑玄,自然都不再心急。毕竟是第一次出题大考,需要讨论和思索的东西还有很多,八九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折腾了。蔡邕也一改前几日废寝忘食的姿态,又回复了往日里的雍容,除了挥毫泼墨写下招考通知之后,除了和郑玄他们几个讨论考试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动作。
至于写好的通知,自然送到了印书馆。自从活字印刷术问世以来,书院印书的脚步就从未停过。如今书院的印书馆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工坊的模样,现在在书院里占据了一整栋漂亮的小楼,里面足足有几十个印书的工匠和好几套完整的印书设备。据盘踞在书院不走的马均说,若是开足马力,一天就能引出三千册《论语》来。有这样的效率谁敢小觑?听到这个消息的高夜,已经在着手准备印制书院自己的报纸了,这样也算是给老师、学生们一个发表意见的空间,也同样的给予这些人一个接受他人意见和学识的渠道。
随着报纸问世的,当然还会有专利制度这一条,毕竟抄袭可耻,作为一个在后世被人抄了毕业论文的人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加的痛心?谁钻研,谁创新,谁获益这该是一个基本的原则,若是苦心发明创造的人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的话,又有几个人会愿意埋头于科研事业呢?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今日最大的事情是闭关了三个多月的马均终于出了关。说起来马均的本事也是相当的厉害,可谓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之前的神臂弩虽然是参考了书上的图文,可那书毕竟是高夜从后世带来的,语焉不详,只是描述了这么一件东西罢了。可是马均钻研了大半年,愣生生的搞出了这种杀伤力极大的单兵作战武器,官渡战场上愣是让袁绍的骑军吃了瘪,就这一点就足以看出马均的能力。
这一次他闭关三个月,就是为了彻底完成他构思了一年多的新式织机。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今终于有了一个好结果,大家又怎么能不来祝贺一下。虽说织机早在西汉时就已经出现,可是这种织机足足有一百二十个蹑,可以想像织布的人在用这种机器织布的时候,是何等的忙乱。想要织好一匹布或绸缎,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
虽说经过两百年的发展,蹑数从一百二降到了五十,可是织机依旧是一个笨重的家伙,生产效率也一样很低。这一次马均所革新的织机据说只有十二蹑,对于踏具进行了简化,同时改造了织机的运动基件。虽说这些东西高夜完全不懂,可是工作效率高夜还是看得明白的。从发布会一开始,马均便让两个织工在他所制作的试验品上开始织布。等到他的演讲结束之时,前后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两台机器,两个工人,两匹布已经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虽然高夜见过更高级,更有效率的织机,可在这个时候依旧给予了马均最热烈的掌声。饭是一口一口吃的,任何工具的改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有人能花心思在这方面,什么珍妮纺纱机,迟早会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说不定就叫“马均纺纱机”了。
因此别看马均现在的设计还很粗糙,还不够先进,也不够精密,可是在高夜眼里,他就是一个天才!仅凭着他自己的观察,仅凭着书本上的各种理论,就能把织机改造成这个模样,除了天才这两个字,还有什么能形容他?虽然高夜知道,历史上的马均在没有后世物理学与机械原理学的帮助下,一样将织机改造成了一种工作效率更高的器械,可如今的马均在这条道上可谓是越走越远,至少就高夜而言,在整个织机的设计中就看出了很多后世的设计理念。
马均的成功,可谓是让曹丕三人大开了眼界,虽然三国时代还没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调,可是做为一个工匠能够得到全书院甚至是蔡邕、郑玄的赞赏,能够得到如此高的礼遇,也是曹丕他们三人想象不到的。毕竟刚刚来书院,对于书院的风气他们也只是道听途说,只有当他们真正的感受过了之后,才会有最切实的体会。这也是为什么高夜今日一定要带着他们三个人来听马均的发布会的原因。只有所有的上位者都对科技的发展抱有好感和支持态度之后,科技才能真正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抱着这个最朴实的目的,最宏伟的期盼,书院一步一步就这样走了过来,终于出现了一位像马均这样的大家。终于不需要高夜再去抄袭古人的技术,一知半解的改善百姓的生活了。在高夜看来,现在的马均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发明家,却还算不得是一个科学家。因为他所研究的是技术,而不是理论;他所追求的是结果而不是探索结果的过程。或许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技术发达而科学不发达的原因所在,毕竟奇技淫巧都是用来博达官贵人一乐的东西,只要造的出来,谁去管他究竟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更何况古代的工匠都是下苦人,又不读书,又不识字,他就是有心研究,也无力总结出所谓的公理与定理来。
如今的马均即将开中国科学家之先河,只要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高夜相信只要照着这个节奏发展下去,要不了一百年,这里就会是科学与学术的殿堂。马均有此功绩,就足矣名留青史!
,最快更新三国之魏武元勋最新章节!
这两句话在高夜看来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李绅的《悯农》诗放在后世,几乎是每一个小孩子都会背的。这句话在高夜这里,几乎已经成为了一句成语,脱口而出实属正常。可是在另一边坐着的曹丕和曹植闻听,都是眼前一亮。他们两个随了曹操,文学功底都非常的扎实。听到如此凝练又如此发人深省的句子,都在暗暗思索。曹植更是一副好学生的模样,请高夜把整首诗都念出来。
其实听到曹植的请求,高夜也是一愣,随即才反应过来这些语句对于自己来说,已经成为了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是闻所未闻。既然曹植问了出来,高夜自然是笑笑,便将全诗背了出来。只是高夜这里一愣神的功夫,不过是反应了一下刚刚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是在曹丕、曹植眼里,却大不一样。高夜把三个小鬼送到宿舍之后,曹植还和曹丕谈论着高夜的这一首“即兴之作”,曹丕更是直接书信一封,把这首诗送到了同样热爱文学的曹操手上。
一连三天,三个小鬼就这样一直跟着高夜,除了一大早需要跟着高夜一起练武之外,整整三天高夜都在带着他们三个人熟悉着书院的一切,尤其是规矩,这是重中之重。三天之后,拿着课表的曹丕三人,就要自己努力在书院里就学了。他们三个除了每天清早要和高夜一起练武之外,主要都是和其他学子一起去课堂上课。三个人毕竟年纪还小,每日的课程倒也算不得繁重。除了下午还要在高夜那里单独上一节课之外,其他的和书院学子毫无差别。
曹丕三人的到来对于整个书院和高夜来说,不过是一个小插曲罢了,在高夜耳提面命之下,三个意识到书院规矩之重要性的小鬼,这些时日也算是兢兢业业。往日里高夜只需要给高温一个人讲课,现在要给四个人讲,对于高温来说,有了小伙伴一起学习是一种快乐,同时也是一种压力。曹丕的年级本就大些,小时候更是和曹操一起经历过不少事情,早熟的他不但说话做事滴水不漏,就学问而言也绝不是剩下三人可以比的。至于曹彰,则是一心想要做将军,这一点倒是和高温一样。他们两个的年纪又差不多,志趣又相投,成为好友也在意料之中。只不过高夜发现高温最近练武练得是更加的勤奋了,想来是打不过曹彰激发了他的好胜之心吧。至于曹植,可真是让高夜感到了惊讶。史书上记载曹植十岁便通经史,出口成章。如今的曹植虽然还不到十岁,可是论事之时引经据典却也不在话下,吟诗作赋甚至还能压曹丕一头。无怪乎南朝谢灵运称赞曹植,才高八斗。高夜虽然在这一世恶补了古代文学,可若是没有后世那些奇美妙文来装样子,高夜觉得自己现在就能被曹植虐一个体无完肤。
四个人里,曹丕胜在心志,曹彰胜在武艺,曹植则胜在遣词造句之上,这样一来反倒是使得高温有了紧迫感。小孩子在一起除了玩耍,最爱相互比较。如今的高温读书练武,都更加的勤奋了起来,这倒是高夜当初真没想到的事情。
如今高夜不但需要教这四个小鬼,每天上午高夜还有一节整整一个时辰的数学课。说起来教受数学课已经是高夜的老本行了,只不过如今的学子的数学功底,可比当年强的太多。毕竟图书馆里有许多书籍可供参考,因此教室里遇到一个在计算微积分的学生,高夜也不觉得稀奇。
如今大考被定在了明年的秋季,时间还早,无论是蔡邕还是郑玄,自然都不再心急。毕竟是第一次出题大考,需要讨论和思索的东西还有很多,八九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折腾了。蔡邕也一改前几日废寝忘食的姿态,又回复了往日里的雍容,除了挥毫泼墨写下招考通知之后,除了和郑玄他们几个讨论考试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动作。
至于写好的通知,自然送到了印书馆。自从活字印刷术问世以来,书院印书的脚步就从未停过。如今书院的印书馆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工坊的模样,现在在书院里占据了一整栋漂亮的小楼,里面足足有几十个印书的工匠和好几套完整的印书设备。据盘踞在书院不走的马均说,若是开足马力,一天就能引出三千册《论语》来。有这样的效率谁敢小觑?听到这个消息的高夜,已经在着手准备印制书院自己的报纸了,这样也算是给老师、学生们一个发表意见的空间,也同样的给予这些人一个接受他人意见和学识的渠道。
随着报纸问世的,当然还会有专利制度这一条,毕竟抄袭可耻,作为一个在后世被人抄了毕业论文的人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加的痛心?谁钻研,谁创新,谁获益这该是一个基本的原则,若是苦心发明创造的人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的话,又有几个人会愿意埋头于科研事业呢?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今日最大的事情是闭关了三个多月的马均终于出了关。说起来马均的本事也是相当的厉害,可谓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之前的神臂弩虽然是参考了书上的图文,可那书毕竟是高夜从后世带来的,语焉不详,只是描述了这么一件东西罢了。可是马均钻研了大半年,愣生生的搞出了这种杀伤力极大的单兵作战武器,官渡战场上愣是让袁绍的骑军吃了瘪,就这一点就足以看出马均的能力。
这一次他闭关三个月,就是为了彻底完成他构思了一年多的新式织机。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今终于有了一个好结果,大家又怎么能不来祝贺一下。虽说织机早在西汉时就已经出现,可是这种织机足足有一百二十个蹑,可以想像织布的人在用这种机器织布的时候,是何等的忙乱。想要织好一匹布或绸缎,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
虽说经过两百年的发展,蹑数从一百二降到了五十,可是织机依旧是一个笨重的家伙,生产效率也一样很低。这一次马均所革新的织机据说只有十二蹑,对于踏具进行了简化,同时改造了织机的运动基件。虽说这些东西高夜完全不懂,可是工作效率高夜还是看得明白的。从发布会一开始,马均便让两个织工在他所制作的试验品上开始织布。等到他的演讲结束之时,前后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两台机器,两个工人,两匹布已经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虽然高夜见过更高级,更有效率的织机,可在这个时候依旧给予了马均最热烈的掌声。饭是一口一口吃的,任何工具的改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有人能花心思在这方面,什么珍妮纺纱机,迟早会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说不定就叫“马均纺纱机”了。
因此别看马均现在的设计还很粗糙,还不够先进,也不够精密,可是在高夜眼里,他就是一个天才!仅凭着他自己的观察,仅凭着书本上的各种理论,就能把织机改造成这个模样,除了天才这两个字,还有什么能形容他?虽然高夜知道,历史上的马均在没有后世物理学与机械原理学的帮助下,一样将织机改造成了一种工作效率更高的器械,可如今的马均在这条道上可谓是越走越远,至少就高夜而言,在整个织机的设计中就看出了很多后世的设计理念。
马均的成功,可谓是让曹丕三人大开了眼界,虽然三国时代还没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调,可是做为一个工匠能够得到全书院甚至是蔡邕、郑玄的赞赏,能够得到如此高的礼遇,也是曹丕他们三人想象不到的。毕竟刚刚来书院,对于书院的风气他们也只是道听途说,只有当他们真正的感受过了之后,才会有最切实的体会。这也是为什么高夜今日一定要带着他们三个人来听马均的发布会的原因。只有所有的上位者都对科技的发展抱有好感和支持态度之后,科技才能真正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抱着这个最朴实的目的,最宏伟的期盼,书院一步一步就这样走了过来,终于出现了一位像马均这样的大家。终于不需要高夜再去抄袭古人的技术,一知半解的改善百姓的生活了。在高夜看来,现在的马均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发明家,却还算不得是一个科学家。因为他所研究的是技术,而不是理论;他所追求的是结果而不是探索结果的过程。或许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技术发达而科学不发达的原因所在,毕竟奇技淫巧都是用来博达官贵人一乐的东西,只要造的出来,谁去管他究竟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更何况古代的工匠都是下苦人,又不读书,又不识字,他就是有心研究,也无力总结出所谓的公理与定理来。
如今的马均即将开中国科学家之先河,只要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高夜相信只要照着这个节奏发展下去,要不了一百年,这里就会是科学与学术的殿堂。马均有此功绩,就足矣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