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 29 章

作者:伐开心要吃糖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Chapter2家庭

    阿呦和三郎带回来的两大筐剩菜里有不少好东西,比如一小堆看起来二三十个小孩拳头大小的土豆和胡萝卜,四五棵烂了根的白菜,两根断了的骨头,三只掉了趾头的鸡爪子,和一块被包在荷叶里已经被踩碎的冻豆腐。

    谭氏将鸡爪子清洗干净,和一棵白菜几个土豆一起下锅炖上,不用很久,锅中就传来了香气,几个孩子肚子里的馋虫已经开始造反了。

    其实,陈家,哦不,现在已经是谭家了。从前的陈家,并不曾为生计发愁过。谭氏的父亲是县里一名屡试不中的秀才,后来年纪大了歇了科举的心思,就在家办起了私塾,这谭秀才还没成秀才的时候有一个姓陈的儿时玩伴,在十几里外的乡下当里长,这里长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读书科举出人头地,就将儿子送到了谭秀才这里读书,谭秀才还好心的让这个孩子借住在家里,这个孩子就是后来谭氏的夫君陈仕嵋了。

    最初听到陈仕嵋这个名字的时候,阿呦就知道要坏,果然陈仕嵋成了陈世美。

    这个陈仕嵋也是个知道努力上进的,和谭氏成亲后依然住在谭氏的家里,一来为了读书科举,二来谭秀才也不舍让女儿嫁到乡下去种田,虽然陈仕嵋家里比别的农家稍微富裕一点,但也只是多了三间茅草房而已,毕竟钱都拿来给陈仕嵋科举。

    陈仕嵋也是个争气的,成亲两年的时候考中了举人,谭秀才让陈仕嵋将起父母也接了来,一家人和和美美热热闹闹地一起生活。

    变故就是从陈仕嵋进京赶考后两个月开始的。三年前春节才过不久,陈仕嵋就带上家中大部分财产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两个月后,乡下降了今年第一场雨,春雨喜人,乡下农家都开始了农忙,陈父陈母做惯了农活,现在没了儿子约束,就想要回乡下种田。谭秀才呢,文人雅兴上了来想要去乡下感受农家生活,做几篇文章,秀才娘子是个夫唱妇随的,自然要跟着夫君走。丽娘劝说无效,只得租了马车将人送走,临走时一再叮嘱,雨天路滑,一定要慢走。

    辰时正将人送走,丽娘这眼皮子就一直跳,未时三刻(下午一点四十五)家中大门被突然拍响,马车夫赶着车回来了,一身泥水狼狈不堪,马车上全是泥泞,车夫一句“半路翻车”就让丽娘软了腿,直直地跪到了地上。

    在车夫和邻居的帮助下,将四位老人抬进了房间,伤势最重的竟是身体最硬朗的陈父,两条腿都被压在了车轮下面,一条胳膊因为撞到地上而骨折。伤势最轻的是秀才娘子,车翻倒的瞬间,秀才就抱住了她,只有轻微的擦伤。其余陈母是断了一条腿,身体各处有擦伤,而谭秀才脑袋被磕出一个血窟窿,从头顶流下来,看起来十分瘆人。

    丽娘把城里最好的大夫都请了来,对于陈父的伤势众口一词:准备后事吧。三天后,陈父闭上了眼。

    谭氏要操持丧事要照顾病人还要照顾孩子,彼时最小的三郎和阿呦才两岁多一点,最大的大姐还不到十岁,却好像一下子长大起来,帮着母亲看火煮药,给祖母外祖父母端水送药。

    又幸得谭秀才平时人缘不错,街坊邻居都此刻都伸出了援手,帮忙照顾病人的帮忙带孩子的,才让丽娘不至于崩溃到底。

    可不幸的事情总是接二连三的发生,陈父下葬还不到七天,本来看起来已经好很多甚至可以下地行走的谭秀才在帮女儿看孩子时突然晕厥,还没等大夫来到,人就已经没气了。得知谭秀才死了,秀才娘子也一头触壁追随夫君而去。短短不到十天,谭家就死了三个了。

    从自己大哥大姐口中听到这一段的时候,阿呦忍不住叹气,一方面是感叹谭氏的不幸遭遇,一方面是替自己发愁。谭秀才的死明显是因为破伤风!在这个一个小小伤寒就能夺人命的年代和地方,要如何活下去?

    所谓“祸不单行”,又所谓“屋漏连天雨”,从谷雨下了第一场雨后,这一年直到七夕节都没有再下过一滴雨,干旱的庄稼全部枯死在田里。过了七夕,天就像被花开一道口子一样,雨突然下个不停。干旱、洪水,这一年,整个府城都颗粒无收。

    第二年倒春寒,春天来得格外晚,晚归晚,到底庄稼种上了,后半年虽不说风调雨顺,但比上一年好多了,总不至于饿肚子。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熬过了最痛苦最难过的时候,却栽倒在了小小风寒上。谭家三年,送走了四位长辈。

    即便如此,想着进京赶考的夫君,丽娘心中依然有着希望,希望夫君此次赶考能一举中第获得功名,这个家的未来就有盼头了。

    可惜,一纸休书打破了丽娘的美梦。都不用她自己去争取,带了休书回来的那位管家模样的人说,陈仕嵋已经将五个孩子逐出了族,从族谱上划掉。然后,扔下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走了。

    “吃饭了,想什么呢?不是一直在说饿?”阿陶敲敲阿呦的头,阿呦回过神来,发现大郎二郎已经将桌子放好,立刻回身去橱柜里拿出碗筷放到桌子上,丽娘已经将锅里的菜盛好端了进来,身后跟着大郎端一盆米糊糊、二郎端着一盘四个小孩拳头大小的窝窝头。

    等大家都在炕上桌边坐好,三郎才端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白水进来,小心翼翼地不敢洒一点,放到阿呦面前后立刻蹦起来捏住自己的耳朵,“烫死我了!”

    阿呦看着别人面前都是一个碗,唯独自己面前两只碗,有些不好意思。倒是谭丽娘发现了她的情绪,拍拍她的背,安抚她。

    别人都是就着迷糊糊就能吃下去窝窝头,只有阿呦,要把窝窝头泡在迷糊里,等泡得软烂程泥了的才吃,就这样,还要就着热水往下冲。

    阿呦现在这样已经好多了,刚穿越过来时,米糊糊吃了都要吐,并不是胃肠娇弱,怎么说原主也是吃过苦的,完全就是因为心理作用。

    阿呦当时想着,如果就此再饿死一次,穿越回去也好,就远离这个没有网络没有电力的时代。可是直到她吃了吐吐了再被灌米糊糊,如此三四天,她绝望了,阿呦再也变不回阿悠了。

    阿呦这里没有活下去的欲望,谭丽娘可不知道。她看到小女儿如此难受,心疼外加自责地直掉泪。而阿呦也不知道,谭丽娘对着谭秀才曾经的书房踌躇了许久,终是从最上面的书架中抽出了两本书,拿到书铺去卖了还钱。

    谭丽娘从小受谭秀才的渲染,自然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话,谭家从来只有买书,没有卖书的。这个规矩,要被她打破了。

    谭丽娘抹了一把眼泪,将两本书用布包好,急匆匆地出了门,去往四条街外的书铺。谭丽娘知道书是好东西,因此只拿了最常见的《三字经》《百家姓》,只希望书铺老板看在谭家这些年一直在他那里买书的份上,能多给一些。

    书店老板也是知道谭家这几年的遭遇的,也对谭家最小女儿饿死的事情有所耳闻,看到谭丽娘来卖书,并不奇怪。

    两本书,书店老板给了丽娘一百文。丽娘知道书店老板多给了,感恩戴德地谢了又谢,这才揣着一百文前往回返。

    她先是去了粮油铺子买了半斗米,用去了五十文,提着米回家的路上,看到粮油铺子隔壁有卖馒头的,狠狠心,买了四个馒头用去两文钱,卖馒头的大婶知道她家孩子多日子苦,又多给了一个,谭丽娘推拒了半天推不掉,只好收下,想着大娘的女儿快要出嫁,到时候绣一对鞋面给她,权当还了人情。

    谭丽娘脚步匆匆回到家的时候,大姐阿陶端坐在炕上,守着熟睡的弟弟妹妹们,眼睛一眨不敢眨。看到娘亲回来了,才放松一点神经,轻声叫了一句。

    谭丽娘走到炕边上,用手指在阿呦的鼻下唇上人中处探了探,感觉到微弱的气息,这才放下心来。

    再吃早饭的时候,谭家依然每个人面前一碗苞米糊糊,唯独阿呦面前,是一个雪白的白面馒头。看看另外四个孩子,丽娘又掰了半个馒头,一人分了一小块给四个孩子,剩下的用油纸包了起来,打算留着后面几天给阿呦吃。

    要说不感动是假的,再怎么说阿呦都是三十来岁的成年人,这点道理还是懂的。既然回不去了,那就安下心来过日子,总不能为了穿越回去真一头撞死,万一死了没回去,那不是白死了,万一没死呢,这个家岂不雪上加霜?既来之,则安之。阿呦就不信,她一个来自现代社会的人,会被穷死。

    而事实证明,没穷死也快差不多了。

    别人都吃完的时候,阿呦还在和泡在米汤里的窝窝头做斗争。眼看着天色暗了下来,为了不浪费灯油,阿呦要快点吃,好赶在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全部收拾完毕。

    丽娘看着小女儿被噎得直翻白眼,立刻伸手在她后背用力砸了几下,这才让阿呦把最后一口食物咽下去。

    晚饭过后,天全将暗未暗的时候,算是一家子最空闲的时候,兄弟姐妹五人并排坐在炕上,从按着年龄大小从外到里一溜小萝卜头。

    大郎先开了口,“人之初性本善”,二郎接下去,“性相近习相远”,阿陶说,“苟不教性乃迁”,到了三郎这里,吭吭哧哧支支吾吾,眼珠子转了半天才冒出一句“教之道”,后面半句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

    “是‘教之道贵以专’”,谭丽娘柔柔地提醒他,手下借着窗外微弱地天色在给大郎的衣服缝补丁。

    “对对,是‘教之道贵以专’!娘,我马上就想起来了。”三郎撒着娇为自己找借口。

    阿呦对着三郎做鬼脸,明明就是自己没记住,娘亲帮了他让他不必受罚,还不知道感谢!

    每天晚饭过后,背诵《三字经》《百家姓》是谭家的饭后消食活动。一开始阿呦还对谭家这项活动表示惊奇过,后来想想,这也在情理之中。谭家家主毕竟是当过秀才的,如果算上她那个陈世美的爹,算是两个呢。

    陈世美和谭丽娘最初几年好好过日子的时候,也教过阿陶和大郎认过字背过《三字经》《百家姓》,后来想是新婚过后激情褪去,“陈世美”就将心思全部用在举业上,对孩子们的教导就少了。因此,到现在大郎已经十岁二郎已经八岁,都还只是停留在《三字经》、《百家姓》的程度,大郎比二郎好一点,《千字文》背了一小半,但是这几年因为杂事太多,已经忘了不少。